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看我每天早上都吃面包,喝牛奶,最多再加点果酱,决计帮我改善一下伙食。看着她提回来的豆浆油条,我的眼睛一亮,脸上立刻绽开了笑颜。将豆浆倒到碗中,看着白色的液体在碗里打着漩涡,层层涟漪继而又慢慢荡漾开去;我又将油条截成小段,浸泡在豆浆中,油条先是沉在碗底,又慢慢上浮,飘在碗中,像一艘艘小船。细细品尝,豆浆温润清香绵长,油条筋道香味四溢,这简单的吃食让人心满意足,回味无穷。
吃着豆浆油条,脑海中不禁想起小时候在家乡吃早餐的场景来。我家乡是陕南的一个小镇,没有大城市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也没有大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上班族的行色匆匆。早晨,我们都会一蹦三跳地踏着青石板的小路,去小镇的街上吃早餐,这里的早餐店不是名店或是连锁,而是临街摆摊,各占一隅。简单的买卖设备,看似粗陋,都是摊主最重要的家当,他们靠此为生,靠此赡养父母,供儿女读书。他们没有什么人生的宏伟理想,认为将早餐做可口,做干净卫生是人生最大目标。所以他们做起买卖来非常用心,我们每次路过,不管买不买他们的早餐,他们都是笑脸相迎,热情地打着招呼,像招呼自家孩子吃饭一样随意温馨;早餐总是量非常足,客人们吃得心满意足是他们最开心的事;饭菜做得干净卫生,连他们身上的围裙始终都是干净如新的,用他们的话说,只有卫生,才能让人吃着放心。每天早上去吃早餐,都是我们小孩子起床的动力;每天的早餐,都是最美的享受,比山珍海味还让人期待;每天早上吃早餐,也都被这些社会上的小人物的笑容所感染。
的确,他们都是社会上微不足道的人,可能学识不够高、见识不广,生活得粗糙、简单、不时髦,但是他们懂得“岁月静好,现实安稳”的真正内涵,他们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他们懂得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回报社会,回应自己的良心。
举家搬迁,已经好些年了。回家乡已经成了奢侈的事情,再难以吃到富有地方特色的早餐,在难以感受那些买卖人如花的笑靥……
我的家乡在农村,那里有一条漂亮的小河。
家乡的小河清澈见底,小鱼和小虾在水中的痕迹纹丝可见。乌龟也被这美景折服了,它笨手笨脚地爬到岸上,伸长了脖子,微微眯起了眼,静静地赏析着这美景,看着这水中嬉戏的鱼儿。有时,人走到它身边,它都知道不到,等到发现人的时候才恋恋不舍“扑通”一下跳进了河里,溅起的水珠子欢快地跳起了舞蹈。
家乡的河似一条缓缓流动的淡蓝色的水晶,在阳光下,泛着淡蓝色的银光,群山树木倒映在水中,像是有成千上万的树木在水中聚会,伴随河水的流动轻歌曼舞。
黄昏下的家乡之河更是别有一番情趣。晚霞映照在水中,与夕阳、群山交相辉映,大家常常就在这万道霞光之中打水漂、玩游戏,快乐极了。
春季,当小草探出头时,当大树抽出新芽时。这条小河解冻了,“叮咚,叮咚”地,弹奏着优美而悦耳的琴声。
夏季,当大树成荫的时候,当知了在树上唱歌的时候。这条小河也给知了伴奏。
秋季,当鲜果累累的时候,当金黄的树叶一片一片地飘落了的时候。河水跑过来接住了这群飞舞的“蝴蝶”,与它们玩耍,河里的小鱼也来凑热闹。
冬季,家乡的河就像巨兽的一张嘴,在寒风中吐着热气,大娘大婶们就在这河里洗衣服、提水。水温暖极了,冬季在这里洗衣服可算是选择。虽然说热,但是,小河上还是结起了一层薄薄的冰,像一条通往神殿的道路。
往前走,会看到一条小桥横跨在河面上,我喜欢过桥。更喜欢站在桥上,把采来的野花丢进水里,看着花儿随水漂流到远方。
家乡之水,为大家的家乡添了一条银色的发带;为家乡的漂亮献出一份力量;为大家的生活带来方便。我爱你!家乡的小河!我爱你!我的故乡!
