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曹雪玲谢莹刘发现工作单位:吉林化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有关利用微波法制备不同大小、不同形貌的纳米粒子的报道有很多。如HuBo等[11]以L-赖氨酸及L-精氨酸为还原剂,可溶性淀粉为保护剂,硝酸银溶液为前驱体,通过微波照射法制备了均一的、单分散性的银纳米粒子;另外,司民真等[12]以硝酸银及柠檬酸三钠作为反应物,利用微波加热法根据加热时间及加热方式的不同,制备出了5种纳米银溶胶样品。实验发现,加热时间较短时,纳米银表面带正电,加热时间较长时纳米银表面带负电,且加热时间增加时紫外吸收峰红移,纳米银粒子尺寸增大。纳米银胶的尺寸介于原子簇和宏观微粒之间,它作为一种典型的纳米材料,它集合了纳米材料和单质银的特性,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表面能和催化性能,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可应用在催化剂材料[13-14]、电化学[15]、医用材料[16]及抗菌材料[17]等。纳米技术出现,使银在纳米状态下的杀菌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纳米银粉本身无毒、无味、对皮肤无刺激性、不分解、不变质、热稳定性好且价格便宜。纳米银粉作为抗菌剂,具有特殊的性能和优良的化学品质。极少的纳米银可产生强大的杀菌作用,这给广泛应用纳米银来抗菌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是最新一代的天然抗菌剂[18-20],因而对纳米银胶抗菌性能研究十分必要。
材料与试剂硝酸银:广东省德庆县东风金属冶炼厂;柠檬酸钠:天津大茂;试剂均为分析纯;馒头、豆浆、西瓜:市售。仪器与设备TU-18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整理公司;JEM-2000EX透射电子显微镜TEM、CDIC数码生物显微分析系统电子:日本电子株式会社。方法纳米银胶的制备及纯化量取80mL蒸馏水加入微波炉牛奶杯,再量取10mL0.01mol/L硝酸银标准溶液加入装有蒸馏水的微波炉牛奶杯并摇匀,再加入10mL0.01mol/L柠檬酸钠标准溶液并摇匀,放入微波炉中加热即得。取出10mL纳米银胶,放在离心管中,采用10000r/min离心机分离10min后,倒出离心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入少量的去离子水,由于有一部分银胶体粒子被吸附在离心管壁,因此放入超声清洗机中,超声振荡10min,取出放入离心分离机中再次分离。重复以上的操作3次,纯化纳米银胶。纳米银胶的表征用透射电镜表征纳米银胶,首先用特制的铜网捞取一定量的纳米银胶,放在红外灯下烘干0.5h后,将铜网放到样品槽内,工作电压调为200kV,获得透射电镜图像;紫外可见光扫描范围为300~600nm;电子显微镜选择100倍的目镜观察。纳米银胶的抗菌性能取抗菌样品若干份,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无菌水和反应8、15、20min制得的纳米银胶,然后用保鲜膜密封,每天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抗菌效果。
纳米银胶的UV-Vis分析随着反应时间的推移,纳米银胶的最大吸收波长也在红移,所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个相差较大波长下的纳米银胶做抗菌试验。图1为微波辅助法制备的纳米银胶分别在反应时间为8、15、20min是的最大吸收波长。纳米银胶的TEM分析为了确证银纳米颗粒的形貌,使用透射电镜表征银纳米颗粒。图2分别给出了反应物浓度比为1:1,反应时间为8、15、20min制备的纳米银胶透射电镜图。从透射电镜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所得的银纳米颗粒是球形或类球形的。图4不同反应时间的纳米银胶对西瓜的抗菌效果图图2纳米银胶的TEM图2.3纳米银胶的抗菌性能纳米银胶对馒头的抗菌性能在室温条件下,空白馒头贮存36h时稍有异味产生,表面有点黏,但未见菌斑;到50h时有明显的异味,馒头表面有黄色菌斑,很黏手;贮存72h时,馒头有非常明显的馊味,表面有多处黄色菌斑,内部有细丝黏连,且馒头表面有一两处青霉霉斑。据文献报道馒头变质是由霉菌和细菌所引起的,还有部分的大肠杆菌、乳酸菌、醋酸菌等。霉菌包括黄曲霉、黑曲霉、黑根霉、青霉和白毛霉。