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李嘉诚自传》的读后感(13篇)

时间: 2024-01-03 栏目:读后感

《李嘉诚自传》的读后感1篇1

“贫穷志不移”,“做人须有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

李云经(李嘉诚之父)在贫穷中辞世,却给儿子留下珍贵的精神遗产--如何做人。

李嘉诚每天都把闹钟调快10分钟响铃,最早一个赶到茶楼。调快时间的习惯一直保留到今日,他做任何事,都走在时间的前面。

要做好一名推销员,一要勤勉;二要动脑,李嘉诚对此有深切的体会。追求理想是驱使人不断努力的最主要因素。身为一业之主,就要有承担一切风险的责任。“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许多处于景气中的业主,仍是这种心态。李嘉诚太年轻,余勇可沽,而把困难设想得太少。

企业的主人,就像一船之长,决策即是航向,任何失误,都可能把航船引向灭顶之灾。业中人常说:“不怕没生意做,就怕做断生意。”

领要居士的感悟:估计困难,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是企业领导人必须具有的素质,要知道企业的发展,员工+个人家庭的幸福就在企业决策者这个舵手的决策中。密云不雨+思考李嘉诚悟出母亲话中的玄机-诚实是做人处世之本,是战胜一切的不二法门。李嘉诚为自己所做的事,流下悔恨的眼泪。经历过这次挫折和磨难,李嘉诚又成熟了许多,他给自己立下座右铭:“稳健中寻求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居安思危市场的竞争,又是时间的竞争;赢得时间,就赢得市场。

领要居士的感悟:稳健经营,坚持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拒绝各种诱惑才能使李嘉诚在经营中取得成功,无论李嘉诚的事业发展到如何庞大,获得的盛誉有几多,他永远不会忘记从事塑胶花生产的岁月。是塑胶花把他引入辉煌事业的.大门,坚定了他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心,为他赢得创建伟业的第一桶金,更使他获得磨炼积累经验。李嘉诚回首这段岁月时说:“虽历经坎坷,但从未彷徨。”“我深刻感受到:资金,它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命的源泉;信誉、诚实,也是生命,有时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领要居士的感悟:在困难也不要彷徨、放弃。坚持诚信、努力,并且坚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

填补空白的产品,很容易卖高价。李嘉诚不这样想,价格昂贵,必少有人问津。他经过成本预算,批量生产的塑胶花,成本并不高。只有把价格定在大众消费者可接受的适中水平,才会掀起消费热潮。卖得快,必产得多,“以销促产”比“居奇为贵”更符合商界的游戏规则。

李嘉诚传奇的一生值得我去效仿和学习,天才的管理才能使他的企业越做越大,丰富的社会阅历使他的人生更为丰富多彩,处理事情的随机应变能力使他的交际圈更为复杂多样。总之我们学习的还有很多,今日读《李嘉诚》,则一生读《李嘉诚》。

《李嘉诚自传》的读后感篇2

在这个暑期,我在参与见习活动的同时,也阅读了一本名为《华人首富创奇-李嘉诚全传》的李嘉诚传记,从而发起了我的深深感悟。

从事商海,这是我曾经幻想着的美好情景。我幻想着,我或许会从一个打工仔起家,我或许不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专才,但我能结识很多有才能的能人并能够让他们相助我,成为我走向成功的左右翼。这种种幻想,可能都由于我的家族环境影响而造成的。而这次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是需要经历多么大的磨难,才能锻造出那双慧眼来识别商机,才能锻造出那出色的胆量,才能练就那清醒的头脑。

李嘉诚从小因父亲离世而担当了沉重的家庭负担,去到了香港,他倔强的拒绝了舅父庄静庵的救济,15岁的李嘉诚进了茶楼做煲茶的堂仔,每天起早摸黑的工作,而且他还认识到,在香港不会说英语是一件多么悲惨的事情,所以他在工作之余,还会利用间隙时间学习英语,工作之强度非常人能胜任,但就是在茶楼这种鱼龙混杂的环境中,李嘉诚养成了一个观察人的习惯,对他以后从事销售的工作起了重大影响作用。所以,只要能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并能成长的人,在以后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无奈我们这一代过的太安逸,我们没能经历这种艰苦的环境,从而将自身的潜能深藏,越来越深,最后可能也无力挖掘出来,更别说迸发了。但是,这时的中国也有不少人身处困难处,也有不少出身农村的孩子为了家庭而担起沉重的负担,但是他们并未能最后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们本身虽然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并且适应了艰苦的生活,但是,他们没有学会成长,而是让自己适应了生活,并不是让生活适应自己;二个是他们地位低下,即使遇上了飞跃的机会,却因没有机会而让机会夭折。这两种情况,都是那么的让人悲哀。

我曾经总是在想,是不是成功的人天生都是非常聪明的?事实并不是这样,就像爱迪生说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李嘉诚也是如此,他出生在书香世家,从小就喜欢读书,每个人都认为他长大后是一个教书先生或者知识分子,谁也没想到他会成为一名商人,并且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而这一切,都是他努力得来的结果。他刚到香港,因为不会说广州话,而广州话和他的母语潮州话属不同的语系,于是他把学广州话当做一门大事来对待,他拜表弟表妹为师,勤学不辍,很快的,他就能说一口流利的广州话。但是,在香港最大的困难就是英语,李嘉诚想要在香港的中学念书,想要在香港成就一番大事业,他就必须学会英语。李嘉诚学英语,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正是因为这样的激情,他很快就跨过了英语这个关卡。学会了这两种语言后,他为自己以后成功的道路又铺上了一块平稳的砖,流利的英语也为他发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英语,到了当今社会更是一门需要掌握的语言,它能让我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拥有优势。要是我们能像李嘉诚那样学英语,恐怕也多少人四级会不过的。

