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家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整理9篇)

时间: 2024-06-22 栏目:优秀作文

家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篇1

“双减”工作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和政治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国之大计。作为一线教师,更是站在了“双减”工作的主阵地上,更要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到学习工作中去。

在我看来,“双减”不是让学生远离学习,度光阴,轻视教育,更不是在教育质量上做减法,不是在教育责任上撂挑子。而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认真备课,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要健全作业模式和形式,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同时转变教育评价方式等。

我认为具体的做法有:

一、学习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有新的认识,更新教学理念,明白减负并不是单纯的削减作业数量,关键是如何在“减负”的同时提高质效。

二、增强集体备课,仔细钻研教材,使各单元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依据单元目标制定合理地课时教学目标,并依据各班的实际情况,修改教案,有针对性地对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训练。

三、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情境,培育学习兴趣,以“学生发展为本”,精讲简练,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40分钟的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围绕听说读写相结合进行。有目标,避开随意性。在讲解课文中完成。如: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对容易写错的,在检查预习时重点强调,采用集体书空或抄写或形近字等方式牢固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运用各种办法或近、反义词,或联络上下文理解。找出本篇课文中想像说话的训练点,进行说话练习。课后及时写下。有了课堂上说的基础,回家完成写的任务就轻而易举。对文中的重点段落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减轻了学生业余负担。

五、课外作业,细心筛选,仔细编排,如在教学中总结出经典基础性作业和练习,作为常规试题仔细练习。让学生作业负担小,又得到最大的训练,做到及时高效。每周针对单元目标出好周周练,进行些操练。

六、设计分层作业:对各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做作业。同时还注意作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让中差生把完成老师的作业当作一件乐事。避免作业中的重复现象,尽量设计精而简的作业,作业的布置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渐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总之,练习只是手段,让学生在课后获得现固才是最终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为教师要精细设计每一个课堂作业,做到少而精,让学生在乐中获得学习,获得巩固,增强练习的有效性。

家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观看《家长教育促进法》,理解了相关家庭教育的含义,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是规范家长行为的底线,优秀的父母不在于学历的高低文化程度多少,是否有责任意识,陪伴是责任以身作则也是责任,履行父母的责任就是对孩子负责。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三教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对我们家庭教育是一个非常大的保障。尊重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役;尊重未成年的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遵循家庭的.教育特点,贯彻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每年的5月15日是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它也是国际家庭日。

我们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有效的与孩子沟通,善于倾听孩子的想法,才能有针对性的给与孩子关心和帮助。

家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篇3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能够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

此刻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家人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祖辈、父母过分的溺爱娇惯,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适应潜力较差,任性,怕苦等问题。从开学初教师的上门家访及调查问卷中发现,小班大都幼儿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少家长很重视对幼儿的认知教育、智力开发,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则以“孩子还小”为理由而包办代替或不予以纠正,在幼儿发展中存在着认知潜力和行为潜力不和谐性、不一样步性。不少幼儿在表演节目时还很自信,但一旦让他们去独立完成一件简单任务时,就显得不知所措。有的幼儿尚未构成用餐、入厕、倾听、玩玩具等方面的基本行为习惯,如果任由这一状况发展下去,幼儿行为方面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幼儿的不良发展将不可避免,对今后的一生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

3~4岁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构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务必从小抓起。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能够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小班是幼儿从成人呵护中逐步走向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小班幼儿的许多行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具有更重要好处。

(1)父母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学校用心引导,双方共同努力

我们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只有自我做了,孩子才会跟着学习。如果光说大道理,而自我不能作为孩子的榜样,那么,这种教育,但是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教育,是丝毫起不了作用的。同时,学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儿子的母亲目前是一所大学的研究生,对孩子而言,这是他引以为自豪的事,也是一种促进力量。虽然他不明白母亲考研的历程有多么辛苦,但母亲深夜还在静静的看书的景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个榜样,使他明白只有勤奋努力才会梦想成真。孩子已经上初一,虽然母亲不在身边,孩子在爸爸和学校老师的谆谆教导下,不仅仅在学习上有进步,其他各个方面都有了可喜的进步,成为了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2)营造家庭学习气氛,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习惯

