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6篇)

时间: 2025-08-09 栏目:实用范文

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篇1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治疗策略

1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特点

1.1种类繁多

目前,我国城市园林不仅植物种类繁多,而且在搭配和设计上也有着多种组合。比如,在园林景观中,不同种类的草类、灌木和乔木等能够相互结合;不同生长特性的植物能够相互结合;不同生长周期的植物也可以进行组合。但是,这样一个植物种类繁多和结构复杂的多样性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不同种类病虫的寄居地和生长环境,从而使得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1.2外来病虫害入侵

近年来,为丰富城市园林绿化种类,优化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增加城市园林的异域风情,我国从国外引进了许多植物种类。其中一些起源于其他地区,在我国缺少大范围天敌的病虫害也被引入进来,并进行大量生长繁殖,使得许多园林植物的病虫害现象更加严重。此外,由于受园林部门管理工作不到位、过多参与城市园林植物的生长繁殖等因素的影响,园林植物生长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使得一些鸟类和益虫数量减少,园林植物结构失调,大大降低了病虫害的防御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无法正常地持续生长,并加大了园林病虫害的防治难度。

1.3防治措施复杂

我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主要是由植物自身和其生长环境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因此,在进行具体的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时,为确保防治工作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当地园林植物自身特点及病虫害的生长特点等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1.4农药过度使用

长期以来,为了能够在短期内对病虫害的蔓延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我国时常使用大量的化学农药。但是,由于过度使用农药,也杀死了大量的天敌。并且,园林植物害虫在长期的时间内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并不影响其大量繁殖,这就使得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2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治疗策略

2.1加大对外来植物的检疫力度

由于国外危险性病虫害的入侵不仅会影响植物的生长,还会对我国整个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的构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引进国外植被时,应加大检疫力度,严格按照规范的检疫步骤,及时发现并处理有问题的外来植被,从根本上杜绝外来植被入侵对我国原有植被的危害。

2.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防治观念

首先,在园林建设初期,要设定一个种类丰富、互利共生和层次多样的生态结构。其次,制定相关防治策略,要坚持并利用自然界间的自然法则和生态学法则,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最后,在具体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不仅要采取可持续的生态学方法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还要尽量使不同种类的植物起到相互抑制的作用,从而避免以一种植物或病虫进行整个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3统筹规划

在园林绿化工作初期,为减少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有关园林管理部门及其工作者要实际考察周围环境,统筹规划所栽种的园林植物,以使植物的搭配能够实现相互协调的目的。

2.4加强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工作

从整体上讲,养护管理工作贯穿于园林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因此,为避免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园林管理人员要通过自主学习和参与适当的培训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掌握程度。此外,为做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养护管理部门来进行随时的管理与养护工作。

2.5从季节上控制病虫害的数量

作为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有利时节,冬季是大部分害虫进入冬眠的季节。因此,园林工作人员通过对植物周围的土壤翻松和集中焚烧销毁一些有病害的植株,不仅能有效抑制下1年病虫害的数量,还能够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一种良好的条件。

3结语

总之,作为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也必须随着科学技术和环境等变化而得到不断的发展。在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科学地分析具体的病虫害种类和特点,合理运用各种防治方法,以有效减少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频率,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篇2

关键词:园林植物;保护;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6-0151-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植物以其美化、绿化、净化环境等功能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园林植物常因病虫害、日灼、冻害等损伤致使园林无法发挥其功能,因此,我们应深入调查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制定相应的策略,保证园林植物充分发挥其功能。

1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1.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宣传力度

领导对园林植物保护重视程度不足,是导致园林植物保护工作存在问题的关键因素。一旦领导没有对园林植物保护给与足够的重视,就会出现植保资金不足、设备陈旧等问题。此外,对植物保护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大,广大市民没有主人翁意识,无法形成社会来共同解决园林植物的保护问题。

1.2缺乏统一管理

目前,我国的园林绿化管养工作大部分都采用全承包管理形式。各承包公司独立进行绿地的维护管养工作,造成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无法在防治方法、防治适期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从而影响园林植物保护的整体效果。

1.3缺乏相应的检疫机构

目前,我国园林系统普遍缺乏相应的检疫机构,植物检疫意识淡薄。一些园林绿化公司在苗木调运过程中,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造成苗木在运输过程中进行了病虫害的传播。

1.4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园林植保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是我国园林植物保护工作的一大关键性问题。在日常管养中,不知道如何通过养护、栽培等方法进行植物病虫害的防止,同时也未对病虫害的发生时间和规律进行记录、分析,而只是在看到病虫害时盲目的进行用药。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违背了进行环境绿化的初衷。此外,园林植保工作人员大都是聘用的临时工,流动性大,造成了管理和培训的困难。因此,许多植保人员仅仅是凭借个人经验进行植保工作,造成了园林植保工作成效较低。

