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G451.8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6.05.007
ExplorationontheConstructionofCollegeCounselorsTeam
ZHAOXiaoke
(SchoolofPetroleumEngineering,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Qingdao,Shandong266580)
AbstractFacingthenewsituationandnewrequirements,theprofessionalandprofessionaldevelopmentofcounselorsisaninevitableneedtopromotethecultivationofCollegestudents.Thestudentaffairsarethepremiseandfoundationoftheworkoftheinstructors.Theprofessionalizationofcounselorteamisnotonlybasedonthecharacteristicsandclassificationofstudentaffairs,butalsotopromotetheconstructionoftherelateddisciplines.
Keywordscounselor;teamconstruction;specialized;professionalization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招生规模扩大,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和繁重的任务,对辅导员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从中央颁发中发【2004】16号文件以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同时对辅导员有了更高的要求。2014国家出台《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文件。《能力标准》文件细致的介绍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定位于发展规划,系统的确定了高校辅导员能力标准,从三个维度,三个等级量化了能力的具体条件。为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2015年,特别修订了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工作要求和主要工作职责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说明和明确的规定,并对辅导员的选聘标准做了明确。
国家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做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但是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进程中,还存在很多现实问题。
1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自1952年确立,已被实践证明是一项适合我国国情、行之有效的制度。辅导员岗位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以及学校快速稳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保证。半个多世纪以来,辅导员职业角色也随之变化,从最初的主要做政治工作,到新世纪规定了“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明确辅导员的“双重身份”既符合国家对辅导员的角色期待,也符合我国高校内部的制度设计和高校学生管理的特殊性。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以及从当前的辅导员工作现状和队伍建设来看,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难。①
(1)辅导员的工作定位和职责不够明确。辅导员面对迅速膨胀的学生规模、学分制及弹性学制、生活社区化和学生成长环境社会化的挑战等新形势,在现实工作中,辅导员更多地承担了大学生成长“保姆”的角色。大学生事务工作可以形象比喻为“千层线穿着一根针”,这根针就是辅导员。在学校里,凡是与学生学业和生活相关的学生事务,在一般情况下,所有的相关部门直接下达给辅导员,通过辅导员完成任务的布置和验收。种种迹象表明辅导员的工作定位和职责并不是十分的明确。大量的学生事务工作占据了辅导员的大量精力,从而淡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成长指导工作。
(2)辅导员的数量不充足,结构不够合理。教育部要求高校按照1:200的比例配备辅导员。但实际上各个学校之间以及各个学院由于人员紧张、名额所限、辅导员工作流动过快等各种原因,辅导员与学生比例远远不能满足1:200的要求。很多高校由于各个专业发展优势不同,因而造成各个专业的学生人数不同,这就造成有招生多的专业相应的辅导员要带更多的学生,而学生人数少的专业辅导员所带学生就少。加之辅导员工作调动,有些专业就难以保证按照教育部1:200的比例配备辅导员。很多高校的优势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但是研究生辅导员的配备就明显不足,有的研究生辅导员一个人负责的学生多则达到上千人。此外在实际工作中,各个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数量的兼职辅导员或者助理辅导员,这一个群体往往是由优秀的研究生担任,他们在工作实际中发挥了很多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肩负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角色,以及由于学业需求,很多精力不能用在学生工作中,从而导致在开展工作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②
(3)辅导员的队伍不稳定、思想不稳定。教育部陆续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文件,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发展也有明确的指导。各个高校也是努力落实辅导员队伍建设。笔者所在学校于2011年出台了《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对辅导员的选聘与任用、学生工作队伍的职责和要求、学生工作队伍的培养和培训以及学生工作队伍的管理和考核明确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学校对辅导员的要求严格,考核标准高,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接受学生、任课老师、各职能部门的考核。导致辅导员的工作压力较大。其次,很多高校辅导员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很多优秀的辅导员向科研、教学、机关等岗位转岗,导致很多辅导员队伍思想不够稳定。多项职责、多重角色的肩负也会导致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还有大部分辅导员是年轻同志,往往存在自身素质不够过硬的问题,加上统一的培训跟不上,也会导致辅导员思想不稳定以及队伍不稳。
(4)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机制不完善。从目前现状看,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目标明确,但是机制不够完善。目前没有明确提出具体辅导员的专业以及职业方向。在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方向,并具有较高的专业地位。虽然我国已经形成了统一的职业标准,并出台《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但是我国辅导员队伍的职业不可替代性还较差。大部分辅导员缺乏高等教育、学生人事服务、教育管理、心理咨询以及职业规划等相关专业背景,同时专门的岗位培训和专业发展培训力度不够,不够系统。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还有辅导员队伍工作职责多,肩负学生教育、管理、党团发展、干部培养等学生所有的成长服务,工作范围大,责任重大,难以在某一领域内发展成专长。
总而言之,从辅导员工作现状和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方面都还存在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将对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有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改善。
2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思路探索
2.1专业化的岗位设置
