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新疆;协整检验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7004802
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是构成一个地区经济总和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优化和升级对该地区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许多学者对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日益深入,田学斌(2010)构建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解释性框架,并以河北省为例,对二者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要促进河北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必须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马成文(2010)运用数量经济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是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内在动因,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由于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以及城乡差距等因素,所以研究新疆农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很有必要,但是目前这方面研究不多,本文主要探讨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一问题。
1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演变
1.1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基本情况
随着新疆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步得到改善。1993-2012年,新疆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支出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由14.70%提高到2475%;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但波动幅度较小,由5.37%下降到4.18%;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由4.22%提高到12.32%;人均交通通讯和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均呈缓慢上升趋势,分别由2.76%提高到3.93%和6.24%提高到8.47%。
如图1所示,在1985年至2012年期间,从整体上看,新疆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由57.87%下降到3605%,除个别年份有所波动外,比如1989-1994年和1996-1999年,呈上升趋势。在此期间,与全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动趋势相比,新疆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总是低于全国的。在1992年之前,二者呈现相同变动趋势,先下降,后上升;1992-1999年,新疆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波动较大,分别在1994和1996年达到最大值56.96%和最小值4575%;1999-2012年,新疆和全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呈现相同的趋势,稳步下降。具体而言,1999-2003年,前者高于后者,2003-2012年,后者高于前者。
图11985-2012年全国和新疆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新疆统计年鉴1994-2013,
注1997年数据使用缺失值填补。1.2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情况
如图2所示,自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不断的调整产业结构,使其更趋合理化和高度化。从统计数据上看,1978-2012年,新疆各次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趋势发生很大变动,更趋合理。从整体上看,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呈下降趋势,从1978年的35.8%下降到2012年的17.6%;第二产业的比重先下降,后保持缓慢的速度稳步上升,1992年就超过第一产业比重,达到367%,2004年到2012近十年以来,第二产业比重明显领先于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1.4%;第三产业的比重变化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特别的,在1995-2003年间,第三产业比重基本上高于第二产业比重,在2002年达到最大值437%,但此后呈下降趋势,直至2010年有上升趋势,并且与第二产业比重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显然,新疆产业结构的这种演变过程与工业化进程和战略调整密切相关。自2002年以后,由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重工业化加速发展,第二产业发展再次快于第三产业,进而导致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2.1研究方法与指标数据说明
(1)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分析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采用Engle-Granger检验法检验二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EG协整理论是R.F.Engle和C.W.J.Granger于1978年在文章《Co-IntergrationandErrorCorrection:Representation,Estimation,andTesting》中b提出的,该理论非常重要,因为它的应用远远超出对线性回归的诊断。在许多情况下,经济理论告诉我们两个变量应该是协整的,对协整性的检验就是对经济理论正确性的检验。比如,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某些指标都是随机游走的,我们希望这两个变量长期是相关的,所以要证明它们的某个线性组合是平稳的。
(2)指标选取。
按照中国的统计方法,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分八项,包括食品、衣着、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文教服务、居住和杂项商品及服务,各项支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就是消费结构。本文着重分析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演进的特点,用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Y),作为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代表变量。产业结构通常用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表示,为了避免模型产生多重共线性,只选取新疆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X)反映产业结构的综合变动状况。所选取数据样本期为1985-2012年,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1994-2013),由于1997年新疆农村居民食品支出比重缺失,本文运用软件spss20,采用缺失点处线性趋势法,应用缺失值所在的整个序列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然后用回归方程在缺失点处的预测值填充缺失值。