在李嘉诚身上,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差不多要逝去的商人影子,那就是信誉。李嘉诚做生意一向保持良好的信誉,他与其他商人的合作,总能给别人一个满意的答卷。在一次与外商的洽谈,外商看过他的工厂和生产质量,但是李嘉诚的工厂并不能满足外商的需求,若要和外商合作,他需要找一个势力雄厚的公司和个人担保,而他的.舅父就是一个很好的人选,不幸的是,他的舅父却没有帮助他,让李嘉诚陷入山穷水尽的地步。但是李嘉诚太想做成这笔交易了,但是他没能找到担保人,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和设计师通宵达旦,做好9款的样品,让外商看,期望打动外商。外商仔细的看了9款样品,对样品感到非常的满意,并且对李嘉诚的办事作风和效率产生了欣赏之意。这时,李嘉诚坦诚地告诉外商,他未能找到殷实的厂商担保,但他非常希望达成这笔交易,希望外商能相信他的信誉和能力。正是这样的真诚和良好的信誉,打动了外商,外商说:“李先生,这个担保人就是你,你的真诚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担保”,也正是这一笔生意,让李嘉诚的塑胶花打入并占领了欧洲市场,营业额和利润成倍的增长,1958年,李嘉诚赢得了平生的第一桶金,也赢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称号。

反观现今社会,“无奸不成商”成了人们经商的信念,只要是有利可图的,都会有人去做,甚至不管社会道德的责备。2008年,南方遭遇百年风雪暴击,被困在高速路上的人们正在接受寒冷饥饿的煎熬,而此时不仅没有雪中送炭的人,附近的人见此商机,整几个热鸡蛋,价钱却卖到了几十的高昂价格,令人心寒。而且,当今社会,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些新闻,“无良工厂老板拖欠民工工资几百万”、“某某某老板夹带私逃,上千民工工资不翼而飞”,可以看出,多少的商人已经忘却了信誉,被钱财迷了自己的眼睛。商人们儿啊,你们可知道,信誉是不可以用金钱估量的啊。因为信誉,李嘉诚才能成为“塑胶花大王”;因为信誉,李嘉诚才能打败置地地产这个大敌,中标获取香港中区地铁车站上盖发展权的‘因为信誉,李嘉诚才能与香港第一财团汇丰银行合作,逐渐壮大的。

看别人的事迹,思考自己的人生。

虽然我可能不会从事商业活动,但是从李嘉诚的身上,我学到的是做人的道理,他的真诚、诚实,正是我们与人交流应该保持的态度,而不是处处心机无限,两人交流放佛在打仗般,处处提防;他的执着、清醒的头脑,正是我们在应对事情的态度,不应在遭遇一点点困难后,丢失自己对事物的执着,更不能被许多的虚假事物迷糊了双眼,随时让头脑处于清醒的状态。

很明显的,我从李嘉诚的身上看到自己有太多的缺点了,这也是我在大学里应该要做的事情,完善自己的人格,坚定自己的信念,成为一个能够让人敬佩的人,过一个不让自己后悔的大学,为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嘉诚自传》的读后感篇3

贯低调的李嘉诚很少出现在媒体,在外界眼中他有着浓厚神秘的色彩。说其神秘亦很平常,高高的额头,宽大的黑边眼镜,和蔼可亲的笑容还有专注时的那种精明,无疑平常之中有一种脱熟的气质。这种气质源于生活的谨慎,名利的淡泊,还有那大风大浪所历练出的那种成熟。

原则,何谓原则,原则就是无论事情发展到任何境地都不能违背的规矩。在大售楼花蔚然成风的浪潮下,李嘉诚坚持自己的原则“稳健中求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资金再紧,李嘉诚宁可少建或不建,也不卖楼花或贷款加速建房进度;当时地产界的许多人士,认为李嘉诚的作风过于保守,但李嘉诚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买空卖空是做生意的大忌,投机地产犹如投机股市,“一夜暴富”的后面,往往就是“一朝破产”。大家都知道做生意不能够“跟风”,可是在暴利的引诱下,大多数的生意人还是“忘本”了。当时,有一金融系统,叫“明德银号”他也参与房地产投机,大量淘空储户存款,使自己没有流动资金,丧失偿债能力,于是,明德银号发生挤提宣告破产。明德银号的破产,加剧了存户恐慌心理,挤提风潮由此爆发,迅速蔓延到一系列银行,不少银行虽未倒闭,却只能“苟延残喘”兴旺炽盛的房地产业一落千丈,楼价暴跌,炒家全部断臂折翼,血本无归。靠银行贷款支撑的地产商纷纷破产。此时,坚持原则的李嘉诚却仍在地产低潮中稳步拓展。在大售楼花买空卖空暴利引诱下,李嘉诚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实为不易,佩服,真的很佩服!

