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与现状范例(3篇)

时间: 2025-10-27 栏目:办公范文

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与现状范文篇1

一、职业声望及当前对中学政治教师职业声望的评判

职业声望是评价某一职业社会地位的一项基本指标,教师职业声望地位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热情、效率、职业自豪感、职业幸福感,也会影响到人们对这一职业的认同感、择业意愿和职业结构以及教师的社会形象。[1]众多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声望,作为人们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社会评价(或教师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社会地位),主要取决于教师工作的职业环境(包括人文精神环境和物质形态环境)、教师主体的各方面素养以及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对社会的贡献程度。

学科教师的地位取决于学科的地位,理论上,无论从相关的教育教学法规还是新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都体现了中学政治课不可或缺的学科地位。中学政治课作为国家向中学生传播主导意识形态的主渠道,进行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政治课是中学学科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一门必修课,中学政治课的性质、地位以及它所承担的重要任务决定了中学政治教师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学政治教师是学校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德育工作者,他们既是科学理论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培育者。与思想政治(品德)课一样,中学政治教师也应是不可替代的。虽然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以及中学政治教师的理论价值不容否认,但是在调查中却发现,中学政治教师的理论价值并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换言之,中学政治教师的实际职业声望远不及所预期的那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在一项江苏省中学政治教师对自身职业声望的自我评判调查中,有63%的被调查者认为,近年来中学政治教师的职业声望处于“逐渐下滑”状态;32%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有5%的被调查者则表示,“不清楚,没关注过”。遗憾的是,竟然没有一位被调查者认为处于“逐渐上升”状态。同时,在对未来中学政治教师职业发展前景的信心度调查中,对自身职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的仅有5%,选择“不太看好未来前景”和“未来毫无前景”的人数分别占到60%和4%,而剩余的31%则表示“前景难以把握”。究其原因,高达83%的中学政治教师认为,当前江苏省的教学评价体制或升学模式对中学政治教师职业声望的影响很大(或比较大)。在一项调查中,有近80%的中学政治教师提出,“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课出现过被其他主课调课或占用的现象”。这组以中学政治教师为调查研究对象所得的数据,在相当程度上显示出,当前政治教师对自己目前的职业声望(或社会地位)现状表示不满,职业声望的自我认同度较低,对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信心不足。

第二,未来的政治教师——高校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对目前中学政治教师职业声望的态度不容乐观。首先,在专业选择上,因为“本专业社会地位高”而选择学习思想政治专业的大学生仅占总数的3%,25%和36%分别选择“填写志愿时随意选择的”和“受高考成绩限制被调剂的”。很显然,在高校专业设置上,思想政治专业已然出现沦为“备胎”的趋势。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需求是影响高校专业设置的主要因素,思想政治专业的尴尬处境折射出当前中学政治教师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状,中学政治教师的社会地位不容乐观。同时,高达73%的思想政治专业大学生表示,“如果现在有一次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自己绝不会选择思想政治专业”。进入大学学习后,大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与评价更多的是基于对未来就业前景的考虑,有62%的思想政治专业大学生认为,“当前思想政治专业的本科师范生就业市场狭小,就业困难”,应该兼学其他专业,以备毕业后跨专业选工作。

第三,作为中学政治教师教育对象——中学生对政治教师的作用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就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而言,有35%的中学生认为,“平时听不听老师讲课无关紧要,考前突击记忆即可”,有73%的中学生表示,当前的政治课堂教学风格“照本宣科”,教学过程死板、课堂秩序较差,许多学生政治课堂上态度不端正,经常做其他课程的作业,而政治课后作业就草草了事。就政治教师课后辅导而言,仅有18%的中学生表示课后会主动和政治老师沟通交流学习或生活方面的内容,而这18%的学生中,绝大部分是由于政治教师是自己的班主任的缘故才主动和政治老师课后沟通交流。笔者认为,要想全面反映当前江苏省中学政治教师的职业声望现状,了解中学生对政治教师的认识与评价尤为重要,不仅因为他们是中学政治教师的服务对象,而且因为在他们对政治教师的看法中,没有财富、权利、社会地位之类的因素,实际上是关于中学政治教师职业能力与贡献声望的评价。