1.5设计园林时缺乏园林植物保护的整体意识

在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植物品种单一,群落结构简单,过于追求“洋”树种,是病虫害猖獗的主要原因。一些园林设计人员由于缺乏园林植物保护的相关知识,将不宜栽植在一起的植物放在一起,人为引发病虫害的发生。

此外,对外来物种认识不够、植保工具落后、农药使用技术落后、农药选择不当等都是目前园林植物保护普遍存在的问题。

2应对园林植物保护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2.1强化政府职能,改变“重载轻管”的落后观念

对于园林植物保护工作,政府应加大管养投资力度,彻底贯彻专项专管责任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归属,同时还要加强各部门间的协同合作。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统一防治适期、防治方法、外来物种管理、检疫标准等内容,建立健全病虫害防治保护机制和突发应急机制,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扩散,降低经济损失。此外,应定期组织植保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病虫害检测信息和防治方法。

2.2改进更新基础设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提高病虫害的防治能力,就必须提高植保机械的装备水平,更新施药机械,提高农药的使用率,有效降低残留污染。园林植保单位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防治对象选择合理的施药方案,并大力推广静电喷雾、农药回收等先进技术,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

2.3从整体着眼,合理配置植物

园林设计时,设计人员应从整体着眼,从尊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出发,进行植物原生态群落的模拟实验,合理配置花、乔、灌、草,避免转主寄生植物近地设计,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在树种的选择上应以植被区系分布为主,以乡土树种为重点,选择抗性强、养护管理方便、适应城市环境的树种。

2.4因地制宜,综合防治

对于园林植物的保护,应始终以“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以相关检疫法规为防治保障,不断提高园林植保水平。①改进栽培技术:根据植物的不同特点,处理好温度、湿度、水、肥等关系,通过认真的养护,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能力;②采用物理因素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如诱杀法、捕杀法、温度处理以及超声波等的应用;③加强生物防治方法的研究:认真研究当地园林病虫害及其天敌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并逐渐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该方法不但科学有效,也不污染环境,应进行大力推广;④化学防治:当园林植物大面积发生病虫害时,化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治理方法。我们应积极研发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和科学的施药方式,逐步解决化学防治的局限性。

3结束语

总之,我们应加强对园林植物保护工作的研究,找到问题所在,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解决好园林植物保护问题,使园林植物充分发挥其美化、绿化、净化环境等功能。

参考文献:

[1]考扬忠等.城市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广东园林,2008(3).

[2]王方斌.园林职务保护新理念和技术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1(3).

[3]周仁.小议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9).

[4]赵越,朱冠华.浅谈植物保护在园林设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

GardenPlantProtectionProblemsandCopingStrategies

NanZhongyi

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篇3

关键词园林植物保护;教学改革;教学目的;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0)22-0017-02

studyonteachingreformoflandscapeplantprotection

yangjin-hong

(departmentoflifeandenvironmentinkuituncampus,yilinormaluniversity,kuitunxingjiang833200)

abstractthepaperintroducedtheteachingobjectivesandtrainningcharacterisicsoflandscapeplantprotection,anddisscusedthecontent,teachingmothod,teachingsystemconstructionandteachingreformresearch,soastoimproveteachingqualityandprovidexperenceforthecourse.

keywordslandscapeplantprotection;teachingreform;teachingobjectives;trainningcharacteristics;teachingcontent;teachingmethod

园林植物保护是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其实践性强,如何做好这门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笔者从该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熟悉课程特点,明确教学目的

园林植物保护作为研究园林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的一门学科,其特点一是实践性。该课程最终目的是对园林植物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化相关专业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上从事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能力,因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1]。二是综合性。整个课程包含园林植物病害,园林植物虫害,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苗圃、花圃和草坪杂草的防除以及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技术等内容,既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有动态描述,又有静态分析,其知识面广,容量大,综合性强。

在明晰学科特点的同时,还要明确该学科的教学目的,应该围绕高职教育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中心[2]。一方面,根据能力的要求组织知识传授,另一方面,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通过传授知识来影响能力的形成,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使学生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职业技能,能解决园林绿化管护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结合生产实践,改进教学内容

结合当地园林生产实际,通过合理的取舍、补充、简化、重组等改革教学内容,体现出该学科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先进性,使教材乡土化、实用化,是做好该课程改学的重要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园林生产状况,删繁就简,提炼教材。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园林生产水平各异,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繁多,不同地区病虫害种类、危害状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材的把握上,要求做到重点突出、特色分明,为此,删去教材中与实际无关以及生产上不常见的病虫种类,增加了病害和虫害的识别、危害特点、防治措施,以及最新园林植物保护研究动态、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补充近几年在新疆地区园林中出现的一些病虫,如春尺蠖、双条杉天牛等,教学重点放在病虫害的识别及病虫害防治等实际问题上[3]。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突出地方性,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根据行业发展和生产实际的需要充实教学内容。高职园林专业毕业生的主要流向是生产第一线,大部分学生直接从事园林植物养护工作,而目前的园林花卉及园林绿化树种中病虫危害较严重。针对这一现状,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提倡用基本理论阐明及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利用实习及假日时间,鼓励督促学生走出校门,到附近的花圃、苗圃参加生产实践,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师生讨论和病虫鉴定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反馈于教学内容之中。这不仅增加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突出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

