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幼儿园培养心得(整理4篇)

时间: 2025-09-07 栏目:实用范文

幼儿园培养心得

所谓幼儿园班级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激发幼儿良好的情绪,还可以促进他们对生活及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增强行为的目的性、意识性,发展自律能力,学习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形成。它是幼儿园一日活动质量保证的润滑剂,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对于班级和幼儿自身发展,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常规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需要我们教师的智慧引领、艺术处理,使幼儿变被动为主动,渐渐地由他律走向自律,逐步成长为遵守常规的小小文明人。

策略一:争做老师小帮手

孩子都是好动的,贪玩的,劳动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游戏,都争抢着干,每次饭前让孩子发盘子,勺子,餐盘等,每天轮流,保证孩子都能参加,饭后我都会挑选比较优秀的孩子帮助老师擦桌子,擦地,不仅锻炼孩子的劳动能力,同时也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睡觉起床时,让能力较强的孩子帮助较弱的叠被子,时间一长,在同学们的互相关爱下,大家都学会了自己整理床铺。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实践告诉了我,常规的建立要科学、合理,不能由成人包办,应尊重幼儿个性发展,让幼儿获得充分的自由和被尊重的感觉。因此,在建立常规时,我运用了孩子已有的经验,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乐于参与班级规则的制定,间接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爱模仿"的年龄特点,强化某些幼儿的正确行为,激励其他幼儿以此为榜样,从而教育影响幼儿的一种方法。

策略二:排队管理

孩子都喜欢排在第一位,除去按规定位置排队时,其他时间我会有选择的进行排队,如洗手时,排在前面的孩子先把手弄湿,然后打香皂,再到队伍后面去排队,排队时搓一搓,最后用清水冲净,循环排队;出去玩时,谁速度快谁排在前面,后来的孩子自觉一个跟一个排,玩完回来时,教师会有选择的叫表现好的排在最前面,时间一长孩子们都能遵守规则,玩时不打闹,不争抢,

策略三:图标暗示

幼儿的规则形成往往是通过模仿习得的,因而,运用具体形象的墙上图示暗示,将常规体现在墙(地)面上,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常规,并提醒大家遵守。如喝水时,我们将地面分为三个板块,第一块取杯子,第二块接水,第三块喝水,根据地面上的线条孩子自觉养成喝水排队的好习惯,入厕时孩子根据墙面上的示意图,正确的洗手,入厕。图标的作用功不可没。习惯伴随人的一生,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儿童期是习惯养成的黄金期,常规培养各环节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能对幼儿的正确行为加以强化,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很多学者对常规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有的认为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也有将"常规"视为规定,具体包括三方面含义:

(1)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顺序的规定;

(2)遵守一日生活各环节具体制度的规定;

(3)遵守幼儿的一般行为规范的规定。

还有的认为,常规是指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规则,具体是指幼儿园对于幼儿什么时候应进行什么活动,活动中应遵守什么要求,那些事情应该做,那些事情不应该做,活动要采取什么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生活常规,并坚持执行。常规是保证幼儿园一切活动顺利开展所必须的规定,良好的常规既要给幼儿自主活动的空间,又要有一定的规范性要求。给幼儿自助活动的空间,不是让他们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规范性的要求也不是统一死板的指令。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幼儿在安全有序、自然、自主的状态下进行活动,使幼儿逐渐理解并愿意遵守集体的规则。

幼儿园培养心得

幼儿园心得体会《幼儿园老师培养学生独立能力心得体会》是一篇幼师心得体会,适合幼儿园教师使用。

入学初期,接管幼儿园、小班6名新生的生活管理工作,知道他们的基本情况后,我觉得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新”字。新生对我们的环境不熟悉,更何况四五岁的小点?如何让他们尽快熟悉我们的日常生活,如何活跃他们的思维等问题成为我思考的主要问题,在不断的工作实践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供讨论

一、笨鸟先飞的方法。

学期开始是乍暖还寒的季节,孩子们穿衣服的情况很多,和其他孩子同时起床的话,一定会像热锅里的蚂蚁一样混乱。因为你一个人给孩子穿衣服的速度跟不上,所以必须考虑8~10分钟前,一边穿衣服一边对孩子们说这件衣服怎么穿,给他们穿衣服的初始印象。这个阶段训练几天后,可以采用第二阶段

二、鼓励法。

小班的孩子很小,穿这件衣服的老师必须用手教。这时,你应该鼓励中班的孩子和自立能力强的孩子自己动手,给他们肯定的眼睛,表扬的话,让他们开花,长期以来,他们穿袜子,穿裤子

三、检查法。

当孩子们熟悉如何穿衣服和裤子时,老师不能放手。在整个团队中,他们应该逐一检查鞋子是否相反,裤子是否相反。如果有这种现象,他们应该及时更换并告诉他们如何穿。

四、比赛、奖励法可以利用时间让孩子们比赛、比赛,“谁最快”,给穿得最快的孩子们奖品,真羡慕嫉妒!

