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我们一家和小弟弟一家,一起开启了令人期待的北京之旅。
我们一行六人坐了五个多小时的高铁,兴致勃勃地抵达了目的地。
第二天早上,我们就直奔北京的风景名胜——颐和园。我们买好了票,还没踏入大门,就情不自禁被大门所吸引:仿若牌坊一般的大门十分雄伟,估计有三层楼那么高,在精美的雕梁画栋映衬下,“颐和园”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显得格外醒目。
踏进颐和园,我们就直奔昆明湖。远远望去,昆明湖坐落在苍郁的万寿山环抱之中,清澈的湖水经过寒冬的洗礼,早已冻结成冰,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湖面上有许多人在滑冰。我们也跃跃欲试。爸爸买了票,我们就迫不及待换上装备,蓄势待发了。踏上冰面,环视四周,山青“水”秀,建筑雄伟。看着这美景,我不禁脱口而出刘禹锡的名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喂,小姐姐,发什么呆呀?”小弟弟的话语打断了我的万千思绪。“来啦!”我应声拿起了铁撑杆,坐上了滑冰小车。一开始,我不会滑,老爸教我:“你看,双手要均匀用力去撑铁杆,这样就能滑起来了。”我按照老爸说的去做,试了两下,果真成功滑行起来了。我开心极了。这个时候,小弟弟又在茫茫人海中冒了出来:“小姐姐,我们来比赛吧。以前面那座塔的位置为终点,怎么样?”我爽快地答应了。“预备——开始!”话音刚落,我就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了出去。我双手同步,用力地撑着铁杆,看着不远处的塔,余光里瞄到“远去”的小弟弟,心里得意起来:哼哼,小样!我赢定了!或许是因为太得意了,滑行中,我突然打了个急转弯。不好,小弟弟追上来了!我马上以最快的速度调整好滑冰车,两脚重新踏稳,身体微微下压,两手加快撑铁杆的频率,奋力追赶起来。见我赶上来,小弟弟也不甘示弱,我们两寸步不让。只听到撑杆扎破冰层表面发出的“嚓嚓”声,细碎的小冰渣也随之翻越舞蹈。啊呀,小弟弟失误了,滑冰车方向打偏,原地打转起来。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这也正是个好机会!我忍住笑,拼足劲奋力一滑,我首先到达塔前!“耶!”我开心地喊道。“小姐姐,你太厉害了!”小弟弟也来祝贺我。我俩笑成一片。
“心心,快来,小弟弟的爸爸想出了一个新点子!”妈妈滑过来说。“什么呀?”我和小弟弟百思不得其解。“来,快来,像我们这样。”小弟弟的爸爸笑着喊。只见他们每个人都用脚勾住前一个人的滑冰小车,前后相连。我们觉得很新奇。我和小弟弟一个在开头,一个在队尾,联成一体。哈哈,我们六个人在茫茫人海中排了一条“龙”。“准备好了吗?前进!”爸爸一声令下,我们一起撑起了铁杆。刚开始不太顺利,后来有了感觉,配合也默契起来。“一二滑,一二滑……”,我们六人齐声喊着号子,一起用力撑杆,绕着昆明湖的冰面滑了一圈又一圈,苍郁的万寿山,巍峨的佛香阁,尽收眼底!而我们这“龙”之队的独特形象也吸引了很多游客的关注,他们纷纷朝我们点赞。
颐和园作文最新800字左右初中
颐和园,是清朝时期建成的一座以昆明湖和万寿山为基址的皇家园林。
之前,我去过故宫和恭王府,但是当时买票就画了很长时间,进去之后也是人山人海。于是,这一次我和爸爸六点多就到了颐和园门口,当时除了我们便没有别人了,买票也是非常的快。进到里面,也是没有人,但是,却有了满目苍翠。记得那石阶之上,有着一座大殿,大殿的后面有着佛塔。想必,那大殿便是皇上忙于政务的地方。过了大殿,便是树,几百年的古树,三四百年的树依然挺立着,树底下便是草了,生机勃勃焕发着光彩。仿佛,此时此刻我正傲游在生命之海中。顺着路牌,我们来到了西提。这里是仿照西湖而建的,一地绿茵,配着古风栏杆,中间是一个小池塘,里面满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菡萏。风轻轻的吹动柳枝,柳叶飘落在水上。
