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机械行业危险源(收集3篇)

时间: 2025-08-12 栏目:实用范文

机械行业危险源范文篇1

关键词: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煤矿安全管理;作用

1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对煤炭资源需求的增加,煤矿开采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是煤矿开采环境比较恶劣,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进而给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影响到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煤矿之所以发生非安全事故,其根本原因在于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未能有效把控安全风险。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新时展的新的风险管理模式,它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为重点,将其运用到煤矿生产中,可有效保障每项安全工作有序进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2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介绍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了风险预控管理、保障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检查审核与评审、管理方针以及综合管理七个部分。该体系中,风险预控管理是核心,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是重点,生产系统要素和综合管理是基础,保障管理、管理方针以检查审核与评审是支撑,最终以信息化系统作为运行平台,将各个环节有效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在煤矿生产中,安全管理是核心工作,因为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往往就是造成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对此,只有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才能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PDCA闭环管理为运行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煤矿生产每一个环节都处于可控、不断改进的状态,从而有效地杜绝了安全隐患发生[1]。

3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

煤矿是煤炭资源开采的地方,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煤矿开采安全事故,一旦煤矿出现安全事故,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做好煤矿风险管理至关重要。风险与预控管理体系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可以根据不同煤矿的具体特点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3.1危险源的辨别

危险源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引起安全事故的起因,可以说煤矿开采过程中存在许多危险源,这也决定了危险源辨别的重要性。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进行危险源的辨别。在煤矿危险源的辨别中,管理者要根据不同煤矿的特点,做好煤矿危险源的辨别,然后根据分类结果,综合运用企业人力、机械设备和环境支持等方法,对煤矿危险源进行检测。同时,要对煤矿开采各个环节进行检测,利用技术手段对煤矿开采各个环节的危险源分析,从而找出一切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危险因素。同时,管理者还可以借助相应的技术手段,对危险源进行分类,按照危险源类型制定相应的防范方案。

3.2风险评估

在煤矿危险源辨别后,需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通过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确定风险等级,因此,做好风险评估至关重要。在风险评估中,管理者可以通过风险评估矩阵,对煤矿危险源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这些危险源所在生产环节和区域,评估这些危险源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一般而言,企业需要结合煤矿生产特点,制定风险评估初稿,将其传达给各个科室、各班组及基层主要管理人员,并让他们参与到风险评估初稿的审查,对风险评估初稿进行补充和完善,进而按照完善的风险评估方案执行生产。

3.3风险防控措施的制定

在煤矿生产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要想有效规避风险,就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危险源辨别与风险评估目的就是提炼管理对象,针对管理对象制定出管理标准和风险防控措施,可以说,风险防控措施是风险防控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制定风险管理标准时,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以及行业在安全生产中提出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消除相应的危险源。在制定风险防控措施时,要以危险源辨别和风险评估结果为基础,制定出全面、科学的风险防控措施,进而更好地指导现场安全生产。

3.4风险源监测

风险防控措施只能够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已经检测、评估的风险进行防控,但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突发情况,如,机械设备突然故障,进而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因此,还必须对煤矿生产过程进行动态监测,有效把控危险源。危险源监测包括对危险源的状态监测和风险控制过程监测[2]。危险源的状态监测主要是监测危险源是否处于安全状态;风险控制过程监测的重点是风险控制的执行效果。

3.5风险预警

风险预警是风险预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风险预警,可以有效规避煤矿生产风险,降低风险损失。煤矿企业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源的风险进行预期性评估,设定相应的风险预警等级,并根据危险源动态监测中暴露出的各种风险及时发出风险预警警示,以便管理者及时处理风险[3]。

4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危险源的辨别,可以掌握煤矿危险源的数量及分布情况,了解煤矿安全管理现状;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掌握每一个危险源发生实效的可能性以及造成的后果;通过风险综合管理,可以有效把控危险源,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通过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以及检查审核与评审,可以有效扼杀危险源,防止煤矿风险的发生。

4.1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

人作为煤矿生产的主体,同时也是煤矿危险源之一,如果煤矿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高,不具备规范的作业技术,在煤矿生产中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包括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企业需要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掌握相应的煤矿开采技术,能够按照技术要求开采煤炭资源,进而提高煤矿生产的科学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4]。

4.2保障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

在煤矿生产中,机械设备有着重要的作用,借助机械设备,可以完成许多人力无法完成的工作,大大提高煤矿生产效率。但是,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损耗和故障,进而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做好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要。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机械设备处于可控状态下,这种可控包括了设备运行前、运行中以及运行后的管理控制。机械设备投入使用前,煤矿企业需要对机械设备性能进行调试,并分析其相关参数,是否满足煤矿生产需要,在不满足的情况下,需要更换设备[5]。同时,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机械设备是由专人操作,且借助计算机技术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监控,一旦发生故障时,控制中心就会发生警报,进而降低故障发生。