听我的同事讲过他家女儿和侄女双双同年考上大学的事,他的心得体会是营造家庭学习气氛,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每一天晚上吃完饭后,他和妻子就出去散步,女儿和侄女两个孩子收拾完桌子,就去写作业,他们回到家,在孩子做作业时,从不看电视,各自拿一本真诚地期望家长们撒下的是美丽、善良、友爱的种子。让美丽、善良、友爱的花开满孩子的心田。不要让“望子成龙”的心理变成孩子的压力,顺其自然,因材施教,让孩子轻简单松学习,要相信: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隆重的家长会最后落下帷幕了,送走了最后一个学生家长,我长长地舒了口气,置身焕然一新的教室,还留存着浓浓的爱意,我倍感欣慰!是啊,长达一个月的精心准备,凝聚了我和孩子们无数的心血!

一、家长会它是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也是展示自身素质的最佳平台。

我在最初设定的大体框架上,重点穿插了“孩子的变化”这一板块,让家长们深深地感受到他们的孩子小学仅仅半个月时光里,学习及行为习惯变化的有多么的大,几易其稿,反复修改,最后完成了一份令自我和家长满意的答卷。

二、家长会基本状况

首先,针对五年级学生,学校先组织了群众的会议,具体介绍了学校的基本状况和详细要求和纪律,充分展示了学校的教学设施条件及成绩。然后是分班召开,由班主任老师针对不一样的状况做具体的介绍和事项安排。我班具体介绍了学生的基本状况、在学校的近段表现,还有需要家长配合完成的纪律、学习、生活方面的要求。令家长都个性的用心和支持。

在召开家长会的过程中,部分家长还向学校和老师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有针对性的推荐和意见,此刻简要总结如下:

1、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重视安全知识的学习,在学校周边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2、学校应在力所能及的状况下多组织一些有好处的活动,来锻炼孩子的自理潜力,让孩子更全面的成长。同时期望不要因为太多的活动耽误过多的孩子学习的时光。

3、教师就应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多下功夫,加强学校和家长、老师和家长的联系。

三、总结反思:

从会后与家长的交流和周一学生的反馈状况来看,本次家长会开得相当成功,有效地加强了家长和老师的联系和交流,透过报告会学生家长也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从中学到了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家长纷纷表示今后必须要改变自我的家庭教育观念,学习先进的家庭教育方法,同时加强和老师之间的联系,共同配合,教育好每一名学生。

一个孩子从母体中分离出来,到成为独当一面的国家栋梁。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上辈的指点和教诲。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人一生下来,他的心灵是纯洁的,看到的天空是湛蓝的,周围的空气是清新的。但为什么在以后的成长的历程中,以至于有人工作突出受到领导的表扬,有人犯罪受到社会的谴责呢?归根结底是后天教育的结果,也可以说是人为和环境造成的。

孩子一睁眼看到的是自己的亲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现在的社会,一家三代守着一个孩子的大有人在,哪个父母不是把孩子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口里怕化了,更何况还有爷爷、奶奶宠着,很容易让孩子从小成为“养尊处优”只会发号命令的“指挥家”。我家邻居就有这么一小孩,今年都快两岁了,平时爸爸妈妈工作忙,是爷爷奶奶从小带着的,只要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管它是不是属于自己的,都想据为己有,稍有不从便连蹦带跳、大声哭闹,爷爷奶奶要么惟命是从帮其占有,要么连哄带骗如:这东西有毒、哪个叔叔会抱你走,你会找不到自己的妈妈……让孩子的幼小心灵从小就生活在被蒙骗的氛围中。所以要想让孩子的人生有一个好的开始,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首先要担负起“教师”这个称呼,不要让孩子在你的教条下养成“好坏不分”“是非不辨”的性格,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好的性格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孩子一生是否能健康的成长,也取决与环境的影响,父母不和、天天争吵或者是父母都忙于自己的工作照顾不到自己的孩子,没有给孩子制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孩子所处的环境孩子觉得不安全、不温暖、不健康,同样也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每当看到有的父母对孩子听之任之,由着他们的小脾气来而不去加以引导和纠正,我真的替孩子们鸣不平,有的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不起任何作用的时候,喜欢用“树大自直”来安慰自己,以求的心灵暂时的平静,我就教过这么一个孩子,从小父母娇生惯养,想怎样就怎样,到后来对于父母的话不听不信,总是与父母对着干,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养成自由散漫的性格,以致造成上课做小动作、不听老师话的坏毛病,每次为此事与家长想沟通的时候,家长总是说“树大自直”,面对家长的无知真替孩子惋惜。孩子就同小树,该修剪就修剪,对于3———5岁的孩子,正处于模仿和学着分辨是非的时候,作为家长你如果发现问题不及时采取措施,就是在往小路上领孩子,等到你控制不了他的时候,你想拉都拉不回,到那时你真是悔之晚矣。

