起点作文网

家电发言稿(收集3篇)

时间: 2025-07-18 栏目:实用范文

家电发言稿范文篇1

目瞪口呆一堆插图手稿卖了350万

赵庆伟1963年出生在北京,虽然父母从事的工作几乎和艺术不沾边,但他从小就喜欢标新立异,很有“文艺特质”。最早赵庆伟迷上了电子元件,他的房间里有两张床,一张用来睡,一张摊满他制作的各种电子小玩意。

不久,赵庆伟又迷上了篆刻,花8元钱买了一本《篆刻学》,并从家附近的北京玉器厂捡来废料,每天刻,刻到手磨出了茧子。之后,这孩子又迷上了摄影,把自己关在暗房里冲洗照片,一盏小红灯下,看着黑白图像一点一点变清晰……

1988年,赵庆伟花几百元买进邮票,倒腾3年后,竟赚了10万元。然后他拿这笔“巨款”,与朋友在中关村开起了计算机电源公司。

赵庆伟收破烂,纯属偶然。开公司赚到一些钱后,从1996年起他又迷上了老油画。一次,赵庆伟在一位古玩商那里买艾中信的画,对方问:“他的手稿你要不要?”赵庆伟心想,既然自己喜欢艾中信的油画,为什么不同时收他的手稿呢?于是买下,结果一下子就沉迷其中。后来,他发现从手稿中可以更好地理解画家的创作意图,于是就有意打听,得知古玩商的手稿大多来自旧货圈,从此便开始在旧货圈里“寻宝”。

收破烂的经历充满着意外之喜。2003年7月的一天,赵庆伟接到“线人”电话,说有家杂志社清理出33箱东西,每箱1000元,共3.3万元。赵庆伟是个文艺青年,平时也偶尔有散文、小说在报刊上发表,当时他暗想,这家著名杂志第一次大规模清理文档,里面极可能有大量作者的投稿,于是就买了下来。

没想到,当他拂去积在手稿上近20年的尘埃时,竟看到那些泛黄纸片上有石鲁、吴冠中、李可染、冰心等人的名字,心马上狂跳不止。面对这些大家的手稿,赵庆伟除惊喜外,又感到有些怜惜:“每篇稿子发表前都要经过6次校对,每一小摞文稿下面都是作者的原稿。每一处改动,都凝结着作者与编辑的心血。若将它们送到造纸厂打成纸浆,该多可惜呀!”于是,他就精心将这些手稿保存了起来。

几个月后,赵庆伟又从一家出版社收一批“破烂”,其中有大量著名画家为图书画的插图,因对之兴趣不大他便转手卖给了一位海外收藏家,令赵庆伟目瞪口呆的是,一下竟卖了350万元!虽然赚了钱,但他心里并不痛快,就去找这家出版社的社长,告诉他,剩下的文稿该好好保存。社长却说:“这种东西根本没必要留着。”一句话激起了赵庆伟的“斗志”,因为如果他不买,很多东西将彻底消失。“当时人们热衷收藏玉石翡翠、名人字画,却没人在意这些记录着文化与历史的字纸。别人不要,那我就收!”

街面上虽然也有些专门收废纸的,但都是小打小闹,赵庆伟则是用麻袋装,用卡车运。“量大,收到好东西的概率就大。”令父母迷惑不解的是,儿子的公司在精英云集的中关村经营得有声有色,可是因为迷上了当“破烂王”,却关了。最滑稽的是,赵庆伟天天拎杆特制的大秤,不是去潘家园,就是去各处垃圾回收站转悠,气得爸妈大骂他“不务正业”!

《苍蝇・门牙》手稿无偿归还莫言

当时中国拍卖市场刚起步,人们对于收藏的理念还很幼稚,局限于书画和瓷器等传统收藏大宗项目,书信手稿根本不被重视。再加上1985年到1995年那十几年间,北京大拆大建,许多单位为改善办公条件而搬家,导致大批早期的文档资料、名人手稿、画稿、书信、日记被当作垃圾扔掉,或被当做废品处理。看到天天都有不少具有收藏价值的东西惨遭抛弃,赵庆伟心急如焚,“什么钱不钱的,顾不上了,先把有价值的东西抢救出来再说”。

