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儿童口腔护理的知识宣教范例(3篇)

时间: 2025-07-26 栏目:办公范文

儿童口腔护理的知识宣教范文篇1

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014年我院收治手足口病的护理过程。

结果:通过合理治疗、有效护理,提高了科室收治能力,总结出成功的护理经验。

结论:特殊人群,特殊疾病,特殊管理,取得特效。

关键词:手足口病收治护理问题及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413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47-0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近三年,我县的手足口病呈急剧爆发流行趋,来势早,上升快,每年3至5月份成了高发季节。为了保证患儿安全,及时有效的收治,意义重大。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4年我院收治手足口病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有效对策,总结经验,以利临床推广应用。

1存在问题

1.1消毒隔离问题。该病发病人群5岁以下儿童为主。患儿无知的天性,不予配合的特性,造成管理困难的直接原因。而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也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故此,消毒隔离工作直接影响手足口病收治效果。

1.2人力资源配备。一般手足口病来势快,病人增长迅速。确诊患者定点收治,造成收治科室工作量突然上升,患儿静脉穿刺难,在应急人员少的感染科,人力资源配备尤为重要。

1.3心理护理。患儿年龄偏小,口腔,手足疱疹不适,常表现为哭闹、烦躁,进而影响治疗。特别在静脉穿刺时,患儿紧张,恐惧,哭得撕心裂肺,家属焦急不安。心理护理无重做起。

1.4日常护理。患儿的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防止合并感染非常重要。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指甲要剪短,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等等都成了烦锁的护理任务。

1.5饮食护理。口腔内疱疹及溃疡,严重的影响患儿的食物摄取。根据患儿情况,补充营养和水分,不可忽视。

2对策

2.1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居家观察,缩小传播范围。确诊患儿立即隔离治疗,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切断传播途径。在收治的过程中,要根据患儿发病的时间、轻重程度、病毒分型,合理安排病房。每天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负责全病区的消毒隔离工作。保证室内空气流通,通光,利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84消毒液擦拭床头柜、椅、病床,使病室整洁,环境舒适,避免交叉感染。在给患儿治疗护理时,坚持医务人员手消毒,各类物品一用一处理。患儿的水杯、奶瓶、玩具等分类消毒。

2.2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防治工作紧迫感。全院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组织指导对手足口病进行监测和排查,落实定点科室收治、报告管理工作。在人力资源上合理配备,科内成立手足口病护理小组,分派本科高年资经验娴熟的护士进行健康宣教;年轻力壮各项技能强护士分组管床,在儿科抽出静脉穿刺技术娴熟的护士负责静脉穿刺,让亲和力高、个性活泼的护士负责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的落实。根据情况分类管理,每位护士各司其责,有条不紊的解决了心理护理落实不到位,集中收治工作量大,小儿静脉穿刺难,基础护理乱的护理问题。

2.3对症治疗,做好日常护理。口腔有疱疹患儿,用康复新液含漱或涂患处,也可将思密达调成糊状于饭后用棉签敷在溃疡面上。配合不好每日进行强制性口腔护理两次。指导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合理补充维生素B、C等。有效解决患儿口腔溃疡,增进食欲。对手足皮肤疱疹的患儿,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疱疹。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病房环境卫生,经常通风,勤换衣被。饭前便后、外出后指导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患儿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病程不同患病儿童。

2.4卫生宣教工作,不容忽视。每年3月伊始,全院召开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会议,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学习培训手足口病相关知识。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在托儿机构指导进行初步筛检工作,在医院设置专门预诊分检台,负责搞好分诊就诊及定点宣传工作。对住院确诊群体,分发健康教育处方,对患儿家属定时进行集中讲解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演示消毒隔离方法。

儿童口腔护理的知识宣教范文

关于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试点项目工作的报告

市卫健委:

为了促进儿童口腔健康水平,降低儿童牙齿患龋齿,探索建立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工作机制,根据省卫健委甘卫疾控发《关于印发2022年中央补助地方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等10个公共卫生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和《2022年中央补助地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省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在省、市卫健委的领导下,在省疾病预防控中心的指导下,市、县(区)病预防控中心和项目执行医疗机构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努力完成了西部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试点项目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项目概述

**市2022年5月正式启动实施了2022年度中央转移支付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试点项目,我市秦州区、麦积区、武山县、秦安县为项目执行县区,窝沟封闭任务22100颗牙,局部用氟任务7900人。其中秦州区窝沟封闭任务6000颗牙,局部用氟任务2500人;武山县窝沟封闭任务7000颗牙,局部用氟任务1450人;秦安县窝沟封闭任务7000颗牙,局部用氟任务1450人;麦积区窝沟封闭任务,2100颗牙,局部用氟任务2500人。至2022年5月,四项目县(区)共完成健康教育16897人,口腔健康检查7134人,窝沟封闭5552人19372颗牙,窝沟封闭国家任务牙数完成率88%,二次用氟完成6360人,两次用氟完成率81%。(各县区详细情况见表1)。

