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荷塘月色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荷塘月色》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一篇比较婉转的文章,作者从一开始就以独处的心境创造出孤寂的氛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读着读着我也似乎也走进了这清华大学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赏这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从中我感悟到了作者内心的彷徨与迷惘,而我的心情也随着波动起来。
朱自清在先诉说了自己的不宁心境后,描写了一个宁静的与现实不同的环境——荷塘月色,通过对传统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和清冷的明月的描绘,象征性地抒发了自己的洁身自好和向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为排遣心中的郁闷,夜深人静时独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个人,静静地看,悄悄地行,什么都可以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他觉得自己是个完全自由的人,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里要做的事,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并深情地发出了内心的声音:“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走着走着,我仿佛看见了荷塘,“那田田的叶子,零星地点缀些白花……”风中的花香,肯定令人心旷神怡,夹着薄云的淡淡的月光泻在叶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之上,简直就是月光与荷花美丽的画,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描写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而我便在作者笔下尽情的赏花观月,深深陶醉……
看着看着,突然如水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围郁郁葱葱的树,树间透着光,可是光却是如此的无精打采,这时的主角几乎是热闹的蝉和蛙,可是作者却什么也没有。《采莲赋》、《西洲曲》两篇文章节选使我的心也随着作的心凉了下来,虽然我很难体会作者当时的无奈和彷徨,但我的心仿佛也随作者回到了起初的不宁静……
文章看完了,而我却未合上书,这篇文章使我意犹未尽,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荷塘月色的、美丽可以令人暂时忘记忧愁,可见它的美丽,使我感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而我生活在这么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中,更应该要去努力学习、工作,好好的珍惜现在的生活。
刚刚走过朱自清的《春》,迎面我又迈进了他的《荷塘月色》。在朱自清的笔下,一切都变得那么美,美得让人屏住呼吸,美得让人陶醉不已。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是属于他自己的!想象着,这一片天地属于他自己,那是多么的自由!是的,一个人在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完完全全是一个自由的人!这就是作者心底的呼声——抛开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抛开一切烦恼,尽情享受“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如果我有一方这样的风景,属于我自己,我想象不出自己会是多么的雀跃,多么的富有!
朱自清把月光下的荷塘描写地淋漓尽致,栩栩如生。我在他的笔下尽情地赏花观月,迷恋着,陶醉着……看着看着,忽然柔美的月光消失了,四周都是树,树间透着光,可是光是那样的无精打采,这时的主角变成了热闹的蝉和蛙,可是他却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这时的他是多么的无奈和彷徨,我的心从刚刚的惬意中不知不觉随着他回到了最初的不宁静,似乎心底深处被轻轻拨动了一下,空了。
朱自清的景色中渗透着心境,他从去荷塘的途中,走过曲径、树木,看到淡淡的月光,产生了淡淡的哀愁;在凝视荷叶、荷花,闻着缕缕荷香,看着如流水一般的月光时,产生了淡淡的喜悦。这种心境,伴随着我慢慢品读,慢慢体味。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不正是象征着他的洁身自好吗?那高寒孤洁的明月,不正是他向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的写照吗?
