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纸杯变变变》
教学目标:
1、尝试用纸杯进行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感受纸杯的多变性,易操作性,提高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观察、小组合作能简单的设计、制作作品并进行评价,体验制作的乐趣,增强与他人的合作交流能力,激发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剪切、粘贴、描画等方法,将纸杯制作成小动物形象。
教学难点:动脑思考设计造型,使纸杯变得形象有趣。
教学准备:课件、示范作品、纸杯、卡纸、剪刀、胶水、双面胶、透明胶、彩笔、垃圾袋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孙悟空吗?你知道孙悟空会多少变吗?记得孙悟空曾变成一只小虫子随着茶水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痛得铁扇公主死去活来。现在孙悟空变成了一个纸杯,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出示纸杯)看,孙悟空还会变成什么?变成一只小天鹅了。有趣吗?今天的课就和纸杯有关,纸杯是我们常用的生活物品,但纸杯是一次性用品,用完后会被丢弃。在这节课上我们就变废为宝,用纸杯变出各种小动物来。(揭示课题:纸杯变变变)
二、大开眼界
1、纸杯大变形。
小朋友们,纸杯不光可以变成小天鹅,还可以变成小老虎,小狮子,梅花鹿等各种小动物。(课件出示)下面请同学们认真欣赏这些作品。
2、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用心思考,纸杯是怎么变的?
三、创意空间
1、提问:你们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做的吗?
总结:同学们通过看书自学,了解到了制作方法有三种,(课件出示三种制作方法)概括一下,一种剪切杯身直接造型,如小乌龟。一种在杯身上面进行添加装饰的方法,如小兔子、小老虎等。还有一种是改造、剪切纸杯的方法,如小天鹅、梅花鹿等。
2、制作步骤:
(1)构思,(2)画,(3)剪贴,(4)装饰。
如果我们能够很巧妙的利用他们身上的花纹和图案做出来的作品会更吸引人。
3、教师简单示范几种制作难点
(1)剪切杯身
(2)解决小动物头尾相对的问题
四、创意创作
1、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利用纸杯制作小动物的三种不同的方法,你想不想利用这三种方法再变出其他不同的小动物来呢?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方法,就可以变出好多种不同的小动物。请每个同学拿起自己的纸杯,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可以横的看、竖的看、正的看、反得看,在看的过程中,与我们平时记忆中的小动物形象相结合,就可以想象出它适合制作的小动物形象。好好想一想,并试着和小组成员说说自己的想法。
2、作业要求:运用裁剪、粘贴等方法,把纸杯变成形态各异的小动物,并装饰漂亮。
3、提出作业要求:
(1)
要求每个小组内选好组长,共同定好计划,准备完成什么作品,组内成员要有分工,如材料员、剪纸员、粘贴员。
(2)完成之后,给作品起一个名称,并做好上台展示的准备。
(3)
温馨提示:使用剪刀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双面胶,请将不用的材料放进回收袋,保持桌面卫生。
4、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中碰到的困难。
五、作品展示
1、组织学生评价。
我们请每组选派代表上来介绍作品,介绍时要把作品名称和作品特色说清楚。其他同学当评委评一评,比一比。
2、颁奖。(最后要评选出最佳速度奖,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最佳表现奖等)
六、欣赏拓展
《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长乐一小二年级4班
毕华琳
教材分析
“分物游戏”是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起始课,教材主旨是让学生通过“分桃子”“分萝卜”“分骨头”等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的含义,为学习除法,体会和理解除法的意义打下基础。由于二年级学生年纪小,动手操作能力低,小组合作意识不强,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很模糊,很难在实际操作中活动中,一下子把物体平均分好,所以教材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的层次性,在“分桃子”活动中,通知两只猴子分4个桃子,每只猴子分2个,让学生体会到,每只猴子分到的同样多,这样分就是“平均分”;在”分萝卜”活动中,通过“一根一根地分”、“2根2根的分”…
…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份物体,分的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按照相同的个数,一个或几个按顺序去分,最后每人分得的数量是相同的;在分骨头的活动中,通知3只小狗分15根骨头,让学生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其中的每份是多少”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想一想,说一说”活动中,让学生根据前面分的过程,把分法有条理地说出来,旨在让学生懂得为了在分的时候不出错,要一边分一边作好记录,从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有关乘法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这些都为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画一画)或语言表达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通过“分一分”活动,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分法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课件、猴子图片,桃子图片、兔子图片、萝卜图片、图形若干。
学具准备:圆形20个、三角形3个。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总课时:1
本课时:1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去参加小熊的生日会吧。看看还有谁到场了(小猴、小兔、小狗)。
小熊很热情的为他的伙伴准备了许多食物,可是这时他正皱着眉头发愁呢!原来小熊在为怎么分食物而烦恼呢!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小熊分一分食物吗?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好奇、好新、好动,创设故事性的情景,可是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用生动的故事情景去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实践操作,体会平均分。
1.
