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了个火柴跳舞的实验。一开始,我好奇地问“爸爸,火柴为什么会跳舞呢?”爸爸却神秘的说“等一下你就知道了。”我按照爸爸的指示,端来一盆清水。爸爸从火柴盒里拿出了一根火柴,又从桌上拿来一瓶胶水,在火柴点火处涂上了一层厚厚的胶水,然后放到盆里。大约过了1分钟后,我对爸爸说“爸爸,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啊?”爸爸没有说话。正当我感到失望,准被走时。
火柴突然从水面站起来,一前一后,一左一右地跳起舞来,我对爸爸说“看!火柴跳舞了!”火柴连续跳了大约1分钟,它在水面上跳着,不时转转圈,它就像配和着一位无形的舞伴在翩翩起舞。不一会,它就像一个贪睡的娃娃,睡在了水面上,又过了5分钟,火柴又充满了精神,继续跳起舞来,依然跳得那么可爱,那么欢快,那么有节奏感。可是不一会儿它就又倒了,再等几分钟后,它又会站起来跳,如此反复多次以后,火柴就倒下,再也不动了。
我十分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于是,我就请教妈妈。妈妈对我说“火柴头里有磷,与胶水接触后,就会产生一种气体。气体越聚越多,就会使火柴直立起来,气体发挥时,火柴便被带动着”舞蹈“起来。当火柴头最外面的气体挥发完了,火柴也就不动了。过了一段时间,气体又聚起来,火柴便再站起来”跳舞“。当气体全部挥发完后,它就再也跳不起来了。”
这真是一次有趣的实验!不仅好玩,而且还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呢!
上周上科学课的时候,老师嘱咐我们这周再来上课的时候,要带上几样东西:蜡烛、几粒玉米粒还有一个铁勺子。这个小组至少要准备一份。
我们大家都很好奇为什么要带着几样东西,这次上课之前,大家都叽叽喳喳十分的兴奋。上课铃声响起来以后,老师微笑着进入了教室,走上讲台对我们说:“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老师先在讲台上给我们做展示,她先把蜡烛点燃,然后把几个玉米粒放在小铁勺中,然后用手一直架在上边,等待着。我们大家也都屏息凝神的看着这几个小玉米粒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过了大概七八分钟左右的时间,有个同学突然叫了一声:“玉米粒裂开了”我们大家都围上去看,果真,陆陆续续几个玉米粒都裂开了,就像是平常炸爆米花一样的效果。真是太有意思了。
之后我们就分成小组自己动手做实验了,大家在实验的过程中都十分兴奋,做完实验以后,还有人拿起来“试验品”尝了尝味道,虽然不怎么好吃,但是还是有一些甜味的。真的是一次有趣的实验啊。
一天傍晚,我从作文书中看到几篇文章,写的都是做实验。当看到这几篇文章时,我的脑子里就迅速浮现出一个念头:对呀!我为什么不也来做个小实验呢?这样既可以提高我的动手能力,又能让我明白一些道理,我应该试试看。想到这儿,我从沙发上一跃而起。
从那几篇文章中,我选择了其中一篇,是一篇关于“土豆是否含有水分”这个主题的。说干就干。我立刻一溜烟跑进厨房,找到了所需材料:盐、勺子和一个大土豆。接下来,我开始按照文章里说的一步一步实践起来。
首先,我拿出土豆,将它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并用勺子在它的上方挖了一个浅浅的小坑。接下来,我小心翼翼地用勺子从盐罐里出浅浅的一勺盐,然后将这些盐一颗不漏地倒入土豆上早已挖好的坑中。最后,我捧着土豆轻轻地走进客厅,将它安置在窗台上,然后便满意地离开了,开始猜想几个小时后将会发生怎样的结果。
那天晚上,我准时地走到客厅的窗台前,查看土豆发生了什么变化。令我吃惊的是,我发现土豆上的小坑里竟然装满了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到书中去寻求原因。原来这是盐在起作用,它把土豆细胞里的水分都析出来了。同理,盐也可以析出人体里的水分。我终于明白了,怪不得吃了太咸的食物以后我会感觉到口渴呢!
这次试验不仅有趣,还让我明白另外一个道理。看来,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需要去实践才能得出结论呀!
