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整理7篇)

时间: 2025-11-06 栏目:常用写作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篇1

在本学期,教科室在市教研教科室、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学校教科研工作以学校发展为宗旨,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工作,积极走“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道路。切实加强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化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功能,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学科课堂教学为基地,努力提高教科研质量,促进我校教科研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现就这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培训,转变思想观念

要开展好教育科研工作,首先必须做到思想认识到位。要求教师确立“学会学习”的思想,一线教师每学期认真阅读一本教育理论专着。同时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及时阅读相关的教学刊物。在上学期结束时候,教科室要每位教师在暑假期间都要撰写学习理论的心得笔记,于本学期初上交。因此在学期开学就把教师在暑假撰写的心得笔记收集上来。同时在本学期中,成立了教师论坛交流,在每周一的例子会上安排2—4位教师进行交流。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提高了全校教师教科研业务水平,使大家深刻认识到教科研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提高都必须要有教科研来支撑。观念的转变体现在教师的工作实践中,他们注重从教育教学的实际来发现、研究问题,着眼于自身教育教学素质提高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并围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认真进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反思和随笔。其次,开好二次会,即期初教科工作会议和期末教科工作表彰会议。在参加市级教科工作会议的基础上,向全体教师传达教科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教师的教科意识。开好总结会议,为下学期的教科工作作好动员,把教师从“行动型”转向“研究型”。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为学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深度和广度的思维动力,使青年教师在教育学业务和教育科研工作上速度成长起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力军。

二、加强课题研究,规范过程管理

1、制订计划,扎实过程研究。

围绕我校的苏州市级“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研究》展开研究活动。结合平时具体的教研组活动,课题组老师构思活动设想,撰写活动方案,总结活动得失,把具体的活动与理论的逐步提升相结合。

2、搭建舞台,打造研究团队

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我们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各项教科研活动,为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创设条件、搭建舞台,全力打造一支师德好、教艺精、底蕴厚、发展快的青年教师队伍。并组织课题组老师针对研究内容有目的地进行讨论和评价,使教研活动和科研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本学期中,我校针对教研组活动情况,制定了与课题相关的校本研究活动,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定时组织教研组成员进行评价,以教促研,使教研和教科有机的结合起来,让教科工作立足于教师的课堂研究,以开展生态课堂研究,打造生态课堂的实践为基础,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科研平台。学期中组织了青年教师的评优课比赛、骨干教师的展示课比赛、各学校的评优课比赛等等,在比赛中锻炼教师教研的能力,在评价中提升教师科研的意识,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快速提高。苏州市“十一五”规划课题的立项、研究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课题准备于2012年1月期末进行鉴定工作,已经得到市教科部门专家的指导,并向苏州教科院提出鉴定申请。

课题组全体教师的认真研究也得到了丰硕成果的回报。2011年10月z校长的论文《用文化的力量打造和谐校园》在《基础教育论坛》上发表,IssN1674-6023。zz老师的论文《构建和谐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在《读写算》上发表,IssN1002-7661cN42-1078/G4,邮发代号:38-520。同时学校在2011年11月11日承办了zz市第12次名师引路活动,特别邀请了来自昆山市教研室的特级教师张敏华来校讲学。张特级的讲座从语文教学的“本色”出发,让我们一线语文老师清楚语文到底“教什么”“怎么教”,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侃侃而谈。我校教师在本学期中共有23人次发表23篇文章,教师获奖论文有31人次共37篇。

3、着力学校微型课题研究的开展,提升教师的教科能力

本学期中,学校启动了微型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期初教科大会上,要求4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人人参与学校微型课题的研究,人人申报微型课题。

第一,规范了申报的过程。教科室下发了微型课题的申报表,学校教师申报微型课题17个,教科室对每个申报的课题都进行了审查,并组织了学校主管教科的领导一同参与,最后对申报的微型课题进行立项。在教师的工作会议上通告,通过了17项微型课题的立项。