经过观察,3d以后馒头空白样变坏,并且比较严重,其余样品变坏程度依次为20、15、8min。说明反应8min的纳米银胶对于馒头发霉后产生的霉菌和细菌抗菌效果最好。纳米银胶对豆浆的抗菌性能豆浆样2d后变坏,采用显微镜观察,结果如图3所示。反应20min的纳米银胶具有最好的抗菌效果,其次为8min的,次之为15min的,空白加无菌水样品生成发的细菌最多。豆浆变坏后生成的是3株腐败细菌(革兰阴性菌),地衣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和短芽孢杆菌,说明反应20min的纳米银胶对这3种细菌具有最好的抗菌作用。纳米银胶对西瓜的抗菌性能西瓜样品放置2d后开始变坏,采用显微镜观察,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空白样品生成的菌最多,而加入反应8min的纳米银胶的样品生成的菌最少。
本文采用微波辅助法制备纳米银胶,具有简单易行等特点,并利用UV-Vis和TEM对在3种反应时间下生成的纳米银胶进行了表征,说明改变相应的反应条件,可以得到不同的纳米银胶。对制备的纳米银胶抗菌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以豆浆、馒头和西瓜作为抗菌对象,发现纳米银胶对于多种细菌均具有抗菌作用,为以后的纳米银胶在抗菌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西瓜霜纳米银宫颈糜烂微波术后
宫颈糜烂是女性妇科并中常见的疾病,患者多有白带增多、出血、腰骶疼痛等症状。本病也是导致不孕不育的重要因素,若治疗不及时很容易诱发宫颈癌病变。在本病的治疗中,微波术治疗效果非常显著,但治疗后仍然会发生不同的并发症,因此患者术后的恢复治疗非常关键。西瓜霜与纳米银都为微波术后治疗药物,本院将对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间80例宫颈糜烂患者,年龄34±11岁,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1组患者采取西瓜霜治疗,2组采取纳米银治疗,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别。患者均有白带异常情况,8例患者出现出血状况,4例患者出现外阴瘙痒,所有患者均符合宫颈糜烂诊断标准。80例患者均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无严重脏器衰歇疾病。
1.2治疗方式
将微波仪功率调到50W,时间调到3秒,嘱患者排空膀胱后却截石位,对外阴和阴道进行消毒,仿佛窥阴器,若宫颈分泌物较多则要用消毒干棉球擦拭干净,要根据患者糜烂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探头。治疗时将探头与糜烂部位进行接触,由内向外进行灼烧,程度以局部组织变为灰白或微黄为宜,治疗范围要超过糜烂面积2mm[1]。治疗后1组将西瓜霜喷于宫颈内部,而后每隔三天喷一次,疗程为15天。纳米组在术后一周每晚进行一次纳米银抗菌器治疗,疗程一周。
1.3疗效观察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排液持续时间、阴道出血量、出血持续时间、痊愈时间进行观察,疗效分为痊愈、显著、有效、无效四组。
痊愈:患者治疗后创面完全愈合,影像资料显示无糜烂存在。
显著:患者创面基本愈合,临床表现基本消失。
有效:患者治疗后病情有所改善,仍有少量糜烂点存在。
无效:患者治疗后病情无改善,甚至出现进行性加重。
1.4数据统计
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s表示,卡方检验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情况进行观察后,统计出如下数据:
表1综合情况
组别排液持续时间h阴道出血量ml出血持续时间(天)痊愈时间(天)
1组(40例)12±3.26.74±3.125.29±1.034.02±1.26
2组(40例)14±4.19.26±4.767.46±2.246.87±2.49
P值0.0370.0450.00710.0041
1组患者阴道排液时间平均为12小时,阴道出血量平均为6.74ml,出血持续天数为5.29天,痊愈天数平均为4.02天。2组患者阴道排液平均时间为14消失,阴道平均出血量为9.26ml,出血持续时间平均为7.46天,痊愈天数平均为6.87天,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治疗效果
组别痊愈显著有效无效
1组(40例)28例(70%)8例(20%)4例(10%)0例(%)
