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收集3篇)

时间: 2025-08-16 栏目:实用范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范文篇1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二实验小学侯新颖

教材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教材分析

这是两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学习这两篇课文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和夸父不断追求、甘于奉献的忘我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题目拓展法”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2.读文找出神奇之处,体会神话特点,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3.感受女娲一心拯救人类的高尚品格和夸父不断追求、甘于奉献的忘我精神。

4.通过拓展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神话的兴趣。

教学设想

学生非常喜欢神话故事,在生活中也接触过部分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嫦娥奔月》等,对神话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故事浅显易懂,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并不难,难的是体会到女娲的精神和神话语言夸张、富有想象力的特点以及故事的神奇色彩。

通过以文带文的形式,学习阅读神话故事的方法,感受神话故事的文体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看图画猜故事。“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盘古开天辟地”

2.读故事名字,发现其特点。总结,题目点明了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题目就是一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揭示《女娲补天》的课题。

4.用“题目拓展法”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5.从题目中感受神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品读故事感受神奇

1.故事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神奇?学生默读课文标画相关语句。

2.小组内交流故事的神奇之处。

3.全班交流。

预设:(1)交流天塌地陷、水深火热的相关语句。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神奇、可怕。从女娲造船救人、求神灭火的行为中感受女娲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

(2)交流炼石补天的相关语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女娲动作的字词体会神奇,感受女娲不畏艰险、一心为人类的品质。

4.女娲虽然是天神,但在补天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女娲寻石的过程遇到了哪些困难,她是怎么做的呢?

5.品读寻石的相关语句,感受女娲坚持不懈、不畏艰险的精神。

6.方法总结。标画体现神奇的语句,抓住关键字词,感受人物形象。

三、以文带文学法迁移

1.出示阅读提示,学生自读《夸父追日》。

(1)用题目拓展法说说故事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标画体现神奇的语句,可以在旁边记下自己的想法。

(3)从故事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夸父。

2.小组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

四、对比阅读感悟特点

1.刚才我们一起读了《女娲补天》和《夸父追日》这两篇神话故事,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预设:

(1)都很神奇——这是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

(2)美好的愿望——这就是人们要通过神话故事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都是英雄——每个神话故事中都会有一个让我们敬佩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都有神奇的力量。

2.总结神话特点。

四、拓展阅读走进神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范文篇2

《多彩的梦》教学设计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

第一课

一、教材分析

《多彩的梦》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教材选用两幅经典的油画作品作为欣赏图例:俄罗斯画家夏加尔的《我与我的村庄》中,画面构图和形象都采取与传统绘画不同的处理方式。画家用画面分割、重叠的手法,把不同时间、空间中的人物和景物组合在一张画面上,以此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

西班牙画家达利的《记忆的永恒》表现了一个奇异、错乱的梦幻世界:物体无序的散落在画面上,时钟软软的似乎令时间停滞,让人过目难忘,背景无限深远给人一种虚幻、怅然若失的感觉。教师可以利用这两幅作品,启发学生对梦境里的画面形象和表现形式做自由的想象与思考。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富于想象的同时更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备一定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基本能力。学生对美术工具和材料有一些的掌握能力,可以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表现自己的想法,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能力。

在教师引导和拓展中,通过欣赏、观察、思考来对自己的梦境进行设计,引发学生的兴趣。结合本课教材与学生进行自己梦境的探讨和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这里将以各种图片展示作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语言和描述等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观察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通过回忆、欣赏等方式,使用刮画或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梦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设计绘画出一个独有的梦境,梦境中物体大小、形状和色彩的变化,感受造型活动的乐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创作体会美术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丰富的想象力!

四、教学重点:

学生回忆和创作梦境,选用刮画或自己熟悉的创作手法展现自己的梦。

五、教学难点:

有创意的表现梦境,尝试使用刮画表现。

六、教学准备

1、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示范用的纸笔等

2、学生用具:刮画纸、笔,画纸彩笔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导入阶段

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是谁呢,一起认识一下她好嘛?

播放视频《爱丽丝梦游仙境》片段。

师:原来爱丽丝做了一个精彩的梦,她的梦中发生了什么奇特事情呢?

生1:爱丽丝变得很小(师引导对比产生大小)

生2:动物、门都会说话(师引导感受梦境的奇特,了解拟人化的运用)

生3:爱丽丝被追杀(师引导体会爱丽丝的心情)

师:影片很精彩,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回答的很棒。还好这是梦!你们做过梦吗?

生:有(没有)

师总:梦是人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是睡眠中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有些梦醒来时是记得的,有些梦则在我们醒来后就忘记了,梦是千奇百怪是多姿多彩的,把你印象深刻的梦说一说吧!

PPT出示课题:《多彩的梦》

学生欣赏《爱丽丝梦游仙境》片段,感受梦境的奇特,激发兴趣。

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大胆的说出来。使学生敢于发言,敢于想象。

视频的引入使学生通过视觉感受梦境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欢乐的课堂气氛,并以此引出课题——多彩的梦。

学生的回答不需要受到任何的约束,只要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就是对本节课展开了想象!

