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不想看看有许多美丽传说,极精美的,举世无双的火烧圆明园呢?那具有中国特色的精致的亭台楼阁,那奇异的花草树木,那价值连城的国宝……然而,这一切都不存在了,流下来的只是几根残缺不全的石柱孤零零地躺在那里,它们好像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屈辱和痛苦,许多年前,嗜血成性的英法联军,无视中华民族的尊严,盗意践踏中华国土,大肆掠夺火烧圆明园的文物和财宝,推倒火烧圆明园的亭台楼阁,毁坏了圆明园的奇花异草。为掩饰罪行,他们放火烧了圆明园。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
今天我看了一部大型的记录片《圆明园》,它让我感到我们祖国在建筑文化上的空前绝后,也让我感受到了,一个闭塞的国家的最终的结局。
我是一个学习建筑的学生,也了解过世界上的一些伟大的建筑,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那种给人以无比景仰之情。
可那长城与金字塔我都是在一些书上或一些短片上了解的,可是这一次给我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通过数字化的制作让我们看到了先人的智慧与创造的力量。
圆明园集中了多少中国人的精力与智慧,从建筑的一面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与生活方式,像那个田字形与万字形的建筑,圆明园多以封闭与隐闭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也可以看得出我们的国民是追求和平与安逸的生活的。他不希望有太多的人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同样也是这个政府灭亡的催命苻。
在惯穿整个记录片中,以一种平实的读白与清晰的画面向我展示着一个历史上伟大建筑的诞生与灭亡也在展示着中华民族强大的清帝国的诞生与灭亡。
当我看到西方以中式为时尚是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我以我做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而感到骄傲,我以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文化而感到自豪。但当我看到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时我无比的气愤却也无助。要是我也可以上战场我想我一定会多杀几个敌人的。
封闭则代表着落后的到来,“落后就要挨打”这也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了。
所以,最后圆明园的灭亡也只是迟早的事了,当然中间有一段说乾隆皇帝说要建造欧式建筑我觉得那只是他的自大与攀比心理(当然,我觉得这也是中国人的一种心理)。
最后,圆明园被灭了,只不过它不是像阿房宫一样是毁在中国自己人手里而以,对于是什么样的人去做的这件事我不想去说什么?你没有别人强大你就无话可说,这不也正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吗?可是人们为什么要毁坏它呢?难道这真的是人们的天性!我不敢想了!
圆明园看完了,可是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只有祖国的强大我们才可以安居乐业,要安居乐业我们就必须强大,要强大就必须要发展科技。科技对人类对祖国是多么的重要。圆明园的哭泣。一、世纪遗产清单
像一个人临终前要对自己的财产有个清点以便留给后人一样,一个世纪行将结束时也该对自己留下的东西列一份清单,好让下个世纪的人们心里明白这个世纪的功劳。20世纪的黄昏已经来临,这世纪给我们人类究竟留下了什么,似乎也到检数一下的时候了。
8千多万具死于战争的尸骨,是20世纪留给人类的最大一笔财富。两次世界大战和30余次国际、国内战争,造成了全世界约8千万名军人和平民的死亡,这些死去的人如今都已化为白骨被掩埋在了土层深处。这些尸骨静静地仰望着尚在活着的人们,他们将用自己对战争的不绝吟唱,使得下个世纪的人们不再感到孤独和寂寞。
数万个核弹头是20世纪留给人类的又一笔财产。世界上有核国家制造的核弹头加在一起已需要用万来数了,这些核弹头可以把地球毁灭许多次。人类终于为自己制造出了集体死亡的工具,这是一件值得引为骄傲的事情。也许下个世纪的某一天,我们人类会欣赏到核弹爆炸时那炫目的美丽的闪光。那时,人们一定会为遇上千载难逢的开眼界机会而欢呼不已。