但是这还不是最美的。
我和爸爸买了船票,小舟静静的漫步在万寿山前,我趴在栏杆上极目远眺。万寿山充满了威严,那佛塔熠熠闪光,神圣端庄。万寿山充满了生命,一片绿芒覆盖其上,山上树可许千万棵。万寿山充满了神奇,仿佛是神来之笔。船继续地向前行驶,仿佛每一秒都是一副完美无缺的国画,一张世界级的照片
船停在了十七孔桥前,它建于昆明湖上,链接湖中的山,十七孔桥上雄狮百头,洁白无瑕。在桥上望去,好似这里已不再是京城,而是乾隆帝心心念念的江南啊。脚下,水清如玉,两岸,杨柳微斜,闪出一片苍翠,一片和谐淡雅。
万寿山顶,便是一座佛塔。太阳被佛塔顶在了顶上,望上去,不知是佛塔之神圣,还是太阳之耀眼。佛塔的最上面还有一座塔,里面是一个观音像,神圣不可及,四面红墙,金银祭品。从那里往下望去,可观颐和园之碧波如洗,但仍不可尽观昆明湖。山上尽是佛塔,大大小小的,绿色的顶子,更显和谐。
这里给人的感觉比故宫舒服多了,这里没有高大而不可及红墙,也没有那严肃到令人窒息的大殿,这里没有拘束,只有自然。比起那紫禁城,这里便没有那个“禁”,倒是多了“闲”。恭王府呢也是很严肃的,然,也还是有一些自然的情趣所在的,不像紫禁城写满了无情。但是呢,它的湖中亭又怎能比颐和园的湖中青山。它的情趣也不过是压抑的释放,终究是有拘束的,人为的,是低微的。不像这里,山水相依,自然而成,充满了贵气,充满了生气,充满了自然之气,充满了和谐。我呢,拿着手机到处跑,到处照,也没有了严肃。但是当时在故宫的时候可是不敢这样的。
可能是,这里没有那么多的金碧辉煌吧。
可能,真正的美丽是自然吧。
可能吧,这里真正让人赞叹的是自然,是“道”是“佛”……
颐和园在北京市海淀区,我曾几次到过那里。
第一次是幼时,一到地方,就与带着花香和土地的气息的微风撞了个满怀。阳光透过那翠绿的叶子照耀在我的脸上。来到那宽阔的昆明湖,昆明湖上清新的风,让人凉爽。再加上那湖边的垂柳像到了仙境一样。昆明湖不像黄河一样波涛汹涌,不像长江波澜壮阔。昆明湖是平静的,是明亮的。站在佛香阁顶层看昆明湖,一面又大又明亮的镜子,在镜框周围是植被的影子,湖面上波光粼粼、碧波荡漾,在蓝天和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绚丽多姿。山中有水水中有山,二者相融。看一看湖光山色,听一听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嗅一嗅土地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在湖边有一个小池塘,碧绿碧绿的荷叶挤满了整个池子,就像一把把小伞浮在水面上。池塘里开满了千姿百态的荷花,每一朵荷花都有它们独特的姿态,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完全绽开了笑脸,它那粉红色的花瓣中镶嵌着星星点点的金色花蕊,时不时会吸引几只蜻蜓。一阵微风拂过,一池的荷花都在摇摆,有些还在翩翩起舞呢!就好比是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
第二次去时比第一次年长不少。这回去,我不再站在佛香阁上看昆明湖。在昆明湖的北岸是一条雕梁画柱的长廊,这长廊长达700多米,有1万2千幅画,并且每幅画都没有相同的地方。我站在长廊旁边,放眼望去,看见了十七孔桥横跨在南湖岛与龙王庙之间。它是颐和园中著名的景点之一。桥长150米,像天空中七彩的长虹飞架在碧波万顷的昆明湖上,又像是一条蛟龙浮游在湖面上。这令我赞叹不已。导游介绍,昆明湖面积约占颐和园的四分之三。这回去还正好碰上了雨季,刮起了阵阵风。天逐渐阴了,豆大的雨点掉了下来。一滴一滴雨水跌落在宽广的昆明湖中。昆明湖仿佛被一滴滴雨水扰了清静,一浪拍着一浪水逐渐翻滚起来。湖上满是波纹,游船和画舫静悄悄的待在湖边。虽说是人工湖,这生起气来丝毫不输自然湖。雨中的昆明湖就像一幅灵动的画,让我不得不佩服画家高超的画技。