赵庆伟的“线人”大都是以收破烂为生的外来农民,专从文化单位收废品的有2000多人,这些人几乎个个手里都有他的手机号。他们知道哪儿正在搬家,哪儿有大量的破烂要卖,哪儿会有赵庆伟喜欢的货。这些东西可能数十年被堆在北京各大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出版单位的储物室里,一旦所在单位搬家,便被当做垃圾卖给上门收废品的。

“每天总有几拨人打来电话说,某某单位又出了捆东西,多少公斤,多少钱,不能验货,要不要?我根本不考虑,直接说搬过来。”相比废品收购站,“线人”们更愿意把破烂卖给赵庆伟。“卖给废品站每公斤4元,卖给我每公斤10元。”每次赵庆伟一到潘家园,就会有百八十号人围上来,把给他准备好的货,一麻袋一麻袋地装上车。

冰心的《记一件最难忘的事》、丁玲的《记左权同志话山城堡之战》、铁凝的《来了,走了》、王蒙的《一九八四部分短篇小说一瞥》等名人大家的手稿,就是这样“收破烂”收来的。

即使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日子里,赵庆伟仍然一卡车一卡车地收,结果银行账户里的钱迅速缩水。不仅如此,为了堆放破烂,赵庆伟租的一幢别墅也被塞得满满当当,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

因为手头太紧,2010年年底,赵庆伟听从一位收藏家朋友的建议,举办了第一场“小雅・观心”拍卖会,处理部分“破烂”。拍品中有1.4米长的周思聪素描,有《半夜鸡叫》的原稿等。令人吃惊的是,这些被很多人瞧也不瞧就扔出门外的“破烂”,最后竟拍出了2000多万元。

事实上这只是他废品中数量极少的一部分。拍卖会结束,记者们围着这位很有文艺范的“破烂王”问:这么多钱打算拿来做什么?赵庆伟回答得非常干脆,“买一部保时捷,开着豪车继续收破烂。”有媒体调侃说,这是赵庆伟的“行为艺术”:用豪车刺激人们的神经――既然你用金钱称量一切,那么我告诉你,财富或许就在你扔掉的一袋垃圾里!

早年,赵庆伟就曾用这种“行为艺术”的方式调侃自己,他让朋友给自己拍了一张跨着“轻骑”,驮着双卡六喇叭录音机,手拿大秤收破烂的照片。而更令人惊诧的是,这些珍贵的名家书稿、手札等,都是他这样“收破烂”收来的,其中就包括莫言的一部小说手稿。

2003年,“清河八家”废品站的人打电话给赵庆伟,说一家出版社卖出一整辆“面的”的废纸,3000元。赵庆伟马上说:“你给我拉来,给你5000元。”《苍蝇・门牙》的手稿,就这样被夹杂在大堆泛黄的残书破纸中,进了赵庆伟的“家门”,避免了被打成纸浆的命运。

莫言的短篇小说《苍蝇・门牙》最初发表于1986年的国内某大刊物上,是他早期军旅题材的代表作品,被收录进多部文集。其实在当时来说,很多人是看不出它有什么价值的,偏偏赵庆伟是莫言的“粉丝”,很喜欢他笔下浓郁的乡土气息,于是,就将其珍藏。谁也没有料到,莫言后来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有趣的是,2014年春天,赵庆伟和朋友举办了一个小型拍卖会,全场95件拍品,70多件是名家书稿、手札,其中就有莫言的《苍蝇・门牙》手稿。它刚在预展上露脸,就有不少人表达了竞拍意向,还没开拍,价格已摸上近百万。很快,此份手稿的私洽价格火箭般窜到400万元。愿意购藏者是著名收藏家李波先生,他是甘肃中贸集团董事长,其收藏的近现代名家名作已显规模。

然而,当得知这一情况后,莫言说不想让自己的作品被商业纠缠,希望赵庆伟归还书稿,让他将其捐赠给现代文学纪念馆。很多人认为这事不大靠谱,你想啊,一件价值400万的珍贵手稿,谁肯轻易送人!