园林植物保护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均很强,因此,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课程的实践应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通过变革,学生对实验教学过程的兴趣普遍增强。课程改革中改变过去病虫害防治课“重理论轻技能”的作法,强调人人会动手、个个会操作。要求学生不但了解病虫特性,知道怎样防治,更要会实际操作[4]。教师则不仅要讲给学生听,还要做给学生看,带着学生干。对病害防治、药液配制、药械器具使用等都要亲自动手操作,做到熟练掌握,确保学得会、用得上,严格考核,切实提高动手能力。学生实践操作水平直接影响到日后工作能力,因此,必须严格检查学生每次实验实习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确保人人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实践表明,学用结合是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校园是重要的实践教学基地,伊犁师范学院定点实训单位苗圃站栽培花卉林木种类多,常有许多病虫害发生,因此,病虫害防治课教学中安排学生定点观察该地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针对病虫的危害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并配合绿化人员进行实际防治,有效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例如在病害防治中,组织学生进行树干涂白、喷洒石硫合剂,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经成为教学手段革新的主流。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现代化教学手段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应当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在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应当注意克服速度太快、信息量太大的缺点,同时还应注意师生互动和双向交流[5]。多媒体教学不应当只是书本内容的电子化,有的教师几乎将讲稿中全部内容复制到课件中,造成课件主次不清、繁简不当、重点不突出,学生往往对课件中堆积的大段文字不知所措,难以搞清课件的重点和难点,导致学生精力逐渐分散,听课乏味。因此,多媒体课件应当做到图文并茂、音色俱全、动静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应当适当保留,例如黑板讲解,有利于给学生思考和理解消化的时间。

此外,采用现场教学方法不但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可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教学时,尽管用挂图、多媒体讲解,但许多学生对病害特征仍掌握不够、分辨不清。采用现场教学则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讲解叶部病害时,带学生在市区现场观察月季白粉病、小檗白粉病、月季黑斑病等的病害症状,让学生印象深刻。同时让学生留意发病时间,讲解发病规律,独立设计防治方案,既有效讲解了课程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参考文献

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篇4

[关键词]园林绿化养护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TU98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192-01

引言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相互影响的问题日益严重,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成为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趋势,如何创建宜居的生存环境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在打造地方特色园林工程的同时,保证工程质量显得特别重要,这除了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把关,更重要的做好成品保护,做好园林绿化工程的后期养护成为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石、把握好养护工程中的技术要领,对绿化苗木的施肥、浇灌、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采取适当的措施,是做好园林绿化养护的前提、

1制定合适的养护计划方案

养护是好比一场长期的攻坚战,要在分析施工后植物的生长状况、土壤条件、周边环境等,制定详细而具体的计划方案.才能在后期养护中循序渐进.巩固施工效果的基础上让植物的生长环境逐步形成、周期性是养分的最大特点,不同的植物品种有其独特的生活习性,制定相应的养护计划,落实到实处,根据短期的养护效果进行调整,对采用措施、使用材料等方面作分析,作为日后常规养护的参考数据〔坚持用科学、有效的养护制度指导工作,能使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得到提升、养护计划方案的编写应该包含工程概况、施肥、修剪、浇灌等方面养护措施的应用。

2土壤管理措施

土壤的肥力是植物赖以生存和循序生长的基础,土壤的好坏直接影响植物的长势,养护过程中一般采用不同的土壤改良技术来提升土壤的肥力,优化土壤结构、最基础的土壤改良就是除草松土,杂草对植物吸收的肥、水、光等养分进行抢夺,导致长势弱、容易生病的情况出现,所以要根据李节和气候,周期性进行杂草清除工作,通常在每年的秋末或者盛夏进行一次、除草完成要及时进行松土,其深度要根据根系树木的深浅来确定,通常在靠近主干部位时应逐渐地降低松土的深度,相反在远离树干的部位要逐渐的加深。

一般养护时间越长,土壤的肥力随着植物的吸收变得越来越低,也随着周边环境的变化变得贫疥,定期对土壤进行改良对植物生长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改良土壤可以通过深挖扩穴对进行熟化处理,根据分析土壤肥力的实际情况选择局部深挖或者全面深挖、深挖以后,发现土壤的质地是过沙过粘,都不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拈性重的土壤易板结、通选性较差,容易使植物的根发生腐烂,沙性重的土壤容易漏水、干旱,这就要对土壤进行结构性改良,在原土混入熟耕土、高效基质营养土进行换填,提升土壤的综合性能