何谓战争?何谓和平?我所知道的仅仅只有字典上苍白的解释,而被作业压得无法翻身的我也不得不羞愧地承认我没机会能拜读一下托尔斯泰的著作《战争与和平》。于是我对这两个词的理解也只能是肤浅的。
战争,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悲恸的哭诉,却也是一个国家的尊严与呐喊;它可以是对一个种族或一个文明的毁灭,却又不可否认它推动了世界的年轮。这便是战争啊。你可曾听到风中那依稀存在的号角齐鸣、厮杀彻天;你可曾见过那一名名将士在生与死的边缘徘徊,却最终马革裹尺,被后来者踏入泥土;你可曾闻到空中依然弥漫着的战火硝烟以及在这硝烟中夹杂着的劣质烟草味,这是生存者的庆幸与告慰,这就是战争。战争真实无比,同样残酷无比。有无数男儿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最终被泥土掩埋,他们有名有姓,可这几个字却如被马蹄溅起的尘土,有谁能记得它呢?或许唯一记得它的只有那长长的白纸——《阵亡人员名单》与那夜夜痛哭的妻儿。无论是哪一次战争,都必将流血;世上都必将失去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战争是罪恶的,战争是残酷的,却也是真实的。
于是,人人都期望着和平,似乎和平年代就是一个无忧无虑,堪比仙境的年代,和平就是小孩子们叽叽喳喳如同麻雀的欢快的交谈声洒满上下学的马路,和平就是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坐在桌前吃饭,和平是公园中那一个个快活自在的身影。它不会有惨烈的厮杀,不会有无辜的鲜血洒满大地,也不会有妻离子散,四处漂泊的孤苦与无助。和平是所有人希望永恒拥有的至宝,是战争年代永远漂荡在前方的希冀。
每个人都希望世界和平,只有世界和平了,人们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只有停止了战争,世界才会友爱。谁都不喜欢战争的时代,苦难的时代。
在战争时代里,血流成河,到处充满了血的腥味。花儿不再盛开,天空变成了灰色,原本温暖的太阳如今却变得冷冰冰的。无论到哪儿,都是惊天动地的厮杀,闹得人人提心吊胆。战斗让我们失去了太多东西,失去了太多亲人,孤独的孩子为失去了父母而在无声地哭泣;失去了孩子的父母伤痛欲绝,在奋力地挣扎。许多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时时刻刻都怀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
战争的时代烽火连天,充满了血腥与一切罪恶,而和平的时代却迥然不同,那儿拥有的是一切美好与欢乐。
和平的时代里,人们安居乐业,吃得饱穿得暖,生活过得美满幸福。大人们安心地开拓自己的事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一番成就;孩子们可以穿着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衣服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专心致志地上课,在书的世界里畅快遨游,所以人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地过日子了。在和平时代里,每个人都是快乐的,没有了痛苦,拥有了欢笑与幸福。和平的世界是最美好的世界,阳光灿烂,河流清澈,树木苍翠,人们善良,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世上的一切,才是最好的!
和平便理所当然成了所有国家领导的砝码与嘴边常客,而其反面的战争也就成了一切阴暗与罪恶的禁忌。
可是真的,和平就那么可爱吗?
或许身为一名平民百姓的你都会这么说。可你看见了你头上人们的一切吗?你不会看见,和平是一层很好的迷雾,遮掩了许许多多你并未想象过的事。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名字叫政客,他们渴望着权力与荣誉,于是他们便无比激烈的拉取选票,他们手中的武器,是对方的丑闻过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于是,他们手中的武器便会无坚不摧,坚利无比,将深深刺破对手的身体,在对方心上留下滴血的伤痕,挖掘对方过错再撒上盐,这是一种多么卑劣的行为。于是,他们当中脆弱的会声败名裂,事业危垂,甚至妻离子散,之后余下的会继续“战斗”,再从中选出最能承受伤痕的一人接受官职更进一步,这何尝不是一种战争呢?