2.2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
(1)格兰杰因果检验。
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时间序列必须具有平稳性,否则可能会出现虚假回归问题。因此在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之前首先应对各指标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unitroottest)。常用增广的迪基-富勒检验(ADF检验)来分别对各指标序列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
现对原始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记为lny和lnx,该做法可以部分消除异方差问题,此外,其差分表示发展速度的对数,可消除序列相关的问题。使用软件Eviews7,对序列lny和lnx进行ADF检验,检验结果如下:lny和lnx的ADF检验值分别为:-2.4384和-1.8102,均大于显著性水平为5%的临界值-3.5875,故不能拒绝“序列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故lny和lnx为非平稳序列;Δlny和Δlnx的ADF检验值分别为:-5.6491和-5.4880,均小于显著性水平为5%的临界值-3.6450,即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Δlny和Δlnx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故Δlny和Δlnx为平稳序列。
经比较选择滞后期S=K=2时的lnx和lny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原假设“lny不是lnx的格兰杰原因”F统计量的P值为0.7641,大于010,接受原假设;而“lnx不是lny的格兰杰原因”F统计量的P值为0.0823,小于0.10,拒绝原假设。可见,在新疆,产业结构变动是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且当年产业结构变动将引起下一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则不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
(2)协整分析。
现运用EG检验法来检验它们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应用OLS法估计的方程为
lnyt=8.3033-1.0303lnxt
(-5.9721)
上述估计方程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现对其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根据AIC最小的原则,选择滞后期P=1,ADF检验统计量值为-4.7924,小于5%显著性水平临界值-3.6450,DW统计值2.2328大于5%显著性水平临界值0.386,故残差项一阶单整,所以变量x,y为(2,1)阶协整。说明序列lny和lnx线性关系显著,即新疆产业结构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方程回归系数-1.0303表明:新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具有一致性,并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新疆第二、三产业比重每上升或者下降1%,会引起农村居民消费食品支出比重下降或者上升1.0303%。
由于历史、社会等原因,我国长期形成了东西差距和城乡差距,如2012年东部人均年收入是32713.51元,西部只是22475.10元;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45647元,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是7916.6元,差距很大。所以地处我国西部边陲的新疆农村居民,整体上收入比较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就相对比较弱。但是,反之,新疆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有很大影响,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某种角度上就是劳动力的流动,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提高农民收入,进而拉动消费,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3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定量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西部大发展,新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也日益多元化,食品、衣着及家庭设备上的花费支出比重不断下降,而在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用品及其他服务支出比重则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第二,新疆产业结构处于调整、升级阶段,逐步趋于合理化。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上升,特别地,第三产业比重正保持着快速增加的趋势,逐步上升。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优化新疆产业结构。
第三,新疆产业结构变动是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是原因之一,并且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这一结论与大多数学者在全国或是其他地区研究结果截然相反,值的思考。笔者认为,由于新疆农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生活环境,导致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在这一阶段,产业结
作者简介:孙光林,新疆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研究生;李燕茹,新疆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学生。构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大于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所以,表现出产业结构影响消费结构的变动。但是随着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进入这一阶段后,其消费结构一方面引导产也结构的调整,同时又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此时,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明显较大。
第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政府可以采取措施,通过引导的方式调整相关的产业机构,惠及农民群体,增加农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影响消费结构。目前阶段,消费结构方面存在的很多问题都是由收入水平较低引起的,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关键。产业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宏观上,即在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上发生。产业结构调整将带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劳动力流动过程实际上就是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因此,应该加快农村第三产业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从多方面影响居民消费结构。
参考文献
[1]平狄克.计量经济模型与经济预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新疆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1994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2013.