赵庆伟的朋友、著名电视主持人崔永元先生也喜欢收藏,为筹建电影博物馆,赵庆伟曾捐赠给他1万多个电影胶片。恰巧,崔永元也是莫言的朋友,于是经他牵线搭桥双方一聊颇为投缘,赵庆伟什么条件没提,就痛痛快快地将手稿无偿归还给了莫言,而莫言也如约将手稿赠与现代文学纪念馆。

在捐赠仪式现场,莫言对赵庆伟说,自己当年全无意识,还曾险将《红高粱》手稿生火烧炉子,不曾想现在作家手稿都成了重要的收藏门类。而刚拔完两颗牙齿、肿着半边脸的崔永元,却幽默地说:“十年前,有三个人一起吃饭,一个人是我,一个人是莫言,还有一个是大江健三郎。现在其中的两个已经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至于另外一个人的手稿,我觉得文学馆晚要不如早要。”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同时,诺贝尔奖得主与“破烂王”成为好朋友的事,也一时被传为美谈。

财富或许就在你扔掉的一袋垃圾里

10年前中央美院搬家,赵庆伟花了3000多元钱买了一捆废品,竟然发现其中有张油画是王沂东的作品。而在另外一个文化单位的大院里,他从一户人家的废纸里买到了价值百万的董其昌手稿。“《美术杂志》杂志社、中国艺术研究院这些单位搬家,我都介入了。”赵庆伟说。

说到他开着百万豪车收“废纸”这件很拉风的事,被朋友称为“中国最文艺破烂王”的赵庆伟说:“保时捷、大秤都是我的道具,我希望它们带给人们强烈的刺激――我炒高了‘废纸’的价格,人们才会懂得珍惜,知道这些废纸带着历史与文化的余温。”

薄薄的“废纸”,在赵庆伟心里重千斤。比如那张茅以升设计建造、最终又亲手炸毁的钱塘江大桥的设计蓝图。“这座大桥在当年创下很多第一,这是最早的设计版本。这样的宝贝就该在部级的档案馆里搁着,不该流散在民间。”

除收集到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大批文学巨匠的手稿外,赵庆伟还有的信函、宋庆龄的批件,郭沫若以为已在日军轰炸闸北时被毁的作品手稿;还有人民大会堂建设工程的详细图片史料,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排练的文字和图片……所有这些,这位“破烂王”都等着有一天能高高兴兴地把它们交还给国家。

部级的藏品还给国家,更多的东西如何保存和传承?“社会认为重要的,我会把它留下来;社会上暂时没发现其价值的,我也会把它留下来。”

除了手稿,赵庆伟还收集了自清代到上世纪80年代的100多万张老照片。在北京市郊崔永元电影传奇馆的旁边,有座小院是赵庆伟的“老照片档案馆”,其中有少见的清代立体照片,有包括李鸿章在内的清末人物照,亦有新中国成立后各时期领袖的照片,包括与电影工作者在一起的留影,邓小平与日本天皇、皇后的合影等。

当时以每麻袋200元收进的老照片,如今单张或就能卖上万元了,可赵庆伟依然守着这个门庭冷落的“老照片档案馆”。偶尔有研究者、专业人员来参观,赵庆伟就觉得这种守候是值得的。

至于手稿,他想另建一个档案馆。“拍卖部分名家的手稿,是为了回笼资金,不然我没法活下去了,也是为了刺激大众,我手里还有成千上万人的手稿。”

赵庆伟还想办各种文化专题的档案馆、博物馆:比如“中国诗歌博物馆”,因为他手里攥着数万篇诗人的原稿;比如“中国音乐博物馆”――为此他已累积五线谱原稿数百公斤,以及众多文艺演出团体的广告单、节目单、剧照和录像带、录音带、唱片,其中包括全国总政文工团200多本各地巡演、采风的图文资料;比如“中国戏剧博物馆”――他藏有数千张戏曲唱片,及大量的戏剧脚本;比如“中国版画博物馆”――他搜集有各个时期不同艺术家、不同风格的版画作品七八千件……

但场地、资金哪里来?就连整理这些“破烂”也已非赵庆伟一人之力可以办到。他开始把藏品送朋友,只要对方与自己志趣相投,不谈钱。到现在为止,七八千件版画已经给了一个朋友,支持这个朋友建版画博物馆;上万张漫画原稿也给了朋友,因为他是漫画迷,一心要建漫画博物馆;1万多盘电影胶卷也出于同样的考虑,送给了崔永元的电影传奇馆。“东西在我手里,还是在他们手里,都是一样的,只要能有地方展出来给大伙看。”

