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微技能培训法在提高急诊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中的效果。方法:对18名急诊低年资护士使用微技能培训法进行专科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急诊专科理论知识、抢救技术的掌握情况。结果:培训前后急诊理论知识、抢救技术各项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技能培训法能够有效提高急诊低年资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抢救技能。
关键词微技能;培训;急诊科;应急能力;护士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7.075
临床应急能力是护理人员运用护理专业知识及娴熟的操作技术处理病人急危重病情的能力,是急诊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1]。由于急诊科疾病复杂多样、病情急重变化迅速、专科性强,对护士临床应急能力要求较高[2]。而工作不到5年的低年资护士由于缺少工作经验,在应对急危重症病人或突发事件时难以有效应对,增加了抢救护理的风险性。因此,对进入急诊的低年资护士进行行之有效的专科培训,提高其专科技能,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2012年10月根据急诊科特点,我们设计了微技能培训法,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2年10月~2013年6月共18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名,女11名。年龄21~35岁,平均(26.13±7.40)岁。学历:本科6名,在读研究生1名,大专11名。纳入标准:(1)均有护士执业证书。(2)急诊工作年限<5年。(3)自愿参加本研究。
1.2微技能培训
1.2.1培训内容微技能分为急诊理论知识和抢救技术2个方面:(1)理论知识。急诊常见疾病理论知识、急危重症病情观察、治疗抢救配合、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2)抢救技术。心肺复苏、电除颤、机械通气、心电监护、负压吸痰、气管切开/插管、动静脉穿刺、清创包扎、危重病人接诊/转运、抢救记录书写,共10项。
1.2.2培训时间每周一到周五晨间交班后抽10min,对各种原因未参加培训护士由当天授课老师补充教授,确保每位受训人员学习时间及学习机会。
1.2.3授课老师由急诊科获得急诊专科护士资格老师轮流教学。
1.3效果评价对急诊监护理论和抢救技术2个方面进行考试考核,即在开展微技能培训前进行1次全面摸底考试,在培训半年后进行第2次考核。急诊理论知识考核5项,每项10分,总分50分;急诊抢救技术考核10项,每项10分,总分100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急诊护士应急能力指护士在急救护理工作中运用敏锐的观察力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综合分析、准确判断,运用娴熟的技能,有效配合抢救及治疗的能力。急诊科是先进的临床治疗手段、综合性监护技术的特殊科室,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抢救能力及应急意识。急诊护理质量的优劣是评价急诊护士专业技术能力和护理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准。由于低年资护士普遍存在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知识不足,操作技能生疏,导致病情观察不及时、应急处理不到位、难以有效配合抢救治疗等问题[3]。对进入急诊的低年资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培养合格的急诊专科护士,有利于提高急诊低年资护士的应急反应能力,减少职业风险[4,5],使其能尽早胜任急诊工作,保证急诊科室的护理质量。
3.1采用微技能培训符合护理工作特点,利于护士持之以恒传统急诊专科培训方式多采用时间块进行一次性或阶段性的集体培训,学习内容多,信息量大,护士容易学过即忘,收效不佳。一些培训甚至占用护士个人时间,导致护士对培训兴趣低、积极性不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抢救技术各项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表明利用时间点的微技能培训方法较传统培训模式更能有效提高护士应急能力。微技能培训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了护理工作中10min的零散时间,每天学习某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科学利用了护理工作的重复性,一方面使短时间学习的知识能在临床工作中被反复练习,及时强化,所学内容得以巩固,最大限度提高护士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较少的学习时间有助于专科培训的长期开展,持续知识更新,而不会影响护士的休息时间。
3.2提高护士主动性,学习工作两不误微技能培训方法将急诊护士应掌握的专业技能、知识点进行有机分解,选择实用性专科性强的内容组织学习。对急诊应掌握的技能进行分解,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抢救技能、操作流程3个方面,再将3部分细化分解成子内容以符合微技能教学。急诊护理可归为反复应用的操作技能,可在低年资护士工作中对各项技术进行强化,另外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培训内容,使护士在工作中掌握,在掌握后得以巩固,把学习任务转变为自我技能的学习,踏踏实实、持之以恒地更新理论知识、完善操作技能,使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研究显示,通过微技能培训学习,低年资护士急诊常见疾病知识、抢救技能及操作流程熟练程度均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说明微技能培训可以有效提高急诊低年资护士的应急能力。
3.3丰富了急救护理培训模式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经验性学科,采用传统团体集中培训模式,培养一名合格的专科护士一般需要2年时间[3],而急诊专科性强、护理技术更新快,且对护理人员应急能力要求高,急诊专科护士的培养所需要的周期更长。低年资护士通过长时间不间断临床继续教育后,其专业成熟度在各方面可以获得大幅度的提升,表现为专科知识、救护技能、应急处理能力及效率大大提高,相比培训前,成绩明显。在急诊科室低年资护士专科培训中运用微技能培训方法,最大限度地强化了专科护理知识、急救技能的掌握,提升护士的应急能力,不失为急诊科室低年资护士培训的新思路。
综上所述,采用微技能培训方法可以促进对急诊科室低年资护士长周期高效率的专业培养,不仅提高了护士应急能力,还能减轻低年资护士的学习和工作负担,从而使工作与学习互补,建立良性循环,达到满意培训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学勤,余咏,杜德伟,等.ICU专科护士能力测评量表的研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1):1279-1281.