3灌溉管理

植物的正常生长离不开水,对园林植物进行有效的灌溉,既可以保证植物生长所需,也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不同植物的习性、气候、李节、土壤条件不相同,也影响选用的灌溉方法科学合理的方式有两种:①喷灌,属于较为常用的灌溉方式,其工作的效率高,用水量小,灌溉范围比较小,但由于喷灌需要安装全套的输水管道和喷灌设备,前期投入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大;②滴灌,属于较为先进的灌溉方式,其渗选力好,更为节约用水,减少人力的投入,主要是采用的小水流对植物根区进行浸湿灌水,更有利于植物的吸收,同时实现智能化、机械化结合的自动化养护管理〔做好植物灌溉的同时,要防止洪涝灾害,同时要做好园林绿化的排水处理、

4施肥管理

种植阶段基肥处理的处理好坏直接影响后期养护的管理,植物生长的前期、后期需要的养分是最多的,在这段时间要进行必要的追肥〔前期的追肥包括植物开花前追肥、高峰生长期追肥、分化期花芽追肥等阶段,但由于各类植物生长阶段不同,不同的时期需要的肥料也不一样,就要根据植物生长状态,分析调控,慢慢把植物生长需要的肥料进行周期性施放

通常施肥主要在早春、晚秋进行,夏李不进行施肥,尤其不适合在仲夏进行施肥〔根外施肥要在室外温度较高,空气较干燥的晴朗天气下进行,最好在每天上午to点前或者下午4点后进行、为了使树木更好的吸收养分,施肥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要点,小树要结合松土进行施液态肥,大树要在冠幅内的地面均匀开穴进行干施后覆土,三年以上高大的树木原则上可以不施肥、

5树木修剪

经常性树木修剪有利于植物的再次生长,但是园林植物的整形修剪是不能够随心所欲的,不但要考虑到园林植物的生长特性及李节的变化,还要掌握修剪得相关技术规范及植物生长的特殊要求,同时还要进行实地勘查,对其周边环境进行分析,因地制宜进行适当修剪〔修剪的顺序一般是从植物的树冠上部开始,遵照由大到小、逐步向下,由内向外的原则,同时要将折断的交叉枝、死枝、病虫害枝等无用的枝丫剪除〔树木修剪的切口要保持干净、平滑,对于枯死枝、病虫害枝要切至健康的组织分支处,并对伤口处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防止病害侵蚀、修剪尽量要选择植物的生长期或者休眠期进行,对于抗寒性较差的或者易发生抽条的植物要在早春李节进行修剪养护,对于常绿的植物一定要避开其旺盛的生长期进行修剪,不同植物的生活习性不同,其修剪的方式和要求也不一样,一般有以下几种:(1)对绿化乔灌木的修建要有稀有密,有型有款,错落有致;(2)对花卉的修剪要在花芽的分化前对其进行修剪,在花谢后要把残枝剪去;(3)对绿化草坪的修剪要做到整齐平整;(4)对绿篱和花坛的修剪一定要充分考虑其平整和协调性进行修剪。

6病虫害防治

植物病虫害不仅仅影响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而且还会影响人们观赏的心情,因此,必须加强园林绿化养护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常见的虫害有天牛、木虱、潜叶蛾以及全龟子等,

主要的病害有根腐病、白粉病、炭疽病等〔对于园林绿化养护过程中遇到的病虫害:①要以“预防”为主,通过精细化管养,全面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②要经常对其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病虫害要马上进行处理;③要对其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的方法,进行全面地防止病虫害的蔓延,进而降低病虫害对植物正常生长的影响、生物防治就是科学地利用以虫治虫、以生物治虫、以激素或者菌类治虫等方式进行防治的,进而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物理防治方法则是采用灯光诱杀、饵料诱杀、热处理以及采卵块虫等方式进行防治;化学防治方法是选用低毒害、高效的、无污染的、保护天敌安全的相应药剂进行防治、不同的防治对象需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但在采取防治方法时要尽量选用环保的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篇5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为全面加强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保护园林工程成品建设,结合植物本身的实际,就进一步加强植物病虫害防控工作,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保护生态、优化环境、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的防治方针,遵循“突出重点,分段治理,属地负责,联防联治”和“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建立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长效机制。坚决遏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为生态城的环境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二、防治范围与和方法