什么是文化?赵庆伟对文化有着自己的理解。“文化有实物的部分、技艺的部分,也有纸上的部分。那么多老建筑,它们的价值在被人们认识到的时候,已经拆得七七八八了,对纸上的文化更是没有个清晰的认识,天天在毁。”于是赵庆伟至今仍坚持着“收破烂”:“我这个人是比较善于等待的,我等着人们认清破烂里的价值。”

17年来,他持续不断地通过“线人”,大量收购各个文化单位处理的废品,包括书稿、插图、连环画、版画、海报、老照片、地图、电影胶片等,涉及40多个门类。说出来吓人一跳,他现在租着5个仓库,拥有了上百吨名家手稿、1万多幅油画,还有许多杂七杂八的好东西。

家电发言稿范文篇2

投稿栏目一览

A册轻作文

主打:当期主打,以3000-4000字为宜,附写作感言或者写作观。文章要具有“轰动性概念”。关于写作、生活等等皆可:如果你觉得你的文章够优秀,字数也相符,那就大胆地寄过来

联盟:此栏目为社团阵营,向老师征稿。每期以专题形式出现,有一定规模的初中文学社团皆可参加,请准备好各种资料,包括社团简介、领军人物、优秀稿件以及相关图片。

真情:情感类,各种情绪类文字,有关亲情,友情,爱情。侧重于沟通,偏向于对话,是双方的,相互的,以感动为旗帜,以真诚为核心,以叙事抒情为手段

才致:审美类。属于对世间万物的品察与审美,有潜在的诗性,有偏执的视角。

蝶蜕:成长类。成长漫步,孤独遐想,个体对成长的悟思。

我思:思考思索类。议论文体,或散文化的思考文字,思绪的积累,向独立批判进发。

心事:心事类。细密而绵远的,寂寞且美丽的各种心事文字。

诗页:诗歌类,青春诗、散文诗都可,也可以是有关写诗的文字。

深蓝:虚构类。虚构性想象性文字,唯美小说、武侠小说等等皆可。需要具有情节性、故事性。

炫文:续写接龙类。每期由编辑命题,以续写或接龙或其它形式参与。征文要求在初中版交流群里。

连载:虚构性幻想性小说,或武侠,或奇幻,或言情,或其它。字数基本以8000-16000字为宜。

B册美生活

学园:描述校园生活,雄验求学乐趣。面向教师和同学征稿,自定主题,可集体性参加,配照片等资料。

书房:书评类。可以是对某本书或某几本书或某类书的感悟和理解,也可以是对某个作家的评论。

乐吧:乐评类。描写音乐或音乐人,对某个歌曲某个专辑的感受,对某个歌手的评价。

影室:彩评类。有关电影的一切,有关某部电影、某类电影、某个演员或制作人的一切。

漫轩:漫画类。对漫画的观后感或者分析等等。

行囊:游记类。行走的记录,游历的记录,游之外的记,如果有相关照片更佳。

默品:各类闲适类小品,或闲情偶寄。

流年:影像加诗性文字。爱好摄影或绘画的同学可以尝试参加,可自配文字,也可只投图片。图片要清晰,像素要高,保证质量。诗性文字要求轻飘,绵软,情绪,花季事。

放眼:放眼是一个专题性的栏目,主要内容为发生在中国、世界上的新闻事件或文化事件。此栏目收录对以上事件的分析评论类文章。

投稿注意事项

1信件投稿,请把投稿人的地址、班级、邮编、姓名等资料填写完整。考虑到假期等因素,最好把家庭地址、学校地址都详细列上。如若发表,样刊和稿酬寄送学校或家庭地址请注明。请附上其它联系方式,电话或QQ,以便联系到个人。

2电子邮件投稿要求同上,最好以纯文本或word附件方式投稿,各种联系方式在附件中一一注明。网上来稿请不要重复投稿。

3投稿时,能够确定投稿栏目的请尽量注明所投栏目,不能确定的请写明“初中版”或“初中生适读”收。

4除诗歌外,其它稿件字数应控制在800-2500字,虚构类、以及其它比较优秀的稿件可以适当放宽一些,但应不高于5000字。连载文章8000-16000字。

5信件投稿,不限定信纸,但要求字迹工整,这样方能提高投稿命中率。

其它编读信息

1初中版现已开通了三个QQ交流群,群号码分别是60638071(我们都是放胆人)、67200425(我们也是放胆人)、72774118(我们还是放胆人),欢迎大家加入。

