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研学实践教育方案(整理2篇)

时间: 2025-11-13 栏目:办公范文

研学实践教育方案范文篇1

ZengLingxiu;QuMin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安710021)

(Xi'anTechnologicalUniversityEconomics&ManagementSchool,Xi'an710021,China)

摘要:目标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进目标教育的关键是构建符合学院实际的科学合理的目标教育方案,本研究将团队合作学习的理念引入目标教育实践中,依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构建不同的团队合作学习小组,以活动为载体,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Abstract:Objectivesofeducationareanimportantpar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schools,playingavitalroleincultivatingusefulstudent.Promotingobjectivesofeducationisthekeytobuildingscienceandreasonableeducationprograms.Accordingtothedifferentcharacteristicsofthestudents,thisstudyintroducedtheconceptofcooperativelearningtoobjectiveseducationpractice,toachievebettereducationalresultsbyusingactivityasthemaincarrier.

关键词:大学生目标教育目标教育方案

Keywords:collegestudents;goalsofeducation;modelsofobjectivesof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7-0206-02

1问题的提出

目标是个人或组织所期望的结果,其具有导向和动机的作用,对于个人和组织的发展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当代大学生处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价值多元的社会环境之中,加之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迈入大学之后产生了迷茫失落情绪,对于自己的未来没有很好的规划,这突出地表现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积极行为的动力。我院在2008年11月对国贸专业学生的目标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必要设立目标,其中45%同学认为达成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难以坚持,持之以恒。目标教育正是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而提出的教育理念,其通过帮助和指导学生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同时采用必要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帮助其达成目标的过程。

2基于团队合作学习的目标教育方案的理论背景

合作学习的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广泛应用于美国、英国等国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的核心的理念是互动和合作,实践表明,合作学习是一种经过实践的检验有效的学习形式,他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都可以获得提高,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也曝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小组划分的随意性,成员分工的不明确等[1]。在本研究中,为了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负面作用,在团体成员的选择、团体成员角色分工、团体活动的设置等方面进行创新,笔者依据管理学关于团队5P要素理论,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加以延伸,定性为团队合作学习。

3研究内容

3.1制定方案目前,目标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尚处于初级阶段,且目标教育是一个系统动态的过程,因此对实施过程中的监控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之后,在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培养管理学科人才的实际要求,将团队合作学习的理念贯穿于目标教育的整过程,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基于团队合作学习的目标教育的方案。

3.1.1把握教育规律,对目标教育的过程进行合理的设定石琳,方海(2009)依据目标教育的三要素:教育目标、教育过程和教育质量管理,提出了构建目标导向―目标监控―目标评价式目标教育模式[2],在本研究中,对目标导向―目标监控―目标评价式目标教育模式进行了借鉴和改善,以团队合作学习小组为核心,进行目标的设定、目标的执行、目标的监控以及目标的评价,从而真正实现目标教育实施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3.1.2以分年级分层次教育为原则,形成符合各年级学生特点的团队合作学习小组一年级目标教育的侧重于大学适应教育和大学良好习惯的培养,为此,将整个班级作为一个团队来展开目标教育工作;二年级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大学生活的特点,目标教育的重心转移到专业学习目标的实现,依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人际关系的状况,通过班级讨论和征求个人意愿,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组成目标教育的多人小组和宿舍小组,同时在党课学员中按照专业分成若干小组,即党课小组;三年级是分化的时期,学生开始面临着考研、考公务员以及直接就业的选择,按照学生的不同需求,以班为单位,组建三种不同性质的专业性小组:考研小组、考公务员小组以及就业小组。

3.2实施方案

3.2.1实行基于团队合作学习的目标教育方案,把个体目标和团队目标有机结合在本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团体目标取决于个体目标,个体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团体目标的实现,从而真正实现个人目标和团体目标的结合。具体而言,一年级从三个层面上全面部署目标教育工作,第一个层面是年级大会,对年级全体学生做目标教育的总动员,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定位,设定本学年的政治目标、学业目标、职业目标、人际关系目标。第二个层面是召开班长团支书会,要求各班以班会的形式对班级目标进行讨论,形成班级目标。第三个层面是个人层面,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制定个人目标规划;对于二年级的多人小组和宿舍小组,采用的做法是,在小组讨论会上,个人提交自己的个人规划,小组成员对其进行讨论,帮助其制定出一个较为完善和合理的个人规划,各小组在个人规划的基础上形成各小组的小组计划;对于三年级的专业性小组,小组成员的最终的目标高度一致,但是个人具体的目标存在差异,目标教育的重点在于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成员间的互助,引导小组成员设立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目标。

3.2.2实行基于团队合作学习的目标教育方案,实现对目标教育中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传统的目标教育存在着轻过程重结果的倾向,以团队合作学习的范式来开展目标教育可以有效地对目标达成过程进行监控,对于班级小组,通过单周的例会,各个班级对班级目标进行对照;多人小组和宿舍小组都制定了例会制度,通过两星期一次的小组讨论,成员汇报自己的各方面表现情况,其它小组成员对她给予一定的评价和建议,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督促作用。小组记录本详细记录了每一次的小组讨论的情况。

3.2.3以小组为单位参加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来促进目标的实现活动是目标教育的载体,在注重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积极组织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尤其是与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010年“探索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08级共有4人次获得省级奖励,20人次获得校级奖励。

