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音乐教育美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250-01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中指出:切实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迫切任务。学校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艺术教育是向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尤其是中等职业类教育中,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其独特的教育作用。然而,在我们中等职业类学校中,作为艺术教育的音乐教育由于不是教学主科显得不够重视,未能发挥其素质教育的作用。那么如何来改变这一现状,使我们的音乐教育回归本位,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与探索的问题。
1音乐教育是促进中职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
1.1音乐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教学是以审美的形式向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理想教育的。它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是通过教育获得的。道德教育是形成青少年一代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青少年精神世界中最重要的基础。《乐记》记载:“乐也者,施也。”又有“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则行像德矣。”这就说明了“乐”对人们有施行教化的作用。此外,音乐的形象性和情感性,其艺术魅力不仅可以打动人心,而且还能起到团结人、教育人的作用。对于我们中职类学生来说,抽象的说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和抵触情绪,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而充分运用艺术的情感性,将音乐教学渗透到德育教育中,既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又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充分运用音乐的教育功能,是培养我们青年学生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中职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1.2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它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然而,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偏低,有的是在初中学习成绩差,有的是来自偏远农村,有的来自单亲家庭,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往往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不够端正,没有树立足够的自信心,要把这些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服务的技能型人才,就要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除了按正常的教学计划完成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外,还要以情趣的感性形式进行辅助教育,这就要从我们的音乐教育着手。因为音乐是一种抒发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它以生动活泼的感性形式,表现高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音乐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灵魂,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的理想,它能缓解人的心理压力。所以,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许许多多生动的艺术形象,让学生在审美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让学生在享受“美育”的过程中,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也得以提升。因此,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显而易见的。
在“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的今天,音乐教学被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愈来愈引起社会的重视。音乐教育对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一个人的成长等方面的作用已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并接受。因此,作为培养社会有用人才的学校,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内容。
1.3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音乐,在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不论在任何时期,还是各项大的历史活动中,音乐都以其独特的方式给人们以教育、鼓舞和信心。学校音乐教育的宗旨在于通过音乐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学校音乐教育中选用的教材,都是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就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最好的教材。
学校的音乐教育活动大多数是集体活动,比如大合唱比赛,迎新春联欢会,校园文体节、社团活动等等,这些集体活动无论是音乐游戏、集体唱歌,还是器乐合奏,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相互尊重、团结互助、遵守纪律、协调配合的精神,形成人与人之间密切合作的集体意识,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人们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用专业艺术教育的眼光和要求来看待音乐教育,因而往往使音乐教育的发展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因此,我们要重视音乐教育的普及,尤其是中职学校学生的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活动是一种“和谐的运动”的形式,它具有节奏性和平衡性的特点,学生在参与这种“运动”的过程中,其感知、理解、想象等一些心理过程可以在一种和谐的状态中得到发展。所以说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因此,通过音乐教育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造就现代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手段。在我校的实际中,我们就让学生通过一些音乐活动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学生自己编剧本,演小品、话剧等。因此,在学校积极参与活动的同学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会是比较活跃的,也会发挥他们特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完成他们的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作为职业教育音乐教师的我们应该把音乐教育更好的落实到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当中,让它更好的为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服务。
参考文献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工作任务:
1、初一、二级音乐教材课堂教学,每周一节。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三、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Ji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五、教材分析
2、初二级学沿海版第四册,以欣赏为主,分四部分,共8课。安排20课时,其中机动2课时,复习考试2课时,实际授课16课时。
六、教学措施
1、初一、二级的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
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4、课外第二课堂,本学期计划以训练歌唱技巧为主,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七、具体安排:
周次初一级初二级
1《岭南春早》《编钟》
2广东音乐古琴
3广东民歌印安人的音乐
4《故乡的亲人》欧、非黑、白人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5《噢!苏珊娜》北美洲的音乐
6亚洲的歌中国民歌的题材
7圆舞曲中国民歌形式的分类
8小步舞曲民管乐简介
9玛祖卡、波兰舞曲古曲欣赏
10中考中考
11进行曲简介民族调式
12《军队进行曲》《在太行山上》
13《送别》《黄河大合唱》
14《问》抗战时期的音乐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初中音乐课教学计划。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三、教材分析
1、初一级,以唱歌为主,辅以欣赏,分六个单元,其中复习考试2课时,机动1课时,实际授课16课时。
2、初二级,以欣赏为主,辅以歌唱,分六个单元,其中机动2课时,复习考试2课时,实际授课16课时。
四、工作任务:
1、初一、二级音乐教材课堂教学,每周一节。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特别是鑫秋音乐会的排练工作,将作为重点工作。此外还有一些竞赛工作如艺术B级等的工作。
五、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六、教学措施
1、初一、二级的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