第二,规范了微型课题的规范管理,针对每个课题的立项,对每个微型课题成立了单独的管理档案,由课题的负责人负责收集,整理,归档,并撰写微型课题的实施情况小结,总结微型课题的成果。

第三,针对微型课题的教师理论专业层次不一,因此教科部门:

一是要求课题研究者能够常常更新,研读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及时充电,二是及时将微型课题研究的适时动态让课题负责人了解,推荐相关理论书籍和文章,供他们阅读,提升理论水平,为他们提供在研究过程中的理论依据,及时答疑解惑。第四,定期检查,督促实施。使课题的研究能够顺利进行,在学期末,要求微型课题的.负责人将本课题的实施情况小结,并做好相关成果的整理工作,及时归档。规范管理。

三、依托信息资源,提高科研实效

1、及时收集、反馈市级以上各级各类报刊的征文、论文竞赛等信息,着力组织教师参赛、投稿、推荐发表。

2、注重校园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给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的了有力的保证。本学期,我们继续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不断充实完善校园网信息资源库,积极探究信息化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和途径,提高科研实效。

3、加强了课题网络化的实践和管理,将课题的相关信息传到网上,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的监控,有力地推进学校教科研的进步。

四、注重科研总结,做好年报工作

本学期,我们根据上级部门及学校的工作安排,组织广大教师(特别是课题组老师、青年教师)认真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评比。

每学期末,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学校教科结束工作,做好教科研百分考核的相关资料。以务实的态度反思学期教科工作的现状,争取在新的一学期中能够做得更好,更有特色。

回顾本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充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提供信息交流的场所,使教科研工作稳步前进。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篇2

本学期学校正在紧张进行新校搬迁的筹备工作,虽然紧张忙碌,但学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工作从不松懈。我们紧紧围绕和谐德育子课题《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展了各项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课题研究的组织,建立一支优秀的德育工作队伍。

1、课题组经过认真地讨论和研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研究课题的各级组织,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必要的充实与调整。课题组负责人卢世勇校长总体负责,课题秘书覃和秋主任具体负责,带领课题组通过专题讲座、参观学习、集中讨论等多种形式定期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专题培训,努力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业务修养和德育水平。本学期组织莫永秀、江自霜、韦文丹老师到兴义市参加全省和谐德育研究年会,学到了一定的优秀经验,也对学校老师进行了二次培训。

2、发挥学校22位县级骨干教师的作用,根据老师申报的小专题,精心挑选,重点扶植,细心指导一批业务精、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的骨干教师开展小专题研究。并让这些教师发挥辐射作用。提高小专题研究的整体水平。教师们的研究成果,在促进参研教师养成反思教学的习惯获得解决困惑的策略,转变教师的德育思维方式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创建德育工作研究体系,推动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1、德育工作主题明确。

学校根据年度德育工作的重点,制定学校月度德育工作主题,围绕这个大主题,再制定每周的德育工作小主题。学校领导班子和课题研究组成员对这套德育工作研究体系倾注了很大的心血,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做了许多的工作。才使这项工作在探索中逐步实施。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思索,反思,力求完善,使各方面的工作更具体,更深入,更有实效。

2、以校园文化承载课题研究

我们把校园丰富多彩的校园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平台。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学校大门过道左右两边建造两个造型别致的宣传栏和五心教育标语。学校荔泉书院陈列百年老校的历史,展示了我校的先烈邓恩铭的事迹和学校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校园墙壁上展示校风、教风、班风、学风及《小学生良好习惯》及《师生图书推荐目录》等。教师办公室《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等,把校规、校训放在最显著的地方,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3、德育活动形式多样。