2每一期的一部分征稿,将会在群内,欢迎星星们踊跃参与。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在群内询问,编辑将会尽快作答。

3因为每个群人数有限,请大家积极发言,不要浪费资源。

家电发言稿范文篇3

【关键词】电视新闻语言风格口语化通俗化

电视主要通过语言、音响、活动图像及图片、图表文字、色彩等多种信息符号综合运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是一种声图并茂、视听结合的传播媒介,具有形象直观、现场感强的特点,因此,电视是老少咸宜、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信息传播工具,是受众接收信息障碍最少的媒介。电视也是一个综合技术含量高的媒体形态,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清化、数字化电视的推进,信息传播呈现多样化态势,电视新闻也越来越具有影响力,正在以新的格局和面貌、新的节目形态和传播方式呈现给大家。

电视的诞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电视节目的形式可分为新闻、专题、文艺、娱乐、科技、教育、经济、服务、访谈和电视剧等类型,这些不同的电视节目形式,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而新闻就是通过多种载体,对新近发生和发现的一些人们关心的事的迅速广泛传播,说到底,新闻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无论是新闻事件调查,还是生活娱乐,或者是健康保健等各种类型的新闻都在悄悄地影响着现代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不同层面新闻受众对信息传播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特别是网络的横空出世,前景更是无法估量。因此电视新闻的制作和传播必须适应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电视新闻的语言必须亲切平和、通俗易懂,让人们在观看节目的同时能感受到新闻带来的温度。

列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样,语言也是新闻传播最重要的载体。新闻语言,即新闻作品的语言。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新闻传播是传者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通过什么样的语言,把有价值的信息传达出来,从而让受众理解和接受,是新闻语言的艺术。新闻语言是对新闻画面的一个拓展,作为一种独立的书面语体,它是为事实服务的,新闻语言应该具有质朴、实用的语言形态,明快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新闻语言讲求信息的运载量,适宜在社会上广泛传播。那么如何才能写出电视新闻所需要的通俗化和口语化语言风格的文稿,作者就这个问题在本文进行浅显的分析。

一、新闻语言要多用精准短小的句式少用长句式和倒装句

在当下的报道中,记者们用大量的实践来证明新闻语言在新闻事件报道中的作用是很关键的。在句式的使用上,繁杂的长句和精悍的短句在表现方面都各有其优点,长句严密周详、条理贯通、气势磅礴;短句干净利落、通畅明白、朗朗上口。对于电视新闻稿件,一般都尽量使用短句,有时七八个字,顶多十几个字就一定要见标点符号,要有间隔,要采用群众习惯的说法,简明扼要清楚地进行表述。有些电视文稿需要使用长句,虽然长句婉转悠扬,可以抒情,但是过多的描绘很难配上相应的画面,这样更不利于观众收看收听清楚,容易在思维上脱离主题,而使用短句可以更准确、精练、生动地表达,也就是说在用短句说话时,能用一个字表达的不要用两个字,要单刀直入少曲折迂回,尤其忌讳文白相杂晦涩不通,这也是新闻稿件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制作电视新闻时,优美完整、富有诗意的画面拍摄要事实清晰,声音解说针对性要强,要为画面服务,不要笼而统之,放在这里也行,放在那里也可,同时为了提高观众的接受度,无论文字长短,都应该增强使用口语化语言,这样不仅能充分反映电视新闻的主题和内涵,还能让观众入口入耳、入目入心。

二、新闻语言使用时要少用代词不滥用简称及省略语

我们有时在电视新闻的播报中,会听到这个单位如何如何、他怎么说他怎么做等类似的语言,那么这个单位到底是哪个单位呢?他又究竟指的是谁呢?这样的语言对于报纸和杂志来说,只要翻看一下前文就会知道的,可是电视新闻不行,声音无法逆转,过去就过去了,没有办法弄清楚真正的意思。为了让观众能接收到简明的信息,新闻中不要滥用简称和不规范的省略语,方言土语也必须少用。比如“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最好是用全称,也可简称为四有,但不要简称为三有一守,至于有些难懂的方言土语,除了专门节目需要外,一般也要改成标准规范的普通话。只有适合大众口味的语言才是最鲜活最有生命力的,也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因此电视新闻在语言表述上,要多用受众能接受的词语,尽量说明事实的主题,少用代词代替,必须使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承认的简称。由于约定俗成的广泛基础和社会认可,交流时无需解释就可以彼此明白,这也是观众的一种心理习惯,很容易被接受和听懂。因此不要为了节省时间特意节约字数,也不要对固定称谓进行压缩。对过于生僻容易误解的简称在新闻稿件中就更不宜使用了。