二、项目组织领导

(一)为保障中央转移支付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在我市顺利实施,我市成立了由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分管领导和相关人员组成的项目执行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协调、督导等工作,并对项目进度做了具体安排。

(二)项目执行县区结合本县区实际,协调教育部门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实施方案。并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项目技术指导小组和督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了项目启动及培训会议。

(三)精心选点,明确工作职责,为了保证项目工作科学规范开展,我们根据医疗机构设备齐全,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学校积极配合的原则,精心选择项目实施医疗机构和学校,并对其他备选学校进行项目宣传。在项目实施阶段定期开展督导,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证项目按时完成。

三、健康教育情况

项目启动前,我市各县区项目办在学校的配合下,组织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工作。各县区疾控中心结合9.20全国爱牙日活动,广泛地进行了宣传。一是组织口腔医师进入项目学校进行了窝沟封闭前的问卷调查,并对被调查的学生进行面对面宣传;二是在所有项目学校开展了师生口腔知识健康教育讲座;三是给各学校下发了张贴宣传画全市累计8000余张,宣传折页25000余份,督促校方向学生发放;四是项目学校创办了黑板报,组织学生自己创办了教室宣传专栏,宣传窝沟封闭;五是各县区项目办与学校相配合,召开学生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儿童窝沟封闭的对象、方法、好处等内容,提高了家长的主动配合意识;六是通过广播电视局,在电视台、电台的新闻频道中宣传了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窝沟封闭的对象、地点等信息,并加大对相关活动的新闻报道。七是给承担窝沟封闭的医疗卫生单位统一制作了“儿童窝沟封闭点”标志牌。八是在9月20全国爱牙日,开展的宣传活动中,散发宣传册20000册,张贴宣传画150余张,悬挂标语横幅8条。九是在相关项目学校开展了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为主题的绘画比赛,在全社会营造了“健康口腔,幸福家庭”,“呵护孩子,预防龋齿”的社会氛围。十是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网络平台宣传口腔健康知识,用现在民众最易接受的方式扩大口腔知识知晓率。

四、人员培训情况

我市各项目县区在卫健委和教体局的牵头下,组织项目各成员和相关医疗机构负责人员召开了启动会,参加会议的有相关学区校长和相关学校负责人,承担项目的医疗机构负责人和口腔专业人员,县区项目办公室管理人员。卫健委安排了项目工作计划。教体局分管领导强调了学区和学校在实施该项目方面的工作职责和学生安全等事项;县区疾控中心对承担项目的口腔专业人员培训了窝沟封闭技术,并组织观看了窝沟封闭的教学片,开发了各相关单位对项目工作的认识。启动会议后,学校开始了适龄学生的摸底登记工作。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各定点医院为提高技术水平、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多次组织培训,反复学习,掌握操作要点,确保了项目实施的质量。

五、口腔健康检查和窝沟封闭情况

经过培训、宣传、协调、告知等工作,全市窝沟封闭工作顺利实施。四个项目县区于2022年5月底全部启动窝沟封闭项目。为了保证项目进度和任务的如期完成,项目县区各定点医院按照各自的职责区域,积极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和配合,由学校负责将每天应接受窝沟封闭的对象落实到人,由家长带学生到各定点医院,按照自愿参与的原则签署知情同意书,接受口腔检查和窝沟封闭。为了不占用孩子的正常上课时间,各县区项目办利用周末为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窝沟封闭。截止2022年5月四个项目县区结合实际情况,共完成口腔健康检查7134人。

六、质量控制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市项目办各督导2次。项目执行中选择有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证或口腔助理医师资格证的医师开展口腔检查操作,并对其资质进行备案;所有儿童坚持自愿参与原则,认真填写了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书填写率达100%;窝沟封闭表的填写严格按照填表说明进行填写,对填写不合适的表格现场进行指正,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在窝沟封闭点是否设立导医标志(“免费窝沟封闭点”为内容的横幅);在窝沟封闭过程中医师操作是否严格遵照《窝沟封闭技术操作规范》进行窝沟封闭;针对在省级领导督导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改正,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完成。

七、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体会

(一)存在的问题

居民口腔保健意识差,缺乏主动积极性;县区口腔疾病防治工作开展较迟,力量相对薄弱,群众缺乏口腔保健知识,学生家长认识不到口腔疾病预防保健的重要性和意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个别学校对开展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工作认识不够,害怕耽误学生的学习,班主任对学生宣传组织工作有待加强。

作为我省人口大市,窝沟封闭项目数完全满足不了我市适龄儿童数,希望给予增加。

(二)项目工作中的体会

1.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形成强劲的工作合力

免费为适龄儿童进行口腔窝沟封闭是造福于儿童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卫生、教育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共同协作和密切配合。所以做好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强劲的工作合力是做好项目工作的基本保障。