原则无处不在,生活中,工作中,交朋友,处亲人……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为什么我要把原则放在第一位,只因他重要,而且相当重要。有了原则就有了生活的坐标,做人,做事都会有根,一步一脚印。有人会说,“人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要坚持原则太难了”知道很难,这谁都知道。但要有所成就,就要承受这份压力。人的性格是不可以改变的,但人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行为的改变建立在原则的基础上。比如,凌晨时刻当行至十字路口时,红灯亮了,你会怎样?虽然此时已经没有车辆过往,但还要停下,这就是原则。这就是生活中任何情况下不能够违背的定律。

诚信,是做生意过程中最受关注的词汇,商人统常把诚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诚者不伪,信者不欺,言必行,行必果”诚信的震慑力已远远超出了商业的范畴,已经渗入生活的各各角落,一个不讲诚信的人是会被人们所唾弃。也有许多商家以诚信做伪装进行商业欺诈,这注定不会长久的。在香港,认钱不认人“拜金主义”盛行的年代,李嘉诚在缺乏资金没有担保人的情况下,获得了欧洲批发商提前付清的货款,从而解决了资金问题,如果李嘉诚不能履行合同,那无疑全部的风险会落在这位批发商的头上,也就是说这位欧洲批发商承担了全部风险。为什么这位批发商对李嘉诚这样信任?追其源由,就是诚信,李嘉诚从此对诚信更是笃信不移。诚信为李嘉诚赢得了欧洲市场。塑胶花为李嘉诚赢得平生的第一桶金,也赢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称号,从而使其进军房地产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思维,一个企业做的再大也是在“创业”,是投资再投资的一个过程,经营者是没有多少流动资金的,一只有商界准备收山的些老前辈才拥有丰厚的资金。经营者本没有“守业”二字,创业换个角度就是创新,企业要不断的创新才不会被行业淘汰。“守业”如果企业做到了守业二字的话也就面临破产的边缘,很简单,要不自己革命,要不被人革命。创新是有风险的,将军无能累坏千军,创新的成败除了团队的.协作之外,更需要的是领导者的智慧和胆识,想在商业鼎沸的年代里做一名真正的弄潮儿,就必需具有这种品质。正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李嘉诚是一名时代的弄潮儿也是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做出的每一次决定都是在运筹帷幄之中。当时做塑胶玩具,日常用品的业务已使李嘉诚忙的不亦乐乎,但他并不满足,众多的塑胶厂中他只不过是一平庸之辈,他渴望有个新突破。正是创新思维使他完成了这次突破,并且拥有“塑胶花大王”的称号。塑胶花弥补了植物花浇水,施肥等环节,很快被快节奏的港人所接受,几乎是在数周之间,香港大街小巷的花卉店,摆满了李嘉诚的塑胶花。寻常百姓家、大小公司的写字楼,甚至汽车驾驶室,都能看到塑胶花的倩影,塑胶花开遍香江。李嘉诚成为了塑胶业的泰斗。这次的创新,是一次极其成功的创新,改变他一生的创新。敢为天下先的李嘉诚不仅有胆识还有智慧。

读《李嘉诚传》,收获远比你想象中的要多得多。

《李嘉诚自传》的读后感1篇4

最近事情比较多,断断续续地看了差不多一个星期才看完这部书。大量的篇幅在写李嘉诚生意上的成功,甚至细到每一个重量级并购谈判都要浓墨重彩。整部书把李嘉诚写成了一个生意经念得好,钱赚得多,是多年的华人首富外,好像再也找不到什么可读的了。

“贫穷志不移”、“做人须有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大凡成大器者,聪明是其一,重要的还是勤奋。”、“稳健中寻求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虽历经坎坷,但从未彷徨。”、“我深刻感受到:资金,它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命的源泉;信誉、诚实,也是生命,有时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等等,好像成功的人都可以这样去叙说。

曾有记者询问他与地铁公司、汇丰银行合作成功的奥秘,李嘉诚道:“奥秘实在谈不上,我想重要的是首先得顾及对方的利益,不可为自己斤斤计较。对方无利,自己也就无利。要舍得让利使对方得利,这样,最终会为自己带来较大的利益。我母亲从小就教育我不要占小便宜,否则就没有朋友,我想经商的道理也该是这样。”这是大多数中国母亲教育孩子的常识,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俗话说:吃得亏,打得笼一堆。俗话还说:舍得宝来,宝调宝。正是因为没有特别之处,才说明这才是真正的做人之道,做事之道,成功之道。平淡是真,大道至简,说的可能就是这个意思。

李嘉诚还说过:“在20岁前,事业上的成果百分之百靠双手勤劳换来;20~30岁之间,事业已有些小基础,那10年的成功,10%靠运气好,90%仍是由勤力得来;之后,机会的比例也渐渐提高;到现在,运气已差不多要占3~4成了。”

李嘉诚的观点:“对成功的看法,一般中国人多会自谦那是幸运,绝少有人说那是由勤奋及有计划地工作得来。我觉得成功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完全是靠勤力工作,不断奋力而得成果;第二个阶段,虽然有少许幸运存在,但也不会很多;现在呢?当然也要靠运气,但如果没有个人条件,运气来了也会跑去的。”

这两段都与运气有关,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算不如天算。从来没有听说过,谁算计过老天的。在我看来,富豪的运气就是比一般的人要好。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命里有时终需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并不是说个人就不去努力了。恰恰相反,我们每一个人所应该做的是“尽人事”这个过程。结果如何我们不必去强求,强求也强求不来,而应该“听天命”。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勤奋不是不可以,但这只是在小富的层面。古人云,小富由勤,大富由命。李首富的话,恐怕与常理不太相符。

松下幸之助形象地描绘企业主在企业的不同阶段应扮演的角色。事业规模小,可以事事亲力为之;事业规模中等,更多的要依赖助手;事业规模庞大,还必须靠一种精神力量来统治。

“当员工1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最前面,身先士卒,发号施令;当员工增至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中间,恳求员工鼎力相助;当员工达到1万人时,我只有站在员工的后面,心存感激即可;如果员工增到5万到10万时,除了心存感激还不够,必须双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诚之心来领导他们。”

松下幸之助把他事业的成功,归结为人才观的成功。他有一句深得世界企业界推崇的话:“造物之前先造人才。”我读的第36本书就是松下,把这些内容搬到这本书来,不知道是想给李首富加分?还是减分?