[2]王宝春,陈碧群.厦门市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专科知识和技能学习需求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7):3300-3302.
[3]宋红霞.心灵体验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取向及其实施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9,2:65-68.
[4]宋爱琴,牛学红,李西荣.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考核手册的应用体会[J].中国护理管理,2007,7(3):58-59.
[5]李庆印,朱志鸿,韩璐,等.心血管ICU护士对危急值掌握情况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3):4001-4003.
【关键词】加压法;手术室;护士培养
ApplicationofStressIncrementMethodinTrainingYoungNursesofOperatingRoom/LIYa-wen.//MedicalInnovationofChina,2016,13(10):074-077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stressincrementmethodintrainingyoungnursesinoperatingroom.Method:Theeffectwasevaluatedaftertheyoungnursesinoperatingroomweretrainedintheory,manipulationandexaminationwiththestressincrementmethod.Result:Aftertraining,thescoresoftechnicaloperation,discoveringproblems,solveproblemsandcoordinatedabilitywerehigherthanbeforetraining,thegradesofspecialistskill,emergencyskillandassessmentofthetheoreticalknowledgewereallhigherthanbeforetraining.Thesatisfactionrateofsurgeonstothenursingworkaftertrainingwashigherthanthatbeforetraining,thedifferencesabovewereall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Stressincrementmethod;Operatingroom;Nursetraining
First-author’saddress:MaternalandChildCareHospitalofBaojiCity,Baoji721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0.022
当今社会,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专业知识扎实、临床操作能力强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迫切需要,专科护士由此应运而生,她们在适应医学发展,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及提高专科护理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
如今现代化的医院手术室大都具有完善而先进的检测仪器和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手术室不仅是医院外科治疗的核心场所和危重患者的救治中心,而且手术室工作还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和特殊性。这就要求手术室必须具备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医院中的手术室为重要科室,此科室的工作任务很繁重,且要求人员的各项技术都很娴熟。现代化手术室护士不仅应掌握医学基础知识,熟悉有关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及内外科的基本理论,还应具有广博的边沿学科知识和高科技知识,需要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才能保证工作中不出现差错。同时还要具备反应灵敏、动作快捷、工作高效等综合急救能力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为了使手术室年轻护理人员快速的成长,尽快的掌握各项操作技术,提高综合能力,特别是对危急患者的急救技术、应急能力及急救意识和预见能力,本科于2013年1月开始对年轻护理人员进行有意识的“加压法”培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工作3年以内的年轻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护士均为本科,年龄25岁以下。
1.2方法培训的方式:每月进行4次培训,对理论知识、操作培训(专科、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急救技术)、院感知识三方面进行培训和反复的练习,具体方法如下。
1.2.1理论授课年初由护士长或科室专门带教老师制定培训计划。要求理论授课时根据拟定的题目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网络下载等方法收集资料制作课件;收集相关危重病例进行整理、分析;结合自身的经历补充内容。每次讲课都由年轻护理人员自己备课,制作图文并茂的PPT,每月从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基础理论知识、急救知识)、操作培训(专科、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急救技术)、院感知识3个方面各进行1次学习,每次1~2h左右。要求认真细致全面的讲解理论知识,亲自示范操作。再由高年资和带教老师进行补充指导,最后由护士长将临时有针对性的病例,组织大家采取集中理论学习、病案讨论等方式交流。针对某方面知识将平时遇到的危重抢救病例的配合经验穿插其中,对工作中实际遇到的疑点大家共同讨论,一同分享工作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使印象更加深刻。
1.2.2操作培训选择经过手术室专科培训后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专科护士操作,示教手术的摆放、手术巾的铺置、消毒的范围、器械的传递、器械台的规范摆放、腔镜器械的拆卸与安装、无菌技术、无瘤技术、隔离技术、穿针引线等专科操作,同时培训成人心肺复苏、新生儿心肺复苏、颈静脉置管等急救技术,还有手术室的仪器设备如:腔镜系统、超声刀、高频电刀、除颤仪、呼吸机、消毒机等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均进行认真培训。带教老师示教后,培训护士逐一进行操作,老师对错误之处现场给予纠正和指导。每次培训后都进行考核,不合格者再次反复培训,直至考核合格为止。
1.2.3院感培训由控感科和科室专门的控感员进行院感知识培训,内容有各种消毒液的配置和使用,规范洗手、刷手、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手术后物品的处理、感染手术术前术后的处置、针刺伤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流程、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传染病的上报流程等常用知识。