在学生工作实际开展中,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核心,寓教育于引导之中。以发展指导作为工作主体,寓指导于辅导之中。以事务管理为基础,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辅导员承担着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以及发展指导多项职能。本着“为学生发展”、“为学生服务”的理念,从使学生事务管理最优化、最有效出发,促进专业化发展,对学生工作进行合理分工,可以根据大学生在学校的发展需求以及学生事务内容,划分学生工作专业的设置和发展领域。从学校层面上成立大学生事务中心、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等相关的学校职能部门。改变辅导员在学院层面上单打独斗的现状。根据工作内容,设置辅导员工作岗位,可以设置心理辅导员、学业辅导员、政治生活辅导员、职业辅导员、社会活动指导员等岗位,对辅导员队伍按照各自专业背景和兴趣能力进行分类建设和发展,开展专业教育和培训。③
2.2分层次的培养与培训体系
自2004中央16号颁发以来,教育部、各高校及社会各界对辅导员工作越来越重视,从各个层面举办的培训也越来越多,教育部21个辅导员培训基地对辅导员的培训提供了高质量培训,此外还有很多各种心理以及职业规划机构也加大了高校培训的进程。专业化的培训一方面是学生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的需求。但是目前很多的培训还不成体系,培训形式相对单一。学生教育管理涉及到高等教育、心理、职业规划、人际交往、素质培养、网络媒体等各个方面。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可以根据工作的需要划分不同的专业体系,各个辅导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特长和个人喜好,选择自己的主攻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体系,并拿到相应的资格等级认证,从而成为学生教育管理某一方面的专家。在学院的层面上,每个学院的辅导员在学生事务管理的每一方面都有一两个专家。在学校层面上,就形成了在心理、职业规划等方面的辅导员专家队伍。进而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2.3科学化的选拔与考核机制
辅导员的发展要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目标,必须从科学的选拔开始,笔者所在学校辅导员的选聘工作是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选聘过程中经过层层考试选拔,已经选拔出了相对优秀的毕业生,但是大多数辅导员的专业背景比较混杂。没有明确的专业有求。建议应该对辅导员的学业课程有所要求,辅导员应该有心理学、教育学或是社会学相关的学习基础。辅导员的考核是辅导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起到了辅导员工作的指挥棒的作用。在现实情况中,一般高校对辅导员的考核是比较严格的,但是考核办法不够科学。建议从学生服务、教育、管理三个层面考核,明确的考核办法是就是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在考核中不仅要明确提出对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的考核标准,还要明确辅导员在学生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心理咨询、学生事务、职业规划等方面工作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学生事务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能力。《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方方面作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随着辅导员职业的明晰化,国家可以明确针对辅导员的职业等级考核资格认证。如同教师资格证一样,在入职之前有一个基本的上岗资格培训和认证。
总而言之,辅导员队伍的科学发展关系到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关系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质量。因此科学规范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注释
①蔡立彬.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7):75-76.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2006年9月,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这为今后一个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指明了一定方向。结合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和要求可以归纳总结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内涵。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应该包括“个体(辅导员)的专业化”和“群体(即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两个层面。
1.辅导员个体的专业化发展
(1)辅导员的专业思维和意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首先要求辅导员要具有对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思维和意识”,需要在思想上把辅导员工作当作一项专门的事业来对待,树立起专职思想和专业信念,以便能够引导专业行动。所谓“专业思维和意识”就是职业主体将从事的职业作为一项固定的职业,并从思想上打算长期从事,这是辅导员个体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前提,辅导员要坚信所从事的职业是一种专业,并且只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才能够从事该项职业。有了“专业思维和意识”才能保证辅导员将工作作为一项事业而奋斗,这能够为改变辅导员队伍低水平地循环发展在观念和意识上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除去体制上的原因,大部分辅导员的“专业思维和意识”欠缺,没有专职思想和专业信念,只将辅导员作为“过渡性职业”,不把这项工作当作可以长期从事的职业,从而无法激发辅导员的专业发展动力,得过且过的观念长期存在。
(2)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化辅导员应当具有一套体系完备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完备的专业知识结构是辅导员个人专业化重要的知识素质基础。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复合型的工作,“工作中涉及到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其中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德育学、咨询学、论理学、青年学等多方面的基础性学科背景知识。”另外它要求学生工作辅导员必须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咨询、大学生事务管理、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专门知识。这些知识是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直接、经常运用的专业知识,直接在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心理咨询与疏导、道德引导和日常事务管理中发挥作用。辅导员要不断地实践和总结,不断提升专业理论,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功底。辅导员的专业技能是辅导员专业化工作水平的直接体现,也是区别专业与非专业辅导员的根本方面。辅导员的专业技能包括:学生事务管理技能,处理学生日常事务和班级管理;人际交往,特别是与学生个体及团体的交往技能;演讲的技能;社团组织的技能;宣传的技能和心理咨询技能等。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支持下,“辅导员能够对高校学生遇到的事情的理解比其他任何人都深刻,对困扰学生的问题的了解比学生本人更加透彻,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经验为学生提供指导,并能为学生所接受。”
(3)辅导员的专业权力和责任。岗位职责不明确、岗位权力实施受阻是辅导员“非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因此,实现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必须明确其“专业权力和责任”。“所谓专业权力是指在辅导员的工作范围内,辅导员应当具有相对独立、自主的发言权和处理事务的权力,减少其他非专业部门和人员的干预。”辅导员工作是一项主要以人为对象的工作,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应当有权力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形成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教育、管理、服务与辅导学生的体系,并以制度的形式将其权力确定下来。“所谓专业责任,是指辅导员工作尽管复杂,但仍然有其责任范围。当前辅导员在高校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任务纷繁复杂,专业责任不明确。”由此,辅导员无法全身心地、专注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专业化发展受阻。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范围和责任范围,明确辅导员向上对谁直接负责、向下对谁直接服务,使辅导员的工作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才能为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扫清事务。
