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已经让我们学会了许多的家务事,其中切菜是必不可少的。
几年前,我见电视上一档美食节目,有一位大厨正在切豆腐,他拿着的包子快速的把豆腐吃成了末,“切成末谁不会啊?”我心里想着,可他把豆腐放入水里,轻轻一拨一条条“白丝”飘了起来!如此好的刀法!我也让嚷着要切菜。
我走到厨房,妈妈正准备要切萝卜呢。我就对妈妈说:“你今天也让我切一回萝卜吧!”妈妈答应了,对我说“记住要用左手食指按住萝卜,右手握紧刀把,吓到洗要先轻后重,注意不要切到手。”说完她就给我作示范。妈妈“嚓嚓”几下把萝卜切成薄丝,又“嚓嚓”几下把薄丝切成细丝。那萝卜丝整齐的躺在案板上,就像一束银丝。
我想:“这还不容易?”立刻右手抄起菜刀,左手笨拙地按在萝卜上。谁知我刚要切下去,不知怎的,萝卜从手上滑去,着确向我的指头滑来,我赶忙把手一缩,幸好没被刀剁着,但食指已经被划破了。
妈妈见了说:“你瞧瞧你,心急什么?快去啦创口贴别切了快去休息的吧!”“不歇”我回答道,“我就不信走个萝卜赞我这个‘巨人’面前还敢放肆!”“萝卜圆骨碌都,容易在案板上滑动,你可以先把萝卜切下一片边皮,然后——”“然后把切好的一边平放在案板上,是吗?”
于是我要开始切了起来,萝卜果然听话多了。可是没过多久,妈妈又说:“哎呀怎么吃的一片薄一片厚的呢?这样怎么炒得熟呀。”吃一堑,长一智。我有仔仔细细的切了起来。真是一回生二回熟我吃的萝卜丝又细又长跟妈妈切的,差不多了。
我笑勒勒的回想着刚才切菜时捂着微痛的手,以后做什么事都要跟切菜一样认真!
小朋友:描述“第一次……”的文章,我们已经写过多次了,大朋友,你能告诉我们应该从那些方面来入手写好这次作文吗?
武老师: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要把第一次经过的事情叙述完整。因为是第一次,自己一定会有很多新想法,一定要把自己的新想法写出来写具体。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特别是生活中那些富有情趣的细节,一定要细致地描写。力求写出生活的情趣来,写出新颖的情景来。写自己第一次的新发现,可以用顺叙的方法,也可以用倒叙的方法。在文章的结尾,要注意写出事情的意义来,力求使文章具有一个新颖的主题。从而达到立意的创新。
小朋友:写难忘的第一次的事,不写自己做的,写听到的看到的,可以吗?
武老师:有些事虽然不是自己亲身经历,而是别人做的,但是你第一次亲眼看到了或者第一次亲耳听到了,这样的事也可以写下来。要把这样的事写真实,你一定要仔细观察,或通过询问来了解详情,如果只是一般地看看、无心地听听,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干巴巴的表面现象。如果我们把一些好的文章拿来好好地看一看,想一想,就不难发现,文章里所写的事都是实实在在的,是经过自己认真思考的。这样的文章不但真实可信,而且富有积极意义。
小朋友:在我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第一次”,那么,写哪一种情况的“第一次”呢?
武老师:人的一生中,难忘的“第一次”的现象太多了,尤其是小学生难忘的“第一次”的情况就更多,而且,这个“第一次”与那个“第一次”间隔时间也不会很久,甚至就在最近发生,对于“我”也不例外。在这些小学生的生活中,每天都在学做某些事情,每天都可见到一些新鲜的事,这就形成了“第一次”。既然是“第一次”做,当然就不一定能做好,就有可能失败,就会遇到挫折,当然也有做成功的。既然是“第一次”遇到,当然就有一种新鲜的感受,就有一种害怕、担心或好奇的感受。想一想,你的“第一次”什么事儿最难忘?就写那个“第一次”。
小朋友:我想写“我”第一次说谎,因为是第一次,所以说谎不自然,以致露出马脚,还有表情不自然,说话吞吞吐吐的。把这些记叙清楚了,就符合“第一次”’的要求了。
小朋友:我想写“我”第一次迟到,如“我”从未迟到过,可是有一次,因为某种原因,“我”第一次迟到了,“我”战战兢兢地来到教室门口,小声地喊着“报告”,低着头,等待老师的发话,重点写第一次遇到的心理和“我”在教室门口喊报告的前后经过情景。
小朋友:我想写“我”第一次喝咖啡的情景,那颜色浓浓的紫紫的,那味道甜甜的苦苦的,可是价钱又那么贵,“我”太不想喝了。
小朋友:我想写“我”第一次坐汽车,第一次溜冰,第一次下棋等等。
小朋友:我对语文数学课可能不太感兴趣,但是我对手工课却情有独钟。因为在手工课上,学做拉花,学做雕刻,学做……
武老师:应该写你最感兴趣的难忘的“第一次”。在家庭里,如果你的奶奶对绣花很有研究,你不仿学学绣花;如果你的妈妈对打毛线衣很有特长,你不妨跟妈妈学习打毛线衣;如果你的爸爸对做菜很有一手,你不妨跟爸爸学一手烧菜的绝活……你一旦学会了,你的写作也就有材料了。
小朋友:写《难忘的“第一次”》,有哪些选材的小窍门呢?