所以,现在的家长,你必须认清形势,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教会他为人、做事的的道理,所谓“三岁看大”就是这个理幼儿教育,帮助孩子从小找准前进的方向,在前进的道路上大步走向明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好处,下方是一位家长就此谈到的几点体会。

我从最初受到父母的启蒙教育,到此刻教育自我的女儿,人生的经历告诫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对孩子十分重要,甚至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影响到终生。现就家庭教育问题,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成人是目标。学会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终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决不能让孩子成为知识丰富而性格古怪,对父母没有感情,对他人、社会漠不关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无论犯有多大的错误,要和他讲道理。我对孩子一向是坚持这个教育原则,让他们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下,从小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起码就应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合格公民而适应现代社会。

家长是镜子。“天才”不能创造,但家长只要不失时机地去发现、培养,开发孩子天赋中的特长,以自我的勤奋努力去走自我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获得成功。家长不仅仅是孩子的天然教师,也是监护人,同时是伙伴、朋友和榜样。孩子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家长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实确实如此。如何当好家长,我认为,首先,努力“学会关心”。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关爱社会、国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和气。其次,要加强自身修养。家长应坚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自觉地将完善自我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示范于孩子。再次,要创造和谐环境。教育环境的优劣是孩子成长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谐的家庭和社会,那么家庭生活气氛的默化熏陶不可忽视,家庭长辈品行道德的心灵潜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适当表扬和鼓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将学会公道;在争吵、埋怨、偏爱和缺乏温暖中生活,他将学会诡辩、责怪、妒忌和冷漠……,这种现实是“无言之教”。不是危言耸听。

孩子是老师。家长应善于学习孩子们的优点和长处。孩子们有很多“可爱的缺点”值得大人们学习。如蓬勃向上的朝气,好问好学的学习态度;不保守,善于理解新生事物的特点;少世故,对人对事的真诚直率;对新科技和新型玩具等未知知识一学就通、一玩就会的本领等等,他们在这些方面的优点都是值得家长学习的。孩子的这种优势,作为家长应充分的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不可忽视、指责、抑制,以至于扼杀。

尊师是关键。老师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系统教育的主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孩子们幸福的缔造者,心灵的抚慰者和医治者。对于我来讲体会很深,我的孩子处在单亲家庭中,尊师敬亲的感情较薄弱,学业基础不够稳定,但是他的老师注入了超多的真诚爱心,以强烈的职责感和事业心千方百计、苦口婆心地强化学校教育,使我的孩子在品德、智力、身体都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弥补了我们家庭教育的不足,这样的老师倍受我、孩子和社会的尊敬,那么这样的“园丁”培养出来的花朵无疑会更加鲜艳。

今后,我决心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好我的孩子,使之成为能适应现代社会的有用人才,以上心得体会,只是我一管之见。

家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篇4

我首先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次培训的机会来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其实刚开始,我还在想,我又没有孩子,学什么家庭教育。可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站在孩子面前,我何尝不是一位家长呢。一开始对于学习只是浅尝则止,可是学了几课时之后才发现这个平台特别好。这次学习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人通常都有种心理,一旦学到了有用的东西,就想把它分享给别人。今天我就忍不住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一、活到老,学到老。

老祖宗有句话说得真好,活到老,学到老。一开始不想学,因为平时工作就够忙的了,下班了还要学习,用脑子。学了之后才发现自己有多么的无知。平时我对于自己的知识很自信,但我现在不得不承认我在管理班级和学生多方面发展、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着问题。尤其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班主任,遇到事情处理的方法的经验不足。