1.2.4急救演练科室每季度组织一次急救演练。演练结束后专门针对年轻护士在演练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启发性指出和耐心指导,帮助其尽快掌握急救预案和提高急救快速反应能力。
1.2.5培训内容(1)手术室的各种规章制度、职责、流程、质量标准、配合规范、护理常规、应急预案等。(2)理论知识涉及到的一些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变化、疾病的诊断、术前准备、手术、麻醉方式、巡回及洗手护士的配合要点和手术室常用到的一些急救操作的流程、步骤、要点、方法和急救仪器的使用方法,手术患者术中的管理,护理文书的规范书写等。(3)操作培训包括基本的护理18项基础操作和手术室的专科操作:导尿、鼻饲、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各类无菌技术操作、各类手术器械的传递、手术器械台的铺置及管理、穿针、钳线的操作,腔镜器械的安装、拆卸和清洗消毒,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和保养、麻醉的摆放、输液输血、常用的抢救药品的药理及用法、颈静脉置管、股动脉及股静脉采血、除颤仪使用方法、吸痰及插胃管等操作的操作方法。(4)急救培训则是根据本院手术特点,将平时病情危急、抢救率极高的产科和妇科危重病例及手术室常用的急救操作技能列为培训重点,如羊水栓塞、前置胎盘、产后大出血、妊高症、多胎妊娠、宫外孕休克、心衰等产妇的术中护理及配合要点,成人心肺复苏、新生儿心肺复苏术、新生儿急救用药的方法及配置、常用的抢救药品的药理及用法、颈静脉置管、股动脉及股静脉采血、除颤仪使用方法、吸痰及术中插胃管等的操作方法和涉及到的一些前沿知识及动态。
1.2.6考核所有培训结束后,再以全体闭卷理论知识笔答、抽考培训的操作及现场提问、假设场景等形式进行检查,考核掌握情况,要求每人必须达标,并与当月绩效挂钩。
1.3效果评价自制调查问卷对本科室16名年轻护士在实施培训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匿名打分,内容包括:技术操作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配合协调能力,每项100分,满分400分,评价完当场收回。护士长在培训前后将手术室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专科技能、急救技能操作对护士进行考核;随机调查50名手术医生对培训前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评定标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各项能力得分比较问卷收回率100%。培训后手术室年轻护士在技术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配合协调能力方面得分均高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各项考核成绩比较培训后,手术室年轻护士的专科技能、急救技能、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均高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培训前后手术室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比较培训后手术室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高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470,P
3讨论
手术室护士专科配合能力和综合能力都是护士的“软技能”。护士的“软技能”作为反映个人能力特质的技能系统,是专科护士不可缺少的优秀特征,与护理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只有提高“软技能”的水平,才能提高护理质量[2]。通过系统化的专业理论和操作职业培训出来的专科护士,可以熟练的运用所学专科知识和丰富的专科经验,向患者提供专业的服务[3]。故全面提高科室人员的各项基本素质这种“软技能”非常重要,其也是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而现在进入手术室的护士,大多是独生子女,相对来说,这批年轻人从小养尊处优,动手能力比较差[4]。但是他们的思维能力活跃,反应灵敏,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年轻护士是医院的希望,是医院的未来,只有认真培养好年轻护士,才能使手术室后继有人[5]。特别是低年资护士危急症护理能力的缺乏增加了围手术期护理风险,影响患者手术进程和质量,增加护士工作心理负担,影响手术护理管理的质量[6]。
医学的快速发展,要求护理人员要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新形势,而只有不断的加强培训才能巩固和熟练各项技术,所以护士的培训是一项长期工程。特别是当今众多的独生女,只有不断地“加压”才能推动他们学习的动力。以刘明研究的“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为框架,汇总不同层级护士的培训内容,形成护士分层培训核心课程框架(分为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通过实践操作来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积极有效的巩固,从而对专科手术配合熟练掌握[7-10]。护理操作技能培训,是提高护士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训练与考核,护士对患者病情评估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均得到一定提高[11]。“加压法”培训正是通过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紧密结合,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综合和应急能力。有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护士培训的参与度很高,但培训实效并不明显[12]。而本研究通过图文并茂、详尽的理论知识培训扩大了知识面,不仅知道应该怎么样做,而且懂得了为什么这样做,改变了手术室护士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通过培训可将护士在临床上所见到的诸多实际问题通过讲解、讨论分析和归纳整理等方法印证所学的书本知识,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让护士能真正掌握所学的临床护理知识,同时培养和锻炼了护士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并将平时遇到的大抢救病例穿插其中共同讨论、整理、归纳,最终制定出一套可行的急救流程、全面的急救护理方案。利用病例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疾病本质的认识[13]。危重病例讨论机制的建立可使护士掌握丰富的专科知识及抢救技能,从而提高护士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4]。同时对常用的急救技能操作进行正规、反复训练,使大家在遇到同一病案、相似情况下抢救时能够心里有底、沉着应对,极大的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应急技能,提升了整体的协调能力。