2组(40例)20例(50%)14例(35%)4例(10%)2例(5%)
P值0.326卡方值6.71
1组患者治疗痊愈的为28例,占比例的70%,治疗效果显著者为8例,占比例的20%,治疗有效的为4例,占10%,无治疗无效者。2组患者治疗痊愈的为20例,占比例的50%,治疗显著的为14例,占比例的35%,治疗有效的为4例,占比例的10%,2例治疗无效的患者。占5%,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宫颈糜烂是妇女常见的疾病,若治疗及时患者痊愈的比例较高。在本院的治疗中可以看出,术后采用西瓜霜进行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采用纳米银治疗的患者,因此本院认为,西瓜霜在宫颈糜烂患者术后的治疗中效果较好[2]。
西瓜霜喷剂由西瓜霜、煅硼砂、黄柏、黄连、黄零、冰片、薄荷脑、山豆根、射干、
贝母、青、大黄、甘草组成。西瓜霜常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拖、牙肿痛、口腔溃疡、烫伤、创伤出血等。宫颈糜烂微波术后应用西瓜霜是利用其能促进溃疡面愈合及减轻烫伤、创伤出血之功效,减少阴道排液量、流血量,促进创面修复,加快创面愈合,提高疗效,且西瓜霜价格低廉,值得推广[3]。
纳米银凝胶具布杀菌消毒兼具及修复作用,其有效成分为银离子,银离子是一种具有较强的广谱抗微生物特性,对细菌、真菌、滴虫等多种病原体都具有较强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银离子与病原体的细胞壁或膜结合后进入载体,迅速与氧代谢酶的巯基进行结合,使酶失去活性,因此对糜烂面的修复效果较强[4]。
虽然两种药物在宫颈糜烂微波术后患者的治疗中效果均较好,但西瓜霜在术后阴道流血量、术后创口愈合时间、以及出血时间方面的控制力要明显好于纳米银的控制力,且患者在治疗后无不良反应,无并发症发生,因此其安全性也比较高[5]。
总的来说,在对宫颈糜烂微波术后患者的治疗中,西瓜霜的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纳米银的治疗效果,且其治疗的安全性较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傅亚平.微波联合纳米银治疗宫颈糜烂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14(07):79-81
[2]韩娟,张瑞娟.微波联合西瓜霜喷剂和白及粉治疗宫颈糜烂临床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3,14(11):45-46
[4]江芳,宋琪.西瓜霜治疗宫颈糜烂临床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1(01):137-139
[关键词]丹参;纳米银;磺胺嘧啶银;无菌;热原;刺激作用;全身急性毒性
[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07)05-0596-04
在金属纳米材料中,银以其独特的抗菌性能而在医学界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大量抗生素耐药的今天。而纳米银使银的杀菌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因此,在烧伤整形领域出现越来越多的含纳米银的新敷料。一种新的医用生物材料应用于临床前需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因此,本研究对自制的丹参纳米银复合材料进行了无菌试验、热原试验、原发性皮肤刺激试验、皮内刺激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及测定全血及组织中的痕量银以评价该材料的生物安全性,为其作为创面修复和种子细胞的支架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1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剂:HS-1300超净工作台(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101AB-Z电热恒温热鼓风干燥箱(上海华联环境试验设备公司恒昌仪器厂);XW-80A旋涡混合器(上海医科大学仪器厂);银元素空心阴极灯;360MC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