或许,你也不会看见高官达贵因为自己的欲望而拼命敛财,将公款当作自己的武器;或许,你也不会看见商家之间的战争,为将对方商业弄垮,独霸市场,收集一系列伪证,这何尝不是一次战争?而同样罪恶的他们却笼上了一层虚伪、不真实的面纱,冠冕堂皇的存在着,他们也比真实战争更加卑劣。
我并非想说战争年代用于和平年代,我只是希冀着,和平,能比战争更像和平,更像一个国与这之间平行互惠,而非弱肉强食的和平;更像一个协手共进,而非相互倾轧的和平;更像一个人与人间和谐美好,真诚相对的和平。
如果说当我手捧《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的话,那么,当我读完《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在此之前,关于俄罗斯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我已经听说不少,今天,当我完整地学习了《战争与和平》这部小说后,对小说及其作者有了更深的认识。
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上几乎无人能与之媲美的伟大作家。他的文学创作,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体裁丰富,被誉为19世纪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象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期俄罗斯社会生活的一切矛盾和巨大的社会变动。《战争与和平》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生活为情节线索,生动地展现了1800年至1820年间,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同仇敌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伟大胜利。场面壮观,结构清晰,具有强烈时代感。体会最深的是,这部小说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富有个性,如安得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定,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气质的女人。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我觉得,《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小说,对我来说,虽然有点深奥而新鲜,但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这样的世界名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学习欲望。
罗伯舒乐曾说过一句话:梦想是生命的灵魂,是心灵的灯塔,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梦想。无疑,梦想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东西,它比钻石还要夺目,比繁星还要璀璨。将自己的一生付诸于梦想,循着它的光芒,向顶峰进发。有些人的梦想不但使自己得到了想要的成功,而且改变了人类社会,改变了历史的发展。
在一百多年前,有这样一个人,他从小品学兼优,从未打过架、吸过毒,甚至年年拿到优秀学生表彰奖。也许他从小的懂事听话造就了他的“不平凡”。他的脑海中一直埋藏着一个惊天的梦想——“统治世界”。
一战中,还是一名普通士兵的他,侥幸从枪口下逃生,他认为连上帝都在帮他实现自己的梦想,于是他将深深烙印在脑海中的梦想付诸行动。想书里说的那样“用强烈的欲望作为达成梦想的后盾,使欲望变得狂热,让它成为你脑中最重要的事。”
他真正达到了“狂热”的境界,狂热的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狂热的屠杀了几乎全部的犹太人和斯拉夫人,狂热的向统治世界的梦想逼近。他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希特勒。
难道实现梦想有错么?也许这是希特勒死前都在纠结的问题。实现梦想固然无错,但错就错在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用千千万万条性命做自己的垫脚石,为了自己的梦想他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为了自己的。梦想,他砸碎了多少人的梦想?在我看来,他的梦想,是世界上最卑微最渺小的甚至不值一提的梦想。
那么什么是伟大的有价值的梦想呢?为了一个电灯泡,试验了上百次的梦想是伟大的;为了解出答案,在罗马士兵的冷刀前验算到最后一刻的梦想;为了国家的发展献出自己全部青春和生命的梦想;甚至,为了用双脚学会演奏钢琴的梦想。
梦想之大小,不在于是否为国家、社会抑或世界做出什么贡献。自己的梦想,安安静静的完成,不要为了一己之私,打破别人的梦想,扰乱世界的平静,那便是好的梦想了。在这之上,也许你的梦想激励了一些人,振奋了一些人,在人生的画卷上添了些生机蓬勃的绿或温暖明亮的春,那就是极好的梦想了。
若是,你的梦想推动了世界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飞跃,便可以称其为“黄金梦想”而这些梦想全部是我眼中的“大梦想”。
若仅因自己的梦想,毁了他人的梦想,进而击破了和平安定的世界,那么,即便你有何种鸿鹄大志,也只不过是连蝼蚁都不如的卑贱之物罢了。这种梦想便是“小梦想”。
你的心里装得下自己的梦想,也要装得下天下人的梦想。梦想之大,有天下,而梦想之小,只有自己。
能成功实现梦想的人,一定是胸怀天下的人。梦想因人而异,也许你的梦想很简单,娶妻生子,平安喜乐的过一辈子;亦或是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踏踏实实赚钱,让父母安享晚年。梦想不一定伟大,但你的梦想保全了天下。“天下”,二人成天,一人成下,三人成天下,你知道保全天下人的梦想,所以你的梦想一定不平凡。
这个世界由无数个梦想组成,有无数个追梦人组成,每一个和平梦想的实现,都巩固了世界的进步。个人的平安喜乐也好,国家的独立强大也罢,所需要的无非是“和平”二字。无战无争,一家人才得以安居乐业;无硝烟、无战火,国家才得以发展壮大。且说近的,伊拉克的人民百姓,惶惶不可终日,因为不知何时爆炸声就会在自己头上响起。这样的情况下,黎民百姓如何能安居乐业?政府每
日为了战事忙的焦头烂额,谁还有时间发展经济,壮大综合国力?没有和平,梦想不过是一个镜花水月的故事,我想,梦想与和平大抵是分不开的,有了和平才有梦想的实现,而梦想就像夜空中绽放的绚烂烟火,装点了天下。
1987年8月28日,上海火车南站的天空突然出现了几架轰炸机,在空中盘旋,犹如一只用那凶恶的目光注视着自己的目标。“嗖、嗖”只听见窜窜炸弹一个接着一个掉落到地面时,引起了巨大的爆炸,顷刻间,房屋全部毁了,砖头、瓦片,像浪潮一样吞噬着人们可贵的生命。
等战争结束的时候,那里的场景一片狼籍、悲痍,一个小孩在一个铁路上,他不停地在哭,嘴里呼唤着自己。原来,日本飞机在轰炸时,这个孩子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失去生命,不惜一切保护孩子到了安全的地方,而他们自己却永远失去了生命。
那个孤儿,他是多么地孤独,没有了父母的爱,孩子以后该怎么办?他的童年注定是悲惨而痛苦的,也许他会被好心的人收养,可是,孩子也知道这并不是自己的新生父母,难以感受到真正的爱,最后还会流浪街头,每天捧着笑脸,向人们乞讨地过着一天不如一天的生活。
想到这里,我感到日本人的狠毒,中国的惨状都是他们造成的,战争让许多的人,远离世间,让我们一起呼唤和平,不要让战争在我们身边发生。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从八国联军到武昌起义。每一场重大的战役背后都有无数冤屈的人民在心底呼喊着“和平”。
忘不了,战争攻伐年代民生的疾苦;没有淡忘,日军侵华的罪恶行径,中国人民饱受的战争揣残!打开记忆的闸门,一幅幅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画面呈现眼前。仿佛看见;“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的场景。
官与官,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为何要连累及平民?