4.3营造安全的煤矿生产环境

煤矿作业环境比较恶劣,如,在井下作业,作业人员的视线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视物不清,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监控煤矿生产环境极为重要。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煤矿企业可以辨别煤矿生产环境中的危险源,包括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然后根据辨别结果,做好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和管理措施,从而保障煤矿安全生产[6]。另外,煤矿企业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煤矿生产环境进行监测,当煤矿生产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时,可由信息技术系统发出警报,进而警醒作业人员远离危险源。

机械行业危险源范文篇2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按场所的不同初步可分为: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与临建设施重大危险源两类。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辨识应从人、料、机、工艺、环境等角度人手,动态分析识别评价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险程度,从而找到整改措施加以治理。

一、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

1存在于人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即“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主要集中表现在那些施工现场经验不丰富、素质较低的人员当中。

2存在于分部、分项工艺过程,施工机械运行过程和物料的重大危险源:

(1)脚手架、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安装与运行,人工挖孔桩、基坑施工等局部结构工程失稳,造成机械设备倾覆、结构坍塌、人亡等意外。

(2)施工高层建筑或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包括高空、四口、五临边作业),因安全防护不到位或安全兜网内积存建筑垃圾、人员未配系安全带等原因造成人员踏空、滑倒等高处坠落摔伤或坠落物体打击下方人员等意外。

(3)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临时电漏电遇地下室积水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

(4)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频繁吊运、搬运等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易发生堆放散落、高空坠落、撞击人员等意外。

3存在于施工自然环境中的重大危险源:

(1)人工挖孔桩、隧道掘进、地下市政工程接口、室内装修、挖掘机作业时损坏地下燃气管道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中毒意外。

(2)深基坑、隧道、地铁、竖井、大型管沟的施工,因为支护、支撑等设施失稳、坍塌,不但造成施工场所破坏、人员伤亡,往往还引起地面、周边建筑设施的倾斜、塌陷、坍塌、爆炸与火灾等意外。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等施工降水,造成周围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倒塌等意外。

(3)海上施工作业由于受自然气象条件如台风、汛、雷电、风暴潮等侵袭易发生船翻人亡且群死群伤意外。

二、临建设施重大危险源

1厨房与临建宿舍安全间距不符合要求,施工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要求、防护不到位,造成火灾或人员窒息中毒意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卫生标准,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意外。

2临时简易帐篷搭设不符合安全间距要求,易发生火烧连营的意外。

3,电线私拉乱接,直接与金属结构或钢管接触,易发生触电及火灾等意外。

4临建设施撤除时房顶发生整体坍塌,作业人员踏空、踩虚造成伤亡意外。

三、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主要危害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主要有: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机械伤害、中毒窒息、火灾、爆炸和其他伤害等几种类型。2006年上半年建设系统事故类型死亡人数所占总数比例分别是:高处坠落占39.5%,施工坍塌占22.6%,物体打击占14.3%,起重伤害占8.1%,触电占5.9%,机械伤害占5%,其余类型占4.6%。

四、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整治措施

1建立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公示和跟踪整改制度。加强现场巡视,对可能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并进行登记,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经常性地公示重大危险源名录、整改措施及治理情况。重大危险源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地段部位、联系人、联系方式、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主要措施和应急预案。

2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要严禁“三违”,加强教育,搞好传、帮、带,加强现场巡视,严格检查处罚。

3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适度提高工程施工安全设防标准,从而提升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水平,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4制订和实行施工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检测、维护保养、验收制度。

机械行业危险源范文篇3

关键词:起重机械检验危险源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H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为了确保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避免发生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事故,必须依据《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起重机械监督检验规程》及《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等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对起重机械进行制造监督检验、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起重机械的特性决定了其检验工作是一种动态的、综合的、全方位的检验过程。检验人员需要对其各个部位和部件的技术指标和安全性能进行检测,而且检验工作有时是在起重机械运行状态下进行的,这也在客观上会对检验人员的自身安全构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下面就起重机械检验中的危险源及相应的防护措施谈谈检验人员如何在检验当中做好自身的安全保护。

1危险源

在对起重机械进行检验的过程中,检验人员本身应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对于起重机械的危险源要有充分的认识和适时的预判。一般来说,主要的危险源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电气伤害以及其他危险源。

1.1高处坠落

起重机械检验部分作业属于高空作业,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需到主梁、标准节、臂架等处进行检验,不注意就会发生人员和物体从高处坠落而造成伤亡事故。由于人员坠落大多是身体失去平衡所引起的,头部很容易首先着地,这就加剧了伤亡的可能性。检验过程中易产生高处坠落伤害的几种情况如下。

(1)大、小车轨道检查。大、小车轨道固定情况检查、高低差及平行度测量时通常需要身体外探,因此就有从轨道支座滑落的危险;