丹参注射液(江苏安格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61205D);粉状壳聚糖(浙江玉环化工厂,脱乙酰度90%以上);冰醋酸(99.5%),硝酸银,氢氧化钠,柠檬酸三钠等均为分析纯;8%硫化钠溶液,3%戊巴比妥钠。
1.2实验动物:1.9~2.8kg家兔,17~23g健康小白鼠,0.2kg左右SD大鼠,由南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3实验方法
1.3.1丹参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
1.3.1.1纳米银的制备:根据Meisel报道的方法制备纳米银。
1.3.1.2壳聚糖膜的制备:用1%冰醋酸溶液溶解壳聚糖得到1.5%的壳聚糖溶液。过滤后倒入塑料培养皿中烘干成膜。
1.3.1.3丹参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通过自组装技术得到丹参纳米银复合材料。
1.3.2无菌试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2005)附录XIH进行无菌试验。
1.3.3热原试验
1.3.3.1浸提液的制备:将丹参纳米银复合材料切成30mm×5mm条状,置于去热原的25ml锥形瓶中,按受试材料3cm2:1ml氯化钠注射液的比例,取一定量的氯化钠注射液于锥形瓶中,置于37℃电热恒温培养箱中浸提72h。72h后将浸提液转移至另一去热原的锥形瓶中,调节pH值为7.0左右,4℃保存备用。以上过程均在洁净工作台上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
1.3.3.2热原检查法:根据GB/T16175-1996热原试验,在试验前7天选3只家兔,雌雄不限,雌兔无孕,且测温前7天内应在同一环境条件用同一饲料饲养,在此期间家兔体重无减轻,精神、食欲、排泄等无异常。预测体温时用肛温计插入家兔,深度约6cm,时间为2min,取出肛温计并记下读数。每隔lh测量1次,共测4次,体温均在38.O~39.6℃的范围内,且最高最低体温的差数不超过0.4℃,符合热原试验要求。
3天后将家兔固定于固定器内。30min后开始第1次测量,以后每隔30min测1次,共测2次。体温之差不超过0.2℃,以此2次体温的平均值为该兔的正常体温。且当日使用家兔的体温在38.0~39.6℃的范围内,各兔间正常体温之差不超过1℃。在家兔正常体温符合要求后15min内,自耳静脉缓慢注入预热38℃丹参纳米银复合材料浸提液,剂量为l0ml/kg。注射后每隔1h测量体温1次,6次体温中最高的1次减去正常体温为试验家兔体温升高值。
1.3.4原发性皮肤刺激试验:受试家兔6只,实验前24h,脊柱两侧各选2个3cm×3cm面积的去毛区,用8%的硫化钠溶液去毛,间距l0cm。用75%(v/V)乙醇消毒背部去毛区,用2.5cm×2.5cm滤纸块浸泡于丹参纳米银复合材料的浸提液中至饱和,贴敷于试验部位。浸提介质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3.5%甲醛溶液作为阳性对照。材料贴敷于皮肤后,立即用3cm×3cm纱布块覆盖,最外层用胶布固定。贴敷固定24h后,移去贴敷物,用温水清洁贴敷区l并吸干,观察移去斑贴物后24、48和72h皮肤的红斑及水肿情况。计算原发刺激指数(PII),参考文献标准进行记分并评价。
1.3.5皮内刺激试验:实验前24h,受试家兔脊柱两侧各剪剃5cm×25cm区域兔毛,应避免损伤皮肤。用75%(V/V)乙醇消毒暴露的皮肤。在兔脊柱两侧各选择10个点,每点间隔2cm,每点皮内注射剂量0.2ml。一侧前5点注射丹参纳米银复合材料生理盐水浸提液,后5点注射同批阴性对照生理盐水;另一侧前后5点分别注射丹参纳米银复合材料植物油浸提液和阴性对照植物油。注射后24、48、72h观察注射局部及周围皮肤组织反应,参考文献标准进行记分并评价。
1.3.6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将健康小白鼠随机分为试验材料组和对照两组,每组5只。试验组动物由尾静脉注射丹参纳米银复合材料生理盐水浸提液,剂量为50ml/kg。对照组动物由尾静脉注射同批号的生理盐水,剂量为50ml/kg。注射后于24、48、72h观察记录试验和对照组动物的一般状态、毒性表现和死亡动物数。观察指标参考文献标准。
1.3.7银含量测定;0.2kg左右健康成年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治疗I组(创面外敷丹参纳米银复合材料,12只)、治疗II组(创面外敷纳米银仿生敷料,12只)、治疗III组(创面外敷磺胺嘧啶银粉剂,12只)。治疗I组、II组、III组sD大鼠用取皮刀造成10%~13%TBSA(Tota]BodySurfaceArea)深II度切割伤。
