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能奏出奇妙音乐的音乐王子——蟋蟀。有人会说那不就是蛐蛐吗!没错,有人是叫我们蛐蛐。不过,我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促织。
我们的家族非常庞大,全球已知种类约有2500种,单在中国有记载的就达150多种。最常见的有:中华蟋蟀、大棺头蟋蟀和油葫芦,他们都是我的哥们儿。而我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华蟋蟀。我的形体非常小,体长约2厘米,通体呈黑褐色。穴居性,主要吃果叶和茎。我们蟋蟀大多是像我这样小不溜秋的,个别蟋蟀巨人,那是极其罕见的。
有人说我是一个歌唱家。不过我要纠正大家一个相当严重的错误,那就是我们蟋蟀并不是用嘴巴发出声音的,动听的音乐是用翅膀发出的。原来,我的前翅上有一个神奇的“百音盒”——发音器,有翅脉上的刮片和摩擦脉组成。前翅举起,左右摩擦震动发音镜,奏响动人的`旋律。每当月朗星稀的秋夜,我会站在小河边高高的牛蒡叶上,穿上我最漂亮的小礼服,弹奏一支《月光曲》,献给我心中的小安安……
我们蟋蟀是以擅鸣好斗著称。在蟋蟀家族中,并不是同过“自由恋爱”成就“百年之好”的。哪只蟋蟀勇猛善斗,就获得了对老婆占有权。当然一夫多妻也是很常见的啦。
我们的蟋蟀之歌已经传唱了1.4亿年之久,我,一个杰出的音乐王子,将义不容辞地传承这美妙的天籁之音!
星期六吃完晚饭,我像往常一样跑出去玩。刚到广场,我就看见几个“诡异”的“黑影”。我急忙跑过去一看,原来是N只黑衣飞侠——蟋蟀。我捡起一个塑料瓶,看准一只大蟋蟀,手“啪”的一声下去,结果它从我的手指间逃了。我一连好几次也没捉到一只,手都拍痛了。我又看了看别人是怎么捉的,吸取了一点经验,又开始捉了。我看准时机,向一对正打得欢的蟋蟀发起进攻,用手捏住它的'大腿和翅膀,它走不了了,我急忙把它塞进瓶子里。另一只也没逃过我的手掌心。我又拔了一些杂草放进去,在它们吃东西的时候,我发现它身长20—30毫米之间,头圆,胸宽。我又捉了几只,带回了家。
妈妈说:“蟋蟀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还会‘唱歌’呢!”晚上,我上厕所的时候,突然听见一阵“支支”的叫声,声音顶尖锐。第二天,我研究起它的跳跃来。经过N次失败,我和放大镜的合作终于成功了!原来它的腿部肌肉非常发达,平常都形成锐角,跳的时候猛地一弹,它就“飞”出去了。接着,我又研究起它是怎么吃东西的。过了好长时间,我才发现它使用前足“拿”住食物,像人吃饼干一样,一点一点地吃。
没想到小虫子身上也有这么多奥秘呀!
我十分喜欢小动物,特别喜欢观察蟋蟀,每年秋天我都要捉几只蟋蟀养起来,观察蟋蟀的日记。
蟋蟀也叫蛐蛐,它是一种好斗的昆虫。它身长大约20毫米,头上长着一对长长的褐色触角,比它的身子还长呢。它有三对脚,前面的一对又细又长,而且还长着许多小刺。公蛐蛐有两条又小又细的尾巴,而母蛐蛐却有3条尾巴,中间的`那条长些,就像一个横写的山字。
秋天是它最活跃的季节,经常传出那优美的歌声。它的声音并不是从嗓子里发出来的,而是翅膀振动发出的。蛐蛐的内翅大多已经退化,这一点倒为我们捉它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斗蛐蛐是一种很有趣的游戏。两只公蛐蛐一见面气就不打一处来,只见它们往后一坐,浑身抖动,迅速扑向对方,咬得不可开交,只见12条腿在地上蹬来蹬去,它们正在斗智、斗勇和斗体力呢!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一只败下阵来,胜者洋洋得意地叫了起来。
可见,胜与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关键是能否坚持到底!常言到:“坚持就是胜利!”
今天,老师讲了蟋蟀的住宅,我在心里自言自语地说:“蟋蟀那么小,怎么会建筑出那么漂亮的住宅呢?”我很好奇,决定去观察一下蟋蟀。下课了,我和同学去学校的草坪里寻找蟋蟀,现在是十月,正是蟋蟀建筑住宅的时候了,我们找了很久,终于在隐蔽的草坪里找到了蟋蟀。
蟋蟀的样子很可爱,小巧玲珑,全身呈黑褐色,脑门上像细铜丝般的两根触须,一会儿向上竖着,一会儿微微交错摆动。两只小眼睛亮亮的,它那两条大腿真有劲,还“嚁嚁”地叫。
蟋蟀窝出口的地方有一丛草,就像一座门,门前经过了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大概就是蟋蟀唱歌的平台吧!
这时,爬出了一只蟋蟀,只见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儿。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可以用它将把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如果它累了,就停下来歇息一会儿,在那儿唱歌,然后进去再干活,洞挖好后它又开始布置它的家了,蟋蟀今天干一点儿,明天干一点儿,每天都干一点儿,干着干着,家里也就布置好了。
蟋蟀好伟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