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端午节非常的寂寞,因为少了一位亲人——奶奶。
从小我就记得奶奶生活很节俭。每年过端午节,她都是自己包粽子给一家人吃,说着比外边卖的便宜。去年端午节,奶奶照例从外边摘了些粽叶回来包粽子。奶奶摘粽叶回家时,我发现她的脚不知道被什么东西划破了。我问她,奶奶却笑着说没事。晚上我起床上厕所时,看见奶奶在厨房正认认真真地包粽子。这时,可能是奶奶的脚疼吧,也可能是奶奶站累了,想休息一下吧,她转身刚走了一步就倒在地上了,吓得我赶紧把爸爸叫起来,送奶奶去了医院。
医生检查后说奶奶没事,只是劳累过度才昏了过去。我这才松了一口气。
我们陪奶奶回家后,一再叮咛她不要再忙了。谁知第二天早晨我起床发现奶奶早起了,又在厨房忙了起来,案板上已经包了好多粽子。奶奶在我的再三劝阻下才回到房间休息。吃饭时奶奶看我们吃粽子,她笑的特别开心。谁知不久后,奶奶却病故了。
今年,妈妈给我们买回了许多粽子,看到这些粽子,闻着这些粽叶的香味,我又想起了奶奶。
还未到五月初五,超市里的粽子已是琳琅满目了。有圆锥形的,长方形的,四个角的;有火腿的,咸鸭蛋的,豆类的;各式各样,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将我的淡淡思乡的愁绪一点点解开,泛起阵阵清香的涟漪,拨动我内心的清炫,把我带回了儿时的记忆。
小时,每当端午节前日,母亲就牵着我的手,挎着竹篮,带我到小河边去“打”粽叶,所谓的“打”就是一片一片摘下来。我们这儿的粽叶就是芦苇叶。春雨过后,芦芽如春笋,节节拔高。到了夏季远远的就看见芦苇丛在河边一丛一丛的,碧绿色的入了眼帘,郁郁葱葱,那芦苇的叶子个个宽大厚实,在夏季的小河边葳蕤弥漫着。我也学着母亲的去“打”粽叶,可怎么也摘不下来,只见母亲轻轻一摘就下来了,母亲手把手地叫我,让我顺着芦苇的叶子顺势往下一“打”,真的就摘下来了。不一会儿,就满满一篮的竹叶,还能听见风中吹过芦苇的声音,清脆悠扬的响彻在我的耳边。
母亲回来后把粽叶洗净,两头剪掉,再把粽叶煮熟,这样包的时候就粽叶不会裂开。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太好,她变着戏法似的将雪白的糯米里加上一些自家产的各种豆子,红豆、绿豆、花生,拌在一起,五颜六色的,真得很好看。只见她手脚麻利的将粽叶先圈成一个圆锥,再从旁边再插上两张粽叶,把五颜六色的糯米填满在裹好的筒子里,最后缠线,扎紧。,一会儿,桌子上就摆满了,五个一小串,十个一大串。我也学着去裹,可最后全都散了,母亲笑了笑这粽子的的后面,俗称“屁股”要捏紧,她手把手地教我,可最终没有学会。等粽子全部裹好后,放入大锅里,水全部没过粽子,用木柴架在灶螳里,熊熊火焰燃烧起来。大火烧开,再用小火慢慢煨,那满屋子的香气扑鼻而来,缠绕在鼻尖,让站在灶台前小小的我,馋得口水都流了出来,急不可耐地想掀开锅子瞧瞧,母亲说这时是不能吃的,还得浸泡一夜。
第二天早晨,母亲便把带着余温尚存的粽子,送给左右隔壁的邻居家的小孩,让他们也尝尝。在那个物质嫉妒匮乏的年代,能把粽子送给别人的,真的是不易的。她的想法是让大家都吃点,打一下牙祭。岁月在指尖悄悄得流失了,转眼就几十年过去了。尽管现在粽子随处可见,随时能买到,可每当端午节母亲还是会亲手再裹粽子给我们吃。回忆是那么温馨,母爱是那么深切。粽叶飘香时,我想起了乡下的老母亲,看着袅袅娜娜升腾的蒸气里,那深深的母爱浸软在满满的粽香里。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是南方流传的儿歌。说起端五,我立即便想到幼时学包粽子的情形。
那时我八岁,非常玩皮。端五节时见奶奶聚精会神地包粽子,手也痒了起来,盯住粽子不放。奶奶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说:“你想包粽子?不够本,你妈还不会呢,”说罢哈哈大笑。
我不服气,抢来工具,肉馅,糯米。开始包人生“第一个粽子”。我先拿三张整齐的粽叶,然后把它们裹成一个漏斗型,接着往“漏斗”里放米,放一半时再把肉馅放进去然后再放米,接着就开始包粽子。
怎么裹也裹不好,我急死了!后经奶奶的指导,终于把它裹起来了。最后再用红线饶几圈一扎,就这样我的人生第一个粽子诞生了。奶奶吃惊地看了看我手中的粽子又看了看我,笑眯眯地说:“凡凡还包得不错呢,不过以后遇到困难别着急,要有耐心!”然后奶奶就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高压锅里烧。我好不容易等到粽子熟了,没等到粽子凉下来我就迫不及待地咬了起来。
哇!味道太好了,现在想来嘉兴的粽子也没我包的味道好!