我家乡的山虽然没有泰山那样的峰峦,没有香山那样似火的枫叶,也没有黄山的秀丽,但他却四季如画。
春天,万物复苏。山底,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了出来,带着泥土的芳香,嫩嫩的,绿绿的,迎春花也展开了她那久违的笑容;柳树的嫩芽染绿了枝头,杜鹃鸟在枝头有唱起了歌。山间,可谓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杨梅树早已长出了绿叶,桃树、梨树也绽放开芳香的花了,树下有着成百上千的蝴蝶蜜蜂飞舞着,好像在开演唱会。站在山顶上,放眼望去,仿佛进入了一片绿色的海洋,春风一吹,荡漾起一波波绿浪。
夏天,绿树成荫。山上的翠竹、树呀,长得十分茂盛,如同给这座大山撑起了一大把绿伞,完全不要考虑热不热的问题。看那翠竹,挺拔而又谦虚,听!哦~~~是蟋蟀、蝈蝈、知了……虫子的歌声,好像是在庆祝夏天的到来。黄昏,太阳“烧”红了整座大山,如同徜徉红色的海洋里。
秋天,硕果累累。山上的果树都结满了果实,有梨子、板栗、橘子……金黄的落叶铺成了一块巨大的地毯,一阵萧瑟的秋风吹来,落叶被微微吹动,如同“秋风扫落叶”,真有一种诗意感。秋雨悄悄地走来了,小雨“啪嗒啪嗒”的下着,把刚成熟的果实好好好清洗了一遍,个个变得晶莹剔透,小巧玲珑,让你看了就忍不住想吃掉它们。
冬天,皑皑白雪。一阵鹅毛大雪过后,整座大山都穿上了一件厚厚的白羽绒服,挺拔的松树上也有厚厚的积雪,真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这就是我的家乡四季的山的景色,我愿意牵着你的手,再次带你领略这四季的山之美。
参观四川博物馆,我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文物,最感兴趣的文物便是蜀绣了。
听爸爸说,蜀绣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绣刺技法很独特,至少有100种以上精巧的针法绣技。其中,最出名的就莫过于双面绣了:在同一块底料上,在同一绣制过程中,绣出正反两面图像,轮廓完全一样,图案同样精美,都可以供人仔细欣赏的。
在博物馆里我发现了两幅双面蜀绣:
第一幅名叫蜀绣双面蝴蝶屏:两只白色、两只黑色,一只蓝色,一只黄色共六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纵情嬉戏,色彩分明,轻灵动人。正反两面轮廓、色泽完全一样,配着旁白的通透玻璃,令人赞叹。
第二幅名叫蜀绣双面猫狗屏:从正面看是一只通体雪白、回眸顾盼的猫咪;走到背面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只褐色的大狗,神情专注地望着前方,仿佛在等待亲爱的主人回家;在绣屏正反两面最左(右)下角同时怒放着一模一样的玫瑰花。
另外还有一幅不知名的超大蜀绣就端端放在工艺美术馆进门的中央。画面上共有六只憨态可掬的熊猫,背景是一笼竹林、一座小岛和一方湖泊,衬托出了这个地方悠远宁静。有一只熊猫正好奇地看着小溪,寻思着想要跨过去;有两只正在争抢一根很长的竹子,准备美美饱餐;旁边一只趴在石头上,坐山观虎斗,等待时机图谋渔翁得利;另一只远远地坐在一边自在其乐;熊猫妈妈怀抱着竹子,黑着眼圈慈祥地望着熊猫宝宝,宛若看电影一般。
离开博物馆后,我久久不能忘怀这些生动有趣,技艺精湛的绣品。在想,自己家里要多放几幅,更要多多推荐给远方的朋友们,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我们四川人引以为傲的蜀绣!