比如在学到第三单元第四课时时,洞悉心理特征,学习因势利导。孩子在从一个环境到另外一个环境是,他的心里,生理和外界环境都发生着变化,一定会难以适应,必须有一个适应期。我刚到学校时,接的是一个小学的一年级,刚开学时,我要带着学生熟悉环境好几天,就连上厕所都要让他们排好队,一个一个地去,像幼儿园一样。我当时就想不明白,一个星期了,学生还是找不到班级,找不到厕所。学生在学业负担上也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好多孩子刚入小学就会有上课没有上课的意识。学了这个课程以后,我想以后再到一年级,我就有了实际经验,又有了理论指导。

二、利用好学生的向师性发展德育

在第六课时树立家教理念,争做合格家长这堂课里,如果把这个内容换成更新教育理念,争做合格家长也是完全可以的。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说育人先育己,身正为范。孩子年纪比较小,有很强的向师性,如果老师平时在学校里能做到孩子的榜样,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按老师的行为做事方式去处理事情。比如老师要言而有信,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这样孩子慢慢地就会觉得这是一种骄傲的事情,他已经和老师站在一条线上了。比如有一次,我在楼道里捡到一张纸,结果我们班去水房洗拖把的孩子看到了,他就学着我的样子,跟在我的后面把整个楼道全拖得干干净净的。我当时特别惊讶,然后想了想,就去班里把这个同学好好地表扬了一番。结果,我们班就成了学校的名班了,卫生搞得好,孩子的养生教育好,德育方面得到校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榜样的效应和孩子向师性的潜力。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德育方法,如果能在这方面加以重视和推广,德育的效果会大大提高。当然这里的重视不仅仅是一个老师,一个学校的重视,而是一个社会的`重视。比如说一个孩子在学校有好习惯,但是家里或者说"上学的路上"没有持久的影响,那这个孩子的好习惯也不容易内化,最终也只是昙花一现。所以可以看出向师性的"师",就不再仅仅指老师了,而是每一个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人。

而作为家长如果想要孩子好学,自己也要努力提高自己,比如说家长自己整天就不读书不看报,天天看电视玩手机,却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觉得孩子学好的可能性不太大。所以通过这节课,我认为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做到身正为范,时刻记着育人先育己。

三、手表定律的反思

在心里篇里的第三课时中有一课是学用心理效应,激活家教实践。其中的手表定律让我很有感触。本意上手表定律是说只有一只手表,可以知道准确的时间,而拥有两只或者更多的手表时就会让人失去判断力,无法确定时间。它实际上是告诉我们,每个人因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家庭环境和接触的环境不同,遵循的准则和价值观念也不同。

在教育方面也是同样如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两个最重要的环境就是家庭和学校,如果这两个环境所遵循的准则不一样,孩子就会困惑,不知道如何行事。比如说一个简单的例子,学校的老师要求孩子回家要替爸妈做家务,拖地,倒垃圾。孩子回到家,爸妈想着孩子还小,再说也不需要孩子做什么家务,只要把自己的作业做好就行了,回学校让孩子说已经做了。这样学校和家长的要求就不一样了,孩子也许有想成为大人的渴望,但是又觉得父母说的有道理。夹在这样的两个不同价值观中间,孩子的性格和价值观会有一定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家校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在开家长会的时候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尽量做到家校一致。

这次学习学的东西特别多,又不能一一列举,以上只是我这次学习的感受最深的几点,也是我学习之后一直正在践行的几点,有的地方说的不对的需要大家的包容。总的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这次学习是收获很多。在教育这条路上我觉得我只是刚刚起步而已,需要不断地学习,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依然感谢学校能给与我这次机会加入这么好的平台,以后也希望学校能为我们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

我在想这个平台只是针对家庭教育,我觉得在教育这条路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不分你我,携手并进,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我想如果能建立一个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学习和互动的平台,那将更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会减轻家长和老师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达到双赢的效果。