想想今年的端午节也快到了,我情不自禁地就想起在这次四川大地震中坚强活下来的儿童们。我想到时候请奶奶多包点给他们邮寄过去。也让他们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终于到来了,这是我最快乐最快活的时节,也是奶奶最忙碌的时节。每逢佳节,年迈的奶奶就开始忙活着包香喷喷的粽子。奶奶先把一捆一捆的粽叶浸泡在大盆里,并一片一片的清洗,新鲜的碧绿的叶子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清香味。
开始包粽子啦,只见奶奶从大盆里捞出新鲜的粽叶,铺在桌子上,舀上一勺浸泡的发胀的亮晶晶的粽米,还未等我看清楚,奶奶就用麻绳在粽叶上绕了几下,打了一个结,一个漂亮精致的粽子就做好了。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起粽叶,舀上一勺粽米,再用麻绳一圈一圈的捆好。可我包的粽子真不听话,就像一个淘气的小孩子一样,一粒一粒的粽米都掉了出来,包粽子可真是难呀!我只好做奶奶的小助手。
终于等到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了,我站在锅台边,迫不及待地捞出一个粽子,把粽子剥开,亮晶晶的粽米呈现在我眼前,粽米里还夹着几颗大枣,咬上一口,啊,真是又软又粘又香又甜,真好吃啊!
我爱吃粽子,我爱端午节,我更爱我勤劳的奶奶。
20xx年6月18日,端午节,下午我到萧报一楼的餐厅来参加小记者的活动——包粽子。
橙子姐姐把我们分成四人一小组,每组有一个家长自愿者教大家怎么样包粽子。我们组的家长志愿者是一位阿姨,只见她拿起两片粽叶,把它们叠合在一起,把尖角一处对折,再在右手边的那个地方折上一个小角,然后撑开,往里面装上红豆糯米,然后再把余下的粽叶覆盖在“大肚”上,然后把它裹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最后折上,再用绳子把它扎好,这样一个粽子就做好了,阿姨说这个是三角粽。我学着阿姨开始做三角粽,可是我连第一步都做不好,只能请教旁边的姐姐,姐姐细心地教我,粽叶角该怎么折,糯米该按得实实的,绳子应该怎么扎,终于我包出了第一个三角粽,虽然它外表并不漂亮。接下来,阿姨又教大家做了四角肉粽,有了前面做三角粽的经验,这下我动作熟练了很多,不一会儿就做出了一个漂亮的肉粽。
接着我乘胜追击,一共做了五个粽子,三个肉粽两个红豆粽,并开开心心地把他们带回家。晚上,妈妈把它们一起烧熟了,闻着满屋子飘着粽子的香味,我觉得这个端午节过得好开啊!
多么富有诗意的语言!不用读一看就仿佛感觉到清香的粽叶、爽滑的糯米,食欲立刻上来了。大街小巷到处飘着浓浓的节日味道,作为教育者,更不能失掉这次教育契机,引导孩子了解民俗,了解历史。
我们班这次举行了一次美食文化盛宴。我的说法可能有点夸大,其实就是学生搜集了端午节的资料,大家交流,还有中午回家的同学带来了粽子,大家共享。很亲切吧?当我在打字时还仿佛刚刚结束。我们把教室的桌椅摆成宴会的形式(大家对坐)面前放上还带着温度的粽子,勺子、牙签还有白糖,很全吧。刚摆放好,平时这群遵守纪律的孩子竟活跃起来,迫不及待的要吃!有的已经悄悄揭开绑粽子的皮,露出白嫩嫩的糯米,香味已经飘出来了;有的在咂嘴巴,耐心的等我发号施令;还有“胆大的”问我什么时候才能吃!一看这场面我要招架不住了,还不能放下教师的“威严”,让这些顽童品尝美食,而忘记品读文化了吗!我赶紧拍拍手,示意安静,
“同学们,想吃吗?”
“想!”
“想让粽子更好吃吗?”
“想!”