以上就是关于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小班孩子脱单后可以进行培训。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我这里的“自立”是指独立、独立,简单来说,没有老师的指导。幼儿园孩子这么小,需要这样做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孩子习惯了集体生活,习惯了老师的教导,依赖性也逐渐增加,自制力也减弱了。我在小地方锻炼孩子的能力。例如,孩子生病了,第一次去的时候,老师带我去医务室看病。告诉他那个地方是医务室,第二次,我一起去,看看谁先来那里。是否自己去幼儿园,老师一直看着你,看着你是否错了。这看不见,让孩子们“会”。

在自立方面,幼儿园玩耍时要注意安全,让他们独立活动,但他们的活动在你的视野范围内,可以自由地确保安全。

孩子吃饭很头疼。这个时候,谁先吃就成为“官”,还有丰富的物质奖品,看看他们的感觉有多美。如果你问:你需要老师吗?他们摇头,即使他们把勺子弄错了,他们也会马上改正。

孩子,即使是幼儿,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对事物从未见过,我们也不能低估他们的能力,我们要善于发现,不断培养他们的能力,他们的能力强,我们的指导目的也达到了。

幼儿园培养心得篇3

小朋友背书包上幼儿园有一段时间了,在每天接送小朋友时,我发现了新的“小书包”现象:大多数小朋友的书包都是家长提着,还发现个别小朋友顺手把书包递给家长,有的甚至是“扔”给家长,家长却理所当然的接过书包……逢周五需要回家洗被子时,会看到年纪大的爷爷、奶奶一手抱着被子、一手提着书包,还要追早已跑远的孩子时,尤其让我感觉非常不舒服。

于是一份关于“我的书包该谁拿”的倡议“出炉”了。小朋友很快回应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拿。当天下午小朋友便付诸于行动,自己背起了书包,有的还把家长伸过来的手挡了回去,“爷爷,我自己来!”有的家长竟愣在那里,当听了我的解释后他们都默许的点了点头。此外,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与家长联系,如电话交流、利用下午离园时间与个别老年家长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等方式,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与家长联系,拉近了我们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也取得了家长的信任与配合。现在,老年家长也能放手让孩子自己背书包并做到随时检查孩子的书包是否干净整洁。在家园的一致努力下幼儿在自理能力和任务感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真正达到了锻炼孩子的目的'。

许多家长们非常高兴得说:“自从使用小书包后,孩子在家也不乱放东西了,养成了随时收拾得好习惯,真解决了一大难题。”小书包的使用,幼儿都能对自己带来的物品进行收拾和保管,丢东西现象没有了,无形中培养了幼儿管理自己物品的责任感和收拾自己生活用品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小见大,养成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培养心得篇4

对一个幼儿园班级来说,是否有良好的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不易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会因总要花费精力来维持秩序而觉得十分劳累,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对小班而言,建立良好的常规会显得尤为重要。幼儿从家庭步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刚开始幼儿会出现哭闹现象。这时,我们要教会幼儿如何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就要建立良好的常规。我认为,在小班的常规培养中,教师的管理工作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首先一个好的常规就要从每件小事开始抓:

1、早上幼儿能主动向老师问好,行鞠躬礼,和父母说再见。

2、幼儿能够自己独立入厕、洗手和喝水。

3、幼儿可以独立吃饭,不用老师喂。

4、幼儿能够掌握正确洗手方法。

5、吃饭时,幼儿可以做到不掉米粒,保持地面和桌面整洁。

6、幼儿在进餐时能够做到不剩饭。

7、幼儿能够自己接水、凉水。

8、幼儿懂得倾听,能够专注的听老师讲话等。

当然对于常规的培养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有待加强的,相信在老师和幼儿的共同努力下班级常规会越来越好。

    【实用范文】栏目
  • 上一篇: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整理2篇)
  • 下一篇:沙盘心得体会(整理9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