治疗I组、治疗II组和治疗III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天、4天、5天、7天、13天和16天眼眶采血,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sD大鼠血液中银的含量。当创面恢复半个月后处死SD大鼠,取其肝、脑、肾,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织中的银含量。
1.3.8统计学处理:银含量检测数据,用State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无菌试验结果:培养5天后,接种有丹参纳米银复合材料的需氧一厌氧菌培养管、环境监测的阴性对照管无菌生长,阳性对照管有菌生长;培养7天后,接种有丹参纳米银复合材料的真菌培养管、环境监测的阴性对照管无菌生长,阳性对照管有菌生长,说明该材料无菌。
2.2热原试验结果:由表l可见,3只家兔体温升高均低于0.6℃,并且3只家兔体温升高总和低于1.4℃,说明该材料无热原。
2.3原发性皮肤刺激试验结果:由表2可见,丹参纳米银复合材料浸提液贴敷家兔皮肤未见红斑,无水肿形成,说明该材料对家兔皮肤无刺激性。
2.4皮内刺激试验结果:表3为皮内刺激试验的结果,可见丹参纳米银复合材料无皮内刺激反应。
2.5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结果: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结果见表4。
2.6全血中银含量的变化:从表5中可以看到丹参纳米银组、纳米银仿生敷料组各个时点血银的含量明显比磺胺嘧啶银组低,丹参纳米银组、纳米银仿生敷料组全血银含量无差异(P>O.05)。丹参纳米银组、纳米银仿生敷料组银含量最高是正常水平的7倍,而磺胺嘧啶银组高达26倍。第13天,丹参纳米银组、纳米银仿生敷料组SD大鼠血银含量基本恢复正常水平(与正常组银含量0.07±0.03/zg/g相比,P>0.05),而此时磺胺嘧啶银组SD大鼠银含量是正常全血银的5倍(P<0.01)。
银是一种可杀灭细菌、真菌和霉菌的金属。自进入20世纪,临床应用银化合物杀菌消毒、抗菌消炎逐渐广泛。如湿润烧伤膏用于治疗烧、烫伤;应用含氟化二氨银漱口水防治牙周炎、龋齿、口腔溃疡;应用一种羧酸银与乙醇复配液,治疗泪管炎、阴道感染、细菌性感冒等;纳米银抗菌凝胶是近几年来研制的一种通过纳米技术原理,将金属银制成直径为25nm左右的银微粒单位,与细菌体内去氧核糖核酸相结合,导致细菌微生物死亡,达到抗菌作用[1]的新药。自2011年9月~2012年12月我科分别采用外用斯丽凯纳米银抗菌凝胶和湿润烧伤膏治疗二度烧伤及烫伤,并进行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本院共收治82例有Ⅱ度烧伤创面的患者,其中男45例、女37例,年龄14~62岁,Ⅱ度烧伤总面积为3%~15%,均为72h内入院的火焰烧伤和热液烫伤患者,所有烧伤患者均无糖尿病等代谢系统疾病。随机将患者分为纳米银抗菌凝胶治疗组41例和湿润烧伤膏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试验组:纳米银抗菌凝胶(深圳市源兴纳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对照组:1%湿润烧伤膏霜剂(汕头市美宝制药有限公司)。
Ⅱ度烧伤患者:2组分别去除腐皮及污物后常规碘伏消毒液清洗创面,将2组药物分别均匀涂于创面表面,后用普通纱布包扎,隔日换药1次。
1.3检测项目:治疗前、后各检查1次,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作为参考。
1.4观察创面指标:①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定量,疼痛越轻、分值越小;②疼痛持续时间以分钟测量;③观察渗出液以及肿胀情况。
1.5实验统计数据:①计算2组患者Ⅱ度创面愈合率,记录创面愈合时间。②创面分泌物实验室细菌培养:创面用药前及用药后3、10、20d各1次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计量资料以X±s表示。P
2结果
2.12组创面治疗后对比:试验组(创面疼痛测量分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疼痛分钟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创面渗出液、创面肿胀均存在,经治疗后创面愈合,渗出逐渐减少,肿胀逐渐减退。创面愈合时间和愈合率见表1。