家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篇5

九月初,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七彩阳光教育。虽然加入群里才短短几天,但为了能更系统地跟韩老师学习家庭教育方法,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会员。虽然之前关于家庭教育我一直十分关心,也曾买过不少相关书籍进行学习,但一直觉得不得要领,看过就忘,不能学以致用。儿子一天天长大,他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已经不能象以前那样顺从我,致使我们之间的关系日渐紧张,我和他爸爸都十分着急,不懂如何教育。管松了,小孩随心所欲,管严了,他又强烈对抗,着急,无奈·····通过一周多的课件学习,听了几节关于亲子沟通的课程,我觉得韩老师的课可操作性很强,很适合我们。我也按老师说的,慢慢学,不停思考与实践。

总结下我小小的'心得:

1、良好亲子关系是所有家庭教育方法实施的基础,没有好的亲子关系便寸步难行。

以前,我总是用最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儿子,要求他无条件听从我的安排、命令,不准反对。导致儿子要么压抑哭泣,要么就和我强烈对抗,两败俱伤。学习后,我明白到,要把他当自己最好的朋友,公平对待他,不要以单方面输出的方式对待他。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控制他,而是为了让他更好地成长。

2、以前我总以为教育小孩最重要的是让他学习好,其它品德、习惯教育很少。

通过家庭教育学习,让我明白,小时侯对孩子的各种习惯培养才是最重要的。反思下,如今社会,面对各种做坏事的人,大家总会说不知道他家长是怎样教育的。一个人学习就算不好,长大了自然也有能适合他的路可走,可一个人要是品行不好,我们家长难辞其咎。我们不能留很多财富给小孩,可我打算把良好的性格、品德及快乐的童年留给我最爱的孩子,让他幸福快乐一辈子、、、、、

家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篇6

由于目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家庭结构复杂,家庭教育中观念方法新旧夹杂,多数家庭缺乏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的家庭教育理论的指导,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不尊重孩子的人格,粗暴施教

随意打骂孩子是目前家庭教育中的一个严峻的问题。“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疼,骂是爱”、“板儿响,学问长”……这些俗语足以说明粗暴的教育方式在中国的普遍性。许多家长崇尚打骂教育,采用打骂方法强制孩子接受自己的观念和做法。有一些家长虽然没有采用暴力的方式,但是对孩子冷言冷语,讽刺挖苦,使孩子的人格和尊严受到严重伤害,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粗暴施教的结果给孩子的心灵播下了野蛮、仇视、残忍或是怯懦、畏缩、虚伪、抑郁、孤独的不良种子。西方有选样的谚语:“孩子仇恨打他的人。”中国也有这样的说法:“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简单粗暴的教育,总有一天会产生出灾难性的后果。

2.对孩子期望过高,了解太少

望子成龙是人之常情,然而有不少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表现在对待孩子的学习,一味盲目追求高分。当今家庭普遍存在着浓厚的功利主义倾向,注重实力,注重财富,注重比较和竞争。最为集中和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大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智力发展非常关注,对子女的学习成绩极为重视。再加上目前盛行的应试教育,导致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许多父母都会讲同样的话:“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在不少地方,小学毕业考试是一场生死大战。据一项调查发现:中小学生父母92%希望孩子上大学,44.5%的城市父母希望孩子今后成为博士和博士后。一些家长也在这种影响之下,把家庭教育等同于家庭智力教育,严重忽视孩子人格品质的教育。这些家长对子女寄以厚望,不惜人力、财力、物力,加大智力投资力度,甚至盲目攀比,对孩子施加超负荷的压力,而对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如情感道德品质等方面却缺少关心,甚至放任不管,有时还采取错误的引导,对孩子的需要感受也很少了解和关心,使孩子身心受到摧残,情感性格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出现各种心理疾病,有的还走上犯罪的道路。