[关键词]农村居民收入消费协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代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已被广泛运用。但是较多地偏重于全国范围的总体研究,研究重点是努力寻求一种能够解释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长期均衡模型,以某一特定区域农村居民的收入―消费理论为基础的计量分析偏少。本文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协整理论与方法,对湖南省农村居民的纯收入与生活消费支出进行协整检验,构建收入-消费模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证数据分析农民收入增长对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为启动湖南农村市场,拉动农村经济提供理论依据。
一、数据的收集
用表示第t期的农村居民人均消费,表示第t期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本文选取了从1980年至2008年湖南省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与纯收入作为样本数据,所有数据来自湖南省统计局1981年~2009年的湖南统计年鉴,所有结果均由Eviews5.0软件计算得到。
二、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1.相关性分析
经过计算得到湖南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相关系数r=0.99419,说明湖南农村居民的消费与收入之间的相关程度极为显著,具有高度相关性,因此分析湖南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与纯收入之间的关系是有意义的。
2.单整检验
单整的单位根检验有两种方法:单整的DF检验和单整的ADF检验,在此采用运用最广泛的ADF检验来考察所选时序数据的平稳性。本文运用Eviews5.0得出的ADF值与给定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相比较而得出结论。分析结果见下表。
检验结果表明:和其一阶差分序列均不是平稳序列。进行二阶差分后,其ADF值小于5%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这说明原始数据二阶差分后是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即:收入和消费这两个变量是二阶单整,记为:,它们的单整阶数相同,则这两个变量可能是协整的。
3.协整分析
(1)模型构建
相对收入假说认为人们的消费支出不仅受当期自身收入的影响,而且受周围人们消费行为以及收入与消费相互关系的影响。另一方面,消费还具有惯性,人们某一时期的消费不仅受当前收入的影响,而且受过去时期收入和消费的影响。结合以上对湖南省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时间序列数据的检验与分析,建立如下消费-收入的二阶自回归模型:
(1)
(1)式中为常数项,分别是的系数,是残差。
用OLS方法估如下方程:
=37.50084+0.6793+0.509091-0.306821(2)
(2.148736)(7.401698)(2.819549)(-2.696832)
=0.997839DW=1.658476F=3539.257
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模型不存在自相关,且F值非常大,通过了方程的显著性检验。括号里的数字表示t统计值,t统计值的绝对值都大于2,表明各项变量的显著性也很高。同时,该模型的调整拟合优度=0.997839,很接近于1,可见模型在很高的程度上解释了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模型的残差没有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其分散程度也增大,可判定不存在异方差。同时,通过判定系数检验法,将模型中的解释变量逐个排除,排除后的拟合度与包含被排除解释变量时的拟合度明显的差异,说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2)平稳性检验
主要是检验协整回归方程的残差项是否存在单位根,如果这两个序列是协整的,残差将是平稳的。对进行单位根检验,不含时间趋势,由AIC准则确定滞后阶数,得到ADF检验值(-4.179545)小于1%的临界值(-2.656915),因此可以确定为平稳序列,即~I(0)。可以得出湖南农村居民的消费与收入是协整的,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三、结论
通过以上的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湖南省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不可逆的棘轮效应
由于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于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这种特点杜森贝里称为消费的棘轮效应。模型(2)的分析已经表明,湖南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的截距为37.50084,数值较大,消费的棘轮效应明显。
2.当期农村居民纯收入是影响湖南省农村居民当期消费的最重要因素
本研究构建的消费―收入模型(2)已经表明,当期收入对当期消费具有正相关的关系,随着当期收入的增加,当期消费也随之增加。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湖南省农村居民当期收入每变动1%,当期生活消费支出就会同向变动67.93%,当期收入对当期消费的影响程度较大。因此,要想刺激农村居民消费,拉动内需,就必须建立一套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来保证居民收入持续稳定的增加,以刺激消费,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
3.湖南省农村居民滞后1、2期的消费行为对本期的消费行为具有正负调整作用
在模型(2)里,滞后一期消费的系数为0.509091,滞后两期消费的系数为-0.306821,一个为正一个为负。从调整作用的方向看,滞后1期的消费对本期消费有正向作用,也即上期消费习惯形成之后对本期有不可逆性;而滞后2期的消费对本期的消费有负向作用。这种现象称之为消费行为的理性回归。滞后1、2期消费行为对本期消费行为所产生的正、负效应,说明湖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既有感性的成分,又有理性的回归。
4.湖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率的下降趋势在短期内不易改变