2.2实验室分泌物细菌培养:试验组无一例出现细菌培养阳性结果。
2.3创面愈合质量两组患者创面治愈后均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纳米银抗菌凝胶治疗组创面愈合后色素沉着消退时间为7~60d,湿润烧伤膏对照组为30~90d;纳米银抗菌凝胶治疗组创面愈合后9例出现瘢痕增生,湿润烧伤膏对照组为22例瘢痕增生;纳米银抗菌凝胶治疗组局部色素沉着较轻,消退快,瘢痕增生例数出现少,瘢痕增生较轻。
3讨论
创面的良好修复有赖于合理的创面处理和外用药物的选择,而创面在愈合过程中却往往是局部或全身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至今,局部抗菌药物仍是预防创面发生侵袭性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有研究表明,纳米银能加快创面上皮再生的速度,从而促进创面愈合[2]。纳米银抗菌凝胶具有很强的吸收液体能力,凝胶膨胀后形成湿润环境,易于肉芽形成,对创面产生一定压力,有收敛作用[3]。它具备以下特点:①起效快,能在30min内迅速灭菌。②抗菌作用持久,至少保持3d有效。③抗菌谱广,对革兰阳性、阴性菌以及真菌等150余种病原体有效,包括耐药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色葡萄球菌。湿润烧伤膏是中成药,其对浅度烧伤有明显治疗效果,但面积较大或病情较复杂的病人往往见效时间长,效果改善缓慢,且治疗过程中有明显异味伴随,某些体质特殊病人对中药制剂有着潜在的不良反应风险,用药往往受到限制。在进行临床对照的过程中,未发现纳米银对患者造成的明显不良反应,偶有因换药引起的发热反应,经对症后短时间内逐渐恢复正常。通过统计抽取的样本数82例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病历介绍
患者女性,86岁,因“发现血压升高10+年,脑梗死后7月,反复呕吐误吸发热8月,复发1月”入院。入院诊断:高血压、脑梗塞后遗症;冠心病、心功能3级;革袋胃、胃ca;天疱疮;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颈椎病、脑动脉供血不足;混合性高脂血症。10月29日病员左下肢出现水疱,可见大片表皮剥脱,基底清洁,分泌物少。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遵循皮肤科意见:予阿米卡星外喷bid、3%硼酸液外敷患处bid、如有剧痛,可行利多卡因溶液外敷qd。换药时,病员气喘加重,疼痛感加剧,不能忍受。10月8日,渗液培养: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左下肢肿胀明显,可见水疱破裂,表皮剥脱,创面有少量渗液,无脓性分泌物,创面无明显好转。病员气喘明显,重症多重耐药菌感染及真菌感染,wbc:11.01*109/l,n:77.8%,静脉使用科赛斯联合倍能抗感染。予输注20%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10月9日,病员左下肢可见大片水疱破裂,表皮剥脱,少量渗液,少许脓性分泌物。
予ns清洁左下肢,机械去除部分黑痂,创面出血较多,予轻压创面,打开纳米银烧烫伤贴,取出贴片,覆有医用pe膜的一面敷于创面上,外敷纱布及绷带。病员疼痛感较前减轻。抬高患肢,隔日换药。10月11日,病员左下肢出血较多,血色素:80g/l,予输入同型红细胞悬液。创面较前好转,继续予纳米银烧烫伤贴换药。10月14日,左下肢水肿较前好转,部分创面愈合,未愈合创面有少量渗液及脓苔。清洗脓苔后可见新鲜肉芽及少量渗血。继续予纳米银烧烫伤贴换药,隔2-3天换药。10月25日,病员左下肢破溃处上皮生成,基本痊愈。
2讨论
纳米银敷料的优点:无副作用;机械性保护作用;良好的吸附功能;止痛;良好的引流功能;形成丰富的血管床及良好的肉芽组织和上皮化;抵御细菌的入侵[2]。其杀菌机理:通过银离子持续缓慢的释放与带阴电荷的菌体蛋白结合,使其变性及沉淀;或释放的银离子与含巯基的酶集合成稳定的巯醇盐,从而抑制巯基酶的活性,达到杀菌或抑菌的作用[3]。本例病人伤口渗液培养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敷料选择应为抗菌敷料。病人合并真菌感染及多重耐药菌感染,使用传统换药方法同时联合全身使用抗素,效果不佳时,应考虑不会产生耐药性的抗菌敷料:银离子敷料。用最佳的现代护理理念和新型敷料,可有效减少病人痛苦,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