二、当前中学政治教师职业声望现状分析

1.中学政治教师职业能力声望

有83%的中学政治教师认为,当前江苏省的教学评价体制或升学模式对中学政治教师职业声望的影响很大(或比较大),但就应试教育能力而言,江苏省中学政治教师的职业能力还是比较令人信服的。在针对初三毕业班和高二、高三文科班(政史班)开展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学政治教师对课本理论知识的阐释,特别是对于中(高)考考点的要点梳理与总结归纳能力并不亚于其他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师。从另一角度分析也可以论证此点:在如今所有的校外辅导机构中,几乎不会开设中学政治辅导课程,就算是临近中(高)考,校外政治辅导课程的开设亦是微乎其微。这一现象不仅可以反映出,相对于语数外物化,家长与学生比较“轻视”政治课程学习,更可以反映出,面对政治中(高)考,有学校政治教师提供的知识点即可。立足此点,我们有理由相信,江苏省中学政治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教育教学技能还是比较令学生及其家长满意的。

除此之外,在接受访谈的中学领导中,有近80%对在职政治教师的沟通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特别是对问题(或现象)的思辨分析能力表示认可与赞赏。调查中,有63%的在职中学政治教师表示,“自己或身边的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有担任过班主任及以上职务”。由此我们亦可以看出,学校领导对政治教师各方面能力给予的肯定。

基于三方(中学生、学生家长、校方)对政治教师各方面能力的肯定与认可,笔者坚信,道路虽然曲折,但是前途是光明的——中学政治教师的职业能力声望会越来越高。

2.中学政治教师职业道德声望

中学政治教师的职业道德声望侧重强调政治教师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引导力与塑造力。古往今来,我国社会对教师群体的道德要求往往高于其他社会群体。长期以来,在儒家文化背景下,教师凭借教书与育人、正人与正己并重,以自身道德的完善来垂范、昭示他人的传统师表形象,赢得了崇高的职业尊敬和良好的社会声望。但是,当前一些教师的道德行为与这种较高的教师职业道德期望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也不断受到社会媒体的抨击。[2]

一方面,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快节奏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以往看世界的方式,但新的看世界的方式尚未建立,换言之,处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的广大国民,包括中学政治教师都会对自己原有的思想道德体系产生一定的疑惑或进行一定的思想斗争。试想,当教育者本身对自己所要讲授的某一知识产生疑问时,他如何能让受教育者百分之百地接受自己的观点呢?又如何去引导受教育者形成他所倡导的思想道德品质呢?更何况,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教师对信息的控制权前所未有地被削弱,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大不如前,而在铺天盖地的信息浪潮席卷下,学生的个性被大幅度激发,政治教师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养成的主控力度越来越弱。

另一方面,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我们的学校已经不再是曾经的那一方纯粹的净土,现代商业因素的渗透,让学校以及学校教师的纯洁性受到了史无前例的质疑,关于政治教师自身道德素质的质疑声也是此起彼伏。许多人士指出,政治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只是苍白的有口无心的理论说教,毫无说服力与实用性可言。当然,如果用于应对考试,那还有一定的实用性,但如果用于培养行动型的道德主体,那它的实用性便大打折扣。再加上近几年来全国范围内的校园暴力事件一次又一次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学校教师,包括政治教师的职业道德声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为一名政治教师,具备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其存在的必要条件。时展对广大中学政治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面对要求,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唯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真正赢得学生与社会各界的认可。

3.中学政治教师职业贡献声望

学科教师的地位取决于学科的地位,而学科的地位取决于它的职业功能和作用。[3]理论上,思想政治(品德)教育作为一门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层面的学科,无论是对个体发展而言还是对社会整体发展而言,都占据着举足轻重、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然而,在实际教学与生活中,中学政治学科却面临着“应然之重要、实然之忽视”的尴尬境地,社会生活中不屑于谈政治的群体大量存在,许多人对中学政治教师的评判欲言又止、闪烁其词。更有甚者认为,由于政治课程的分数在中考(或高考)总分中所占比重较小,中学政治教师这一群体在学校教育体系中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学校的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完全可以由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取代。在访谈部分中学领导的过程中,有的认为政治课教学,特别是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一种常识性知识的传递,是一门谁都能教的简单课程,不一定或根本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来教。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中学政治教师的职业贡献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与重视,换言之,社会普遍对中学政治教师职业贡献声望的认可度比较低。