(一)病害类型

根据致病因素的性质,园林植物病害分为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病害类型主要有大叶黄杨白粉病、月季白粉病、月季黑斑病、丝兰叶斑病、杨树破腹病、杨树腐烂病、草坪锈病等。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大叶黄杨白粉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嫩梢,病斑呈现白色霉层,多分布于叶片正面,发病初期,感病叶片出现多个圆形病斑,随着病斑的扩大,相互愈合成不规则形状,严重时白色霉层状病斑会扩展到整个叶片和病梢,叶片皱缩、修剪不及时发病严重。

防治:注意及时修剪,不栽植过密,加强管理,使通风透光,及时除去病梢、病叶。发病初期可喷洒15%粉锈宁15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并注意药剂的交替轮换使用,防止病菌抗药性的发生。

2、丝兰叶斑病

症状:丝兰叶片感病初期,产生褐色病斑,中部呈灰褐色,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并有同心轮纹,发病后期在病斑上可见小的黑色分生孢子器。

防治:及时剪除病叶;发病初期喷施石灰等量式100倍液波尔多液,也可喷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进行防治。

3、杨树腐烂病

症状:该病菌可为害毛白杨、新疆杨、柳树等。主要为害树势较弱的新移植的植株。发病初期树皮上出现灰褐色水泽状斑,用手压即可流出红褐色液体,后期在病斑上生出许多针头状的黑色分生孢子器,并可见金黄色丝状卷曲的孢子角。

防治:增强树势,及时清除病死枝,对树梢较弱的新栽树木涂抹“树乐”30-60倍液,或晶体石硫合剂100倍液进行预防保护;发病初期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或“树乐”5-10倍液涂抹病斑,涂抹前应刮除病斑或病斑上用刀划网格线,以提高防治效果。

4、草坪锈病

症状:锈病可分为叶绣、杆绣、条绣。发病初期病部形成黄褐色菌落,散出铁锈状物质,叶片叶绿素遭到破坏,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失调,草坪矮小,生长不良叶片大量失水后变黄枯死。

防治:夏末秋初是防治草坪锈病最关键的时期,应注意加强防治,及时控制草坪锈病的发生、流行,减少它对草坪的为害。及时修剪,少施氮肥,合理浇水。发病初期喷洒25%粉锈宁2000-2500倍液进行防治。在草坪叶片保持干燥时喷药效果好,一般7-10天喷一次药。

5、其他病害防治。

(二)虫害类型

虫害分为食叶型害虫(刺蛾类、蓑蛾类、毒蛾类、夜蛾类、舟蛾类)、吮吸性害虫、蛀干类害虫(天牛、吉丁虫)、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主要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1、美国白蛾

形态及习性:为害白蜡、国槐、法桐、臭椿、金银木、西府海棠、刺槐、垂柳、毛白杨等。幼体黄绿色至灰黑色,背部毛瘤黑色,椭圆形具黑边;成虫体、短翅为白色,体长8=12mm,复眼黑褐色,口器短而弱;胸部背面密布白色长毛。1年发生3代,该虫以蛹越冬,4月上中旬越冬蛹羽化成成虫,初孵幼虫集中取食叶片并吐丝结网,随虫体长大,网幕逐渐扩大,最大可达1m,幼虫4龄开始为害,大量取食,常造成整株叶片被吃光。

防治方法:首先可采用人工挖蛹、捕成虫、剪卵块、摘网幕进行防治,在老熟幼虫下树化蛹时,在树干上绑疏松的稻草引起进入化蛹,适时解除草把烧毁,消灭其蛹;也可利用天敌防治,在各代老熟幼虫期、蛹期释放白蛾周氏小蜂;药剂防治在每代盛卵期至幼虫破网前可喷洒20%除虫脲6000-8000倍液防治,幼虫分散为害老熟期可喷洒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也可使用其他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触杀剂、胃毒剂进行防治。

2、杨扇舟蛾

形态及习性:为害杨树、柳树等。1年发生4-5代,啃食叶肉为害,严重时可将整株树木吃光,1年中5-9月都可见幼虫为害。

防治方法:幼虫群集为害阶段可人工剪除虫苞,消灭幼虫;初孵幼虫期可喷洒20%除虫脲10000倍液、BT乳油500-800倍液或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防治;也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国槐尺蛾

形态及习性:为害国槐、龙爪槐、蝴蝶槐等。该虫一年发生3-4代,以蛹在树木周围松软土壤中越冬。第一代幼虫始见于4月末,2代幼虫在6月下旬孵化为害,3代幼虫8月上旬孵化为害。5月下旬、7月中旬和8月下旬-9月上旬是各代幼虫严重为害期,常造成整株树叶被吃光的现象。

防治方法:各代幼虫化蛹后,在树冠下、松土中挖蛹;药剂防治关键是抓好1代幼虫的防治,1生比较整齐,4月下旬-5月上旬为1代幼虫的1-2龄期,可喷洒20%除虫脲10000倍液、BT乳油500-800倍液或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防治。如此期防治效果好,2、3生轻微,可不再进行药剂防治。如1代防治有欠缺,2代幼虫期需喷洒除虫脲1次;幼虫吐丝下垂和下树化蛹时,扫除集中杀灭。

