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教育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长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认为,家长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随着孩子的成长,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专业教师来完成,即学校教育。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也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对女儿的教育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一、“严”字当头,绝对不能走向“宠爱”、“溺爱”
现在的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多了。以上现象均容易导致对孩子的“错爱”、“宠爱”、“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本该自己做的事情而要求爷爷奶奶代办。例如,在我所教的高二、高三学生中均出现过父母给孩子盛饭事件。我们绝对不要认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称之为“事件”,是认为这种孩子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犯错。家长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帮助他克服缺点,同时也严格要求孩子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我要求孩子不要以大欺小,对人要很有礼貌。对待孩子我严格而不专制。专制是强迫孩从育从,严格管教一定要注重讲道理,以理服人,在对女儿的教育上,正确的观点我尊重她,不伤害她,在不伤她自尊心的前提下给她讲某些她能理解的道理。
二、时刻注意恰如其分的夸奖
孩子和大人一样也可能面临很多苦恼,例如:有时作业做不出、没有朋友、怕写作文等。我们首先不能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然后要想尽办法帮助解决。此时父母亲的及时鼓励、开导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我会认真仔细地让她向我倾诉烦恼的原因,然后总有一句话:“你一定行的,自己的事情自己能解决,妈妈相信你。”孩子需要鼓励、夸奖。“夸”不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我认识很多这样的父母,他们自己妄自尊大,而对孩子缺乏应有的尊重,对孩子不公平。孩子都会以自己所特有的手段来回应,他们或者哭闹,或者任性,或者干一些“坏”事来加以回报。“夸”要注意技巧,也要注重方式、方法。孩子考试成绩一般或差时,不要给孩子世界末日之感,多帮孩子找一些原因,关键是找出孩子闪光之处给予夸奖,千万不能让孩子失去信心。
三、努力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可分为学习习惯和各种行为习惯。现在的孩子智商都较高,大多数孩子因习惯不良引起学习较差。如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特别可怕的是有的孩子从小做事磨磨蹭蹭,即使他们现在学习非常好,到以后的学习都非常麻烦。所以,我提倡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作业做完,当然还要做好,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培养孩子做事专心致志,敏捷灵巧,提高学习效率。否则孩子很容易出现因学习时间较长,失去学习兴趣,被动学习而厌学的心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我们的言谈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不是我们手中的一件物品,她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复杂的人,如果你从小就不能了解透她,不能与之交流,只是依靠父母所谓的“权力”来压服他,那当他上初中、高中时,学习成绩会一落千丈,因为在学习中找不到乐趣,他就会学会说谎,把精力放在交朋结友,沉迷于游戏。经常听到有的家长说“我儿子不怕我们,就怕老师。”其实这种家长的观念有两个错误:一是自己不愿意承担管教孩子的责任,想把责任推给老师,寄希望于老师把自己的孩子管好,自己等着摘果实;二是说明自己根本不会管孩子也不知道怎样管孩子。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很难搭起良好的学校教育。当然,学校教育反过来也影响着家庭教育,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很长,同学的交往和老师的鼓励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近一二十年,随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渐次步入老年,代沟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凸显,而且引起了一些人恐慌甚至忧虑。我是五零后,看法有点离谱,所以,总体持乐观态度。
首先,我们有必要弄清什么是代沟,从狭义说,它是亲子两代的心理差距或心理隔阂。这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客观产物,因为我们无法回避,所以只能泰然处之。我们再说这恐慌和忧虑的
我们亲身经历的最近三十年,
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自身,我们和上一辈没有代沟吗?当然有!我们的父母失去劳作能力以后,我们就眼看着让他们饿着了吗?困着了吗?那么我们为什么能承认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代沟合理,而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代沟就不合理呢?这不是马列主义装在电筒里,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吗?这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容百姓点灯吗?也许有些人会说:“我们的父辈当时受时代的局限,他们没有文化,而我们是有文化的。”那我就要正告你,时代难道就没有局限你吗?须知,我们当年学来的一丁点儿常识,比如“小老鼠爬灯台,偷油喝,下不来。展开全文:喊小妮儿,抱猫来,出溜跑了。”全文完。那叫参加了扫盲活动,和文化根本搭不上边儿。那叫识字,而且是跳蚤尿到书本上“湿字不俩”。如果谁要是真把它硬扯到文化上,可以把这种文化作个比喻:古人的一头驴,头插进了瓦尿罐里,拔不出来了,怎么办?一位老人想出好办法,把驴头割下来。事后老人失声痛哭:“将来我死了,你们这日子咋过?遇上难事,谁还能给你们出主意想办法?”——我们知道的那一点儿东西,充其量就在这个层面上而已。谁要是抱着这点垃圾当珍宝,孤芳自赏,自诩为有文化,只能招惹嘲笑和鄙夷。相信谁要是这样做了,也绝不会得到自己子女的认同。代沟的凸显就自然而然的了。
客观、冷静地说,代沟是我们的晚辈进化、至少是进步的表征,而这和我们形成的距离有多大呢?这实在不能用数字来表示,我们可以借与文化共生的科技来理解,大家知道,在科技发达的大城市,无人车间随处可见,无人商场方兴未艾,就是路边一个卖西瓜的游走地摊,结账就用手机对手机进行。所有这些,我们会吗?我们是这个时代的文盲、科盲,如果在生活中和别人发生了冲突,在这个法制社会,找谁来调解?自己的利益如何保护?我们连门都摸不着,还是十足的法盲。人贵有自知之明,不承认这事实的存在,就能说明我们不算落后吗?
相反,如果谁家的孩子远离现代生活,即使他或她天天搂着你脖子叫爸、叫妈,给你端茶捧水,又管啥用?等你老了,他能用啥管你?由是观之,从“战略”的角度说,出现代沟,绝对是天大的好事!不论于家于国。于家,在阶层固化这一严酷事实面前,通过代沟,我们的后辈比前辈实现了升迁,于国,我们的国家通过代沟,缩短了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那么,父母子女之间的心理差距和心理隔阂如何调和呢?首先这不是根本的利益冲突,家庭成员各自抱持包容情怀,相互理解和尊重,讲究和而不同,自然会其乐融融,若如此,父母老了,子女岂有不管之事?由此我祝愿我们的整个国家、每个家庭子孙后代的代沟越来越宽,越来越深。最终实现超越和领先的发展态势。让我们一起欢呼:代沟万岁!
每一位有责任心的父母都希望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礼物,什么礼物最好?如果从孩子成长的角度上来说,那么良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家庭教育简单通俗的来说,就是父母以及家人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影响。家庭教育是每一个人来到这这世界上,所接受的第一份教育,它是人类接受所有各种种类的教育之首,更是基础。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赞同这样的观点。可见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人从小的时候,就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首先它就会为这个孩子一生良好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好基础。这个好基础为他以后的入学、踏上工作岗位一直到自己独挡一面,成家立业的时候,都会带来无限的好处,可以说是终生受益!而反过来,如果这个孩子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他的人生当中就会总一种阴影,一种缺憾!
说的这些言论,讲的这些道理并非无稽之谈,而是现实的社会有着太多的这样的事情。因而如果面对刚出生的孩子,您想在他的成长之路上给他一份最好的礼物,那么就从此刻他呱呱坠地开始,给他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这就是最好的成长礼物了。当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他会明白这份礼物的好,这份礼物的珍贵,从而也像血脉的延续一样,把它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