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广义货币(整理2篇)

时间: 2025-09-25 栏目:办公范文

广义货币范文篇1

[关键词]广义货币供应量;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回归分析

[DOI]10.13939/ki.zgsc.2016.29.030

1研究现状

看过许多关于广义货币供应量的研究论文,好多学者都是单从某一个方面来考虑影响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因素;有的学者是从金融的角度来研究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有的学者是从金融和经济两个角度选取因素来与广义货币供应量进行研究。本文是完全从影响宏观经济的因素这个方向出发,来研究各种经济活动对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本文在借鉴前人的研究结果的同时,通过搜集数据,并结合计量经济的分析方法,来得出自己的结论。

2变量选取及样本数据处理方法

变量选取的时间范围是1990―2011年,共选取了22组有效数据,分别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M2,居民最终消费支出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政府财政支出总额和年度净出口总额以及对应年份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等权威网站。由于研究影响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因素,所以将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作为被解释变量,将其余各变量都作为解释变量来进行研究。

为了消除通货膨胀因素对研究数据的影响以及减弱异方差的影响,将广义货币供应量、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财政支出总额、净出口总额分别除以对应年份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后再取对数。将各变量分别对应命名Y、X1、X2、X3、X4。

2.1单个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关系研究

我们先从单个解释变量出发,来研究单个解释变量自身是否对被解释变量――广义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我们知道,对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进行的回归都是虚假回归,为了避免虚假回归现象,所以,在进行回归之前,我们需要对所研究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所进行实验选取的显著性水平均为10%。

2.1.1对被解释变量Y和解释变量X1的研究

在既不含有漂移项也不含有趋势项的模型下,分别对Y和X1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是Y和X1都是二阶单整随机过程。两个变量并不平稳,需要检验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对两个变量进行回归后提取残差,并检验残差的单整阶数。在原模型下,对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残差是一阶单整随机过程,残差相对两个变量来说降阶了,就说明Y和X1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可以进行回归。

对两个变量进行回归,得到回归结果Y=1.42×X1-1.42,解释变量X1的回归系数通过t检验。从经济意义角度来看待回归结果的话,意味着居民消费支出与广义货币供应量有正相关关系,居民消费支出越多,广义货币供应量越多,该结果也符合实际经济意义。

2.1.2对被解释变量Y和解释变量X2的研究

在既不含有漂移项又不含有趋势项的模型下,对Y和X2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两个变量都是二阶单整过程,回归后对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发现残差是一阶单整过程,残差相对两个变量降阶,存在协整关系。对两个变量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得到通过t检验的回归结果:Y=0.96×X2+1.42,从经济意义角度分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对广义货币供应量有正向调节作用。

2.1.3对被解释变量Y和解释变量X3的研究

同样,在既不含有漂移项又不含有趋势项的模型下对Y和X3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两个变量都是二阶单整过程。回归后检验残差的单整阶数,发现残差在原模型下是平稳的,残差相对两个变量降阶,两变量存在协整关系。对两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结果:Y=1.05×X3+1.83,从经济意义角度来看,意味着,政府财政支出额和广义货币供应量也有正相关关系。

2.1.4对被解释变量Y和解释变量X4的研究

在既不含有漂移项又不含有趋势项的模型下,对Y和X4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Y是二阶单整随机过程,而X4是一阶单整过程,两个变量并不存在协整关系,不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换用既含有漂移项又含有趋势项的模型,结果是Y和X4都是二阶单整过程,对两个变量进行回归后提取残差,检验残差的单整阶数,结果在该模型下,残差是平稳的,残差相对两个变量降阶,可以对两个变量进行回归。通过t检验的回归结果是Y=0.60×X4+5.46,表明净出口总额与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样有正相关关系,广义货币供应量会随着净出口额的增加而增加。

2.2单个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误差修正模型

2.2.1X1与Y的误差修正模型及分析

通过上述回归,我们知道,Y与X1的长期关系是:Y=1.42×X1-1.42。据此,我们提出残差e1并建立二者的误差修正模型,得到Y与X1的短期关系结果为:D(Y)=1.31×D(X1)-0.21×ECM1t-1。这表明,X1的变化对Y的变化有影响,同时,上一期的Y与X1的非均衡误差对本期的Y也有影响。

2.2.2X2、X3、X4与Y的误差修正模型及分析

采用同样方法分别建立X2、X3、X4与Y的误差修正模型,得到结果:D(Y)=0.87×D(X2)-0.10×ECM2t-1;D(Y)=1.12×D(X3)-0.28×ECM3t-1;D(Y)=0.06×D(X4)-0.11×ECM4t-1。