2.辅导员群体(队伍)专业化发展
(1)稳定的职业化队伍。具有稳定的职业化队伍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辅导员队伍建设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能够避免辅导员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的问题。“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发展趋势和终极目标。因为形成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需要一定时间的职业积累,专业化的形成发展阶段也必然是由一个准专业性职业不断地积累和发展为一个完全专业性职业。所谓“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指从事高等学校的辅导员工作成为一种专门职业,符合职业标准和规范,有自身不可替代的职业要求和职业特点,具有由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所构成的职业素质,有相应的职业培养机构和职业标准保障制度,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建设“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辅导员队伍的编制问题。在编制问题上,辅导员应由目前专、兼职并重过渡到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模式,形成一支由专门人员组成的职业化工作队伍。
其次是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合理使用辅导员队伍,避免多头管理,防止辅导员工作中的“事务化”和“行政化”倾向,“避免辅导员工作中的‘十年政工,两手空空’现象,为辅导员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职业环境”。
第三是制定适合辅导员工作特点的岗位职责要求,编制单独的职称职务评定体系。制定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实行指标单列、序列单列、评审单列,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发展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使辅导员工作成为一门可以长期从事的职业,稳定辅导员队伍。可以看出,为高校辅导员队伍设计出一套适合其工作特色的职称评定模型和专业资格等级认证体系,是辅导员队伍获得职业声望和专业地位的重要途径。
(2)高学历的素质基础。高学历身份的变化,能够彻底改变辅导员队伍低知识的“保姆”形象,能够树立一个高学历层次的专业教师形象,所以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必然终结传统的让本科生当辅导员的历史。同时,高学历的要求是促进专业化的步骤,是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素质基础,高学历必将促进辅导员队伍素质的转变,可以使队伍走向知识化,从而可以使这个职业更具有学术性、专业性,容易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发展进程。
(3)专业性的研究平台。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要求来看,辅导员工作是一门专业要求比较高的工作,其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强,在工作中需要有专门的理论做支持和指导,这就要求在“辅导员工作中广泛开展学生工作的科研活动,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但是“目前由于辅导员的‘学术背景’(学历、职称、成果等方面)较浅,很难在省部级课题中立项”,并且课题往往都是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关于辅导员其他方面的工作也比较少。政府和各教育科研部门应该考虑为辅导员科研立项创造条件,组成专门的学术研究机构,建设有利于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平台,建设专业的交流网站和学术刊物,各高等学校也要积极选拔优秀辅导员参加国内外有关于学生工作、心理咨询、事务管理、生涯辅导与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交流、考察和进修深造,这样有利于辅导员队伍专业技能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4)独立的专业学科建设。我国在专业学科设置上虽然为辅导员岗位设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无法取代高校辅导员专业。辅导员不仅要给予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教育,而且要开展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还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职业规划、心理咨询与疏导等方面的服务,这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比较中西方学生工作队伍建设,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内设有独立的高等教育专业学科,并有学生事务的博士、硕士培养方向。因此,我国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有必要开设高校辅导员专业,从辅导员专业中选拔专业人员,使辅导员“学有所长,术有专攻”,能充分发挥专业水平,能够彻底改变辅导员“杂牌军”的局面,从源头上解决辅导员队伍专业素质要求的问题,促进专业化建设与发展。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角色定位
任何一种职业都有其特殊的、区别于其他职业的角色定位。高校中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其职业角色不同于一般教师,他既是教育者,又是领导者和管理者。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要求是多元化的,带有一定的复杂性。党对辅导员的核心要求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角色要求与定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国家对辅导员的核心要求是“做好德育工作”,角色要求与定位是“大学德育工作者”;社会对辅导员的核心要求则是“做好成才引导和服务”,角色要求与定位是“辅导咨询服务工作者”。从高校、学生及学生家长对辅导员的具体工作任务和内容要求出发构成了对辅导员的微观角色要求与定位,这就是“大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
1.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体现了党需要通过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培养接班人的要求,即辅导员是由党委委派的高校基层政治工作承担者。因此,核心任务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党和国家时事政策教育等,也“直接承担‘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和辅导工作”,确保大学生成长的政治方向。
2.辅导员是大学德育工作者。“德育教师的定位,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分工的特色,是国家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需要;辅导员是德育工作者,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开展社会实践、课外活动等第二课堂,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大学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3.辅导员是从事辅导咨询服务的工作者。辅导员的工作是服务性的,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主要通过服务育人,为学生提供生活指导、学习指导、心理咨询、生涯发展指导、就业指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