“加压法”培训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使护士全面掌握了大抢救手术中的配合方法,使术前准备更加完善充分,提高了护士的预见性,术中配合有条不紊、手术配合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了安全和服务意识,使医护配合更加默契,医生对手术室的服务质量满意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加压法”培训不仅提高了年轻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极大的提高了她们的应急能力。同时增加了护士配合手术的自信,护士的价值得到了体现,更加激发了护理人员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改变和升华了原有的价值观念。
“加压法”综合培训有利于增加团队的凝聚力。培训使护理人员之间配合的更加默契,大家相互配合、互助协作,体现了团队互助精神。科室内医护、护护之间相处更融洽,相互协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科室与科室之间的相互协调、默契配合,在成功抢救急症患者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5]。
“加压法”对年轻护士的培养和综合能力提升有很大的作用。经过培训后的年轻护士能尽快熟练专科手术配合技能;快速熟练操作本专科手术所需仪器设备,并熟悉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保养方法;能正确摆放手术,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加强了手术中无菌管理;提高了急救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了对院感的重视度,有效的减少了院感的发生。急救技术的培训,提升了年轻护士对高危孕产妇和新生儿窒息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抢救,提高了手术配合满意度,也在挽救患者生命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手术室专科领域推广。
由于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工作具有变化快、要求高、流动性大、劳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工作性质和临床环境决定了培训计划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需要合理的教学理念引导才能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16]。所以本研究在传统培训的基础上对年轻护士进行有意识的“加压法”培训,通过以上各方面培训,使其尽快的成长,尽快担负起手术室挽救生命的重任。此次培训的都是参加工作3年以内的护士,经过正确的引导,由于年轻,对给予的“加压”能够很快适应和接受,并能积极的投身其中,能够快速掌握所有培训的内容,并很快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同时也激发了年轻护理人员的潜能,提高了她们的职业素养。通过培训,年轻护理人员各方面均有极大的提升,所以“加压法”在临床中有推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燕.邱文娟,张伟英.专科护士培训中理论教学方法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4):320-322.
[2]齐艳,孙丽娟.吉林省专科护士护理软技能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81-83.
[3]王晓杰,沈宁.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及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0,6(12):8-11.
[4]蒋国娥.注重手术室年轻护士细节培养的方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79-80.
[5]曹玉娟.注重手术室年轻护士的细节培养[J].健康必读杂志,2010,8(8):152.
[6]莫美珍,陈如虹,钟一岳,等.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危急症护理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护理学报,2014,21(14):8-9.
[7]刘明.中国注册护士能力架构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691-694.
[8]刘明,殷磊,马敏燕,等.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结构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04-206.
[9]徐园,陈亚丹,曹晶,等.三级医院护士分层培训核心课程设置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8):969-972.
[10]周杰仪,王淑和,郑秋光,等.分析手术室护士层级培训的方法及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89-90.
[11]寿智力,张玉兰.护士岗位技能培训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0):105-106.
[12]EdwardsN,HuiZD,xinSL.ContinuingeducationfornursesinTianjinMunicipality,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J].JContinEducNurs,2001,32(1):31-37.
[13]陈红,陈丽灵.浅谈模拟教学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146-147.
[14]徐月娥,钟伟娥,曹玉可,等.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训练在手术室新毕业护士培训中的运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69-71.
[15]章霞,金丽萍.模拟演练在提高急诊科医护团体应急能力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1178-1181.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分层次岗位培训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集中医院医疗、护理技术力量与先进仪器设备,对急、危、重症患者集中进行连续的、动态的、定性和定量的监护和治疗的特殊的护理单元[1]icu的特点是:急、危、重症患者较多,病情复杂变化快,患者及家属期望值高,要求护士具备较高的各专科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2]。这就为icu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加强icu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不断提高icu护士的综合素质。本文将培训方法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icu共有护士12名,中专学历3名,大专7名,本科2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4名,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3岁。