我的家乡在河南,那真是一个好地方,一马平川。
乡下的土地很多,路边,河边,房前屋后到处都是土地,春天,大人们都在田里忙碌;夏天,田里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秋天,各种农作物都有了收获;冬天,大雪铺在田地上,庄家又有了更多的养分。我们老家一般每家种得最多的两种农作物就是小麦和玉米,真不愧是我国最大的粮食大省。
到了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在我们老家有一种最有名的粥叫——胡辣汤。到了腊八节那天,每家都会熬上一锅,里面放上花生豆、海带丝、豆油皮、黄花菜等再勾上面糊,放上食盐、胡椒粉,香喷喷地来上一碗,是谁都挡不住的诱惑,可比别的地方甜的那种腊八粥好喝多了。
农历2月2日是“青龙节”,这一天比较热闹,许多人都会到集市上去,因为这天会有舞龙的人要来表演。舞龙很壮观,一条龙约有十米左右,要有40几个人来抬,龙身上挂有一串串彩灯,到处都是金光闪闪的,十分好看。再加上那些敲锣打鼓的乐队,锣鼓喧天,更是凑足了热闹。
最热闹的还不是这一天,而是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这天是看着谁家比谁起得早吧,谁家比谁家鞭炮放得响吧。谁也不甘心落后,整个晚上都是噼哩啪啦的爆竹声。等到天亮,吃完饺子就开始到长辈家去拜年。小孩子们总会得到许多压岁钱。上午大家都拜完年了,就又开始约在一起出去玩,去得最多的就是各种寺庙。有一回我过年回老家,就去了逛一次庙会,那里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向庙里走,有一个很大的坟,好像是土地爷的。让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坟前的场景,坟前堆着有各种各样的香,由于香火太大,太旺,把消防车都引来了。庙里有多少上香的人可想而知。
7月15这天,每家都要蒸羊羔形的白面膜,给辛苦了一年的牲口吃。
我的家乡的习俗还有很多,下一次我来当你们的导游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我的家乡吧!
家乡人说:“咱家乡美,山和水。”这话一点儿也不假,家乡的确是风景秀丽。不信,请看!
春天,家乡的布金山满山遍野开满了火红的映山红,远看整个大山像着了火,艳得要赛珲天边的彩霞。
夏天,小河里开满的一朵朵荷花,似婷婷玉立的少女,轻风吹来,朵朵荷花随风摇曳,像窈窕淑女在跳舞。布金山激情似火的艳对映着小河柔情娇嫩的美,美艳相对,这怎能不使我为之赞叹,为之自豪呢?
秋姑娘带着成熟的韵味来到人间,布金山和小河又换上了新的衣裳,来迎接她。这时的布金山已是果实累累了。看,大苹果涨红脸,像个大皮球;大鸭梨变黄脸,像个大葫芦;红山楂全身闪着红光,像一串串红玛瑙;大石榴裂开了嘴,露出一排排洁白的牙齿。这一切多动人呀,它让山林充满了欢声笑语,人们一边采摘,一边赞美着布金山。此时的布金山累了,用树叶编织成了一块大毯子盖在自己的身上入睡了。再看小河边也是笑声不断,人们乘着船在河里采藕打鱼,带走的是一份份收获,留下的是一句句赞叹。
寒冬来临,天上落下纷纷扬扬的雪片,像鹅毛,像柳絮。它落在布金山上,布金山上处处似盛开了梨花,它落在结冰的小河上,小河里像开满了对洁白的莲花。每每这时,孩子们在山上打雪仗、堆雪人,在小河里滑冰,那欢声笑语快把树枝上的雪振落下来了。此时此刻,我再也禁不住诱惑,情不自禁地跑出来,在这银白色的世界里尽情地享受着山河之美。
啊!家乡,生我养我的布金山呀,我魂牵梦绕的的布金山,我将和你的美一直成长!
阿拉的年夜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照阿拉宁波人的老规矩,过年从腊月中旬就开始了呢!老话说得好:“廿三祭灶,廿四掸尘,廿五做豆腐……三十晚上守岁”喜庆的气氛延续到元宵节。最让我们小孩子期待的是大年三十那顿热热闹闹、有滋有味的年夜饭啦!
年夜饭的准备,从大清早就开始了。瞧,各家各户去菜场进行大采购“鲳鱼,透骨新鲜。”“买点年糕,好做烤菜年糕嘞!”“看看咸蟹,看看这红膏……”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极了。购置完成后,打道回府。这时,阿拉宁波的厨房恐怕已经忙成一团,准备年夜饭了。
制作年夜饭时,小孩子能参与其中的,大概就是包汤圆了。据传,汤圆起源于宋代。现在,宁波最有名的招牌是缸鸭狗,还流传着“三点四点饿过头,猪油汤圆缸鸭狗”的顺口溜呢!一般来讲,传统的芝麻汤圆需要准备糯米粉团、猪油、黑芝麻馅材料,先把糯米粉团分成数十块,再把猪油馅和芝麻馅搓成小球,手指钻洞,把馅料放进去封口,揉搓成圆,就大功告成了。即便是脸上、手上沾满了白白的粉,我每次对包汤圆这事儿还是乐此不疲,兄弟姐妹聚在一起做一件事,家里充满欢声笑语。看着锅里寓示着“团团圆圆”的汤圆,我也满是自豪感。
瞧,一道道菜琳琅满目:热腾腾的暖锅讨了个新年的好彩头,蕴含着团圆红火的寓意;鲜爽嫩滑的咸菜黄鱼汤让人们不禁咋舌;年糕预示“年年高”,咀嚼着绵软的年糕,就像飞上了天般开心;清蒸鲳鱼、腌咸蟹、蒸鳗鲞干……最后每人一碗汤圆。全家围坐一起吃顿年夜饭,这一年的辛苦烟消云散,未来的一年充满期盼!