朱自清在文章的末尾写到了采莲,这时的他开始惦记自己的江南家乡了。《采莲赋》、《西洲曲》在他的口中吟诵,心里却越发的思念故乡。况且采莲时节如梦如幻的快乐和幸福更激起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不愿意让黑暗的现实打破他的梦想,只有在这荷塘月色中独自回味了。我不禁对他产生了同情,借景托思的惆怅或许只有这无尽的荷塘月色能应和。
走出《荷塘月色》,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荷塘月色的美丽可以令人暂时忘记忧愁,这使我感到了朱自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可我更能深刻感受到的是他对现实生活的厌恶与憎恨!以景抒情,情景交融,情在景中,情在诗中,情在朱自清的心里……情至意未尽的荷塘上,漂浮着的不仅是轻薄的雾霭,还有他那心中挥之不去,漂浮不散的思乡情愁……
提到《荷塘月色》,每个80后应该都不会陌生,因为这是我们高中重点学习的一篇语文课文。不过那时为学习而阅读,关注点基本都在分段解析上,内心并无什么触动。
上个月去高老师那里借了几本散文集,忙于工作,偶尔才翻一翻,无意间又读到了朱自清先生的这篇《荷塘月色》。
这篇散文写的是朱自清先生夜晚出来散步,走到了荷塘边,欣赏荷花、叶子和月色。之后,又想到了写荷诗。“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读着读着我也似乎也走进了这清华大学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赏这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从中我感悟到了作者内心的彷徨与迷惘,而我的心情也随着波动起来。朱自清先诉说了自己的不宁心境,描写了一个宁静,与现实不同的环境——荷塘月色,通过对传统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和清冷的明月的描绘,象征性地抒发了自己的洁身自好和向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为排遣心中的郁闷,夜深人静时独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个人,静静地看。他觉得自己是个完全自由的人,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里要做的事,现在都可以不理,并深情地发出了内心的声音:“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走着走着,我仿佛看见了荷塘,“那田田的叶子,白里透红的荷花上闪着亮光,零星地点缀些白花……”风中的花香,肯定令人心旷神怡,夹着薄云的淡淡的月光泻在叶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之上,简直就是月光与荷花美丽的画,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描写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而我便在作者笔下尽情的赏花观月,深深陶醉……这篇文章写得很美,尤其是对荷花、叶子以及月色的描写,以人心旷神怡,久久不能忘掉。
安安静静读下来,只觉得那么爱不释手,仿佛手里捧着金子似的。文章看完了,而我却未合上书,这篇文章使我意犹未尽,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荷塘月色的美丽可以令人暂时忘记忧愁,可见它的美丽,使我感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而我生活在这么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中,却抱怨连连,真是不应该。自己更应该要去努力学习和工作,好好的珍惜现在的生活。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读着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月色》,仿佛自己也置身于一片荷塘之中,真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啊! 朱先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笔下的《荷塘月色》竟是如此的美妙,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我查阅了一些关于朱先生的资料,原来,朱自清先生是我国近代的一位著名作家。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为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我想,是不是江浙的秀美塑造了朱先生细腻的文风呢?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一九二七年在北京清华园写的。我想象着在一个美妙的夏夜,伴着皎洁的月光,嗅着淡淡的荷花清香,那是多么曼妙! 夏夜的荷塘,真是美极了!!荷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美丽的荷花舞姿优美,把最美的一面展现给了大家!!给美丽的夏夜增添了秀色! 读到这里,我仿佛觉得自己也是一朵美丽,羞涩的小荷花,正伴着微风翩翩起舞呢!小金鱼游过来,告诉我昨天他换了一身美丽,漂亮的小裙子,小青蛙跳到我的荷叶上,碰了碰我的小花瓣,可爱地对我说:“哇!荷花姐姐你长得好漂亮啊!”顿时,我觉得自己太幸福了,真是太快乐了! 突然。“吃饭了!”妈妈的叫声把我从美梦中惊醒! 回味这一切,真是太令人陶醉了,真是太美了!!
画家用最普通的笔,勾勒出最美丽的图画,作家用最朴实的语句,写出最耐人寻味的意境。没有华丽的词藻,也能把美展现地淋漓尽致;没有过多的修饰,但也能让我们思想和心一起飞到他的世界。
这就是我读朱自清先生作品的感受。
其实,我最想与大家品读的就是他的《荷塘月色》。文章的头几句就把情境从家里的温馨的景象慢慢地转换成了月下孤凉的夜晚。
夜晚那条曲折的小煤路,那些杨柳都给人一种悲,更有一种害怕的感觉。
荷花,象征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韵致,我想,朱自清先生也像荷花一样吧,洁身自好,他为了排遣心中的抑郁才会在夜深时独自享受这月下的荷塘美景。一个人,静静地看,悄悄地行,一切是那么地安静。脑海里可想,可不想。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现在都可以不理会。这是多么好的事啊!