1.2方法
1.2.1分层次安排日常工作:根据职称学历及工作能力的不同,将护理人员分为高、中、低年资护士,每个班次按高、中、低年资相互搭配,形成a、b、c组合,每一组合中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高年资护士负责指挥协调,负责观察分析患者病情变化,较高年资护士负责执行复杂的操作和重要的抢救措施,低年资护士负责准备抢救用物、取药、配液、照顾同病室其他患者。
1.2.2分层次安排护理人员的培训:对icu护理人员根据参加工作年限的不同,分为岗前培训(进入icu工作前)、初级培训(参加icu工作1~2年内)、中级培训(参加icu工作3~5年内)、高级培训(参加icu工作5~10年内)。
1.2.3培训方法:①岗前培训:在外科系统轮转2年以上,经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综合评价符合icu岗前培训条件方可进入岗前培训队伍,参加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为:心电监护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配合技术、吸痰技术、留置胃管尿管护理技术,为期3个月。3个月后经科护士长、护士长逐项一对一考试合格后方能由高一级icu护士带班上岗,并参加icu初级培训。②初级培训:年轻护士临床综合思考判断能力,临床急救技能欠缺[3]所以这一时期的培训很重要。由护士长、高年资护士制定培训计划并亲自授课,内容包括:沟通技术、病情观察及护理技术、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护理、呼吸机应用技术、除颤技术、异常心电图识别、异常化验分析;输液泵、降温仪等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及常见报警原因的处理,对学习内容首先由带班组长或护士长跟班现场检查,再利用晨会交班时随机提问,然后每月组织一次理论知识、急救技能考试,公布成绩,对不合格者在规定时间补考。③中级培训:icu工作3~5年的护士年富力强,是icu的中坚力量,这一梯队人员的培训很重要,重点进行了:icu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常用急救技术;病情动态观察及评估;icu最新护理技术;常见意外情况的处理;icu应急预案;“五衰”抢救程序;抢救药品的药理作用及使用剂量;危重患者鼻饲管置管及保留技术;中心静脉压检测技术等培训。通过临床典型病例的护理问题,开展预见性提问,制定应急状态下的护理措施,以培养护士对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和多方协调的管理能力。④高级培训:在icu工作5~10年的护士,经过了icu初级、中级培训,熟悉了icu的各项工作,理论水平、技术操作能力都较强。在业务培训方面,我们注重新知识、新信息的掌握,有目的的让她们参加一些国内、省内的学习班和学术会仪,了解更多的护理新信息和新理念,不断充实完善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急救技能。根据icu特点,由他们制定重症患者抢救流程、特殊仪器操作流程、icu工作流程,对新开展业务,组织制定相关护理常规,负责教学科研,组织疑难病例讨论及会诊。
2结果
经过初级培训使年轻护士掌握了icu基本操作及技能,中级培训使有工作经历的护士掌握了icu综合抢救技能及监护工作经验,高级培训使有一定工作经验的icu护士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层面,对icu护理工作起到了引路人的作用。
3讨论
icu是展示医疗护理工作的平台,老、中、青、高、中、低年资护理工作者相互配合,组成了icu抢救工作整体。各取所长,能力互补才能保证icu监护质量。不同层面的护理工作人员素质要求不同:
3.1基本素质要求
icu是危重患者聚集地,患者病情的复杂多变,病痛的折磨再加上icu特殊的治疗环境要求icu护士具有爱心、同情心和奉献精神。
3.2基本技能要求
在icu临床护理中,无论仪器多先进,人的基本诊治技能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icu护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应放在首位,而临床各项技术操作技能是icu专科护士必备的基本功。icu病房内汇集了医院先进的医疗设备,先进的治疗护理手段。所以icu护士必须在短期内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及常见监护、治疗、护理方法并灵活运用各种技术应对复杂多变的抢救工作及患者的病情变化。
3.3应急应变能力的要求
患者的每项检测指标的变化都可能预示着患者病情的变化,所以应善于培养护士的分析判断能力,通过提问、解答、纠错、评价等一系列的互动活动,增加icu护士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而对急救流程、急救技术组织培训和演练,则大大提高了全体护理人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3.4岗位责任要求
科室内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及各班岗位职责,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和应达到的标准做到心中有数,由护士长、科护士长定期检查评析,不合格者降级使用。
3.5团队协作要求
中年护士具有承上启下作用,是icu工作的主力,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从危重病理论及临床实践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和预见性思维能力,使大家把握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主动权。高年资护士是icu护理工作的领头人,是重症监护质量的保证,利用他们经验丰富理论扎实的特长,发挥传帮带作用,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icu专科护士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监护急救技术。对icu护理人员分层次进行培训,使icu各年资护理人员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不同层面的提高,按档次培养,分层次管理使各项工作有重点有计划的完成,必将有利于icu各项工作的展开,最终使icu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蓝蕙兰,黄慧根,李秋屏,等.分层管理方法在综合icu的应用与效果.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29.
2杨书奎,唐义兰,张广英.icu护理带教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01102.
