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读后感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鱼游到了纸上》读后感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今天上午,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王崧舟的示范课《鱼游到了纸上》,感触颇多,受益匪浅。尤其是王老师的“读”,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在朗读教学方面的浅薄和不足。王老师的“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读,必须有目的,不能是为读而读,而且必须用心去读。在课一开始,王老师让学生齐读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就明确指出“读,既要用嘴读,也要用眼读”,然后让学生再读课题。随后圈出“游”字,读而设疑:读课题时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为什么?让学生读而思,从而指出,读书还要“心到”。只有用心读书,才能读出感觉,读出味道。想想自己在日常的教学中也重视学生的朗读,但这么用心的指导学生朗读,并教给读书的方法,却是不曾做到,实在是有愧于学生。我想,这应该是我以后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与方向。
2、读,必须读出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不能千篇一律。《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化的体验,王崧舟老师就充分地关注了这一点。在学生找出了7个带“游”的句子之后,王老师请7名学生和老师一起引读课文,读出自己对这7个带“游”的句子的感受。由于水平的差异,学生的'朗读也不一样,有的流利,有的平实,有的生动,王老师就尊重学生的这种独特体验适时评价“好基础!好功夫!”“你真了不起!那么长的句子非常流利地读下来,一个字也没错,还读出了自己的感受,真不错!”这让学生充分找到了自信,保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想想自己在日常的教学中虽然也能做到这一点,但对于那些朗读水平实在一般的学生可能“尊重”不够,所以今后要多努力改变目前的现状,多反思,多改进,使自己不断前进。
3、读,必须反复地读,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不能蜻蜓点水。在第一个特写镜头“青年静静地画画”,王老师让学生充分理解,体会了“静静”之后,教师引言“正是这样静静地画画,才画出了这样的画,生齐读课题:鱼游到了纸上;正是这样静静地画画,才画出了这样的境界,再读课题;正是这样静静地画画,才引得了周围的赞叹,又读课题”。在后面内容的教学中,也有这样类似环节的设置,正是这样反复地读,不断地读,层层深入地读,才使学生的情感步步深入,得到升华。
以上是自己粗浅的感受,望指正!
那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讲述了一个聋哑青年为了画好金鱼而勤学苦练到了忘我境界的事情,证实了身残志不残这句话。虽然青年又聋又哑,可是,他的辛勤汗水没有白流,他的勤学苦练没有白费,画出了栩栩如生的金鱼,我们正常人真是自愧不如啊!
由此我联想到了今年春节晚会上的一个节目——《千手观音》,那优美的舞姿、整齐的舞步,不但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还获得了一等奖,但是人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们竟是一群聋哑舞蹈演员,谁知道她们花了多少心血,费了多少时间,流了多少汗水,来排练这样一个高难度的表演呢?正是有辛勤的劳动,才会有今天的辉煌成就,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啊!
为什么残疾人能做到的,我们正常人不能做到呢?就让我们来趁这大好时机好好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