还有的父母无视孩子自身的能力、兴趣、爱好,小学阶段便开始神童教育,画画、练琴、学电脑、学英文、学书法、进奥校……在这些追逐梦想的活动中,父母则做着最忠实的“陪读”、“陪练”。殊不知,这些最忠实、最具有爱心的父母却在干着“最愚蠢”、也不人道的事,他们毫不留情地扼杀孩子童年的天性,剥夺孩子童年的自由。许多家长津津乐道、孜孜以求的,对孩子来说,可能是“苦役”,是“人间地狱”。日本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索尼电器公司创始人井深大在《零岁——教育的最佳时期》一书中说:“20年过去了,社会发生了变化。我强烈地感受到,迄今的教育仅把焦点集中在智力方面,只追求了‘一半的教育’,而忘却了培养人的精神或树人的‘另一半的教育’。如果从早期开始进行智力教育,肯定会培养出英才或秀才。但是,我发现,如果从增强智力的目的出发去进行‘幼儿教育’则是错误的。我认为真正的早期教育必须把培养‘人品’视为最重要的一项。只有这样,从‘零岁开始’的教育才不至于片面。因为无论在幼年期发挥了多少才能,如果不能使他终身幸福,不能利用其完成出色的事业,那么,早期的教育仍然无济于事。幼儿教育如果极端地偏重于某一方面,则不可避免地产生弊端,养成变形的性格,如果特别的早期教育一旦失慎,似乎就有毁掉他一生的危险。智力的发达可以通过事后的努力来实现。但是精神问题一旦丧失时机,事后就无法弥补。”不难想象,在沉重的精神负担下,孩子必然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活泼的天性,甚至失去自信和生活的乐趣。过高的期望和压力,泯灭了孩子的天性,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逆反,致使身心俱伤。

3.对孩子过分溺爱和保护,有爱无教

有不少父母把自己一生的赌注押在孩子身上。认为孩子是父母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为了孩子,父母可以牺牲一切,甘愿一生做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垫脚石”,直到心血耗尽。父母该爱孩子,但缺乏理智的爱只能是溺爱。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对子女的溺爱也成了一个普遍现象。有些家长自己吃过不少苦,受过许多挫折,因此,他们将自己的一切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做到的`只是学习、学习、再学习,除此之外,一切都由自己代。替包办。他们惟恐孩子食不香甜可口,穿不漂亮美观,住不舒适;怏乐;行不方便自在,事无巨细,事事过问,件件代劳,每天晚上要为孩子准备书包文具,甚至孩子在学校的值日工作也要帮着去做。在家庭生活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亲母亲呈众星捧月之势,成为孩子的奴隶。家长对子女无原则地溺爱与宽容,百依百顺,甚至对孩子的错误袒护迁就,过分姑息。在这种过度的关爱之下,“小皇帝”、“小太阳”、“长不大的一代”现象大量涌现,其结果往往形成子女的自我中心意识,任性、幼稚,不能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生活自理能力差,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深的忧虑。

4.管教过多,疏导太少

目前在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对子女不可谓管教不严,但往往缺乏实效;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重管轻导。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只提要求。有些家长认为一个小学生不会有自己正确的见解和合理的要求。对孩子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总是以严格规定的形式固定下来,要求孩子“听话”,孩子只能无条件地服从,在大人的要求下做事,毫无商量余地。由于缺少相应的指引或指引不力,孩子虽然“服从”了,却难以取得真正的教育效果,难以使要求内化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孩子总是处于被动的角色,成为大人严格管理和要求的对象,在大人管着、盯着的情况下才能完成交给的任务。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时间长了也滋生了惰性。就是一些对孩子成长非常有苎的活动,他们往往也缺乏应有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更不用说发挥主观能动性了。二是无视孩子的合理要求和看法。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想法、愿望不闻不问,孩子的个人见解得不到表达,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是对孩子犯的错误,不能正确疏导。父母往往局限于指出孩子的错误,进行严厉批评,却不从道理上让孩子心服口服,正确认识症结所在。对孩子的真实想法、真实内心缺乏具体了解,教育简单化,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身的缺点和错误,孩子在“压服”中产生的消极情绪也难以得到正常排遣和消解。其结果往往使孩子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或是对父母隐瞒内心世界,封闭自己,不信任他人,给教育带来更大的难度,甚至酿成悲剧。

家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友谊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从孩子入小学的那一天起,他们社会交往的范围开始扩展,开始发展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7岁~12岁的小学阶段,同伴关系成了他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

交朋友是小学生在处理同伴关系中的一项重要社会技能。7岁的孩子已经能在游戏中学会多合作和少攻击,能够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用语言表达出来,还希望在家庭之外得到同伴的支持。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核心是友谊,友谊对小学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能为儿童提供相互学习社会技能、交往和合作的机会,能扩大和丰富他们的社会关系;还可以帮助儿童体验情绪,积累情感力量的源泉。在小学没有交什么朋友的孩子能形成消极的行为,容易导致情感危机和人际冲突,今后容易受到学业失败、情绪困扰、行为问题的影响。