看着这么美的昆明湖,不禁想起了历史。1900年,八国联军的枪炮摧毁了曾经亭台楼阁的颐和园,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也在帝国主义的冲击下走投无路土崩瓦解。站在颐和园,脚下是新生的土地,但无心去浏览烟波浩渺、红花掩映的颐和园胜景,仰望历史匆匆踏过的痕迹,仿佛看到,每一座亭台楼阁上都镌刻着伤痕累累的历史,每一阵风吹绿叶的沙沙声都哭诉着封建王朝的腐朽,每一块土地见证着苍白无力的过去,我仿佛听到来自历史的呻吟。
曾经的颐和园金碧辉煌,在1900年历经三天的大火变成了废墟,如今到颐和园的重修。中华民族经历了多少沧桑,才有了今天的蜕变。不管是狂风骤雨还是大风大浪,中国人民永远团结一心。从98年抗洪到03年非典,到如今的战疫。有困难,中国人都能在一起携手并进,万众一心。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部的新建宫门路。
我们从颐和园的后门即北门进入,这里原本是清代帝王祭祀祖先和皇帝的子嗣学习的地方,显得十分清幽。顺着一条幽静的小路前行,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原来这里还有一个荷花池塘,里面的荷花大部分已经凋谢,却仍有星星点点的几只矗立在池塘中央,荷花白里透粉,分外妖娆。古色古香的门牌楼、汉白玉的围栏、青青的翠柏,让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不远处一个“庞然大物”的跃入眼帘,这是乾隆二十年修建的一艘不能开的船——石舫。在每一个粗壮的柱子上,都有雕刻和画上去的荷花图案。船檐上,雕刻着精美的惟妙惟肖的龙,有的瞪圆了眼睛,还有的张大了嘴巴,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这大概就是皇家的威严吧。
漫步在铺满鹅卵石的小路上,坐在颐和园中最具特色的——长廊休息,思绪仿佛一瞬间回到了清代。这长廊曲径通幽,好似一条巨龙卧在颐和园中央,发出耀眼的光芒。长廊的内壁和横梁上还有一幅幅彩画,有的描绘着苏州园林的景色,有的是历史故事,其中一幅秦香莲上堂的情景栩栩如生,好不形象。
颐和园中让我最难以忘怀的,是金光璀璨的佛香阁。它是皇帝为供奉观音而修建的一座“万寿山山顶上的佛堂”,在高耸入云的万寿山山顶上,由绿琉璃和黄琉璃作为顶,据说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这座巨大的建筑物被英法联军烧毁后,1891年清王朝又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是颐和园最大的工程项目。
通往佛香阁的台阶又窄又陡,登上佛香阁对于我这个恐高的人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最终经过无数次的思想斗争后,我还是踏上了台阶。在半山腰,有一个为慈禧太后办寿宴的方厅,大殿内,还有一些大臣的恭书。
历经千辛万苦,我终于登上了佛香阁。阁中有一座高大的千手观音,蔚为壮观。据讲解员介绍,这尊佛像高五米,有十二面二十四臂,由重达万斤的铜铸成千手观音像。佛像高阁,珠联璧合。但观音佛像顶部还应该有一尊小佛,叫作化佛,其时已失,只剩底座。这时有人想起在颐和园库房里还保存着一尊小铜佛,那是在昆明湖底清淤时发现的。工作人员将这尊小佛像安放在大佛头顶的底座上,完全吻合,天衣无缝。这段双佛百年奇缘,成为颐和园的文物佳话。
来到北京,能看到如此气势恢宏的“皇家园林博物馆”,了解当时清朝的辉煌景象,也算不虚此行,但我们也不能忘记颐和园在战火中被损毁的历史背景。勿忘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