4、柳毒蛾

形态及习性:为害垂柳、旱柳馒头柳。成虫体长11-20mm,躯体生白色绒毛。老熟幼虫体长28-41mm,头部黑色,有棕白色绒毛,1年发生2代,以2龄幼虫在树皮裂缝里做茧过冬,次年4月中旬开始为害,啃食叶肉,余下叶脉昼潜夜食。6月中旬幼虫老熟,开始化蛹,6月底成虫羽化,有趋光性,产卵在树干上。7月初第一代幼虫孵化为害,9月中旬第二代幼虫孵化为害。9月底幼虫钻入树皮裂缝处做茧越冬。

防治方法:于低龄幼虫期喷洒8000倍液20%的灭幼脲1号防治,或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防治幼虫。

5、黄刺蛾

形态及习性:为害海棠、石榴、榆叶梅、月季、红瑞木、杨树、紫薇、紫荆、大叶黄杨、柳、榆、山楂等,成虫体长15-17mm,老熟幼虫体长16-25mm,体色鲜艳,头部黑褐色,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树上越冬,次年5月化蛹,6月上旬成虫羽化。1代幼虫为害在6月下旬-7月中旬,2代幼虫为害期在8月下旬-9月下旬,10月老熟幼虫结茧越冬。该虫成虫羽化后,产卵在叶片,幼虫孵化后先将卵壳吃掉,然后啃食叶肉,吞食叶片。

防治方法:清除树体或枝条上的茧,消灭幼虫和蛹;低龄幼虫期可喷洒20%除虫脲10000倍液,幼虫分散为害前,喷洒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或其他菊酯类或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药剂防治。

6、日本龟蜡蚧

形态及习性:为害法桐、大叶黄杨、月季、玫瑰、石榴、紫薇、毛白杨、白蜡、碧桃等,雌成虫体长3-5mm,椭圆形。体背有较厚的灰白色蜡壳,背部中央隆起似半球形,表面具龟甲状凹纹,边缘蜡层厚且弯曲,内周缘有8组小角突,该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受精雌成虫越冬,5月下旬开始产卵,6月中旬若虫开始孵化,爬向树叶为害,固定后开始分泌蜡质,形成星芒状蜡壳,45天后开始分化,9月中旬陆续由叶片转移到枝条上,11月上旬越冬开始。该虫发生严重时,常造成枝条死亡和煤污发生,使花木衰弱。

防治方法:若虫初孵化期喷洒1000倍1.2%烟参碱乳油或喷洒蚧螨灵200倍液防治;若虫固着后结蜡初期,可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防治;人工剪除虫植或刮除树体上的虫体,并注意及时销毁。

7、其他病虫害。

三、防治措施

(一)搞好监测预报,准确掌握疫情动态。

针对各虫害发生特点和规律,制定监测方案,确定重点监测区域。开展长期定点监测和定期疫情普查,一旦发现害虫,应尽快查清发生范围,并进行封锁和除治。

(二)采取综合除治,提高防治水平

一旦发现疫情,要综合运用人工、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并辅以生物药(制)剂防治,采取诱杀成虫、剪除网幕、药防幼虫和收集虫蛹的方法,抓住幼虫为害期的三个重要时期,以及成虫羽化期、卵期、幼虫网幕期和下树化蛹期关键环节,组织多形式、多环节灭杀。

1、人工剪除网幕:幼虫有群集和吐丝结网缀叶的习性,在幼虫网幕期(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用高枝剪及时剪除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及危害的枝条。剪下的枝条及网幕要装入塑料袋中,集中烧毁。

2、人工挖蛹:化蛹时(第一代,6月下旬-7月上旬;第二代,8月上旬;第三代,10月中旬―翌年4月下旬),寻找树皮缝隙等处越冬、越夏,在美国白蛾各代蛹期,采取人工挖蛹的措施,提高防治成效。

3、围草诱蛹:在老熟幼虫化蛹前(一代,6月下旬;二代,8月中旬;越冬代,10上旬),利用老熟幼虫有沿树干下树寻找潜伏场所进行结茧的习性,发现有危害害虫的树木,在老熟虫开始下树时期,在树干离地面1至1.5米左右处,用谷草、稻草、麦秸、杂草等在树干上绑缚一周,诱集下树老熟幼虫在其中化蛹,然后于蛹前解下草把烧毁。

4、六月至八月:主要以预防腐烂病、白粉病、刺蛾、尺蠖、红蜘蛛、蚜虫、介壳虫、天牛为主;九月至十一月以预防透翅蛾、蚜虫、红蜘蛛等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为主,防治病虫害发生和蔓延。