关键词:电力企业,应急管理,应急处置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现代城市的规模和功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复杂,对电力供应的依赖也日益增强,城市生产能源、生活保障、通讯等都离不开电力供应,安全可靠的供电是城市稳定的重要因素。现代城市电网规模较大、结构复杂、联络广泛,电力突发事件具有危险源多、次生灾害多、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等特点。一旦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电网极易受到影响,造成供电中断,给城市功能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因此,研究提升供电企业的应急处置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3年前,我国对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灾害管理方面。2003年的抗击“非典”,暴露出我国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如信息渠道不畅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不健全等问题,应急处置能力还较弱。“非典”之后,国家下决心全面加强和推进应急管理工作。2006年国务院《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7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国家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制给出框架和依据。国家电监会、国家安监总局也分别对电力企业的应急预案体系构成、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培训演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根据国家规定和要求,南方电网公司2007年《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应急管理工作规定》,2008年了《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14个专项应急预案,框定了南网公司系统的应急管理模式。
严格依从于南网公司的应急管理模式,玉溪供电局经过两年多建设,基本建立了以应急预案系统、应急保障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及应急运转机制为主体的应急管理体系。笔者认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影响及提升供电局应急处置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应急指挥系统运转效率、应急培训及演练的广度与深度。
2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的探索和思考
2.1改善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可为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有效支撑。
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目前南方电网公司系统的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三类。不同种类的应急预案,其编制目的和作用也不相同。提高三类应急预案的编写质量,可从系统层、操作层、执行层三个层面分别提升供电局应急处置能力。
2.1.1综合预案的编制应系统、全面。
综合应急预案是针对供电局整体,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共性方式、方法、原则的说明,是供电局应急管理体系的纲领文件。编制综合应急预案,应充分理解国家、行业、上级单位对应急管理的相关规定及要求,充分分析本单位面临的各类突发事件风险及应急资源情况,对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构成、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与处置的通用流程等作详细说明,从源头对本单位应急管理体系构筑总体框架。所谓“纲举目张”,综合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对全局应急管理水平提升具有牵引和奠基作用。
2.1.2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具体、明确。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较为典型的突发事件(如电网事故、设备事故、人身事故、自然灾害等),明确其应急程序和具体的应急行动方案,是供电局应急管理体系的骨干文件。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应突出“专项”,即专业性。在依从于综合预案的前提下,专项应急预案应从本专业出发,深度分析对应的突发事件风险及内部可调用资源、外部可联动资源,拟定明确、具体的处置流程及措施。专项应急预案按专业对综合应急预案提供支撑,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专项应急预案应可直接作为应急指挥机构的行动指南和操作脚本。
2.1.3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应简洁、明了。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是供电局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文件。突发事件现场作为应急处置的“第一地点”,是最直接的信息源和处理终端。综合预案的框架构思、专项预案的骨干支撑,都需要在现场处置方案得到落实。同时突发事件现场又是最需要快速反应的场所,及时、正确的第一时间处理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基础,意义十分重大——以触电人身事故为例,伤员触电后实施急救的黄金时间仅仅只有几分钟,只有现场迅速正确处置,才可能挽救生命。因此,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必须突出简洁、明了的特点,依从于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以最少的文字描述最重要的流程和信息——如详细行动步骤及顺序、信息报送方式及渠道、注意事项及特殊要求等,具备较强的操作性。实际运用中,也可以图表形式具体体现并张贴,以达到一目了然的目的。
2.2提高应急指挥系统的运转效率为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根本保障。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另一个重点是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应急指挥系统对于应急处置的作用,就如同大脑和神经系统对于人体的作用,是根本因素。笔者认为,应急指挥系统的运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流运转、判断与决策、资源调配、指令执行与反馈,其中信息流运转联络其他三个要素(见图1)。因此笔者认为,提高应急指挥系统的运转效率,关键在于信息的高速、准确流转。
图1应急指挥系统运转过程
2.2.1应急指挥机构应明确、唯一。
应急指挥机构是大脑。多个应急指挥机构并存,必将导致多头指挥,指令的权威性与有效性将互相排斥或交叉,造成信息混乱,直接影响应急处置工作的开展。
实际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供电局应明确突发事件所对应的应急响应级别,并对应于每一个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唯一的组织机构履行指挥职责。响应级别及指挥机构的确定和对应,应在管理标准或应急预案中具体给出,并在全局范围内进行协调和统一,确保规范性和一致性。如:专项应急指挥部和局应急指挥中心的关系和区别、各自的职责和指挥权限等,应给予明确描述。
2.2.2信息接口和信息通道应明确、唯一。
突发事件发生后,对信息报送、指令传达的要求是快和准。从国家到行业,再到南网公司,各级应急管理机构都对下级报送信息的时限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信息流转快速准确,必须明确各信息接口和信息通道,在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中应明确信息报送对象联系方式、时限、内容要求等内容。同时,为了减少事发现场和下级单位信息报送工作量,信息通道宜唯一,或尽量避免辐射式报送。如,在信息报送要求未整合的情况下,若变电站现场发生一起设备事故,当值负责人在组织现场处置的同时,还需分别向调度、生技、安监、变电管理所等部门报送信息,短时间内信息报送量过高,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2.2.3应组建强大的信息处理组,避免信息堵塞。