2.3多个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关系研究

选用只含有漂移项的模型,在该模型下,Y是平稳序列,X1和X2是二阶单整过程,X3和X4是一阶单整过程。在对四个解释变量加上一个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后,我们提取残差检验了其单整阶数,结果显示残差相对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降阶了,可以对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以Y为被解释变量,以X1、X2、X3、X4为解释变量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得到结果,可以看到,判定系数很接近1,表明方程拟合优度较好;但是F值很大,于是,可以怀疑解释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对估计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并采用逐步回归法消除多重共线性。结果只有X1、X3和X4通过检验,模型变为Y=1.02×X1+0.35×X3-0.03×X4-0.65,但X4和常数项的系数明显不符合经济意义,所以放弃这两个变量,再次回归得到模型Y=0.80×X1+0.46×X3。

对回归结果进行拉格朗日乘数检验(LM检验)后,发现确实存在自相关性。需要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修正。修正后得到模型Y-0.73×Y(-1)=0.88×[X1-0.73×X1(-1)]+0.36×[X3-0.73×X3(-1)],对修正后的模型再次进行LM检验,结果显示自相关性已经消除。分析消除自相关性的模型,可以得到结论,居民消费支出和财政支出的变化都会对广义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且居民消费支出的变化和财政支出的变化都对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具有正向调解作用。

3结论

总结最终的回归结果,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政府财政支出总额和净出口总额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广义货币供应量。其中,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政府财政支出总额以及净出口总额都与广义货币供应量有正相关关系。这不仅表明了我国的货币具有内生性的特点,同时也表明了广义货币供应量是外生的可控变量。通过本文还可以看出我国货币供应量实际上与宏观经济活动有很大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宏观经济活动来对广义货币供应量施加影响。

参考文献:

[1]王腾飞,蔡岩兵.基于VAR法的中国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3(6):101-108.

广义货币范文篇2

关键词:MFS;广义货币总量;加权货币总量;货币服务指数

一、引言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五种基本类型,即汇率目标、货币总量目标、利率目标、通胀目标、隐性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总量目标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基本类型之一,我国目前采用简单加总的货币总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但有不少学者对目前这种货币总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提出了异议:如李卓,高岚(2004)从相关性、可控性、可测性、抗干扰性等四个角度对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效果的分析表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存在很多问题,应该另行选择。封思贤(2006)通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IRF)、方差分解分析等经济计量方法,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不断降低,实际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实施效果好于货币供应量。尹中立(2006)认为以货币总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该目标越来越难以琢磨,其中原因很多,金融市场的发展,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发展是影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研究均表明,我国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施效果存在一定的问题。

笔者认为,无论是放弃还是坚持以货币总量目标作为中介目标,有一点是必须要明确的,即货币总量统计在货币政策制定及其对整个宏观调控、对经济金融政策的信息支撑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测度货币总量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货币的控制实现经济的均衡增长和物价水平的稳定。因此,科学测度货币总量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今后也仍然是货币与金融统计工作的一个中心工作和任务。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0年推出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简称MFS)是目前世界编制或公布经济和金融数据的国际标准,对各国金融统计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本文拟通过对《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简称MFS)这一国际准则中关于货币总量测度的研究,以期从中得到启示,从而为我国货币总量科学测度提供参考。

二、MFS货币总量测度研究

(一)广义货币总量的界定

MFS所定义的货币概念是广义范畴的。MFS认为,狭义货币通常被定义为包括货币和可转让存款,而金融创新却削弱了狭义货币对于政策目的的有用性,广义货币则能较好地适用于政策目的。因此,MFS认为,广义货币总量的每个组成部分都有以下三个基本方面:1.属于广义货币的金融资产;2.货币的持有部门;3.货币的发行部门。

MFS这个定义实际上是在探讨可纳入货币总量的组成部分。第一方面说明哪些金融资产可以纳入广义货币,这是选择货币总量组成部分的主要特性。几乎所有的金融资产都有“货币性”,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哪些金融资产是广义货币,哪些不是,一般可从货币的流动性、储藏价值功能和其他基本特性如法定货币、可转让性、可分割性、期限、交易成本、盈利性等角度判断。例如:货币和可转让存款是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属于广义货币。它们的货币特征可概括为:是法定货币;具有广为接受性;零期限,可直接用于支付;无交易成本或交易成本很低;可分割成更小的单位。

第二方面说明哪些部门持有的金融资产可以纳入广义货币。根据定义,货币持有部门通常包括除存款性公司和中央政府之外的所有居民部门。也就是说,货币持有者一般包括:1.公共和其他非金融性公司;2.中央政府之外的其他政府单位;3.住户和为住户提供服务的非营利机构;4.金融性公司部门中除存款性公司分部门(即中央银行和其他存款性公司)之外的所有机构单位。