(1)养成教育常抓不懈

我们创新红领巾监督岗检查,要求监督员同学在检查的同时,将各班存在的问题以反馈表的形式反映给各班班主任,以便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这样使得班主任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常规管理抓得实,抓得细。经过逐步的完善,学生德育管理制度、班级的量化管理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学生的量化工作以《荔波一小雏鹰争星》、《我为班级争光彩》为准则,支持了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2)周德育课的开展:根据每周的德育工作小主题,各班利用每周的班会课进行本周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这个活动中有老师的专题教育,更有学生的实践参与。例如:清明节来临之际,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祭扫革命烈士墓。

(4)德育主题队会的观摩教育。

根据学校的德育工作重点和德育工作主题,组织开展主题队会活动评比观摩活动。本学期学校进行了一次主题班队会评比活动。为使各班的主题队会有成效,各班的学生团结协作,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搜集与活动相关的各种材料。准备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精神,班级的团队意识,求新求异求好的思想都得到高层次的提升。

三、课题实验阶段性成果

经过本学期的努力,我们课题组在做了大量实验研究工作时,也相应的作了一些经验总结,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1、课题组老师积极研究,认真探索,将自己在实践中的思考、体会形成文字,上升为理论,部分文章在各级各类获奖发表,如:12月24日,陈才玉老师的论文《伸出爱的手》在《中国当代教育科研理论与实践》上发表,玉春艺老师的论文《诚信是明亮的灯塔》在《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上发表;江自霜老师的论文《如何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在《劳动时报》上发表;朱元玲老师的论文《给思想品德教育开个好头》在《黔南日报》上发表;欧红念老师的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荔波教研》上发表,本学期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的论文共计19篇。张秋明老师的《我的家乡荔波欢迎你》等共计11篇论文、教学设计获省金茅杯和谐德育科研论文、教学设计评比一、二、三等奖;全国和谐德育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也在紧张地整理之中。

2、课题组老师的实验成果还表现在他们的工作和成绩得到学校及师生们的认同。胡国兰、徐荣慧执教的《我爱我家》和韦建仙、颜鑫执教的《让诚信永驻心间》获得省金茅杯和谐德育优秀活动课评比二等奖;姚志细、蒙转执教的《幸福就在我们身边》获得荔波县和谐德育优秀活动课评比一等奖;韦建仙、颜鑫执教的《最美少年梦》获得荔波县和谐德育优秀活动课评比三等奖等奖;何柯磊等4名同学荣获全县优秀学生,胡森然等4名同学荣获全县优秀学生干部。

四、今后课题实验的规划和方向

我校的《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德育实验研究课题实验已进行将近三年。在阶段性实验中亦取得了初步成绩和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很不够,有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使之逐步完善。下一段应着力研究与实践如下几个问题:

1、继续落实家访工作,办好家长学校。组织1—2次较大影响的家长会,每学期班任家访率要求达40%以上,力争全学年普访率达100%。

2、重点抓好个案研究,以点带面,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强对行为规范训练的落实,从细小处入手,有待不断完善。

总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在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相信,在专家和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硕果累累,取得圆满成功,一定会为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篇3

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目标与课堂两层皮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现今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已转到了如何去制定和落实我们的目标这一操作性问题上。鉴于此种情况,我校提出进行“语文课堂目标达成策略”的求真务实的课题研究。我积极参加此课题研究,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本课题是本学期新申报的一个语文课题,我们认真系统地学习了课题申报书以及语文课堂目标达成策略相关的理论。这是一个新的课题,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对于目标的制定和达成大家都是按部就班,但是未引起关注,现在必须静下心来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通过学习和交流,课题组老师认识到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明确和准确。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当然,目标众多,并非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具体到一篇课文、一节课,可以适当增删,有所侧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明确的规定。毫无疑问,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二、积极开展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不是做“假、大、空”的资料,只有实实在在将课题落实到课堂之中,在实践中探索,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才有其真正的价值。

1.本课题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我努力在自己的课堂实践中切实进行课堂目标如何有效达成的研究,及时将做法以及经验得失做好记录,在课题组活动时相互交流。