4效果的评价

为了对本实践研究的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估,笔者采用了个人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形式进行抽样调查,个人访谈的结果表明:通过三年多的目标教育,学生的目标意识比较强烈,对于大学四年的目标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而且制定了可操作性强的目标规划,当然,学生的目标行为坚持性不够,在目标无法达成的情况下,会选择拖延时间的做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对于目标达成的总体评价上,有60.5%的同学认为总体效果比较好,20%的同学认为效果一般,15.5%的同学认为总体效果非常好,4%的同学认为效果不佳。其次,超过50%的同学肯定了团队合作学习小组对于目标实现的积极作用,而11.6%的同学认为其对于目标实现的作用无法评价,有16.4%的同学对其持否定态度。此外,学生们还表达出了本方案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内容上需要更加丰富,贴近学生,形式上要加以创新,组织师生定期交流等。

参考文献:

研学实践教育方案范文篇2

【关键词】“2+1”学期制教师教育实践教学“CECDF”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04-02

2011年,我校在经过大量调研和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始了“2+1”学期制改革,“2+1”学期制为两长一短三个学期,即在春季长学期之后安排4周的夏季短学期。夏季短学期是整个学年正规学期的组成部分。“2+1”学期制通过调整和重构课程,使我校课程结构体系更为灵活、多元,实现整体优化,夏季短学期主要侧重实践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侧重解决我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实际问题。要有效提升夏季短学期的教学效果,需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一系列改革。文章就“2+1”学期制下教师教育实践教学课程“案例研析——师生交流——理论建构——学生演练——反馈评价”教学模式,即“CECDF”教学模式进行论述。

一、“2+1”学期制下教师教育实践教学课程“CECDF”教学模式的理论

(一)舒尔曼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理论

舒尔曼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教师教育观念、决策判断的基础,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原理规则知识,专业案例知识,运用原理规则与特殊案例的知识。因此要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就不仅要进行传統的教师讲解,更需要进行案例教学,需要学生亲自实践。这就需要加强实践教学,需要改革传統的教师教育和培养模式。

(二)“知识冰山”模型理论

“知识冰山”模型理论认为:知识可分为明言知识和默会知识。明言知识就如同浮出水面的“冰山尖端”,而默会知识则是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冰山底端”,是冰山的绝大部分。几乎所有明言知识都植根于默会知识,明言知识的理解、应用、增长都依赖于默会知识。明言知识主要通过概念、原理、法则的学习而获得;默会知识主要通过参与、体验、感悟而获得。明言知识通过反复实践、演练而转化为默会知识。

(三)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与他人协作、交流,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在教学设计中,要创设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建构意义的情境极其重要;引导师生协作、交流是重要手段;意义的建构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一切都要围绕这种最终目标来进行。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选用典型的教学案例,创设有建构意义的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案例研习;在研习的基础上,充分组织师生协作、交流;通过师生协作、交流来建构知识;通过学生动手演练,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提升教师教育实践能力。

二、“2+1”学期制下教师教育实践教学课程“CECDF”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2+1”学期制下教师教育实践教学“CECDF”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程序是:案例研析——师生交流——理论建构——学生演练——反馈与评价。具体操作策略:

(一)案例研析(Caseresearchanalysis)

“C”,指案例,案例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教学案例就是基于教学的需要和教学目标,所撰写或编辑起来的原始材料、案例报告或案例研究,它是在广泛吸收案例素材的基础上编撰的。教学案例主要有文本案例、视频案例。案例研析是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特征,强调师生对案例素材共同进行探讨、研析,并提升构建相关理论。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案例研析要做到:

1.教学案例筛选与组织

案例是案例研析的核心,离开了案例,案例研析就无从谈起。因此案例筛选与组织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案例研析的效果和教学的质量。

案例筛选要遵循如下原则:(1)要有目的性。教学案例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为实现一定的教学或培训任务而编撰、使用的。(2)问题要有开放性。教学案例选定的问题要能引发思考与研究,问题是多类型的,其答案是多元的,其解决方案与方法是多样的,这样的问题才有价值。(3)教学案例描述要客观。教学案例描述一般不加入编撰者的评论与分析,只是原原本本地描述出事实发生的情节和过程,呈现的实际情境是真实的。(4)案例事实的过去时。教学案例描述的某一实际情境,是发生过的事实,是事实的过去时。或者说它反映的是“已然”,不是“未然”。(5)难易程度要适中。教学案例的内容虽然因人而异,但是大部分反映出教育或教学中的普适性问题,有的还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阅读、理解、思考和解析的难度以适中为宜。

案例的组织要符合教学规律、学生的认识规律和事件发生的自身过程。正确处理好事件发生的过程和教学规律、学生认识规律的关系。案例的组织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1)按时间结构组织:即可以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组织;也可以打破时间顺序组织,制造悬念,提高学生研析兴趣。(2)按叙述结构组织:以容易理解的方式叙述事件,从哪儿开始,从哪儿结束,它的前因后果等内容都有所交待。(3)按情节结构组织:加强故事的戏剧性,突出教学矛盾的冲突性、体现学生认知的差异性,适当创设教学悬念。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研学实践教育(整理2篇)
  • 下一篇:化学工程与工艺发展现状(收集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