(三)其他预防工作

1、中耕除草:进入夏季雨水较多,绿地内杂草生长快,与其它地被植物争夺养分和生长空间,影响其正常生长和景观效果,因此要及时修剪和清除杂草,防止杂草结籽和蔓延。

2、施肥:除施氮肥外,根据季节和不同植物生物学特性,适时适量追施磷、钾肥料,保证植物的营养与生殖生长。

3、松土保墒:雨后和灌溉后及时松土,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保墒力,有利于有机物分解,增加土壤肥力,满足树木生长需要。

4、汛期排水防涝:对低洼地块植被,根据雨水情况及时排涝,防止积水烂根。

5、修剪:对部分花灌木及时疏稀、截短;球类和绿篱类植物及时整形修剪;草坪植物适时修剪,保证良好的景观效果。

6、扶直:汛期对发生倒外倾斜的树木及时扶正,必要时设支撑。

7、维护巡查:及时对绿地进行巡查、维护、看管,对树木外斜、病虫害情况等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园林公司配备打药车和防治药剂,以预防生态城区域内大范围的虫害疫情的发生。

要求各施工、养护单位准备打药设备和有关的生物或化学药剂,对所负责的区域进行打药防治,对重点已经发生的部分要求进行检测,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杜绝任何一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二)科学防治,综合治理。

全面加强对植物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准确虫害信息,一旦发现疫情,立即将疫情区封锁,防止疫情扩散,并采取以人工、无公害药剂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成效。

(三)联防联治,统一行动。

防治责任按属地管理落实防治主体,坚持“统一部署、统一时间、统一行动、统一用药”,部门联动,建设部门与各施工、养护单位密切配合,形成全覆盖、无缝隙的防治局面。

(四)信息畅通,及时发现,快速反应,有效控制。

各防治单位应固定专人管理,发现虫情,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报告,责任单位应及时组织防治,阻止虫情扩大蔓延。

参考文献:

1、天津市北方园林生态科学技术研究所《天津园林绿化技术》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

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篇6

关键词: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预防

Abstract:inrecentyears,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ourcountrycitychangesacourse,environmentalproblemshavebecomemoreandmoreserious.Therefore,citylandscapepositionalsorisegradually,graduallyoccupiedthecityplanningworkfirst.Inordertomaketheimplementationofgreeningworkmoreefficient,howtopreventdiseasesofplantsencounterandtakingprotectivehowisveryimportant.

Keywords:Landscaping;pest;control;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所处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因此绿化环境的施工工作变得繁重起来,其中绿化植物的种植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绿化植物的种植的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还可以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心情。因此,绿化植物后期的防害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园林病虫害发生原因

现阶段,园林绿化工作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后期的园林植物的防虫害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要想真正做好园林的防害工作就必须从病虫害发生阶段做起,做到合理科学的分析病虫害发生时间,并且究其原因,进行分析讨论。本文主要对天然林、人工林、以及农业林等林中出现病虫害的原因进行简要解析。

1.1在天然林中,往往会有一些以林木为生产原料的林木经营企业对天然林进行长期不间断的超负荷的砍伐,从而造成了天然林遭受长期超负荷砍伐,致使天然林的数量和质量成了每况日下的局面,并且使林业生物多样性、林业原始结构以及天然林特有的林业生态环境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直接导致林业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

1.2为了满足现阶段园林绿化需求,我国的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在我国现现有的林业面积约为13370万hm2,其中人工林约4645万hm2,占到了总量的35%。近几十年随着我国林业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经过园林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总结得出近几十年病虫害发生率至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工林面积迅速扩大。根据数据显示自1950年起,我国人工林面积在逐年增加,至1980年已增至50%,伴有发生的还有林业病虫害问题,也在加剧,两者呈现同步增长的趋势。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增建人工林时种植的多为单一树种、单一结构的纯林,这样的人工林业生态系统非常薄弱。因此,在人工林中一旦有害生物传入并引发病害,会因人工林中生态系统的不完善而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面积的病虫害问题发生,因而导致经济上的损失。

1.3在农业林中由于人类不科学的管理从而造成长期不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在病虫害暴发后,一味的依赖化学农药。虽然可以暂时性杀伤害虫,但是同时也给害虫的天敌带来了巨大威胁,造成了消灭害虫的同时减少了天敌的数量的局面,对以后消除害虫造成了威胁。与此同时大量的喷洒化学药物,会使病虫产生抗药性,而且造成林业生态环境恶化。另外,防治手段不能适应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客观要求,缺少符合林业特点的防治药剂和药械,防治效率低。1.4伴随着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一些危险性病虫杂草的远距离的人为的传播也在加剧。重大病虫害的流行均是由于有害生物从国外随林产品进口而传入的。在国内,许多重大病虫害疫区的迅速扩大也是由于人为活动的结果。1.5现阶段防治工作始终处于一个被动救灾的状态。十几年来我国的林业病虫防害工作始终是围绕着如何救灾开展的,病虫害一旦发生,“人往灾区跑,钱往灾区投”。只在救灾上重视,没在防灾控灾上下功夫。因此,现在的主要工作重心要从如何救治转移到分析病害原因,从根本入手防止病害的发生。

