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抬起余的左手,看一看那纵横的掌纹,那黄澄澄的皮肤总提醒着:你,是个中国人。
从一阙《乡愁》开始,余光中先生的文章就深深击中余的心灵,今天邂逅了这本文集——《左手的掌纹》。拜读之后,余瞬间意识到自己学识的肤浅和文字的苍白。余不禁为自己的错别字脸红,为自己经常字读半边汗颜,惭愧自己如此亵渎祖先创造的文字。幸而,遇上了余先生,让余警醒!余还年轻,从现在开始改变,为时还不算晚吧?文集所录的作品,有短小精悍的小品,也有长达万言的巨制;有细腻感人的散文,也有夹叙夹议的时论……每一篇无不透露着余先生独特的文风、只字必较的严谨,那令人沉醉的浓得化不开的余氏韵味,真的是余音绕梁袅袅不绝。
余一经读之,即爱不释手,感慨万千。“蒲公英的岁月”一辑中,漂泊的余先生飞扬在风里,风自西来,愈吹离旧大陆愈远。余确乎感同身受,余先生把每一次出国形容为一次剧烈的连根拔起,体会他在异国的乡愁与孤独。每读至此,余都会闭目屏息,“好像有一扇门,狻猊怒目衔环的古典铜门,挟着一片巨影,正向他关来,辘辘之声,令人心悸”。余能想象那扇门外,灰烟瘴气,无尽无止的游子之路上,伸着一些陌生的树、云以及更陌生的一些路牌。余还不够年龄,还处于“一打少年听雨,红尘昏沉”的境地,无法更深层次地理解年过而立的余先生在大洋彼岸对从前生活的土地的日思夜想。但余了然,虽则余的离家求学只不过区区十几公里的距离,但家与宿舍已然两种不同的境遇。思乡,是永恒的主题!睡在自家的床上是多么香甜踏实,乡间的空气是多么清新怡人。爱家乡才会爱祖国;爱国应当是每个中国人骨里脉里的韵律,是大江东去的义无反顾,是生命之波的不竭涌动。
余细细研读,逐篇欣赏,受益匪浅!余先生的爱国情怀,体现在他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爱的深沉,称得上字字珠玑,华丽而不事堆砌。听从先生文中的点拨,翻开一部《辞海》,金木水火土,共化世界。而一入“雨部”,便感余先生所言不虚,崇洋媚外的可怜人儿啊,凭空写一个“雨”字,视学上的美感,岂是“rain”所能表达?看着余先生笔下的珠玉词藻,余总觉观之不足,总需大声诵出来:“三百六十度的黑暗。黑暗在黑暗中泛滥着黑暗在黑暗中染黑了黑暗。”淋漓尽致,畅快至极!说什么通用语言,能将“黑”这一简单的形容词反复加强至此吗?每每赏读至此,便与余先生心神相通,激情跌宕!中文,中国,就当嘹亮东方,成为世界的诗眼!我们每一个年轻的中国人,都该责无旁贷,学好中文;发扬光大,用好中文。历史的重担已在肩,勿推脱!
余先生的《左手的掌纹》告诉余,这就是我们的国家,未出娘胎就熟悉的沃土,先生的根,我们的根,永远在这里,不管她贫穷还是富裕。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字就是我们华夏子孙安身立命之本,让汉字在汉字中渲染着汉字在汉字中丰富了汉字。汉字让余找到了文化归属感,让余知晓: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中文不老,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必将常在。它一直在振臂高呼:我,是,中,国,人!!!
(指导老师李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