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爆发了一场残酷的鸦片战争。为了和平,清军反抗,却壮烈殉国。人们的心底不禁存下一丝叹息。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洗劫了北京城,三天三夜焚化了中华历史上靓丽瑰宝一圆明园。此时,有多少人在心底愤恨,哭泣?
世界上的战争又何止在中国爆发?
硝烟只能满足那些制造硝烟的人的虚荣。
可是,被连累的无辜百姓们,永远也不会放弃对和平的追求。他们组成一支支队伍,去反抗战争,去呼吁和平。
如果你记得几次世界大战的销烟;如果你还不至于对现代社会纷繁频仍的战争麻木,那么,请一起来维护和平吧!
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我渴望和平。于是在一个静悄悄的黎明,我放飞了一只白鸽。它衔着橄榄枝向着和平飞去了。可是,世界会和平吗?
我渴望有一天,全世界的小朋友都聚集在一起,每人手里捧着一只和平鸽,“哗”——亿万只白鸽一齐展翅高飞,向着美好的明天,向着和平飞翔,飞翔……
《战争与和平》不仅描写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场战争,它还唤起我们对民族和世界历史的浓厚兴趣,唤起我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切关怀。这是任何专门描写和研究战争的论着代替不了的。而作为一部伟大而深刻的文学作品,它还是任何学术论着代替不了的,因为它还是一部人们心灵的史诗,一部生命的史诗。我们在这里不仅看到了战争和民族的历史,还看到了在战争与和平的转换中活生生的人和他们的心灵,看到了他们深深的渴望、痛苦、欢乐和追求。
我把娜塔莎比做皎洁的明月,因为她美得像神话,有大美之形,像天赐。
当安德烈公爵遭受丧妻之痛和在惨败的奥斯特里茨战役的惨败之后,感慨于他之前一直所追求的名誉荣耀情感只是大梦一场,感觉受到了命运的欺骗和遗弃。安德烈的感情世界曾象是古拙的老橡树:“唯独它不欲屈从于春日的魅力,不欲目睹春季,亦不欲目睹旭日。”但他的难以言寓的绝望和痛苦敌不过少女的快乐。当饱经沧桑的安德烈到罗斯托夫家的庄园时,不是被清脆的少女的笑声吸引的吗?少女娜塔莎是多么快乐啊!
娜塔莎用她那强大和青春的生命力顽强的抵抗住了命运的挑战,忍受住了美的背后那巨大的担当;没有一遇苦痛,便忧怨、乞怜、颓伤,呈现败像,变成丑陋。在莫斯科即将沦陷之时,娜塔莎肯于舍弃家财,以救治、运送伤员为第一要务,谱出一曲高尚、美好人性的千古绝唱。
经历风雨屈辱、苦难煎熬之后,还能典雅迷人、唇齿留香,便是不朽。
书中总不乏悲惨而凄凉的场景,对于生活在那个战火连绵的时代的人,对死亡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刚毅而有英勇的安得烈就几次触摸到死亡的底线。虽然他最后还是没有逃过死亡之神,但他的死伟大而令人敬佩。死亡对与这本书中所有的人来说都是并不遥远的,也许今天躲过了明天还会在来,若又躲过了明天,总有一天死亡也会临近。但他们面对死亡的做法却可以深深启发我,也许这本书中还有太多的启迪,但对于我来说这的确是启发我最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