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然后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此刻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完美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然后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然后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礼貌、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我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上周六的早上,妈妈兴冲冲地对我说:“辰辰,妈妈去买年货,你愿意帮忙吗?”我高兴地点点头和妈妈一起出发了。
很快,我们就来到了农贸市场,市场里一片繁荣的景象。这里人们摩肩接踵,可真热闹。物品也是一应俱全,有卖肉的,有卖水果的,还有卖蔬菜的……我和妈妈精心挑选着喜欢的物品,看着看着,我们被一些色彩艳丽、品种繁多的花馍所吸引。看到刚刚出笼的枣花馍、金罐罐馍、老虎馍、鲤鱼馍、莲花馍……面前这些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花馍,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妈妈告诉我说:“这是晋城的花馍,是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团团的白面,在他们的捏制下,能变换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花馍。这些花馍既可食用,又可观赏,是人们寄托美好心愿的一种方式。”我听得入了迷,心想:一个花馍,居然还有这么多的文化内涵。我对妈妈说:“咱们就买这个吧,不仅好看而且好吃。咱们能多买几盒吗?”妈妈不解地问我:“为什么,咱们一大盒就足够了。”我告诉妈妈:“这么好的东西我们应该给长辈也带些呀,还有社区的鹏鹏,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就他和奶奶相依为命,给他们家也买一盒,行吗?”妈妈听了连连点头说:“儿子当了小记者,越来越懂事啦!”
我们满载而归,不仅拎着对花馍浓浓的情怀,也拎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在大年夜的那晚,我们一家子去了姑姑家吃饭,在还没有开餐前姑姑就准备了一些山货与糖果给我们品尝。
外面鞭炮声一阵一阵的,“轰轰轰"的非常响亮,屋内都是一帮大人说话的声音真是热闹非凡,突然二哥从楼上说了一句:“吃饭了,别聊了。”我立刻冲上楼梯抢了个好位子,还偷偷的夹了一条香喷喷鱿鱼吃。
开吃了,圆桌上一碗接着一碗热腾腾的菜上来了,我吃也吃不完,这样的待遇真就过年才有啊!大人们喝着老酒,小孩们喝着饮料还有说不完的话,这时大姑姑手机响了,原来是在当兵的大哥打来的,来给我们拜年。姑姑把手机一个一个传下去都跟大哥说了一些关于他的问题。论到我了本来我有说不完的话要说,但真要让我说就卡在喉咙里了。
吃完饭后,我连忙提着爸爸给我买的鞭炮,叫上哥哥姐姐们去楼下放鞭炮,激动的心都快跳出来了。姐姐胆子小,我就与哥哥给她做示范,拿出了个小鞭炮,打火机"扒”的一声,把小鞭炮点燃,往外一扔,过了几秒之后“拨”一声,响亮极了。姐姐看好玩就也扔了一颗。我们一个接一个的马上就放完了。
今年的大年夜可真高兴啊,有说话声,有鞭炮声,还有欢笑声真是都齐了!今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也祝全校同学每天都这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