总体来看居民的收入与消费在1996年以前增长比较缓慢,两者的增长趋势也比较紧密,而从1996年开始,收入的增长势头超过了消费的增长势头,两者之间的差距有所增加,而且还有逐渐拉大的趋势,从1996年开始居民消费率在逐渐下降。原因可能在于,医疗费用的上涨、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与养老制度的缺失、高等教育收费制的压力等消费环境的变化,导致湖南省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函数中的参数(如边际消费倾向)发生变化,并且由于这些原因在短期内是不容易改观的,最终使消费率在短期内仍将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参考文献:
[1]DavidRomer,AdvancedMacroeconomics,Shangha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Press,2004
[2]张晓峒: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使用指南[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恩格尔函数模型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257
1引言与文献综述
当前,理论界对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正进行着热烈的讨论。而居民消费中,农村消费市场无疑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有了详细的了解,就可以制定相应的消费政策,促进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并同时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效用,从而推进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定量目标的建立。在我国,农民作为人数众多的消费群体,其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的变化直接关系到内需的启动效果(李真、李兴惠,2004)。近年来,在城市消费需求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发展农村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着力点(梁洪波,2012),这也成为许多学者关注与研究的焦点。如李真,李兴惠(2004)以山东省17个地市的农村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消费水平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显示: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纯收入线性关系显著。樊祥成(2008)通过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其他省市的比较发现,虽然近年来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保持了较快增长,但与先进城市相比差距十分明显。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支出规模在千元级以上的跃升周期越来越短。梁洪波(2012)通过对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了目前制约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因素。刘美玲(2012)则以山东威海、枣庄、潍坊、济南4市具有代表性的389户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消费在饮食—住房—穿衣—饮食方面呈盘旋状上升趋势。以上学者大都是通过对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方面进行统计和描述性的实证研究,但有些学者则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山东省农村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张可成、吕天军、王孝莹(2003)的调查结果表明,山东农村消费现状主要表现在,农民日常消费节俭克制,重点节日消费过度,消费求同攀比,人情、愚昧消费开支大等几个方面。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他们认为,目前山东省农民消费结构不尽合理,应进一步引导农民认清消费与发展经济的关系,清除文化垃圾,引导文明消费等。
居民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各种具体消费内容和形式及其相互配合、互相作用的方式(陈启杰、田圣炳,2005)。考察消费结构是衡量居民消费水平、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可以从侧面反映一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是联合国划分一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企业来说,居民消费结构的分析对于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十分重要,是挖掘市场营销机会核心而永恒的主题。同时优化消费结构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从而拉动山东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主要是对山东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分析,这对山东省的促进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针对2001—2009年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本文采用恩格尔函数模型,可以较贴近地分析这些有序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程度,从而通过分析这些消费项目的基本态势,提出有益的政策建议。
2恩格尔函数模型的建立及实证分析
21理论和经济假设
根据理论分析所研究的经济现象,指出经济现象间的因果关系和相互间的联系。本文假定消费是理性的,即在收入和价格既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消费结构是各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其中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又称为恩格尔系数。
数据来源于山东统计年鉴2001—2009年收集的数据。
根据数据,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共分作八项: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娱乐文教、医疗保健、其他。见表1。
23建立数学模型
本文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建立的是恩格尔函数模型。恩格尔函数是反映各类消费需要与收入或消费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的数学方程式。最简单的恩格尔函数为线性函数:
Vi=αi+βiv+eii=1,2,…,8(1)
24模型参数的估计
首先利用上文2009年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分别拟合食品、衣着、设备、医疗、交通、娱教、居住、杂项八个类别支出的恩格尔系数。用EVIEWS软件,对(1)式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计算出各项基本需求支出的估计值以及T检验及R2检验、F检验和DW检验值。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恩格尔函数参数值项目(1)由表2可知,除其他项消费支出外,在a=005的显著水平下,各参数t统计值都通过显著者检验,且调整后R2值都比较大,因此,可认为模型的拟合度很好,但家庭设备、衣着、医疗和居住的恩格尔函数常数项的t检验不显著,因此这两项支出的比重变化不显著。F检验结果可表明显著水平远小于001,说明模型回归效果显著。除居住和其他消费之外,其余消费DW检验结果表明模型自相关的影响较小。
(2)斜率Ri表示增加的总支出中第i类商品所占的份额,即各类消费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说明总消费支出增加1元,食品支出将增加01437元。可以看出食品支出比居住支出边际消费倾向较大。
(3)常数项ai可以认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支出的增加,各类商品支出所占比重变化的趋势。当ai<0,则随着总消费支出的增加,该类商品的支出的比重将上升,反之当ai0,则随着总消费支出的增加,该类商品的支出比重将下降。由此可见,山东省农村居民对食品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呈下降的趋势,其他项目如教育文化娱乐、居住、交通通信等比重有上升趋势,这也与表5所呈现的变化趋势相符合,其中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也说明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趋势。
27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由以上数据可知,2009年山东省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6364,这表明:农村居民新增收入的636%用于消费支出。由各类消费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可知,食品类最高(0164),说明新增收入中有16%用于增加食品消费。再就是教育文化娱乐(01)居住(01)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高,说明人们收入增加后,对交通通信状况及教育文化的支出也随之增大。见表2。
28弹性分析
需求弹性:公式:ηi=βi×Y/Vi(用Excel计算)表3各项消费支出需求弹性项目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交通通信娱乐教育医疗保健其他ηi0570751201180870
2006—2012年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从表3和上图中可以看出,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以及交通收入弹性都大于1,说明人们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后,最关注的就是生活的质量,交通通信呈现出加快增长的势头。而食品作为生活必需品,其弹性最小。随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消费结构开始从生存型向享乐和发展型转变,居民消费层次分化日益明显,高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水平差距扩大,在2009年比例达到53︰1。在影响消费结构的诸多因素中,居民的收入是最关键的因素,收入的水平,收入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居民消费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决定了消费结构的主要特点,另外商品价格水平,社会、家庭、文化、心理等非经济因素对消费结构具有明显的影响。通过收集2006—2012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所公布的关于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的数据,发现农村家庭在家庭设备消费方面呈上升趋势,可以看出山东省农村汽车市场前景良好。
3结论
从上述分析结果中我们发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山东省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此我们有如下一些解释和结论。
(1)山东省农民消费总体上具有温饱型特征。山东省人均纯收入3000元以上的农民,对文教娱乐的消费和家庭设备的消费开始给予较多的重视。这同样能反映出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2)以简单消费为主,交通通信呈现出加快增长的势头,而食品作为生活必需品,其弹性最小。农民近年的耐用消费品的购买量在逐步增加,如冰箱、彩电、洗衣机、电脑等。但不少农民家庭购买了耐用消费品满足的是“精神消费”,是为了给人看,例如有农民买了冰箱以后并不开通使用,是因为使用的成本很高。
(3)由表3所示,近年山东省农民生活消费中,医疗保健的支出增长较快。
(4)山东省农民在住房方面的支出较高。由于许多原因,农民对住房的投资与城市人对住房的投资不好作比较分析,可以比较的是农民的住房投资与生产投资,而现在的情况是农民对住房的投资超过了对土地的投资。
由以上分析可知,山东省农村居民在住房项目上的支出增长较快。这与山东省购房政策的改革有着重要关联。近年来,许多农村居民在城镇购房的热情大增,正所谓“带着土地进城”,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村居民的购房热情。但是获取宅基地,盖房,所以建房始终是一个农民投资的一个热点。
针对山东省农村居民在通信,医疗,家庭设备的项目消费支出的变化趋势,可作出以下政策改革:在通信方面,可以看出通信费用支出呈增长趋势,为提高农村居民通信消费的效用,合理消费,应针对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制定符合农村居民的通信价格;在医疗方面,继续推行医疗改革,合作医疗政策,改变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在家庭设备方面,应继续推行“家电下乡”的消费政策,扩大家电的范围,利用好农村消费市场。
参考文献:
[1]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李真,李兴惠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04(4)
[3]张晗山东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06
[4]刘国光研究宏观经济形势要关注收入分配问题[J].经济学动态,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