7岁~9岁的小学生和许多同龄孩子已经形成了较短暂的友谊,这种友谊通常建立在某种共同爱好的单一活动的基础上。孩子们的朋友可能意味着“我们一起玩”,比如,一个7岁的孩子可能有一个溜冰的朋友,或者有一个在学校共进午餐的朋友,或者有一个住在隔壁的邻居朋友。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而言,任何友谊持续几个月就结束了是很正常的。9岁左右,友谊开始变成儿童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事情。他们开始对那些与他们相似的同伴感兴趣,他们的朋友概念有所发展,认为朋友是可以分享思想和感情的,朋友之间要保持信任和忠诚,保持更加持久而稳定的友谊。9岁-12岁的孩子会将朋友关系描述成“我们喜欢相同的东西”“他很忠诚”等。

父母要积极配合孩子交朋友

随着个人的成长和兴趣的转移,小学生的友谊不断地发生变化。这时候,父母应该在孩子友谊的形成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1.欢迎孩子的朋友来家里玩,帮助孩子加强他们的友情;

2.避免过度指导或干预孩子的游戏,让孩子在友谊氛围域享受乐趣和保持相对的独立;

3.鼓励和倾听孩子谈论他的友谊,让孩子有机会谈论自己的朋友以及和朋友在一起的开心活动,让孩子体验友谊的乐趣;

4.尊重孩子对朋友的个性化选择;

5.鼓励和帮助孩子参与同伴的集体活动,尽量让孩子对运动队、兴趣小组感兴趣;还可以带孩子到有其他孩子在场的地方,如公园、海滨、聚会、儿童节日活动等。

另外,父母应该教孩子知道积极和消极的社交行为,知道哪些行为能得到社会赞许,哪些行为得不到社会赞许。积极的社交行为如:能分享、会合作、肯赞扬别人、遵守游戏规则、知道道歉、公平地玩耍、愿意帮助别人……消极的社交行为如:有攻击行为、霸道、争吵、说脏话、抢东西、插嘴、嘲笑别人、骚扰他人、不懂倾听、藏食物或玩具、游戏时过于粗暴等。对那些经常被同龄伙伴忽视或被排斥在群体之外的孩子,父母在难过的同时,更要分析其中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对策,帮助和教育孩子正确交朋友。

交到好朋友父母要多引导

1.分析孩子没有朋友的原因。难以交到朋友的孩子通常可能是过分害羞,或者是攻击性太强。攻击性过强的.孩子容易变得横行霸道,过分害羞的孩子容易成为横行霸道者欺负的对象。

2.确保孩子在家里得到充满爱的关注。如果孩子因为没有朋友而感到沮丧或者焦虑,只要他感到自己和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是温暖的、融洽的和愉快的,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减轻沮丧或者焦虑。

3.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技巧。父母应该观察孩子在同伴交往中的表现,找出交友问题的原因,还要了解孩子的感受,让孩子自己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同伴不愿意与他交往,引导孩子主动解决问题。

4.克服害羞。父母可以先在家里指导孩子练习有关的交往技能。如让害羞的孩子不成为受欺者,需要教育孩子应对欺侮者,让孩子用眼睛盯着欺侮者,告诉欺侮者住手,然后用一种坚定而有威严的方式离开现场;鼓励孩子参与合作游戏、竞技运动,建立自信等。

5.不要让孩子用拳头说话。在交往过程中,告诉孩子要拒绝暴力行为,很多小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会出现依靠拳头解决问题的行为。父母应告诉孩子在交友过程中的正确和错误社会行为的区别,让孩子远离暴力,诸如远离电视中的暴力镜头,以免受到负面的影响等。

孩子没有朋友固然让父母担心,但让父母同样担心的是:孩子与一些欺负人、有不良背景或在学校表现不佳的孩子结为朋友。没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结交不良朋友,但关键是如何解决问题。