应急工作组是应急指挥机构的组成部分。不同级别的应急响应过程中,工作组的数量和种类不尽相同。但是,作为信息流“处理泵”的信息处理组,应是必不可少且应强化组建的。在应急处置过程中,信息处理组承担信息接收、统计、分析、汇总、及上报等工作,是信息流运转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信息工作组配给资源不足或运行不畅,势必造成应急处置过程中大量信息无序流转或堵塞,甚至出现错误支持信息提供给决策层,导致错误决策。
考虑到上述因素,信息处理组不应临时组建。应在专项预案中明确信息处理组的固定人员(包括B角)、职责、工作流程,并实现表单化。通过日常演练磨合,充分准备,应急处置时才能做到高效快捷。
2.2.4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可为指挥系统运转增效提供强力支持。
网络和视频系统的广泛运用,可极大提升信息流转频率和实效。主动运用南方电网公司应急指挥信息管理系统,减少对下级单位信息索取,亦可大大减少信息流量,增加流转效率。在日常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除注重信息化硬件平台建设外,还应加强运用能力培训,使信息化手段能够真正为系统运转增效服务。
2.3普遍、深入的应急培训和演练可为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供基础环境。
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的概念,实际上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针对应急预案、应急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度、大型工机具使用方法、生命自救互救的学习,可称为应急培训,示范性、检验性应急演练,也可作为应急培训。两者目的都是促进应急相关人员对应急管理体系的熟悉、对应急知识和技能的熟练掌握。
2.3.1宜采用“普遍培训、重点培养”的方式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
我们企业的应急队伍和应急专家组都是基于生产技术和管理骨干建立起来的,成员并非专业应急抢险人员,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一支“24小时待命”等待抢险任务的应急队伍。鉴于日常生产工作地点的离散性以及突发事件发生的不可预知,要做到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最快速度派遣抢险队伍赶赴现场,就必须做到各专业部门随时能够派遣熟悉应急管理的技术人员到位。因此,针对“固定名单”的应急培训和演练是不能满足要求的。应采用“普遍培训、重点培养”方式,对几乎所有员工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对其中的骨干组织有针对性的重点培养。此种方式对于“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有较大支持。
2.3.2培训和演练应关注深度,务求实效。
员工的应急意识、知识、技能,以及对应急管理体系的熟悉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员工应急意识、知识、技能,培训和演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盲目和浅尝辄止的培训和演练,对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未必有效,反而可能有害。因此,培训和演练的实效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提高培训和演练的实效,关键有二:一是要有的放矢。要明确目标,根据目标分解制定培训、演练计划,分批次、有步骤地组织开展,逐步实现目标;二是要闭环管理、持续改进。针对每次培训和演练认真总结分析,查找问题,逐一落实解决,拟定下阶段改进方向。
3结束语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在电力企业推进实施时间并不长,国家对于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正处在在发展中。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对于提升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的研究和探索也才刚刚开始,借此文对现有的一些经验和实践进行总结,今后将更加注重应急管理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践运用。
参考文献:
[1]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6
一、主要任务
应急管理宣教工作以“5•12防灾减灾日”、突发事件应对法宣教为契机,大力普及应急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核心,认真做好各类预案的宣传和解读工作;以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努力提高职工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能力;以典型案例为素材,宣传“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理念,倡导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模式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来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应急宣教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应急常识真正进机关、进基层所站,营造出良好的应急文化氛围,提高全局职工应急意识。
应急管理培训工作以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班为主要手段,不断加强专业人员应急能力培训,提升各级干部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职工自救互救、避险知识的培训,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二、主要内容和组织形式
(一)应急管理宣教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形式
1.主要内容
(1)应急预案宣传。深入宣传《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包括制定总体预案的背景、目的、意义和原则。修订《区交通局机关消防(防震)应急预案》和《区交通局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并进行宣传解读,普及有关突发事件的防范应对措施。
(2)应急避险知识宣传。向全局干部职工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提高在突发事件中的自救互救能力,强化危机意识。
2.组织形式
(1)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①开展“防灾减灾日”和“应对法颁布纪念日”专题宣教活动。根据全区统一安排,在“5•12防灾减灾日”、《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纪念日,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宣传材料发放、LED显示屏播放、悬挂横幅等活动,宣传普及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的有关法律法规。
②开展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利用“全国安全生产月”、“全国法制宣传日”等专题活动,开展群众现场咨询活动,使广大群众了解公共安全知识,掌握避险常识,增强安全意识。
③开展公共安全进基层活动。在汽车北站、机场等主要场所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和安全宣传画,在公交车、出租车内张贴标语和安全宣传画等,营造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
④举办研讨会、专题讲座等活动。今年计划5月份、10月份举办危险化学品驾驶员、押运员和客运人员安全专题讲座,加大应急管理工作交流和宣传力度。
(2)拓宽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渠道
①局安全科将《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常识在OA网上,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并将有关内容安排在第二季度的考核考试之中。
②要充分利用宣传栏、电子信息显示屏、标语等形式,扩大防灾信息及应急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预防、自救互救能力。