但着眼于未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学政治教师的职业贡献声望会逐渐上升。原因有三:其一,新课改环境下,素质教育观念下人才观念的转变已成必然趋势,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重视每一个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德育作为作用于受教育者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受教育者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一门课程,是素质教育理念得以贯彻与落实的重中之重。当然,成功的德育离不开正规系统的教育教学环节,不言而喻,中学政治教师就是正规系统的德育教学的执行者,素质教育将成为提升中学政治教师职业贡献声望的主要推动力。其二,在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可持续发展”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的提出与贯彻有其必然性与必要性。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而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中每一位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而在我国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教师就是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引领者。其三,受到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中学政治教师正在努力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政治教师对时事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自身辩证的反思力将成为促进中学政治教师职业贡献声望提高最为重要的内驱力。

总之,当前中学政治教师的职业能力声望、职业道德声望以及职业贡献声望仍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要想在激烈的时代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中学政治教师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大学生唯有求新求变,持续追求专业化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高素质来应对激烈的竞争,以持续的成长来迎接严峻的挑战。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扬州,225000)

参考文献:

[1]王凯.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声望研究考察[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S3).

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与现状范文

>>韩国体育教师职前教育评介与启示我国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的管理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的历史演变我国体育教师教育发展历史简述新时期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研究体育教师职前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取向研究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现状与展望试论实现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试述我国体育教师资源的现状及其优化配置策略对我国体育教师社会偏见的原因分析构建我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可行性分析美国体育教师专业化路径对我国的启示关注教师职前与职后培训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探析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研究陕西省高校体育教师职后继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闽台两地体育教师职前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比分析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创新模式研究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英国教师职前教育和培训对我国的启示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15]崔哲雄,张晓菲.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人才需求脱节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13,20(3):78-80.

[16]赵遥罗光利.体育院系部分毕业生与体育教师标准的差距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3):150-151,162.

[17]曲宗湖,杜俐.21世纪体育教育专业发展方向和模式的几点思考[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7,9(1):14-19.

[18]关北光.《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教育对接的策略[J].体育学刊,2013,20(3):75-77.

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与现状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1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现状问题

1.1教育教学模式与实际需求脱节

众所周知,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不同,普通高等院校侧重于培养理论型、学科型研究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则是侧重于培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必须与对应行业的现状以及社会的总体需求相匹配。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沿用着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法,课堂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与当前社会实际情况脱节。此外,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校企合作要么不普遍开展,要么开展校企合作却只是注重形式,并没有真正利用好校企合作这一高效的教学途径。上述多种原因共同造成了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分歧。

1.2教育者无法适应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教学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教学模式另一个问题是教师的理念、能力无法适应更加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我们必须承认的是,作为两大高等教育体系之一,高等职业教育整体上比普通高等教育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也导致了高职院校中的教师的整体水平也不如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很多高职院校的老师都具有年纪较大、教学能力较差的特点。很多高职教师对互联网、信息化等新兴的技术领域一点都不了解,也不懂得如何使用先进“互联网+”技术来进行教学。甚至,一些年纪较大的高职教师,对于“互联网+”都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没有一个应用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和理念。这就对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2关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建议

2.1加强教育者“互联网+”教学技术培训与应用,促进先进教育技术技能整合

教师是学生与知识之间的传输媒介,教师的素养或能力,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利用先进的技术教师必须自身去加强相关技术方面的了解与学习。对此,可以从学校的层面,建立学习小组,不同专业老师的合作共享,去拓展每位教师的教学技术视野,并通过不同教师不同教研经验的分享,令教育者深入理解先进教学技术的特点,提升教师各自的教学水平。让教师在相关教学法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各种先进互联网,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技术,此外,高职教育者还可以在平时有意识的通过各种手段收集各种先进教学技术相关资料,自主学习,自我提升。

2.2建立多元化的培养模式

现代教育理念普遍所认同的是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仅仅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引导者,一切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引入多元化教学模式后,在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中,能够让学校以及教师建立起多元化的创新教学思维,能够在教学目标中充分体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此外,多元化教学的引入,还能加强学校、教师对于当前高职院校未来发展趋势的了解与掌握,提升他们对于行业发展的敏感性,从而能够让学校和老师紧跟行业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去制定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在制定多元化的培养模式的同事,还可以制定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从多个维度去评价他是否具备较高水准的实际技能,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实践课程总体表现、实际动手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后续发展侧重点等多个维度去综合判断一个学生的专业素养,让学生对于自身的缺点、优点以及核心竞争力有一个准确的认知。

3结语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开展网络安全服务范例(3篇)
  • 下一篇:三角形中线定理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