(2)桥门式起重机拱度测量。测量主梁拱度最常用的方法是在主梁上架设水准仪读取塔尺上的读数,此过程也存在坠落危险;

(3)攀爬时坠落。通向起重机械司机室和主梁的通道一般是爬梯,如果爬梯固定松动或高低差较大,检验人员在攀爬过程中不小心就会摔下来,造成伤亡;

(4)吊臂金属结构检查。检查塔机吊臂金属结构时,检验人员乘坐随起升小车一起移动的检修平台从臂根绞点向臂端移动,在风载荷作用下,吊臂易发生弹性振动和摆动,检验人员可能高处坠落;

(5)门联锁保护装置失效。开关损坏或触点粘连,检验人员检查时,司机盲目开动大车,极易造成检验人员失去平衡而坠落。

1.2机械伤害

在起重机械检验过程中机械伤害危险源分布非常广泛,任何可移动部件、旋转部件都可能对检验人员造成机械伤害,其中最常见的伤害有挤压、剪切、切割、碰撞、缠绕等。检验过程中易产生机械伤害的几种情况如下:

(1)金属结构检查。主梁、端梁、主副吊臂、标准节等连接件检查时,检验人员需从爬梯或塔身内部往上攀爬,检查金属结构有无裂纹、联接松动等,背部护圈及杆件易造成对检验人员头、肩部的碰撞和挤压等机械伤害;

(2)滑轮组和卷筒检查。检验人员在对滑轮、卷筒、钢丝绳的工作状态进行检验时,滑轮与钢丝绳的夹角、卷筒和钢丝绳的夹角易对检验人员的手指、衣物产生挤压、缠绕等机械伤害;

(3)制动器的检验。制动器检验时,要求操作人员开动各运行机构,操作制动器是否准确制动,大车制动产生较大的惯性力使检验人员与运动部件碰撞,造成伤害。制动衬垫磨损量和制动间隙测量时,配合不当或误操作可能造成检验人员手指挤压、剪切等机械伤害;

(4)性能试验。检验人员进行起重机械相关性能试验时,试验载荷可能因固定不牢而坠落,易对检验人员或操作人员造成挤压、碰撞伤害。

1.3电气伤害

电气伤害包括雷电、静电、漏电伤害和触电及电弧烧伤等,电气伤害产生的因素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电流经过人体所造成的伤害,伤害是因电流穿过人体的神经、肌肉及器官,产生异常的作用(如:心脏停止跳动)而造成的。检验过程中易产生电气伤害的几种情况如下:

(1)检验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不符合电气规范要求、使用不当、绝缘破坏,造成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带电,并且漏电保护装置未装设或动作不可靠;

(2)司机室和控制柜内电线因使用时间长,外皮破损,金属部分带电,检验人员不小心触碰便受到电击伤害;

(3)在检验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检验规程进行检验,违章带电作业。如对起重机械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检验时,检验人员没有断电、没有对大电感和电容进行放电便进行测量,就有触电的可能;

(4)雨天或湿度大的检验环境会造成安全电压降低,原来在干燥环境中是安全的电路变得危险,对检验人员造成电气伤害;

(5)部分起重机械地操操纵盒未按标准要求使用安全电压,而是直接使用380V电压,检验人员进行相关性能试验时易受到电击伤害。

1.4其他危险源

起重机械的检验现场环境非常复杂,有很多因素危及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如建筑工地、铸造车间等。许多起重机械验收检验是在厂房尚未竣工的情况下进行的,地面上杂乱无章,砖块、铁钉、钢筋条等建筑垃圾遍地,半空还搭有脚手架,检验人员现场检验或走动时,常因疏忽而发生危险;冶金或铸造车间的高温、高粉尘、甚至含有害气体的恶劣检验环境,也会对检验人员造成伤害。

2安全防护措施

首先,检测人员应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并应充分估计检验现场实际的和潜在的危险源,提高自身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其次,检验人员应努力提高检验操作技能,严格按照《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规则》、《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等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恪守检验细则规定的检验流程、检验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切不可随意省略检验步骤,留下安全隐患。最后,坚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检验人员的个人防护是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即使事故发生也能最大限度的减轻事故对人体的伤害,因此,进入检验现场后,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鞋、安全带、安全防护手套等安全防护用具。

3结语

综上所述,检验人员应牢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充分认识检验过程中存在的坠落伤害、机械伤害、电气伤害以及其他伤害等检验中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坚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在检验过程中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和作业指导书来操作,杜绝违章操作,确保起重机械检验工作安全、顺利的完成。

参考文献

[1]GB6067.1-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2]王福锦.起重机械技术检验[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3]GB/T15706.1-2007.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基本术语和方法.

[4]邱利才.塔式起重机的安全检验[J].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0):183-184.

    【实用范文】栏目
  • 上一篇:人员培训(收集3篇)
  • 下一篇:医疗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方案(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