二、园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2.1着重抓好林业植物检疫工作

植物检疫工作的实施应根据地区、种苗的不同进行划分。对植物进行检疫的地区,应根据对象所处地区范围进行划分封锁;对种籽、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加强管理,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确保营造健康林业,减少病虫害发生。植物检疫工作是一项重要的预防林业植物免受某些危险性病虫害的措施。在检疫的同时采取科学的方法,侦察病虫的发生、监管发展动态,并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林木分布状况等因素的材料,合理科学的推断病虫害的发生时间,趋势等,及时上报,以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避免错过最佳的防治时间,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合理的防护措施,将损失减免到最小。

2.2因地制宜的搞好封山育林

在临近人类居住地区的林业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人、畜对植被的破坏。另外,封山育林的措施比较适用于一些抗病虫能力较强的树种,因此,应适地适树地通过各种选育措施,选择抗病虫力强的树种。同时进行必要的混交,这样能完善生物群落,增加天敌数量,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达到控制病虫的目的。2.3加强育苗消毒处理

加强育苗消毒的措施主要注意的就是在育苗过程中着重对种子和育苗土壤进行严格消毒,杀死种子及土壤中潜存的害虫病源,做到确保出苗率,必要时还要进行轮作。

2.4保护害虫天敌

保护好害虫的天敌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害虫数量还能做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因此采取一定措施保护好这类益虫,也是园林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在林业中生存着很多以林木害虫为食的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等有益生物,它们对抑制害虫的发生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2.5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林模式,做到适地适树,培育健苗、建树,与此同时注意提高人工林防灾控灾的自控能力。2.6营造混交林(注意树种搭配),实施近天然林经营模式,使林业中各种生物间相互制约作用增强,林业生态环境趋于稳定。2.7加强林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现阶段伴随着世界的多元化,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同时也加快了外来病虫害传入的机率,使得一些病虫害暴发性的危险性不断增加。因此必须加强植物检疫工作,提高检疫技术水平,以杜绝或减少危险性病虫传入我国。同时也要注意国内地区间的植物检疫工作,以防有害病虫蔓延扩展。

三、影响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一)在对林业病虫害进行监测时,有些地方做的不够完善,不能及时的监测出病情发生原因,掌握第一有效信息,并且制定防治方案,显示了工作基础

薄弱。

(二)先进的科技力量的引进力度不够,防治手段落后。(三)管理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合作能力,各个生产工作环节直接不能做到密切合作,造成植树造林中出现造林的只管造林,育苗的只管育苗的局面,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四)一些产地的检疫工作做的不到位,检疫检查站较少,调运检疫工作的缓慢影响着对危险性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五)缺乏经费。经费的短缺使得防治器材的构建受到影响,从而降低了抗灾的能力,使得防治方案的部署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变得不协调。

四、园林病虫害保护措施

4.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在园林防害工作中领导人员起到了重要作用,园林公司要做好配备打药车和防治药剂,以预防生态城区域内大范围的虫害疫情的发生。工作人员必须及时提醒要求各施工、养护单位准备打药设备和有关的生物或化学药剂,对所负责的区域进行打药防治,对重点已经发生的部分要求进行检测,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杜绝任何一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2、科学防治,综合治理。

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是保证植物健康的重要保障。在合理的防治期间,一定要全面加强对植物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准确虫害信息,一旦发现疫情,立即将疫情区封锁,防止疫情扩散,并采取以人工、无公害药剂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成效。

3、联防联治,统一行动。

防治期间应按照地区管理划分落实防治责任,坚持做到以“统一部署、统一时间、统一行动、统一用药”为原则,部门联动,建设部门与各施工、养护单位密切配合,形成全覆盖、无缝隙的防治局面。

4、信息畅通,及时发现,快速反应,有效控制。

各防治单位应固定专业人员的管理,发现虫情,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以保证责任单位做到及时组织防治,以便阻止虫情扩大蔓延。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止工作要坚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要在保护环境前提下,综合考虑当地地理条件,最佳防治时间等一些天然的自然控制条件,要充分考虑有害生物种群动态及与之相关的环境,最大限度协调的运用适当的技术措施和多种行政措施,做到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徐公天.我国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森林病虫,2002,(01).

[2]司改霞.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则[J].河南农业科学,2001,(07).

[3]张君达,韩继红,李传省.试论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森林病虫,2003,(04).

    【实用范文】栏目
  • 上一篇:乡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6篇)
  • 下一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