(二)应急管理培训的主要对象和组织形式
1.机关干部及应急管理干部培训。重点强化应急意识,提高统筹常态管理和应急管理、指挥处置能力培训以及通过培训使全系统从事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和相关工作制度,提高为领导决策服务和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局办公室、安全科在局干部职工培训中要安排应急知识的专题培训,5月12日,局安全科将安排一次防震防灾应急知识培训。
将应急培训纳入局年度培训计划,年内分别对相关干部职工进行培训。局安全科和各相关单位、企业也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应急值守、信息报告、组织协调、应急演练、预案管理等方面的业务技能。
2.基层管理人员培训。重点是增强公共安全意识,提高排查安全隐患和第一时间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对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要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驾校和其他社会培训机构等各类教育培训基地有计划地对客货运输、危险品运输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进行应急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
3.企业负责人培训。重点是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和重大事故前期应急处置能力。安全科要会同运管处每年在驾校举办1-2次道路运输企业负责人应急管理培训班。
4.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培训。重点是熟练掌握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救援和安全防护技能,提高在不同情况下实施救援和协同处置的能力。安全科、公路处、稽查大队和其他单位要按照管理责任,负责所属辖区内的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区交通局应急队伍培训年内不低于2次。
三、应急演练计划
应急演练是检验应急演练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方法,也是不断修订完善预案的需要和应急宣教培训的一种重要形式。
关键词:急重症护士培训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268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筹建了急危重症护理人才库,护士40名,女38名,男2名;年龄24~35岁;护龄3~14年,平均7.8年;主管护师20名,护师12名,护士8名;均为本科;设队长1名,分4个小组,每组10人,各设组长1名。
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应急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1]。由护理部制定入选标准,按照自愿申请、科室推荐、严格考核的原则录取,考核内容包括英语、计算机、基础理论及专科理论、操作技能等,并考察其是否具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精神。再由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综合评定,择优录取。共从215人报名中录取40名进入急危重症护理人才库。
参照《山东省ICU专科护士培训课程》制定急危重症护理课程目录,包括理论培训、技能培训、专科轮转。理论培训主要内容包括:①急危重症护士的职业道德修养;②急危重症监护的发展趋势;③血液动力学监测;④机械通气及气道管理;⑤心肺脑复苏新进展;⑥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监测与护理;⑦急危重症病人的监护及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⑧ICU护理质量控制及院内感染预防;⑨常用急救药物、血管活性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⑩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
由ICU、急诊科、NICU、PICU、护理教育中心对急危重症护士进行护理技能培训,主要包括呼吸机使用、CPCR、简易呼吸器囊的操作、气管插管、洗胃、电击除颤、经动脉采集血标本、深静脉穿刺置管、伤员的搬运、肢体固定、套管针应用及各种监护仪、输液泵、营养泵的使用等技术技能,并逐项、逐人指导,达到人人熟练掌握。
专科轮转:急危重症护士到全院主要专业科室轮转学习,有ICU内、ICU外、急诊科、NICU或PICU、心电图室、CT室、MRI室分别进修学习共计3个月。由科主任、护士长或经验丰富、专业知识过硬的主管护师及以上人员任带教老师,理论和操作技能课程在轮转时一并进行,结束后进行危、重症病人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及各专业知识考试,同时由质量小组对其进行质量分析,完善培训计划[2]。合格后颁发聊城市人民医院“急危重症护理人才库”合格证,记院内Ⅲ类学分10分。
院外培训及进修:分别派出急危重症护士参加全国举办的ICU、危重患者及专科培训班和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共36人次。并有16名急危重症护士到省级以上医院重点科室进修学习3~6个月,有12名护士参加了山东省ICU专科护士培训并取得ICU专科护士证书。
急危重症护士的职责为:随时处于突发事件的抢救护理应急状态,通讯24小时开通,遇到突发事件以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救护现场;急危重症患者集中或特护、病情需要、人员不足或家属要求等,可及时与护理部联系,增派急危重症护士随时到位;医院有季节性传染病暴发流行,紧急组建重症病房。
管理方法:急危重症护士由护理部统一进行调配和管理,平时分配在各科室工作或外出进修、学习、培训,需要时护理部随时抽调。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工作情况和考核成绩进行人员调整,优胜劣汰,优秀者与晋升、聘任、年度考核、提拔挂钩,奖金为普通护士的1.2倍。
结果
2008、2009年我市出现了2次手足口病暴发流行,仅2009年1~5月收入手足口患儿789人,临时组建了2个普通病区和1个重症病区,收治重症患儿269人,其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65人,抢救成功率达100%。
急危重症护理人才库成立二年来共派出56人次,为40例急危重症患者实施特护,既输入了技术力量保证了护理质量,又解决了人员紧缺的问题。
自2007年以来共进行器官移植手术36例,新开展大手术10例,由于器官来源时间集中,仅2007年就进行了同时5例和同时4例患者器官移植术,共派出急危重症护士49人次进行支援,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在护理人才库人员的带动下,全院护理质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护理综合质量合格率由92.6%(2004年)、94.7%(2005年)提高到96.3%(2007年)、97.8%(2008年)。住院患者满意度由93.5%(2004年)、94.9%(2005年)提高到97.3%(2007年)、99.2%(2008年)。
讨论
急危重症护士是由全院考核选拔出的业务骨干,每个人都感到是一种荣耀,增加了自信心,也激发了他们勤奋好学、刻苦训练、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热情,激发了她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调动了竞争意识,使每个人都在为争做合格的急危重症护士而努力。
急危重症护理人才库是知识、技能储备库。通过系统化培训后,他们的专业技能、应急应变能力、观察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抢救危重病人时能够做到与医生配合默契,忙而不乱,争取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2];同时他们还能很好地完成重大突发事件的急救任务;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特护;多种器官移植术及新开展手术患者的护理。
经过两年来的实践,急危重症护理人才库的建立有效的保证了护理质量,争取了急救病人的抢救时间,提高了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确保了护理质量,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同时对急危重症护士系统的培训、动态的管理,带动了全院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使我院整体护理水平上升了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