三、新闻语言在使用音同意不同的字和词上要避免误解

准确是新闻语言最明显的特点之一。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字和词是相同读音而意思不相同的,所以在使用上应该格外注意,比如“童稚”和“同志”,“签名”和“千名”等等,如果这类的字出现在报纸和杂志上,人们可以根据字面就能理解其意思,可是电视语言上使用则不同,如果遇到语言环境合适时,比如在抒发个人感情时,出现听觉上的某些误差关系还不算太大,可如果完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出现使用不当的字或词,就很容易造成表述不清,甚至让观众误解。施拉姆认为,有效的传播必须依赖于传通双方的经验范围。例如,某生产厂家生产的产品在抽样检验中全部合格,这段话观众听了很容易被理解成产品全都不合格,这样不但影响新闻质量,也容易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新闻稿件必须遵循新闻理论原则,适当地、有选择性地运用新闻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避免误解的发生,在电视新闻制作上最好都配用同期字幕,如果字幕准确无误地标明,那么即便是使用了音同意不同的字,那么也不会影响新闻播出的质量。

四、新闻语言中的数字处理要增强形象化减少抽象化

电视报道中经常会出现大量的数字,而这些数字信息又非常抽象,很难用画面做出准确的说明,基本上是通过解说词进行介绍的。然而数字在稿件中是没有感染力的,观众通过听觉一次性感受数字,基本上没有思考的时间,也就不清楚其含义。所以,在电视稿件中如果数字的数量较小,大家一听就明白的,可以直接使用;如果数字的数量较大时,在介绍的过程中,必须增加一个参照系数的参考量,进一步说明这个数字,这个参照物需要是观众熟悉的、比较形象具体的东西,便于迅速地理解。比如,发电机的年发电量,不能直接说是多少千瓦时,要用老百姓可以理解的生活中的身边人都习惯的说法,或者是大家都常用的数量进行对比使用,可以说成相当于多少人使用生活用电数量,也可以说成需要一个人使用多长时间等。再比如,建立一个大型活动商圈,不要仅仅说有多少万平方米,要进一步补充说明可以容纳多少人使用。又如有一位记者报道人口普查工作,记者如果光说“规模空前”则较为抽象,这位记者巧妙地将其化为具体:“光是进行人口统计的人就住满一个大城市。”这样形象具体地使用数字在电视新闻稿件中,可以让观众更直接地了解事实真相,既形象生动又鲜明清楚。

五、电视新闻语言要恰如其分地服务于画面不能喧宾夺主

电视是画面为主角的,稿件的语言必须要与画面相一致。在画面和语言的关系上,语言要根据画面来撰写,文稿是画面的补充和说明,画面和语言不能相悖。语言表述不要过于细腻,要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适当地采用“留白”处理,会为新闻传播营造一种优美的意境,收到更好的效果。“留白”是中国画的传统变现手法之一,是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如果用在电视新闻节目中采用“留白”的手法,即在新闻报道中的某个时刻,有意识地不用解说、同期声采访,仅用精巧的画面来表达意图,让观众在自己分析、判断的过程中,有所发现、领悟和感受,通过主动的想象,获得强烈的观赏兴趣。如若遇到新闻现场事件性的新闻,现场的同期一定要进行准确的事实报道,配合事件的现场拍出有效的画面,还要对事件进行准确的评述,这时的语言就不需要过多的描写。如果是成就性的报道,这时画面就可以添加一些优美的镜头语言,同时也可以运用一些生动的电视语言,既可以增加节目的厚重感,也能让成就报道很有分量。如果遇到电视新闻需要通过画面来展现细节,来“凸显”新闻的内涵时,可以不用解说词,而是用音乐或者音响效果增加画面的感染力。

    【实用范文】栏目
  • 上一篇:家电促销活动总结(收集3篇)
  • 下一篇:大学生支教个人工作总结(整理1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