在阿拉宁波,春节洋溢着欢声笑语,不知此时的他乡,又是怎样一番热闹景象?
家乡在变,家乡人的素质也在一天天地提高。在前些日子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
记得那天学完英语回家,我路过一个卖烤白薯的摊子,觉得肚子饿了,就买了一块吃,站在摊前吃了起来,这时,迎面来了一个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朋友。
烤白薯的香味把这个外国朋友吸引到了摊前。他用不熟练的中国话问:“什么,这是什么?”卖烤白薯的商贩热情地回答:“烤白薯,好吃!”他一边说,还一边做着剥皮的动作。留学生又问:“钱,多少钱?”不等他说完,商贩已经拿了一个又大又软的烤白薯递到他面前,笑眯眯地说:“吃吧,放心,我不会多要你钱。”这位留学生也许是跟我一样肚子饿了,三两口就把白薯吃光了,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摊主又递过一个香喷喷的烤白薯,他接过来,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我站在旁边,觉得很可笑:“看来,这外国朋友已经被中国的烤白薯征服了。”留学生吃完了,伸出大拇指说:“好,很好!”
这时我也吃完了,正要走时,发现那个外国朋友从钱夹中抽出50元大票,交给商贩。那商贩手拿着大票,另一只手在钱箱里找零钱,他可能是没有多少零钱了,想了一下,又把钱还给了外国朋友,边比划边说:“只要5块钱,你有小票吗?”外国朋友明白了他的意思,打开钱夹让商贩看,表示自己没有小票,又把那张50元的大票给了商贩。这可怎么办?我听大人以前说过,商贩遇到这样的事时,就会宰人了。我正想着,只见那位商贩又把钱还给了外国朋友,冲他摆摆手,意思是钱不要了,可以走了。外国朋友很不好意思。“友谊第一。”商贩拍着他肩膀说。外国朋友十分感动,再次伸出大拇指,连声称赞说:“中国好!中国好!”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这件事,想着那位商贩,他不就代表了家乡的新形象吗?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龙泉小学六年级二班许可家乡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奇幻的颜色让人捉摸不透。
家乡是绿色的,一排排挺拔的树木,一颗颗苍萃的小草,汇成了绿色的海洋。风一刮,就象泛起涟漪的湖面,斑驳的树影,温柔的轻风,使人留连忘返,心旷神怡,陶醉其中。
家乡是红色的,一朵朵盛开的牡丹,像一个个害羞的姑娘;娇滴滴的红玫瑰,那样的扣人心弦,那怒放的红菊,显得那么纯洁而又美丽,每一朵花,都为家乡增添了一份颜色,一份美丽。
家乡是透明的,门前那条小河,清澈见底。一条条小鱼快活的游来游去,偶尔冒出一个个小气泡,给人以清爽、明朗的感觉。记得小时候,我常常在河里游泳,它,留下了我欢快的身影。
家乡是灰色的,架在河上的那一座石桥,已经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却依然那么坚固。许许多多的人从上面踏过,却不曾留意过它,小时候,我经常坐在桥栏上数台阶,一层,两层,三层、、、、、、这个小小的石桥,记录了我成长的足迹。门前的小路,我曾赤脚踩着它走过,曾和小伙伴们在上面追逐打闹,那一切一切,都留在了记忆深处。
家乡是金色的,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人们纵情高歌,唱出了满心的喜悦。那金黄的麦田,那金黄的柿子,那金黄的雪梨,是农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每一个硕果,都是那样甘甜、爽口。
家乡是银色的,大雪覆盖了整个大地,显得那么干净、纯洁,让人不忍心去踏上它,破坏它。小时候,我和小伙伴堆雪人,打雪仗,常常冻得满脸通红,仍然不肯停下。
家乡的颜色,它是那么的神奇、变幻莫测。它美得自然,美得朴实。它代表了家乡的生气蓬勃,代表了家乡那美好的明天与未来。我爱你,家乡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