说到首富自然离不开房地产。1994年5月26日,政府拍卖两块官地。其时,楼市仍高企不下。拍卖场却出奇地冷清,睇客多多,而竞者寥寥。结果,一块粉岭地皮成交价20.4亿,比预期的28亿低许多;一块元朗地皮以5.1亿成交,比预期7亿多低了3成多。议员张文光赤膊上阵,怒斥十多位地产商控制土地,造成“有地不起楼,起楼不卖楼,卖楼为炒楼,炒楼变空楼”的荒谬现象。

想必李首富也在被斥责之列罢?当富可敌国的时候,看来真的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颠覆这个世界?难道这是成为富豪的意义,或者说追求吗?

本书快要结尾时,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想以一句话总结李首富的成功奥秘。但看完下面这段话,却又不知道在说什么?对于李嘉诚的投资手法,深有研究的分析师认为其特点在于前瞻性、战略性的投资方式,因为李嘉诚从事的产业无论是房地产业还是运输业,都因其快人一步抢到头啖汤而获得长远发展。

说到李首富与中国两大药业集团的合作,我只看到了下面这句有趣的话。当地有人将板蓝根冲剂比作“中国咖啡”,一遇上感冒发烧就冲上一杯。显然中药在李首富的加盟下,已经走向了国际舞台。

细想首富多年来的财富积累,香港回归后的这前18年应该是高歌猛进的18年,也是香港贫富悬殊距离拉大的18年。利用政策资源,投资国有资产,本来就是在商言商,无可厚非。否则,怎么会有奸商奸商,无奸不商的文化传承呢?无论你的商业帝国有多大,幸运之神如何关照你,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个成功商人的命运如果不是跟自己国家、民族的命运绑在一起,而是跟“钱”绑在一起,又怎么能蜕变得伟大和脱俗呢?

读罢此书,无奈惊呼:商人就是商人!

《李嘉诚自传》的读后感

众所周知,李嘉诚是香港地产界的超级巨商和亚洲首富。是我们的榜样,是历史长河中的航标。可谁知他光鲜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艰辛童年和创业艰难呢?

他生逢乱世,幼年丧父,为了生计辍学寻工,沉重的生活并没有消弱他的志气和雄心。他勤奋工作,努力学习,对生活充满了乐观。不满足于现状,积极追求未来。在商海中奋进,最终成就华人第一首富。

他勤奋好学,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待人诚恳,为人谦逊,生活简朴,造福家乡,捐赠名校……他用自己的`行为为华人树立了精神标杆。

李嘉诚是一个有志气的人,他用自己的精神为后人留下了榜样。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我不破产,我就不会停止对国家的支持。”从这句话就看出,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

我们生在这样一个幸福的时代,和他比起来真是幸运有余。我们可能没有他超人的商业智慧,可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养成良好的习惯,完善的人格,找到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以李嘉诚为榜样,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李嘉诚自传》的读后感篇6

“李嘉诚出生于潮州的书香世家,从小聪颖好学。风云突变,日军侵占潮州,父亲教育救国的理想泯灭,亦打碎李嘉诚求学治学的志向。1940年冬,少年李嘉诚跟随父母,冒着生命危险,历经艰辛,逃到香港。如果不是李嘉诚,李氏家族史很可能湮没在浩瀚的历史尘埃中。20世纪末叶,经济热成为全球性的时代大潮。一代超人李嘉诚,人称香港首富,同时又是世界华人首富,在华夏经济史上耸起一座丰碑,举世瞩目。”

12岁时被迫辍学到社会谋生,50年后却成为全世界华人首富,到底李嘉诚是如何走到这么成功的一步的?读了《李嘉诚传》后,我从中了解了很多。

李嘉诚,192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1939年,日寇占领潮州后,随父母流落香港。12岁被迫辍学到社会谋生。17岁成为一个批发商的营业员,每天工作16小时,由于工作出色,18岁做经理,19岁成为总经理,22岁开始创业。1952年,李嘉诚开设长江塑料厂,制作塑料花;在60年代涉足地产,逐步成为地产大王,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1979年收购英资和黄,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1985年收购香港电灯集团;后又涉足能源和电讯公司。李嘉诚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港口营运商,拥有亚洲最大零售集团屈臣氏,率先在欧洲推出3G手机业务。目前长江集团业务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雇员人数超过21万名。集团在香港共有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为7、280亿港元。和黄是(财富)全球500强之一。1980年,李嘉诚基金会成立,对教育、医疗、文化、公益事业进行系统资助,历年来捐出及承诺款项总计达76亿港元。

李嘉诚曾做过茶楼跑堂,钟表小工,也做过推销员。然而不同的是他从中看到的却是希望。他后来回忆说:“茶楼跑堂让我学会观察人,做推销员则培养了我对市场的敏感度。”正是由于这些才能让他厚积薄发,在刚满17岁时就被提拔为业务经理,统管产品销售。时隔不久,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他到底有怎样的销售技巧,让他能够从同行中脱颖而出?李嘉诚在塑料公司负责推销新型产品——塑胶洒水器。有一次,他走了几家客户,都无人问津。这一天上班前,他就到一家批发行,等职员上班联系洽谈业务。这时,李嘉诚看到清洁工在打扫卫生,他灵机一动,就自告奋勇地拿出洒水器帮清洁工洒水。这样做,李嘉诚期望遇到提前上班的职员,让他们亲眼看见洒水器的好处,眼见为实,有了实在的感性认识,洽谈起来才更有说服力。果然有职员提前到来,碰巧还是负责日用品器具的部门经理。结果,李嘉诚很顺利就达到了目的,该经理很爽快就答应了。从小茶馆小工到钟表店小工,再到五金店销售,再到塑胶店经理,这一系列的转变的确刻骨铭心。由此可以看出,命运是掌握在每个自己手上的,一个人的现在并不能代表他的将来,只要肯努力奋斗,总有成功的一天!