发展阶段

一、小组分享交流

听听同学们以前都做过什么印象深刻的梦?选出小组最奇特的一个梦

说一说

师引导体会梦境带给自己的独特感觉(甜蜜、喜悦、恐惧)

师总:同学们做过各种各样的梦,令我感到十分的好奇和兴奋!

老师真想亲眼看到这些梦,怎样能把自己的梦最精彩的一刻画出来呢?

二、PPT作品欣赏

1、观看画家作品

《记忆的永恒》师:通过画中的形象,猜猜画家做的什么梦?

生:观察、同桌讨论

回答

师引导:说出画面中形象与现实时的差异。得到变形等创作方法。

师总:梦境中物体的形象、大小、色彩都可以发生奇特的变化,要想把最精彩的效果表现出来还要抓住主体。

2、PPT展示一组刮画作品

师引导、演示

绘画顺序(先主体再背景),用点线面结合表现梦境的独特形式。

生:观察、比较,体会刮纸画特殊绘画效果。

3、师小结:同学们喜欢这种绘画形式吗?下面大家来绘制出自己的梦境,让老师也在你的梦里游览一番吧!

启发学生说出自己梦中的见闻、感想、及梦想后的心情,感觉突出所以深刻,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学生体会画家采用物体形象变形的创作方法。(时间充足可多展示几幅作品)

教学设计参考二:根据学情可做教师现场演示刮画技法及绘画顺序。

此环节使学生更好的抓住最精彩的瞬间,对后期准确的表现梦境的感受奠定基础。

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一定新奇的想法,老师通过开拓和引导让同学们大胆想象,将自己内心所想的成功表现出来。

三、创作阶段

1、出示作业要求:

回忆印象深刻的梦,抓住最精彩的片段,用刮画或自己喜欢的绘画材料进行创作。

(强调使用工具的规范和注意桌面的整洁)

2、巡视指导在创作过程中随机展示并指出相应的问题。

(画面构图形式

是否主题突出,形象的处理方式

变形是否到位)

这里学生可以和同桌相互借鉴,激发创作灵感。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更顺利的展现在画纸上。

学生作业

知识的视觉化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达到合作、分享、愉悦的教学效果。

四、展评阶段

选取部分作业进行展示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引导:说说自己希望在自己的梦境中遇到什么,去做什么,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

师总:梦是多彩的,梦想是无止境的,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够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让大家的美梦能够变为现实!

学生:小组推选优秀作业,展评并谈谈作品中的想法,对其进行描述。

最后的展示,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加固课堂知识,是对前面的总结和思维拓展,有助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和开放性学习的感受。

多彩的梦

变{形、大小、色彩}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范文篇3

第4课

人物与环境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利用添画、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表现完整画面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疑激趣,借助观察想象、选择拼摆和分析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美术创作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热情。

教学重点:

利用想象、添画,将人物与背景有机结合,呈现有主题且完整的画面。

教学难点:

人物形象的大胆塑造以及背景的情趣性。

教学准备:

课件、人物造型图、绘画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教师:猜一猜老师戴着帽子要干什么?这样的打扮应该在什么环境中出现?

学生:讨论并回答。

小结:我们在家、在大自然、在学校、在任何地方,这些地方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人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板书课题:人物与环境

二、

新授

1、

出示人物形象

提问:老师这里有几个人物,你能根据他们的姿态,想象他们都在做什么吗?你能想象当他们的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讨论、回答。

2、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想一想,添加什么样的背景好呢?

3、打开课本,学生欣赏课本中的人物添加。说说课本中的人物添加给你什么启发?

生1:人物的服饰、头饰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活动来进行添加。

板书要点:动态、服饰、发饰、环境

生2:

可以将人物位置调换、颠倒、横放、旋转不同的角度来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在什么环境中。

板书要点:变换位置和方向

教师小结:看来画面中人物与背景环境要想和谐统一,不仅要结合人物的动态想象添画合理的背景环境,还要根据背景环境改变人物的服饰与发饰,这样才能组成和谐完美的整体画面。

4、课件出示各种人物动态相同、主题不同的绘画作品。

5、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进行示范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及创造力。为学生作业打好基础。

三、

艺术实践:

1、请你从下面的人物动态中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动态,展开想像,并以他为主要人物创作添画背景环境,创新完成新颖的绘画作品。

2、教师巡回辅导。

四、作品展示、评价

1、说一说,你运用了哪些方法表现人物与环境?

2、找找看,谁的作品表现的人物与环境更富有创意?

三、

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通过人物与环境的想象和添加,发现了自己有着惊人的想象力,我们能够把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人物原型想象成参与各种活动,穿着不同服饰,身处各种多变的环境之中,真是有趣极了。下节课我们还要运用它们继续创作表现《我们的社区》,相信你们的创作一定会更精彩!

周至县二曲镇西街小学

李芳娟

    【实用范文】栏目
  • 上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收集3篇)
  • 下一篇: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