分桃子。
猴子兄弟来了,小熊细心地为他们准备了4个桃子。
你准备分几份?(2份)为什么?(因为有两只猴子)
可以怎么分呢,谁来说一说?(指名反馈)
你觉得哪次分的公平?为什么?(因为这样两只猴子分的同样多)(教师板书:同样多)
小猴也觉得小朋友分的很公平,高兴地开始享受它们的美食去了。
(设计意图:通过用图片分一分,促进学生操作能力的发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通过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体会“同样多”“一样多”。)
2.
分萝卜。
这时,3只小兔也来了,看看小熊为他们准备了什么?(萝卜)
你从图中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3只小兔,12根萝卜)
你们可以公平地把这些萝卜分给这3只小兔吗?
请你用三角形代表3只小兔,用12个圆片代表萝卜,分的时候把你的过程摆出来,也就是让同学们一看就知道你每次给小兔分了几个,分了几次?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指名板演)
(指名板演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描述:第一次给每只小兔分了几根萝卜,第二次呢?)
他分的公平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还可以怎么分?(指名板演)
不管分几次,每次给三只小兔分一根,每只小兔分到的都是4根萝卜。
总结:每只小兔分的一样多,每只小猴分的同样多,在数学里我们把这种分发叫做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小兔也很满意大家分的结果。
(设计意图:体会分法的多样性,在已有的经验上再次体验提升,学生不但进一步理解了“平均分”的意义,还懂得了分发的多样性。)
3.分骨头
可爱的小狗在一边等不及了,小熊为他们准备了15根萝卜。
请你把这15根萝卜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几根?
“平均分给三只小狗”什么意思?(就是每只小狗分到的同样多)
用三角形代表小狗,用圆片代表骨头,动手分一分吧。
请你分完之后把你的分法讲给你的同桌听。
(指名板演)
还有其他方法吗?老师也想让你上来摆一摆,但是现在我有一个问题,如果老师让你上来摆,这位同学的就没有了,老师特别想把这位同学的保留下来,怎么办?(那这个方法画下来)老师用圆代表小狗,那可不可以用三角形?用小竖线代表骨头。(教师一边描述一边讲学生的方法在黑板上画出来)
用这种方法把你刚才分的过程画出来。(教师巡视,找不一样的方法2~3个)
生1解释自己的方法。
(教师展示生2的方法)你们能看懂他的方法吗?那我请一名同学来解释一下。(请另一名学生描述)他描述的和你想的一样吗?
小结:我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熊给小猴、小兔和小狗分到了美食,虽然我们分的方法不一样,但是最后的结构小动物们都很满意,因为每个小动物分到的数量都是一样的。
三.
巩固练习。
1.你们会判断平均分了吗?那老师要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三幅图,学生判断是不是平均分,怎样移一移就是平均分了?)
2.分桔子
小朋友们今天可帮了小熊大忙了,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桔子。数一数吧。(教师强调按顺序数)
你可不可以把这18个桔子平均分呢?用18个圆片代替桔子,把它们平均分成几堆都可以,把你分的结果记录下来(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
老师现在把这4种方法放在一起看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变化?
教师总结:分的堆数越多,每堆分到的桔子数越少。
四.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分一分”的活性你学到了什么?生活中有许多要用平均分解决的问题,请你找找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板书设计:
平均分
同样多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小小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大胆尝试用手指印画,通过欣赏、观察范画作品,引导学生用手指印作画,并能够在指印上做出各种创意的联想。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感受手指印画的乐趣。
3.尝试进行手指印画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体验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利用手指印画大胆地创造出各种形象,并添画组合成有趣的图形。
教学难点:
感受手指变化后印画所带来的趣味性指印的联想和画面内容的组合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
课件、范画、颜料、调色盘、水彩笔、图画纸、指纹纸、湿纸巾等。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
以《手指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出示课件)小小手,真能干,十个指头本领大。蘸蘸颜料印一印,添添画画真有趣。
同学们从儿歌中你知道了什么?
十个手指头也有秘密,大家看一看,发现了什么?
那么手指蘸上颜色印出指纹,我们可以让它变成什么呢?
二、出示范例,引导学生欣赏
出示课题《小小手》,课件展示范例,了解指纹添画的奇妙之处。
三、结合儿歌,示范指纹添画的画法,学生体验。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我是怎么让指纹大变身的。
2.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示范指纹画的画法。
儿歌:小小手,真能干,十个指头本领大。蘸蘸颜料印一印,擦干手指换颜色,然后拿笔画一画,马上变成桃子,,色彩干净又美丽。
3.(出示课件)你能把这个指纹变成什么?让学生试一试,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四、操作实践,体验创作的乐趣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的表现真棒,你们的手指印会怎么变呢,老师很期待看到你们的成果,用添加的方法,把你印出来的手指印也来变一变吧。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开始创作(配乐)
2.学生们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疏通难点。
五、展评添作、体验成功
1.展示作品,贴在板上展示给大家,看一看、评一评,选一选谁的作品画面最漂亮、谁的想法最有趣、谁的颜色最鲜艳……
2.引导学生从颜色、画面内容、奇妙构思等几个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