一个人的成功与诚信分不开的。李嘉诚在塑料花厂的时候,有位欧洲批发商看中了他的企业,想大批收购,可这时刚好李嘉诚的企业资金发生了问题,所以那位批发商在和李做生意之前附带了一个条件,那就是找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或个人做担保。李嘉诚在找不到担保人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去开发新产品,结果通宵赶出了9款样品。第二天连忙去和那个批发商交涉,他用自信而执着的口气说:“请相信我的信誉和能力,我的原则是做大生意,做长生意,薄利多销,互惠互利。”批发商微笑地说:“我早已找好了担保人,那就是你,你的真诚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担保。”所以那个批发商答应把货款在未付清的情况下提前给李的公司,从而解决了资金问题,如果李嘉诚不能履行合同,那无疑全部的风险会落到这个批发商的头上。可见,这个批发商对李嘉诚有多信任。也是由于此事,让李嘉诚对诚信更加笃信不移。诚信为李嘉诚赢得了欧洲市场。塑料花为李嘉诚赢得平生第一桶金,也赢得了“塑料花大王”的称号。从而使其进军房地产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的李嘉诚用7亿资产的中小型企业,成功地控得资产价值60亿的香港第二大英资洋行和记黄埔。他正是用怡和大班对他的信任和支持,收购时才做到兵不血刃。因此李嘉诚被誉“超人”。另外,在李嘉诚的企业中,仍然还有着建厂时的老员工,虽然企业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复杂,他仍然把老员工留在企业中,无不体现他对来员工的关怀,从中也反应了一个“诚”字。用他自己的一句话就是“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

李嘉诚的经历堪称传奇,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他的成功?读了《李嘉诚传》后,我想这与他的勤奋,责任感和诚信是分不开的。正如李嘉诚自己所说:“我觉得成功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完全是靠勤奋工作,不断奋力而得成果;第二阶段,虽有少许幸运存在,但也不会很多;现在呢?当然也要靠运气,但如果没有个人条件,运气来了也会跑去的。”可见勤奋在每个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关键所在。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这一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向成功迈进。

《李嘉诚自传》的读后感篇7

今天借了两本书,《广西行知书》,《李嘉诚的大局观与细节处理》,一口气两本书都读完了。

先说说读《广西行知书》的体会吧。广西,我的家乡,是一个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的地方。书中主要对广西各个城市的旅游景点进行了图文并茂的描述。着重写了桂林,看来桂林在广西的地位还是很高的,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有各种独特的风景。看着那些图片,我仿佛重游了桂林,心旷神怡,想起两年前去的桂林,与作者所写仿佛也是感同身受。当然,我比较感兴趣的还是对我们北海的描写,很佩服作者的细心和深厚的文字功底。她对北海描述写得很细腻,也很准确,有很多是连我也不知道的或者说不清楚的,写得很好。

看这种书,起到放松心情的作用。其实我也蛮热爱大自然的,我也希望以后能够旅行于天下,去领略世界各地独特的风景。这是一种奢望,因为我们很多人都活得很现实,为了生存,我们要工作,还要照顾家庭种种。我觉得,人不能为了生存而失去自由。有时候,我在看待这个社会的时候,感觉我们拼命地学习,无非是把自己锻炼成一个会某种技术的工具,会赚钱的工具。我们只是生存,而不是在生活。为了这种生存,我们有很多的无奈,我们强迫自己要不停奋斗,我们强迫自己放弃很多。但从来没有想过,我们的奋斗是为了什么,我们这样活着的意义有多大,我们要成为真正意义的人还是一种工具。痛痛苦苦读了十几年的书,甚至有些人还读到博士后,最后出来还是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有些还死在工作岗位上。听说邓稼先当年只知道包子是最好吃的东西,其他的`食物都不懂什么滋味。当然,他给国家做了很大的贡献,但对一个单纯的人来说,这能叫生活吗?许多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爱因斯坦,其实他们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傻子,如果不是傻子一样的人是成为不了爱因斯坦的,也不会有爱因斯坦一样的成就。世界上很多科学家,特别是数学家都患有自闭症,他们能够成为科学家是因为他们有病。我想说,有些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科学家,你是在诅咒你的孩子得那种病。就拿我们学校的这个所谓的数学正教授来说吧。22岁破解斯塔潘猜想,学校奖励100万,还直接升到正教授,多么神气!其导师候振庭(著名数学家)说,他不喜欢说话,没有朋友,很难跟别人沟通,我们发现很多数学大师都这样,像……和……他们都患有……。你希望自己儿子成为这样的人吗?