1.先反思自己的家庭情况。由于孩子经常愿意和那些与自己相似、有类似价值观及自己赞赏的人交朋友。所以,父母特别要考虑一下自己家里的情况是否影响了孩子的择友倾向。如果有影响的话,父母必须做出调整,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以正面引导为主,避免批评引起孩子的逆反。虽然父母不希望孩子结交那些有不良倾向及行为的孩子以利于孩子成长,但不要单纯采用禁止、批评、责罚的方法。因为过多的批评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他们仍会通过其他途径加强联系。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心思,鼓励孩子有父母所期望的良好交友行为。还要帮助孩子安排好与其他孩子的交往,邀请有良好行为的孩子来家里玩。这样,不良友伴就会逐渐远离。

家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12月18日上午,通过海淀教育云平台线上直播收看了孙云晓教授的讲座“父母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该讲座对这部法律的重点内容进行系列解读,引导家长要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通过本次学习,心得体会如下:

1.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家长,必须权衡好工作与家庭的时间分配,留出亲子时间,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2.顺应“双减”政策大趋势,要减轻孩子课后负担,保护孩子的休息权,合理安排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

3.家长要重视“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道德榜样和行为楷模,不要随意谩骂孩子,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学会向孩子学习。

今天,短暂的学习时光虽然受益匪浅,但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依法带娃”却任重而道远,作为家长,必须要更用心的去理解法律背后的真理,与学校共努力,与孩子共成长。

家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篇9

我家孩子李心怡在阶梯英语学校的学习有两年了,在这短短的两年中孩子不仅学到了英语知识,而且在这种快乐英语的熏陶下孩子各科的学习都变得积极主动热情,对任何事情都很有激情。课上由不开口到抢着说,由不举手到抢着回答问题------这些都是阶梯学校带给孩子一生中最大的财富,使她学到了积极乐观不断进取的求学精神,对于孩子的英语学习,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的:

一、从小激发孩子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我家孩子小时候没开始说话吐字就十分清晰,她对语言的理解及反馈我认为很有天赋。孩子四岁时,我们就带她学过两年幼儿快乐英语,是澳大利亚吉蒂老师教的。孩子当时学的很有乐趣,平时都催着我们让她学。每年举办的英语联欢上积极表演都能获得奖励,吉蒂老师很喜欢她。于是我们就把孩子的优点都认真的对她讲,使她从小就在心里埋下“我有语言天赋”的种子和自信。

二、学习开始阶段,正确的督促引导至关重要

一年级过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将孩子送进阶梯学校,一开始孩子就被李老师生动的教学感染。每节课都提前准备好急急地去,生怕晚了。在学校“听读卡”的督促下,孩子都能认真完成老师的作业。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好习惯也是从开始的“督促”养成的。这种不断的督促需要家长付出很多:每次课后都要督促把读的作业完成,要不厌其烦的引导她,慢慢的孩子就能接受阶梯学校的这种模式,能够主动地学,逐渐的进入了状态。

三、注重学习方法,孩子遇到困难要多加鼓励

我们平时教导孩子,凡是能尽早完成的,绝不落后。所以每次回家我们都要督促她,除了认真将学校的作业完成后,还要将过去学习过的内容复习一遍,包括单词音标句型及段落。并且将新课的新内容预习一遍。每天的学习要注重“适量”。不能太多,每天进步一点点,不能给孩子造成一种负担,急于求成孩子会厌烦的`。我们要让她在快乐的学习中成长。

上学期刚开始接触青少版《新概念》,背课文的确有些压力,我们就给她分解段落一句句的背,慢慢的一段段的背,到后来就能成篇背诵。在她心里发生变化——刚刚出现“难”字的时候,我们要热情的鼓励。我经常对她讲“你有语言天赋,这篇小小的课文难不住你”,结果不出一刻钟孩子就能背诵全文,就是在这一次次恰到好处的激励中,我看到孩子的进步。

四、将各科的学习联系在一起,更加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我家孩子除了学习英语之外,还学着画画,弹古筝。我们就经常给她讲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学好英语,将来到了国外办画展,开演奏会就不用请翻译了,你自己就能与人交流,将来做翻译家,工作累了,还可以弹弹古筝,画会儿画,放松心情。”孩子就在这各学科的美好关系的氛围中陶醉着,学习着,进步着。

    【优秀作文】栏目
  • 上一篇:寒假难忘的一件事作文(收集8篇)
  • 下一篇:快乐的圣诞节优秀作文250字(收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