暑假的一天,我做了个蚂蚁吃食的试验。这次实验是测试蚂蚁喜欢吃什么食物。我需要准备的食物是有点花了的奶糖、一只死昆虫、一片菜叶、一些木屑。一张白纸。
我先摘了片青菜叶,刮了些木屑,找了个有点儿化了的奶糖,至于死昆虫,我先捉了只蚂蚱,把它弄死就行了。又千方百计弄了一张60乘60厘米的白纸,把材料放在纸上,去捉蚂蚁。
好不容易捉到30只蚂蚁,把它们放在纸上,可是它们乱爬,都往边上跑。我可不愿放过它们,又把它们捉了回来继续观察。好一群永不放弃的蚂蚁,它们居然又三番五次地往边上跑。我真的生气了,干脆又去捉了一大窝蚂蚁,它们都受了惊吓,爬来爬去,乱作一团。我想等一会儿蚂蚁就会寻找食物了,我只需要静静地等就行了。谁知,蚂蚁们一点儿也不领情,仍然爬到纸的外面。我的耐心可是有限的,我发火了,这群小蚂蚁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竟然不领我的情,哼,得来点儿狠的。于是我就把一只小蚂蚁粘在了糖上,看你怎么办。哟,蚂蚁竟然挣脱了。我又一次把它放在了糖上,它又挣脱掉了。就这样,它掉了,我又放上去,再掉再放上去。经过我的机回折腾,它终于没力气了,可腿脚还在乱蹬。我怔住了,把它拿了下来。
虽然实验没有成功,却被小蚂蚁永不屈服的精神所折服了。
今天一上课,老师就从皮包里拿出一叠刚撕好的纸条,从中抽出了一条。然后把纸条的一端紧贴在下巴上。我们看见了,哄堂大笑起来。邓老师很淡定的说:“我往下吹气,大家猜猜看,纸条会往哪里飘?”有的说往下飘,有的说往上飘,还有的说不知道。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邓老师挥手示意让我们安静下来。我看见她按拄纸条,鼓起腮帮,用尽全身的力量吹起来。开始纸条没什么动静,吹了几口气。只见纸条抖动着“屁股”,平飘起来了。同学们都大叫起来,“看,平飘起来了。”
邓老师让我们一个个轮流上台来吹纸条,有的鼓起腮帮像只蛤蟆,有的鼓起腮帮,涨得满通红,青筋暴起。有的同学任凭使出吃奶的力气,纸条懒洋洋的,动都不动一下。轮到我的时候,我憋足劲,把嘴巴拢成圆形,然后用力一吹。我的纸条趾高气昴的抖动着屁股平飘了起来。
最后老师总结了为什么有的同学能让纸条平飘起来,有的不能让纸条飘起来。原因是,气流从嘴巴中间跑出来,不能从嘴的两边跑出去,我们吹出来的力让纸条表面的压力减小了,所以纸条就飘起来了。
这次实验真有趣,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小科学,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老师点评:这是一篇叙事的作文。小作者完整地叙述了一件事情,开头——过程——结尾,结构完整。但是文章可以另起一段作为开头,结尾也缺少了一个过渡,但是作为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同学们,如果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那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带电的报纸’!”老师告诉我们。听说要做小实验我们的兴趣好像一下子被一根绳子提起来一般,立刻情绪高涨,眼睛齐刷刷地盯住老师,显得有些迫不及待了!
老师拿出一张报纸和一支铅笔,“看好喽,我要变‘魔术’了!”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看,眼睛眨也不眨一下,生怕错过了哪一个精彩的环节呢!
只见老师把那张报纸“贴”在墙上,“同学们,如果我拿铅笔在报纸上面摩擦多次,报纸会怎么样呢?”还没等老师说完,同学们就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了。有的直接把手举了起来;有的仿佛像个“沉思者”;有的则抓耳挠腮,想不出来;而有的干脆直接跑上讲台问老师,老师只是摇摇头,神秘的笑了笑,但笑容里却用意深长……
当老师拿起铅笔的那一刻,同学们的脖子伸得像被拎起的鹅,瞪圆了眼睛,注视着那支铅笔。“刷刷,刷刷。”铅笔在报纸上摩擦了好一会儿,报纸竟然粘在墙上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铅笔摩擦后产生静电,电有一种吸力,才会把报纸牢牢地吸住。
看来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科学,只是我们没有去发现而已。
通过这次小实验,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面,而且也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使我们受益非浅!
今天,科学老师布置我们回家做一个实验:探究仙人掌耐旱的原因。我一回到家,就迫不接待地准备好实验材料,按老师讲的'要求开始实验了。
我首先拿出三张纸巾,来到水池边,让它们充分蘸到水。随后小心翼翼地把这三张纸放在外面正在“接受”烈日照射的塑料纸上,其中一张纸平铺,另一张纸卷成如细细的长竿一样的小圆柱形状,当然,不能忘记在最后一张纸巾上裹上一层密不透风的小外衣—蜡纸。好了,可以休息一会儿了。呀!千万别立马拍屁股走人,现在才做了整个实验的一半,好戏还在后头呢!真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啊!
“一分钟……十分钟……五十分钟……六十!”,时间流逝真快,该到揭开秘密的时候啦!我兴奋不已地快步走到门外,蹲到三张纸旁边。我首先摸了摸第一张:干了!经过一小时的“阳光浴”,第一张快要接近全干了;第二张比第一张好了许多,还没有全干;该第三张了,马虎的我一把抓起第三张,水一下子就滴落了下来。天呀!一个小时的照射居然让它一点水都没蒸发。我感到惊奇极了!
第二天科学课上,老师给我们作了讲解,我这才明白:是因为那张纸上覆盖着蜡纸,让水减少了蒸发。正如仙人掌那奇特的表皮一样,让仙人掌减少必要的蒸发,从而它能在茫茫沙漠中顽强地生存下来。
通过这次有趣的实验,不但让我懂得了仙人掌耐旱的原因,而且明白了生活处处有科学,只要自己不断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一定能从中获得科学知识,理解科学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