扯远了,回归主题。我们人生下来,上帝就赐给我们一个那么好的大自然,我觉得,人应该要热爱生活,成为生活的主宰者,而不是生活的奴隶。我们以后在工作的同时,能够给自己更多一点自由的空间,不说去旅游或者什么,至少能够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才算没有白来一趟。哪怕,就是夕阳西下之时能够停下手中的工作,透过办公室的窗,享受着纯属自然的美。不懂生活的人,取得再大的成功,赚得再多的钱,都是对不起自己的。有时间还是多一点到外面走走,趁着还年轻~

李嘉诚,一个财富的代名词。他有很多的崇拜者(粉丝)。读《李嘉诚的大局观与细节处理》感觉想做一个成功者真的很不容易,既要有大局观又要有细节处理能力。人是要做实事才能够成功的,空头大话的人,就是那夏季的知了,爬到树梢最高处,声噪一时,出尽了风头。毛毛虫却在默默地织茧,等待成蝶。最后夏季一过,秋天来了。知了就没有了,而这时毛毛虫最后却能够破茧而出,实现了自己美丽的梦想。也不是第一次读李嘉诚了,虽然写得神乎其神,这都是因为他成功了。很多都是作者的猜想,说李嘉诚当时遇到一种什么的情况,然后那时他是怎样想的。我想李嘉诚自己都不知道当时他怎样想的吧!作者怎么知道他就看准了世界局势,并且抓住了时机,一步步都像理所当然。这些都纯属放屁。

读书要学会提炼些本质的东西就可以了。至于作者的观点可以不苟同。有时候看到有些人为了某某国家大事争论不休,我觉得很好笑。他们说自己在网上看到人家是那样写的,另一个又说自己看《参政消息》人家是那样写的。反正就觉得自己看到的是正确的,没有一点自己的观点,但是谁也不服谁,他们成了两个不同作者的辩护者,更有甚者会闹到打架。是不是有点无知和搞笑呢?

读这本书,悟到一个道理。人若想能够成就一番事业,一定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要有恒心,宽容心,还要有诚信,吃得起亏。李嘉诚他真正做到了。这些都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他注定要成为一个成功者。至于他做得那么大,我想更多的应该归于时势与幸运。

做个读书笔记,给自己警醒,同时激励自己。

《李嘉诚自传》的读后感

今天终于把《李嘉诚全传》读完了,在此想写点我读了此书的感受,这个读后感,写的时间太久太久,想对于以前的读后感,这次总是有些事情困扰着我,所以现在我先把我读懂的一部分与大家一同分享!

20世纪末叶,经济热成为全球性的时代大潮。一代超人李嘉诚,人称香港首富,同时又是世界华人首富,在华夏经济史上耸起一座丰碑,举世瞩目。因此,我是带着对他经商道路的追崇心情来读书的,希望从他经商之路看出些什么。

读完嘉诚传奇的一生,让我心存最深的不是他如何以超人之术创立的宏基伟业,而是他那和睦的待人处事态度和他对做任何事情的诚信态度.我想就是因为拥有这个才成就了他今天的事业,这就是”超”之所在。

就诚信而言,(书中令我佩服的还有很多,但李超人的诚信是我最敬佩的.)中讲了这样一件事情,他还在开塑料花厂的时候,有位欧洲批发商看中了李嘉诚的企业,想大量收购,可这时刚好李的企业资金发生了问题,所以那位批发商在和李做生意之前附带一个条件,那就是找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或个人做担保。李嘉诚在找不到担保人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去开发新产品,结果他通宵赶出了9款样品。第二天连忙去和那个批发商交涉,他用自信而执着的口气说:”请相信我的信誉和能力,我的原则是做长生意,做大生意,薄利多销,互利互惠”。批发商微笑的说:”我早已找好一个担保人了,那个人就是你,你的真诚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担保”。此次生意的成功更使长江公司实力上了一个台阶。

后来的李嘉诚用7亿资产的中小型企业,成功地控得资产价值60亿的香港第二大英资洋行和记黄埔。他正是用怡和大班对他的信任和支持,收购时才做到兵不血刃。为什么怡和大班会如此的'看重李嘉诚呢?这正是李嘉诚的诚信说服了他们。收购和记黄埔后,李嘉诚由此被誉为”超人”.外在如今李嘉诚的企业中,仍然还有着建厂时进厂的老员工,虽然企业涉及的行业和专业越来越复杂,他仍然把老员工留在自己的企业中,无不体现他对老员工的关怀,从中也反应了一个“诚”字。用他自己的一句话就是“你必须以诚待认,别人才会以诚相报”。

读完李嘉诚传奇的一生,固然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值得我们去思考,唯有诚信是不容质疑的。不管你现在做什么,将来要做什么样,我们必须以诚待人,以诚待事让我们向李超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李嘉诚自传》的读后感20

李嘉诚是一位商业巨子,他的金钱在全亚洲排行第一。很多人羡慕他有数不尽的钱财,可是,谁又知道李嘉诚创业时的艰辛呢?

少年李嘉诚于1928年出生在美丽的广东省,祖祖辈辈都是读书人。可是,当时日军的残忍侵略,使这个幸福又美满的家庭顿时破碎,父亲死亡、祖母病逝……这就是李嘉诚的.童年。

少年李嘉诚开始寻找自己的工作,舅舅就叫他到自己的公司来,李嘉诚却不接受,这令他的舅舅以及周围的人十分惊讶。李嘉诚或许天生倔犟,但更多的是他骨子里的那股自立和不服输的劲头,这令我感到十分佩服。李嘉诚就靠着这种“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为自己开辟了一条阳光大道,为自己的前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生活中,有些人却因碰到了一点小困难而停止了前进的脚步,最终成了落后者。

上个学期,我校举行了冬季长跑比赛,我也参加了,可当时我正感冒着。望着长长的跑道,我心里直发毛看,怕自己跑不好。最后果真跑了倒数第一,将第三名的位子拱手让给了别人。现在读了李嘉诚的故事,我一下子明白了许多。是啊,困难就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朋友们,读一本好书等于交一个好朋友,让我们打开心灵的天窗,到知识的海洋里去游历一番吧!