走着,走着,朱自清先生才开始欣赏着月下的荷花美景。田田的叶子,亭亭玉立的舞女,羞涩地朵儿,还有零星般得光点,真是光与荷花的完美结合,映出一幅令人陶醉的《月下荷塘》一般的水墨画。
光,渐渐地暗了些,周围从荷塘变成树丛。黑影,渐渐铺在地面上,显得那么和谐。蝉声和蛙声打破这死一般的安静,一唱一和,不厌其烦。两首词把朱自清先生的情绪凉了下来。我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仿佛又回到起初的心神不静。
作者回到了家,我的文章也看完了,荷塘月色的美丽令人暂时淡忘忧愁。这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和谐社会地期待。在有着大好的生活条件下的日子,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珍惜。
暑假,我读了朱自清的一篇文章《荷塘月色》。朱自清,字佩弦,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绚烂的一笔。他还写了许多优美的散文,如《背影》、《匆匆》等等。
《荷塘月色》写的是作者晚上独自一人来到清华大学的荷塘边,他描写了月光朦胧照射下的荷花、水面、蝉鸣……让我也仿佛看到了月色中荷塘的美景。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是描写叶子荡漾在水面上的景色,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这种写作的方法可以用在我们平时写叶子的作文中。
“月光如流水一般,轻轻的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作者把月光比喻成流水,非常生动。其中“泻”字用的特别好,真想不出别的词来代替这个字了!
虽然景色那么优美,可是作者却无比寂寞,这在文章中也能看出来,“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心情呢?我想我还没真正体会到朱自清那时的感想。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写景的时候,也要用上这些修辞手法,才能使我们的作文生动、优美。我推荐大家也来读一读《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荷塘月色》这篇文章,讲述了朱自清先生晚上去荷塘观景的事。作者先写荷塘,荷塘里有田田的荷叶,绿叶中缀开着的荷花,以及微风吹来的花香。紧接着又写了微风过处叶动花颤的情状,“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先写静的画面,接着是动的画面。动静结合,传达出了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
接下来又写了月色,先写月光如流水般倾泻在花叶上的情景,“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先虚写又实写虚拟,表现了朦胧月色下荷花飘忽的姿态。
整篇文章借景抒情,在朦胧的景色中使人感到作者有淡淡的喜悦但又有些哀愁。
我读了这篇文章,开始闭着眼睛想象:荷塘边上,杨柳沙沙作响,清凉的微风拂过,荷花、荷叶轻轻地摆动。月光轻柔地撒下,那是多么美啊!
《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是按照作者的观察顺序写的,先略写了沿着荷塘小路的景色,再分别详写了荷塘四面的景色,最后写的是作者的联想。我最喜欢的是第四、五自然段,第四自然段写了荷叶荷花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第五自然段则着力写月色。
第四自然段中的荷花与荷叶正如一幅典雅的水彩画,浓浓淡淡的呈现在我们眼前。先是写荷叶的密,“田田”一词形象地勾画出了叶子生长的繁茂;又写荷叶的美,把叶子比作舞女的裙,生动地写出了叶子的大和它优雅的姿态。随后注意力转移到叶子间的花,“零星”一词显示出花是疏散地开着的,和茂密的叶子形成对比,疏密结合,使画面更具体。之后用了两个拟人的词语,“袅娜”一词写出荷花柔弱、亭亭玉立的样子;“羞涩”一词写出荷花含苞待放的样子。又用了三个比喻句,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和出浴的美人。明珠的特点是璀璨珍贵的,星星的特点是明亮疏散的,出浴的美人是美丽清新的,作者的三个比喻写出了荷花的珍贵、疏散和清新。