武老师:写《难忘的“第一次”》的'一件事,一定要围绕作文的中心思想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真实的、亲身经历的、感受最深而又比较有意义的、具体的、新颖的、典型的事件作为作文材料,这些事情包括自己做的、看到的、听到的、和别人一起做的……这样才能充分表达中心,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对于与文章中心密切相关的部分要作为重点详细地写,对于那些只起衬托作用的情节要简略地写,甚至一笔带过;凡是和中心没有关系的材料,即使非常熟悉、有趣,也绝对不能写,这样,才能有利于表达中心思想。
小朋友:我已经准备开始写作文了,重点写什么还没有想好,武老师,你能告诉我吗?
武老师:写作难忘的“第一次”的事情时,既要写清第一次所做、所见、所说、所想的经过,又要突出其中的主要内容、重点情节,要能看出“第一次”与第二次的不同点,展示出作文的新鲜内容。比如你要写第一次家庭劳动,你就应该详细地写出第一次的感觉或体验来。例如洗衣、洗菜、淘米、做饭、生火、收拾屋子、买油盐酱醋之类的劳动。有的同学经常参加家务劳动,有人参加家务劳动比较少。参加家务劳动多也好,少也罢,写“第一次”。我们应当从许多家务劳动中挑选出“一次”来写。挑选什么样的呢?应当挑选自己最熟悉的、最感兴趣的、感受最深的来写。因为最熟悉,你对劳动的过程了解得最清楚,才有的可写,写起来才得心应手。因为最感兴趣,写起来才津津有味,才能写出劳动的情趣。因为感受最深,写的时候,才会把感受、体会融注其中,写出的文章才会有感染力。
在一个冬天的早上,车站里写有“母子上车处”五个字指示牌的上车通道处,站在那里的却是四位衣冠楚楚、身强体健的男士,而把一个抱着婴儿的妇女挤在了通道外,那对母子正用诧异的眼光看着他们:他们既不是残疾人,也不抱着小孩,可为什么他们却站在母子上车处?难道他们是文盲吗?不,他们有的穿着漂亮的大衣,皮鞋擦得锃亮,有的甚至还戴着眼镜,都像是有文化的人。他们只是为了自己能得到一点小小的利益,在众人诧异的眼光下,仍摆出一副对指示牌视而不见的态度,若无其事地站在那里,丝毫没有想给这对母子让位的意思。
从图上四位男士的衣着得知,他们都是认识指示牌上的每一个字的,但是却没有付诸行动,把方便让给最需要的人,还刻意地假装文盲来逃避正确的公共秩序。在看来,他们的的确确是“文盲”,不过在这里所指的“文盲”并不是“文化”的“文”,而是“文明”的“文”。一个泱泱大国,最需要的就是全民族的团结,最基本的就是文明、道德。可是在图上的四个男青年却连最起码的遵守秩序也做不到,谈何文明、谈何道德?类似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发生的并不罕见,有多少人为贪图自己的方便或者利益,让真正需要给予帮助的人得不到原有的支援。
在现实生活中,曾多次看见过这样的情景:在人满为患的公共汽车上,不少年青力壮的青年人稳稳当当地坐在位子上,而他们的身旁,却站着白发苍苍的老人,但是他们却没有一丝让座的表现,在他们的座位上“老弱病残专座”的提示清清楚楚,他们却熟视无睹;公园里,“不许攀摘花木”的牌子十分醒目,然而被攀摘的花木却随处可见;广场上漂亮的垃圾果皮箱上的字格外耀眼,却仍有人随处乱扔果皮纸屑……这些“假文盲”只顾自己的利益,不管大家的感受,充分昭示出他们不道德的品行。他们不是学识上的文盲,而是道德上的文盲。如果整个社会都变成这样,那将会是多么可悲!这种不良的行为、思想已经渐渐在人们身上蔓延,如果不及时控制,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一个中国人,在公共场所应该多替他人着想,要时时想到自己不影响别人,多为别人提供帮助,希望人人都能遵守社会公德,让文明之花遍地开放。
这一幅漫画,让想起一句简单而又赋有含义的话:“有一种财富叫精神,有一种高贵叫文明。”就让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观念中吧。
今天我们上了盼望了五年的第一次游泳课。不是没游过泳,而是和同学们一起游泳,每个人都感觉特别快乐!
大家跳进水里,像一条条小鱼回归母亲的怀抱。自由自在地游起来。同学们互相追赶,不甘示弱,你仰泳,我蛙泳,他又自由泳了。泳池里立即沸腾起来。
在一番吵闹后,大家各自玩起各自喜欢的水上游戏,有玩比憋气的、有玩水中石头剪子布的、还有玩打水花儿的,那水花儿真是漂亮,像喷花的飞泉一样惹人喜爱。
就在我们玩得兴高采烈、满头大汗的时候,游泳馆管理人员的一句话让我们的心情降到了谷底,那就是:“下课了,请同学们回班级吧!”我们感觉这八十分钟过得好快,
虽然我们离开了,但是仍陶醉在那仅有八十分钟的快乐时光之中,而泳池里呢,也回荡着我们欢乐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