《李嘉诚自传》的读后感2篇10

在大学大量空闲的时光,有时感到空虚,无所事事,但令人欣慰的是一本《李嘉诚传》还是读完了。

很久以前我只会死读书,对书本上的知识不是照本宣读,就是唯唯诺诺的信服,完全没有抱过怀疑的态度,然而今天,随着我知识及阅历的增长,我逐渐才学会了独立思考的方法,读完了一本传记,在这里说说我自己一点浅薄的看法。

首先,这本书把李嘉诚的一生都说了一下大概的轮廓,主要客观的描述了李嘉诚的一生,然而作者或多或少在态度上还是比较偏向李嘉诚的,我觉得这本书对李嘉诚的人生只是一个大概的轮廓,这对李嘉诚整个人生只是冰上一角而已,正如阿里巴巴总裁马云所说的一样:如果你成功了,你说的话便成了真理。然而我觉得一个人要成功,就像李嘉诚那样勤劳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但一个人成功永远没那么简单,人都说潮州很精明,李嘉诚的脑子可不是一般人的脑子那样,就单说学英语,他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单说我自己,我英语就学了整整六七年时间,但还是学不会,李嘉诚的毅力更是非凡,就很小的一件事说吧,他每天晚上回家后不管有多累,他都会坚持看书,而且从年轻到老这个习惯从未改变,雷达不惊。李嘉诚的情商也很高,就单说他在茶馆端茶这么小的事情吧,要是我们一般人的话,就觉得这么小的事情做好就行了,可他不一样,他除过端茶之外,他还会察言观色,所以很讨人喜欢,也很招老板喜欢,他做推销员时,他把那个铝桶专门会推销给整天在家闲着没事的老太太,为什么?因为那些老太太整天没事,只会唠嗑,老太太唠嗑是就会谈及的他推销的东西,老太太会帮他推销,他没有浪费时间,时间都用到了刀刃上,别人功能工作八个小时,他就工作十六个小时,所以他推销的结果是第二名的好几倍,而且他还是新手,这真的很厉害。李嘉诚也很有商业头脑,在他做推销员时,他就将这个区域分成好几个部分,哪个部分是搞销售区,哪个部分是低销售区,他破旧的笔记本上都有详细的记载,这些都是李嘉诚后一些推销书籍上才总结出的推销法则,他也很讲义气,他嘴边经常挂着这么一句话:对己节俭,对人慷慨。当他要离开那个铝制品公司时,他对那个老板说绝不带走以前的顾客,还对老板说了此行业的前景不是很好,他建议要么是放弃,要么是做锁子等其他产业,因为铝制桶将会被塑料桶代替,看来这人真的很讲义气。他的行动力很强,他能抓住机遇,当他开始创业时,他借钱再加上自己的钱总算办起了厂子,要是一般人还在那思考成功还是失败后会怎么样。要是总结李嘉诚身上的`成功之道那真可说是千条万条,在这里我就列举自己一点浅薄的心得吧。

时势造英雄这句话我不知用在李嘉诚身上是否合适,他出生的时代及家庭的不幸这一切无疑激发了他的潜力,然而一个人成功不仅仅是我们表面看到的这些,还有很多我们背后看不到的,一个人成功之后,我们会将他神化,只会看到他身上的优点,所有缺点都会被优点所覆盖的。

看完了《李嘉诚传》,他的艰苦奋斗感染了我,他的坚持不懈感染了我,他的虚心学习感染了我。在我看到他成功的一面时,我更感受到他成功背后的努力与坚持,让我懂得成功来自于坚持,成功来自于奋斗。

《李嘉诚自传》的读后感篇11

李嘉诚曾经说过:只要勤奋,肯去求知,肯去创新,对自己节俭,对别人慷慨,对朋友讲义气,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迟早会有所成就,生活无优。生意更上一层楼的时候,绝不可有贪婪,更不能贪得无厌。

李嘉诚为什么会蝉联首富呢?从他给他儿子的忠告中,就可见一斑。

1、克勤克俭,不求奢华

2、学会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

3、赚钱靠机遇,成功靠信誉

4、耐心等待成功的到来

5、有胆识也要有谋略

6、别人如果放弃,你就要出手

7、懂得用人是成功的关键

8、不要对一项事业情有独钟

9、要时刻考虑合作伙伴的利益

10、肯用心来思考未来与朋友们借鉴,共勉。

他的事业成功百分百靠勤劳换来。李嘉诚在少年时代算过一次命,算命人说他天庭饱满,双目有神,生辰属龙命,保护星乃水星。若勤劳苦干,坚持不懈,将来定会大富大贵。李嘉诚并没有相信什么龙命。而相信了只要勤劳能干,坚持不懈,定有所成,并一直在一生的实践中躬行不辍。李嘉诚不仅身体力行,也常常以此来告诫儿子。

我也学会了“勤能补拙"的道理,像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李嘉诚很爱他的两个儿子,直到今天,只要一提起儿子,那种掩抑不住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但他深知,这也与他当初的谆谆教导有关系,打小的时候,他就告诉两个儿子,勤能补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我们也只有从小就要养成俭朴的好习惯,遭点磨难,是为了磨砺我们的意志,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阅历。