接下来作者写了荷叶与荷花的动态美。微风吹过,接天的莲叶漾出了碧绿色的波浪。“像闪电般”突出了这道绿色的波浪动得很快,同时也说明荷叶只是微微颤动了一下。微微的颤动就会有一道绿色的波痕,足见荷叶的多和密。作者通过这一动态描写巧妙的和前述荷叶静态描写结合起来,动静结合,勾勒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在这一段中,作者还写了荷花的清香,用了通感的手法,把花香比作渺茫的歌声,让人感到这缕香气是深远、幽静、飘渺、高雅的,符合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
荷塘里有荷花,荷塘上有月光。第五自然段中作者把月光比作流水,突出了月光清柔、明澈的特点。“泻”字写出了月光照在叶子和花上,仿佛是一汪泉水在缓缓流动,把月光点活了。池塘里,层层的荷叶、薄薄的青雾、皎皎的明月,交相杂糅形成了朦胧的景象,这是实写。“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这句写出了月光的润泽,而牛乳是白色的,也可以想象到月光洒在叶子和花上散发出的淡淡乳白色的光芒。作者又把这个美景比作笼着轻纱的梦,则又是虚写,和前面的实写相对照,虚实结合,可以读出这幅景象的轻盈,梦幻,空灵。“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一句十分生动地写出树影投在荷叶上参差斑驳的样子。之后,作者再次用了通感的手法,把光与影比作乐曲,写出了月光和树影的错落有致。这里着力写月色,但处处又不忘荷塘。
作者写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写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处处紧扣主题,用动静、虚实、修辞、通感等手法,使整个画面有立体感、渗透感,色彩均匀悦目。文章中透出一股神韵,氤氲着一种浓郁的诗意。
午后闲暇时光读了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对里面他描述的场景直接就有了代入感,明明是大白天,却感觉自己像是身临其境一样,也散步在了美妙的有着荷塘的月色中,感受夜晚的安静和美好。这只是一个人的世界,在里面只有自己。
看着这篇文章,也从侧面反映了那时他对现状的无奈和不满,对现实黑暗的愤恨和厌恶,还有生活的迷茫惶恐以及矛盾的心情,始终无法平静下来。文章中写的这样一个风景正是他所渴望的,自由,超脱出现实,只剩下那美好的风景。
作者一个人从家中散步出来,对着荷塘里的事物产生了自己的思想,在这方天地里只余留下静谧的月色洒落在荷塘里,照着所有夜晚活动的动物世界,给了自己难得的安静。在微风中,静静感受荷塘的美,泄露出对荷塘的喜爱。文中有描写荷花的一句:“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静立着的荷花,在夜晚展示它的风姿,只为给人带来它的美丽,它一尘不染的立在水中,在月色的照耀下,更加存托荷花本身的品质。
一个人的世界,没有嘈杂,没有各种对现实的抱怨,只留下真挚的情感,是自己短暂的享受,不去想外界是如何的波澜和动荡。荷塘里的世界就是本人最希望看到的世界。
作者前期看着美景进入到自己的世界,后面又以蛙声和蝉鸣声打破平静回到现实,心境又是一个转变。对于本身自己而言,作者又是能够极快的转变过来,着实难得。
看完后的感觉,除了文中描写的风景让我格外的喜欢,还有就是他的情感,丰富细腻,很能够让人感受到。感谢他的荷塘月色,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让我不自禁的就进入里面去了,在午后的时光里格外美好。整篇文章借着荷塘美的风景抒发自己的情感,在那样一个时代里短暂的陷入美好。这让我倍珍惜现在的生活,原来我们的时代是这么无忧又无虑的。荷塘是一个美好的寄托,是对未来美好的期待。月色洒下的光,是对黑暗世界的救赎,愿未来的世界永远都保持光明。我们的世界这么美好,对于荷塘月色就是纯粹的额欣赏了,是美好的。
我读过朱自清写的《荷塘月色》,但我是白天去看美丽的荷花,成都三圣花乡“荷塘月色”的千亩荷花竞相开放。 我们还没有到荷塘边,就闻到荷花淡淡的清香。荷塘里有木板铺成的小路,共游人零距离的接触荷花。荷花有雪白的、浅黄的、淡粉的、玫瑰红的,一朵比一朵娇艳。我喜欢鲜艳的荷花,更喜欢它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 荷叶肩并肩密密地挨在一起,有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子,有的像一顶顶大帽子,有的像亭亭玉女的裙子。一只只蜻蜓在荷花中飞舞。我想起杨万里的《小池》诗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阵微风吹过,偶尔可以看见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中午天气比较热,有人用荷叶来遮挡阳光。 莲藕一身都是宝,莲藕可以吃,荷叶、莲子可以入药。
《荷塘月色》读后感的延伸阅读——读后感的写作注意事项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