第三方面说明哪些部门发行被持有者持有的金融资产可以纳入广义货币。货币发行部门通常包括中央银行和其他存款性公司。中央银行发行本国货币,也可以发行包括在广义货币中的存款或证券。其他存款性公司吸收的存款可看作是其发行的存款凭证,是创造存款货币的部门。

MFS广义货币总量概念的提出,就有了一种统一的“格式”为有关国家编制广义货币总量,从而有利于进行国际对比,解决了各国因货币定义不同而导致的无法比较的问题。

(二)流动性总量的界定

MFS提倡各国在编制广义货币总量时,还可以对流动性总量进行测度。对于流动性总量,MFS是这样定义的:除了广义货币负债之外,流动性总量还包括其他被认为具有一定流动性,但还不足以纳入国家定义的广义货币之内的金融资产。也就是说,流动性总量的组成包括两个部分,即广义货币的组成部分和具有一定流动性的其他负债。流动性总量在负债的类型和涵盖的发行部门这两方面比广义货币的范围要广。

进行流动性总量的测度的原因是,MFS认为,有些金融资产货币性强弱的判断并不是十分清楚,这样就使一些具有一定流动性,但还不足以纳入国家定义的广义货币之内的金融资产被排除在统计监测之外。为了扩大货币监测的范围,MFS建议各国根据需要除了统计监测广义货币之外,还可统计监测流动性总量。

(三)MFS货币总量测度方法评价

MFS主张的货币总量测度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简单加总法。简单加总法是先根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货币供应量层次,然后将不同层次的货币总量指标如M1、M2、M3等,按各自包括的组成部分以相等的权数简单相加。这种方法由于计量简明,因此为大多数国家所采纳。但这种传统的货币总量计量方法也受到了批评,主要是因为该方法的基本假设与微观经济理论相悖。该方法假设货币资产的持有者将构成货币总量的各类货币资产看做是完全的替代品,因此在计算时赋予各类货币资产相同的权重,例如M2中的现金、支票存款、储蓄存款与定期存款等各项货币资产的权重都等于1。然而,根据微观经济学的需求理论,人们之所以持有不同货币,原因在于不同货币的交易职能和价值储藏手段是有差异的。就交易职能而言,人们会选择具有高流动性的货币资产;而对于价值储藏手段,人们会选择能够保值的货币资产。也就是说,实际上,货币持有者并不认为这些货币资产具有完全替代性。

2.加权汇总法。该方法考虑到了不同货币性资产的不完全替代性。由于货币总量是由各种流动性不同(或货币性有差别)的金融资产构成的,因此,可按流动性的不同程度(或货币性的程度)确定各组成部分的权重(大于0小于1),然后求出货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加权平均总量,这一货币总量就是货币的加权度量,通常称之为加权货币总量。

常用的货币总量有货币服务总量和拉式加权货币服务总量。由于货币服务总量度量了服务性流量,因而不能与货币存量直接比较。因此,人们更愿意使用指数的形式来反映货币的增长情况,如拉式货币服务指数和Divisia货币服务指数就是目前主要使用的两种总量指数。这种统计指数可以反映所有货币服务总量的动态及平均变化程度,它提供了度量货币增长的另一种形式。各种货币总量和货币服务指数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1)货币服务总量

由于货币资产是一种提供货币服务的耐用品,因此,对货币所提供服务的度量,可称为货币服务总量,其计算方法为:

经济,金融,货币-[飞诺网]

式中:TMS是t期的货币服务总量;m是第i种金融工具的数量。式(1)表示对所有金融工具货币性的一个总的衡量,即将每一种金融工具的服务加总的结果。

(2)拉式加权货币服务总量

式中:LWMS是第i种金融工具在第t期的拉氏加权货币服务总量;r是第i种工具在基期的收益率;是作为参照物的某种金融工具在基期的基准利率。

(3)拉式货币服务指数

式中:LWSI是第t期的拉式货币服务指数;m是第i种金融工具基期的数量。r是基期作为参照物的金融工具的基准利率;r是第i种工具的收益率。由于拉氏指数使用固定基期权数,因此,用这种方法度量时,可不受一定时期利率变化的影响。

(4)Divisia货币服务指数

该指数是由巴内特(Barnett,1980)将微观经济总量理论、统计指数理论与货币理论结合起来,通过解消费者最优选择问题而导出的。该指数以货币资产的机会成本来建立权数加总各种货币资产。持有货币资产的机会成本,也叫“使用者成本”(usercost)。持有每一种货币资产的开支(该种货币资产总量×使用者成本)占持有全部货币资产的总开支的比重,就是该种货币资产在货币总量中的权重。显然,如果某项货币资产的流动性强,则收益率低,与基准利率的差值大,在货币总量中的相对权重就增加。在离散时间情况下,Divisi货币数量指数可表示为:

式中:D为第t期的Divisa货币总量;为第i种货币资产占总支出的比重;m是第i种货币资产在时刻t的数量;p是第i种货币资产在时刻t的机会成本,或称价格,它是由第i种货币资产的自身收益与某一基准利率决定的,其计算公式为是基准利率;

是第i种货币资产的自身收益,ro是极小的常数。公式(4)表示Divisa货币总量的增长率等于各货币资产的增长率按其支出的比重加权加总。由于该指数的权重表现为每一种货币提供服务占所有货币资产提供服务总量的比重,这样,以加权的方式就能体现不同货币层次的结构,进而对宏观经济指标予以反映。因此,Divisia货币服务指数可以很好地体现各货币层次由于流动性、安全性、机会成本带来的结构上的差异。

三、借鉴MFS,科学测度我国货币总量的建议

通过对MFS货币总量测度方法的解读和评价,在我国货币总量测度具体操作上,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和改进。

(一)把握好选择标准,是科学测度货币总量的前提和关键

货币总量的选择总是要结合政策目标,选取可用于宏观经济分析的货币总量。MFS认为选择的标准一般有以下几点:一是货币总量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要有可预见的关系为准,具体包括价格总水平、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及其组成部分)、国际收支的组成部分。二是货币总量与中介目标变量之间要有可预见的关系,如货币总量与利率、基础货币。三是要考虑中央银行使用货币政策工具的可预见效果,具体包括对中介目标变量的影响、对货币总量的间接影响等。从目前简单加总的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总量的实施效果来看,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而这又恰好是我们研究和改进的突破口。因此,把握好选择标准,是科学测度货币总量的前提和关键。

(二)扩大货币总量统计机构范围,并编制金融性公司概览,以完善货币总量基础数据的来源

货币基础数据的提供,是正确统计货币总量的基础。与MFS相比较,我国的货币总量统计也是在金融性公司分类的基础上,对报表数据逐级汇总、合并和轧差而形成的。与MFS略不同的是,我国货币总量统计采取两种并行的表述方式:一是单独编制货币供应量统计表、基础货币统计表等;二是按MFS的要求编制货币当局等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以及存款性公司概览。在机构范围上,我国货币总量统计的覆盖的金融机构只有存款性公司,其他金融性公司不包括在内。我国应按照MFS的要求,尽快编制金融性公司概览,与国际标准相接轨。

(三)积极修订货币供应量层次,进一步改善货币总量测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现阶段,我国根据国际整理原则,以货币流动性差别作为划分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标准,把货币供应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Mo:流通中现金;M1(即货币):Mo+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考虑到金融创新的影响,对货币统计口径主要作过2次修订:第一次是从2001年7月起,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第二次是2002年初,将在中国的外资、合资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业务,分别计入了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由于金融创新的影响,使货币属性的界线不像以前那样分明了。人们对于目前这种货币供应层次划分仍存在很大的分歧。基于这些变化,我国应尽快研究并积极应对金融创新对货币总量统计的影响,对货币总量计量的口径作相应的调整。在科学计量货币总量时还要考虑统计口径要符合国际通行的原则,与国际通行准则的货币计量方式有可比性。

(四)试编加权货币总量,使其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辅助工具

目前我国货币供应总量是按简单加总的方法计算的,由于简单加总的货币总量与产出和物价的稳定关系受到金融创新的影响,难以准确地描述货币作为交易中介的本质及其对其他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难以有效地测定货币需求。因此,探索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并与经济变量之间相关性程度高的货币定义,对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都有很大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李治国,施月华(2003)就认为,Divisia货币数量指数充分考虑了货币总量中各类资产的货币性职能,可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辅助工具。因此,我国实际部门和理论界应加强加权货币总量,特别是货币服务指数(monetaryservicesindex)体系的研究和构建,以提高中央银行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

(五)增加流动性总量的统计,扩大货币监测范围

要使货币总量更好地担当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角色,我们认为,扩大货币监测范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MFS中流动性总量的提出,告诉我们建立一种比广义货币更广义的测度也是可能的。世界上有些国家如日本已开始统计流动性总量,我国目前尚未正式统计流动性总量。因此,我国应加强对流动性总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以扩大货币监测范围。

参考文献: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R],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MFS),2000.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许涤龙等译,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MFS)[J],金融学家,2001年专刊。

[3]尹中立,重启IPO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J],中国金融,2006,(14).

[4]李卓,高岚,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思考[J],浙江金,2004,(1-2).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写关于雷锋精神的作文(4篇)
  • 下一篇:广义的网络营销(整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