一个人最要紧的是,要有中国人的勤劳、节俭的美德。懂得节省你自己,对人却要慷慨,当你赚到钱,等有机会时,就要用钱,这样赚钱才有意义。

《李嘉诚自传》的读后感篇12

说到李嘉诚,中国世界上几乎没有人不认识他,甚至他在世界上也很有名。他从一个赤手空拳的年轻人变成了令人羡慕和钦佩的亿万富翁。他从一个14岁的穷孩子成长为垄断香港经济的长江工业董事长,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的首富,其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读完《李嘉诚传》后,我学到了很多。在成功的背后,我付出了很多代价,比其他人付出了100倍和1000倍的努力。读完李嘉诚的一生后,我感叹的不是他创造的宏伟基础,而是他勤奋、真诚、勤奋、进取的精神。因为他有这些精神,他今天取得了成就。

192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的李嘉诚。日寇占领潮州后,1939年随父母流落香港。12岁被迫辍学谋生。17岁成为一个批发商的营业员,每天工作16小时,由于工作出色,18岁做经理,19岁成为总经理,22岁开始创业。1952年,李嘉诚开设长江塑料厂生产塑料花;20世纪60年代,他参与了房地产,逐渐成为房地产之王。1972年,长江工业上市,1979年收购英资和黄资,成为第一家收购英资商业银行的中国人;1985年收购香港电灯集团;后来,他参与了能源和电信公司。李嘉诚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运营商,拥有亚洲最大的零售集团屈臣氏,率先在欧洲推出3家G手机业务。目前,长江集团业务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员工超过21万人。香港共有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70亿港元和280亿港元。和黄是世界500强(财富)之一。

李嘉诚的经历堪称传奇。是什么造就了他的成功?这与他的勤奋、责任感和诚实是分不开的。正如李嘉诚所说:我认为成功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努力工作,不断努力取得成果;第二阶段,虽然有点运气,但不会很多。现在呢?当然也要靠运气,但如果没有个人条件,运气来了也会跑。可见勤奋在每个阶段都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关键。可以说,一个人的现在并不代表他的未来,只要他愿意努力工作,努力工作,命运就会改变。

事业成功后,他并没有忘记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作为少数中国慈善家之一,他打破了自古以来为富不仁的.说法,各种慈善事业捐赠了8亿多美元。在李嘉诚身上,富贵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他在商训中说,真正的财富,要懂得用你得到的钱,尽自己的一点义务,还有责任,贵来自你的‘行为。这些都体现了李嘉诚的人格魅力。

虽然成功的案例不能复制,但成功的经验可以学习,成功不是偶然的,成功是有原因的,当然,李嘉诚是一个幸运的人,这种幸运也取决于他自己的努力。特别是这本书可以通过介绍李嘉诚的经历来激励我们找到我们缺乏的品质。虽然光读书是不可能成功的,但他的人生经历肯定会给我们带来勇气和激情,告诉我们一个渴望成就伟大事物的人需要什么……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不仅要不断学习课本知识,努力工作,还要学习做人的道理,真诚待人,懂得回馈社会,做一个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李嘉诚自传》的读后感篇13

很多人都想成为李嘉诚,很多人都会感叹他的成功,但只有感叹。读完李嘉诚传奇的一生,让我们感受最深的不是他如何以超人之术创立的宏基伟业,而是他勤奋好学、以诚待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就是因为拥有这些精神才成就了他今天的事业,这就是”超”之所在。

李嘉诚的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很多人的影响,尤其是他的父亲李云经和庄静庵。1928年,李嘉诚出生于潮州。李氏家风,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是潮州的书香世家。李嘉诚从小聪颖好学,5岁进入小学念书。先生教授的诗文,他在家早已烂熟于,他对陌生的诗文抱有浓厚的兴趣,李嘉诚回到家讲给父亲听。父亲也常常向他讲述日本侵占东北三省,攻打上海的暴行。父亲忧郁的神色,深深铭刻在李嘉诚幼小的心中。在父亲的教导下,李嘉诚心中的一个理念越来越清晰:勤勉苦读,出人头地,报国为民。父亲在临终时也不忘告诫儿子“贫贱不能移”,“做人须有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义富且贵,与我如浮云”李嘉诚之父在贫穷中辞世,却给儿子留下珍贵的精神遗产——如何做人。如果说李嘉诚的父亲是他人生的启蒙老师,那么庄静庵就算是他商场上的启蒙老师。庄静庵是香港钟表业的钜子。他曾深有感触地对李嘉诚说:“香港商场,竞争激烈,不敢松懈懒怠半分,若不如此,即便是万贯家产,也会输个一贫如洗。”李嘉诚从父亲那里养成了热爱学习的好习惯,增强了民族责任感,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做人。从庄静庵那里学会了如何行商。可见在人成长的道路上,身边的人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只有在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下,才能养成一种良好的'心态和斗志。只有在正确的思想和言行的指引下,才能启发我们对生活充满追求。李嘉诚的勤奋好学,也深深触动了我。人家工作8小时,李嘉诚就工作16小时,赚到钱就买书来学习,不懂的东西就一个劲地探究。李嘉诚曾做过茶楼跑堂,钟表小工,也做过推销员。李嘉诚每天都把闹钟调快10分钟响铃,最早一个赶到茶楼。调快时间的习惯一直保留到今日,他做任何事,都走在时间的前面。

李嘉诚的经历堪称传奇,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他的成功?读了《李嘉诚传》后,这与他的勤奋,责任感和诚信是分不开的。正如李嘉诚自己所说:“我觉得成功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完全是靠勤奋工作,不断奋力而得成果;第二阶段,虽有少许幸运存在,但也不会很多;现在呢?当然也要靠运气,但如果没有个人条件,运气来了也会跑去的。”可见勤奋在每个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关键所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这一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向成功迈进。

    【读后感】栏目
  • 上一篇:《窃读记》读后感(9篇)
  • 下一篇:《一问一世界》读后感(1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