2.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多方力量进行宣传

在今后工作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宣传,探索更加有效的宣传模式,使口腔保健知识深入每一个儿童和家长心中,提高全民口腔保健意识。

3.加强培训和督导,保障项目工作质量

开展技术培训和交流,将培训工作搞扎实;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和频次,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确保项目工作的落实。

4.建立健全口腔疾病综合干预的长效机制是切实提高儿童口腔健康、降低口腔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

八、建议

1.加强培训和督导,保障项目工作质量

儿童口腔护理的知识宣教范文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保健干预

龋齿也称虫牙、蛀牙,是儿童口腔常见病,是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龋齿疼痛对儿童进食产生不良影响,如果不及时给予治疗,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对恒牙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儿童的发音及容貌,对儿童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漱口、刷牙是预防龋齿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同时也对口腔卫生的保持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掌握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现状,提高儿童口腔卫生保健水平,更好地开展口腔保健干预,笔者于2013年1月随机选取本社区某幼儿园3岁儿童62例,采用《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在本社区某幼儿园中,随机选取3岁儿童62例,男33例,女29例。

工具:根据李秋忠设计的儿童口腔健康调查问卷,对其条目进行筛选和修订,制成新的《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调查问卷》,修订后的问卷Cronbach'sα为0.8068,重测信度0.87。内容包括:每天刷牙次数>2次,选择竖刷,持续时间>3min,选择保健牙刷,选择2~3个月更换1次牙刷,有无饭后漱口的习惯,父母有无参与孩子刷牙等7个条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或“否”。

资料收集方法:对62例儿童进行问卷测评,由健康教育小组人员一对一指导家长填写。发放问卷62份,有效问卷62份,回收率100%。

结果

62例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情况,见表1。

讨论

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与其口腔卫生知识的掌握密切相关。刷牙和漱口是口腔保健中最基本的行为,刷牙可以对牙菌斑进行有效的祛除,漱口能够对食物碎屑给予及时有效的清除。通过刷牙和漱口的方法,能够有效预防及减少龋齿的发生,进而预防牙周病。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很低,自理能力也较差,缺乏口腔卫生自我保健意识。本研究结果显示,有38.71%的儿童坚持每天清洁牙齿2次,37.09%儿童坚持每天清洁牙齿1次,有3.23%的儿童从未刷过牙。可见多数儿童未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而早晚刷牙对预防龋齿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儿童刷牙方法和刷牙时间及其所使用的牙刷不符合要求,这也会直接影响幼儿口腔卫生保健的效果。本调查发现,62例儿童中刷牙正确率也不尽如人意,仅56.45%的儿童刷牙方法正确,19.35%的儿童刷牙时间达不到3min,使用保健牙刷和选择2~3个月更换1次牙刷这2项指标分别达到93.55%、66.13%。应该对儿童加强指导口腔卫生的相关保健知识,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儿童的口腔自我保健意识。

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与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相关。由于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相对薄弱,不能对儿童起到监督指导的作用,从而导致儿童存在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本研究结果发现,82.26%的孩子清洁牙齿时缺少家长监督,家长自身也存在不良口腔卫生习惯,说明家长对口腔卫生保健不够关注。口腔卫生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是幼儿期,但是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无法自觉主动地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此时就有赖于家长的教育与监督,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可塑性,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用自己正确的言行来影响孩子,让孩子在生活的点滴中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为了提高家长的口腔卫生保健意识,社区应积极开展相关健康教育,使他们意识到保护牙齿应从儿童做起,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

积极开展口腔保健教育,宣传其重要性。龋病是由牙菌斑引起的,预防龋病的有效措施是对牙菌斑进行有效的清除,其中自我口腔保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林靖雯等发现,2岁儿童就可能发生龋齿,而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龋病的预防中,4岁以前是其中重要的时期,3岁以前开始刷牙发挥了一定的预防作用。应加强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其口腔保健意识,培养儿童自觉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让儿童从小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能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针对学龄前儿童生理心理特点,设计适宜的教育培训内容及形式,定期开展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培训。每次培训时间应宜短,形式可采用小讲座、观看口腔知识动画片及漫画、刷牙模拟训练等,指导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要让儿童了解不正确的刷牙,不仅不能对牙齿起到清洁的作用,而且还可能对牙龈造成损伤,导致牙龈萎缩,牙齿形成楔状缺损。正确刷牙的基本原则: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清洁效果佳,对牙齿及牙周组织无损伤。鉴于学龄前儿童接受能力,选择比较容易学习的旋转刷牙法(ROLL刷牙法),并且应一对一,手把手指导儿童学习。家长应为儿童选择适合儿童年龄大小特点的保健牙刷,刷牙的次数为早晚各1次,进食后漱口应每次2~3min。可以设计一些卡通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册,开展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有奖竞猜、儿童刷牙竞赛等活动,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大豆播种技术和方法(整理2篇)
  • 下一篇: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