2.开展课题研讨课,本学期课题组成员倪谷香﹑丁莲香分别执教了课题研讨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和《广玉兰》,从减负增效方面交流了课堂目标的达成度,我和课题组老师从具体的案例中分析了如何有效达成既定的课堂目标,在交流碰撞中引发思考。

3.认真参加教材培训及集体备课:积极参加举办的论文评比。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和科研水平;定期提交相关论文、总结、心得体会,写好教学反思。

三、取得的成绩

本人在课堂教学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课题研究在学校“减负增效”课堂教学比赛中,我执教的《蚁国英雄》获得了三等奖,受到了听课老师的的好评。

四、今后努力方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认真收集整理实验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如参加市级课改论文评选获奖、汇编的教改论文等,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案,并将其用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如些反复,形成有一定价值的操作模式和策略,并对操作策略和所形成的学生能力进行评价。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篇4

我所在的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大多数学生是进城打工子弟,家长忙于生计,疏于对孩子的管理、教育。孩子没有礼貌,学习状态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实验小学的孩子难教育是困扰在老师心中的难题。鉴于这情况,我便把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研究作为研究课题。这几个月,在市区两级教研室专家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搜集,查阅各类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认真实践,及时反思,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将半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步骤

对于我来说,课题研究虽在以前搞过,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自己的.理念,教学方法已落后于当前的青年教师,所以当研究课题申报后,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我和我校其他课题研究老师探讨,向专家请教,翻阅资料,借鉴已有的经验,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分析我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进行。

2、分析课例,深入课堂,潜心钻研,总结出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方法,学习名师在语文教学方面的一些先进的经验,针对性的进行课题研究。

3、总结经验,探索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可行性策略。

4、撰写研究论文,上传读书心得,教学案例分析,并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新问题作细致分析。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总结课题经验,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三、通过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在

1、大多数学生知道关心父母并主动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懂得了家长的爱并不是理所当然的,遇到事情会和父母沟通,会听取父母的意见,不再强词夺理。

2、在学校里,学生比以前文明了。午餐时不管在教室还是餐厅,做到了静悄悄,吃完饭还能主动摆放好桌凳,帮助阿姨打扫卫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犯了错误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3、以前升国旗时尽管老师强调,可就有同学说话,甚至有嬉戏打闹的,现在同学们都能正确对待这庄严而又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校园里很少看见果皮纸屑,吵嘴打架更是没有了。

4、学生更加懂得资源的珍贵,没有浪费水的现象,以前教室里到下午时到处是纸屑,现在没有了。

四、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课题研究在实施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社会、家庭环境给学生的某些负效应应重视。

2、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更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法纪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今后努力方向

虽然课题研究接近尾声,但德育教育还要继续在实践中总结、反思,在反思、总结中继续探索。

1、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合正反面的典型事例,充分认识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增强学生的德育意识和道德修养,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2、明确目标,扎实推进。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宣传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利用班会、黑板报、宣传栏、征文、演讲等形式,寓教与活动之中,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家校结合,齐抓共管。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要坚持家校结合。

4、在其他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美术、音乐这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堂,老师结合课型渗透德育教育。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篇5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所以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研究和尝试。

一、研究活动

对作文教学的研究,我们从写和改两方面出发进行研究。现在,教材中所需要写的一般是由要求的作文。过去的做法是当堂布置,当堂指导,当堂完成。学生没有充分准备,急得团团转,写了又勾,勾了又写,一节课下来,连个作文开头还没写出来。

我们全组老师坐下来展开讨论,如何让学生作文时既感到轻松,又言之有物。大家一致认为,要给学生充分地观察、走访、查阅的机会,并且交稿时间延长到一周。稿子交上来就万事大吉了吗?不,改这一环节不可忽视。怎么改?大家各抒己见。一致认为首先是自批自改,就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初稿进行加工,修改;然后组织互批互改,小组内4名同学轮流交换,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最后全班交流,每组选出一篇优秀作文,在全班宣读,学生发表评论,指出优、缺点,以利于进一步修改,实现共享。