“谁来介绍端午节的来历?”立刻举起许多小手,(我的学生探究心还是很大的)
“听后你就会感到更香!”在我的“鼓动”下,一唱一和教室里响起了掌声。孩子们暂时停住手,听介绍,或强者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内容。
知道的还真不少,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历史、诗句、真是五花八门。有的我也是第一次听到的:如在我国古代,人们把端午节也称作“儿童节”、“小孩节”,看来我们的祖先也是很重视小孩子的。李勇跃同学是我们班的“博士”,他朗诵的对联我也很喜欢“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我一激动随笔把它写在了黑板上。孩子喜欢我在黑板上信手写字的样子,不过我把下句改为“屈原赋《离骚》气吞八方”,因为龙舟离我们这些北方的旱鸭子实在是太遥远了。学生在《笠翁对韵》中听过屈原的典故,还是有一点读懂的。所以还送给我一阵掌声。也有的孩子介绍以往在家里过节的情形。时间稍一长,又有人蠢蠢欲动,我一看,有粽子的孩子眉飞色舞,没带的同学一脸的不自在,我又赶紧插入一小段:“老师也说说小时候过端午节的故事吧,想不想听?”孩子们给我面子,又停下来了。我趁机又插入“在我小的时候,过节日时饭菜丰富,这是要先让长辈和客人”当我话音刚落,这群机灵鬼立刻明白了,抢着说“吃我的!”我也不再卖关子,让班长发下牙签,拿起准备好的水果刀分粽子,分谁的粽子时,这群“变得”懂事的孩子抢着说:“老师先吃”,我也放下平日的矜持,尝了一小块。温温的,滑滑的,软软的,真香!(其实我平日不吃这些的),但今天不同,这种气氛,让我也仿佛回到了童年!好亲切,一张张充满欢欣的笑脸,你一口,我一口,亲如兄弟,这不就是“百家宴吗!”
端午节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节日,每年,人们都将在这一天包粽子,插艾草,赛龙舟,怀念爱国诗人屈原。今年,外婆又要包粽子给全家吃,我很好奇,粽子究竟是怎么包的?我决定向外婆请教,自已也包出几个好吃的粽子来。
一大早,外婆就忙开了,我也赶紧过去帮忙。外婆先将糯米淘好,放在一个大盆里,又准备了好多块腌肉,几个蛋黄。由于还要包肉粽,因此外婆又拿来酱油,往米盆里倒了些许,搅拌了几下,米马上就变成了酱油色,接下来,就要开始包了。
外婆先拿好一张箬叶,手把手教我。她拿住箬叶的两端,卷成一个漏斗状,往这里面加了三大勺米,又在米的中间放上一块咸肉,然后将它抚平,看不出一点儿向上凸的痕迹,再将没有碰到米的箬叶向前折,再将多余的部分向两边折,用手将它捏住。这样,一个粽子就成形了。接下来,就要在粽子外面缚上白纱线,防止粽子里面的米漏出来。我先在粽子偏上方的地方绕了几圈,又在下方更紧地绕了几圈,最后,把绳子的头和尾打一个死结,一个粽子就完美诞生了!我兴奋极了,也按照刚才的步骤去做,可是,刚要将肉放进去,“哗啦”,一下,我手里的箬叶松了,将米全倒了出来。我并没有灰心,又继续包起来,可箬叶就是不给我面子,刚包好,要系绳子了,“沙沙沙”我的“漏斗”漏了,幸好我眼疾手快,将米还有肉全倒在了边上的米盆里,这下,我可真是大冬天吃雪糕——凉透心了。外婆过来安慰我:“每件事都有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慢慢来,会包好的。”我又振作起来,经过了十分钟的努力,我终于亲手包好了第一个粽子!之后,我越包越熟练,看着一个个自已包的粽子,我的心里乐开了花,在这个端午节,我学会包粽子了!
端午节那天,满屋子都是一股淡淡的粽香,我吃着自已包的粽子,我想这一定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粽子。端午粽飘香,粽子香,学包粽子的过程更香!
又是一年端午佳节,又是一年粽叶飘香,久久伫立在归家的小路上,极目望向家的方向。
我是个喜欢吃粽子的人,每年端午基本都是要吃到吃不下才罢休的那一类,它承载了我童年时的大部分记忆。看见一颗颗塞满馅料的粽子,闻着一阵阵卤肉香菇的.鲜香,有时候会馋的口水不自觉的滴下来。
路过小店,闻见了熟悉的味道,却没有见到熟悉的人。“要来一颗吗?”店老板满脸堆满着笑容,“你会喜欢的。”
“哦哦!”我突然想起自己已经站在这挺久的了。是在想些什么呢?突然有些模糊,像是某段记忆被抹去了。“来一颗吧!要肉的!”
“诶!”老板很快的给我取了一颗,装进了袋子里。“像你们这种年轻人八成是端午了回老家的吧?”他突然问我。
“不是啦……”突然想起自己似乎已经很久没有回去过了,家里人样貌,大多也只剩下模糊的影像了,“我是要去出差的。”
他听我这么一说,像是想起了什么:“嗯……我孩子也很久没回来了呢……”
我能看见他说那句话时满脸的落寞。
“工作忙,也是为了他的家啊……”他点着了手中烟,悠悠的抽了起来,“钱这种东西真的有这么重要吗?够用就好。”
我沉默了。
自己常年在外奔波劳累是想给他们更好的生活,无论是我的妻子还是我的父母,但我似乎越来越像一个拜金主义者,张口闭口为了家人,也许是有一部分的感情,但是似乎还是让金钱占据了主要位置。想起了自己远在故乡的父母,他们是否也和面前的这位卖粽子的老人一样,在明月下望着远方,等待孩子归乡。
我们的父母不是宠物,不需要好吃好喝的供着,我们欠他们的,仅仅是一声问候,一通电话,一个拥抱。
“喂?头儿,请个假!”
买好车票,踏上了归乡的路程。
睡在动车上,隐隐约约的似乎闻到了故乡那与众不同的粽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