当然,在修改前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文题的'确认,主题的确认,题材的确认,文章层次的安排等,同时包括对字、词、标点的修改。

二、研究进展

一学期共有八篇大作文,每次作文教师都相机进行实践。并且对写景作文和叙事作文进行重点研究操作。

在写第一篇作文时,在真正让学生写之前,让学生去观察,查阅资料,或去体验,从物到人仔细观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静下来开始习作,很多学生初稿就很棒。再经过一系列修改,作文就更棒了。

写人间真情的叙事作文前,先让学生走访,也可以查资料或向家长了解相关事例,使学生受到触动,然后成文。现在全体教师都集中精神探索不同类型作文的指导和修改,探索作文后进生的补救办法,总结前段经验,在新学期作文教学中加以落实。

三、研究成果

经过一学期的研究实践,各位老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自己写出了高质量的反思、案例、小故事等。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篇6

本学年我校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教育科研为“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科研方向,围绕“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走内涵发展之路,全面提升学校品位”这一总体思路,进一步加强课题的有效研究与过程管理,积极开展校本教科研活动,推进课程改革,真正使教科研走向实践,走近每一位教师,力争使教科研工作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新的高度。本年度科研工作取得较大的发展,现将该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定科研的具体目标

1、激发全体教师的教科研兴趣,把教研课和课题研究有效整合,并在教科研工作中做到“突出个性、潜心研究、大胆实践、勇于突破、深化创新、形成特色”。

2、全面实施省市级立项课题《山区学生在物理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分析及对策》、《粤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等课题的研究,规范并细化课题研究工作,及时进行阶段性成果总结。

3、加强各学科的教学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以及科学研究与自主创新的能力。

4、抓好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资料建档工作,积累好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为课题研究的顺利结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强化科研的具体措施

1、更新观念,营造氛围。

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学校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的科研能力来自于学习与实践。倡导全体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以导学、自学、互学等形式,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每位教师要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科研氛围。

2、完善机制,明确职责。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制度,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要率先垂范,青年教师要努力成为教育科研的中坚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教科研工作的合力。完善直接服务于师生共同发展的、不断开放的教科研网络,为教师、教研人员和学生获得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教师和学生的困惑能及时得到解决,教师的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

3、抓课题研究,促进科研成效

我校继续承担广东省清远市“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的研究,在研究中注重抓好科研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本学年已经申报正在研究的省级课题有:李力主持的《落后山区高中政治课堂突发问题的研究》,廖志坚主持的《高中化学学习心里的研究》,以申报正在研究的市级课题有:李力主持的《粤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莫新华主持的《高中分层教育的研究》,戴何明主持的《高中地理习题设计的研究》,另外还有一批县级课题被批准立项研究。

总之,本年度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努力,争取将此项工作做的更好。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篇7

20xx年,我园“十二五”课题《幼儿园生活化艺术教育的实践研究》步入正轨。年初,此课题正式成为苏州市教育科学立项课题,并于3月份成功举行了开题论证活动。我园教师个个参与课题研究,在一日生活中的音乐渗透、电子白板辅助艺术领域课堂教学等方面已初显成效。现就本学期我园的课题研究工作情况小结如下:

一、做潜心阅读的观察者

“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想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走得远,首先要有一颗宁静的心。这一点对于好胜心强,对新事物、新信息较为敏感的青年人来说,尤为不易,但这却又是踏上科研之路必须跨出的第一步。而阅读,则是静心的首选之术。也只有让教师在多看多学,读得全面、而且能读得有实效,才能为生活化的艺术教育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1、用信息技术,读无遗漏。

一方面,我们每月各年级组都收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学习内容,通过幼儿园课题网站、校园网等方式供大家阅读学习,丰富研究知识。另一方面同,我们以“出门学专家”、“日常学师傅”等方式,让教师尽可能地多观摩学习。为了保证学习质量,我们要求教师用录像记录完整的教学过程,以便能在观摩后反复揣摩专家、师傅的一言一行,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2、用观察量表,读有侧重。

沿袭“十一五”的课题研究,我园仍将课堂教学中生活化的艺术教育作为课题研究重点之一。在园内开展观摩活动前,我们先将执教老师的活动设计发给青年教师,让他们在观摩前就能对活动有大致的了解,同时我们还发给她们一张观察量表,让每个教师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有选择性地关注执教者的提问、回应等,有侧重地了解和研究执教者的生活化艺术教育手段,从而深入剖析其科学原理。

二、做虔心修炼的践行者

俗话说,只看不练假把式。只在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教师才能真正深入地理解教育、实施科学的教育,为此我们引领每一位教师参与不同级别的课题研究。

1、选课题,依照特长各取所需。

作为苏州市级立项课题,我们按照开题论证活动中几位专家的建议,将《幼儿园生活化艺术教育的实践研究》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进行分解,确立了从生活化艺术教育途径、内容及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特别是在研究途径方面,我们以市级课题《电子白板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作为重要辅助,将其立为子课题之一。全园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子课题,实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人人有研究课题。如缪丽娅与缪祺的市级课题《电子白板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李娜的《幼儿园情境性音乐游戏的实践研究》,惠春燕的《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教学策略研究》,钱静的《幼儿园绘本教学组织策略研究》等等。而所有这些课题,又都来源于我园的《幼儿园生活化艺术教育的实践研究》,属于其不同级别的子课题,经过开题论证活动后,大家的'研究思路更加清晰。

2、选阵地,百花齐放各显其能。

教师们以小组研讨与个体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先是小组商讨计划,教师独立自主开展研究,取得初步成效后,在年级组内推广,得到年级组成员认可后,再在全园集体研讨活动中展示。如在音乐活动中,借助电子白板演示的圆圈舞中标识性人物的动态变化,就让幼儿一目了然地观察和掌握了舞蹈队形;再如一日活动中各环节的音乐指令,由大班组率先应用于日常活动中后,在观摩活动中进行展示,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也掀起了各年级各班引入音乐指令的研究与应用,从而较好地解决了班额超多的情况下常规难把握等现实问题。一日活动中皆有音乐的浸润,我们的艺术教育特色也初显端倪。

三、做悉心剖析的研究者

课题研究的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分析、反思,在观察现象中了解原因,再以相应的理论指导实践。我们引导教师做个有心人,以各种方式浸入到对细节的探究中,在所有的活动后都能够多回顾、多评议,在分析与反思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其中的得与失、成与败,以此获取经验和教训。

1、写故事,案例分析省课题研究。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在生活中不同时间内每个孩子的艺术需求也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求执笔上岗,随时记录孩子有意义的言行,抓住其中的亮点,以便有空时能分析孩子的言行,或将现状与同事们探讨,深入剖析、认识其中的原由。这样的方式让教师对教育现象与课题研究之间的关联变得敏感起来。我们还开展故事讲述活动,不定期地让教师们晒一晒自己的生活化艺术教育故事,分享活动自己的发现和做法,实现经验共享。

2、写设计,同题异构品艺术整合。

教师工作的价值在于各自不同的创意,而这往往都来源于教师有目的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以说课比赛、同题异构等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展示的课题研究成果的机会。在说课活动中,教师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具的使用、活动过程等方面入手,全面地展示自己在教学中的生活化艺术教育的渗透,解决重难点的教育艺术。在同题异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教师以百花齐放的方式,现场展示艺术教育在各领域中的融合,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智慧,实现了成果分享,达到了一加一远大于二的效果。

进入课题研究以来,我园教师已认可了自己作为教育者同时又是研究者的角色身份,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我园的“十二五”课题研究尚处于初级研究阶段,在生活化艺术教育的内容、模式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这将是我们以后的研究方向。

    【常用写作】栏目
  • 上一篇:酒店工程部工作总结(整理11篇)
  • 下一篇:保洁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7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