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我桌上一定有一碗削好的梨。我每天回来会有吃梨的习惯,而且一定要削了皮用牙签戳着才吃得下,他也知道。
我站在门口这样想着。摸摸身上的口袋,却没有找到开门的钥匙,我刚准备敲门,门却“咔哒”一声在我面前打开。“回来啦?”他微眯着双眼,一脸笑意的看着我,双手则把拖鞋从屉里抽出来了放在门前。“嗯。”我穿上鞋,走到书桌前。“要记得吃哦。”他指了指桌上的梨,我瞥见他食指上贴着的创可贴,想到了什么。“以后梨子洗洗就好了,我可以拿着直接啃的。”我心中有些惭愧,轻声说。“哦,那好,那我明天给你洗好梨子等你回来吃。”他不自在地把双手背到身后。有些仓促的说道,眼睛悄悄的打量着我的神情。
他轻轻背过身,把房门关上。我看着桌上的梨,心中叹了口气。漆黑的房中亮着台灯,灯光竟变得有些刺眼。我伸手挡了挡,光滑的手指被灯光映射得能看见上面细小的白色绒毛,他受伤的食指浮现在我眼前,我心中觉得压抑,使劲甩了甩头,这一碗梨子吃的食不知味,口中总觉得有淡淡的血腥味。
躺在床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看着窗外暗淡的夜色,耳边又想起他的叮咛:“要记得吃哦。”街上传来几声汽笛声,一圈一圈在我脑中扩大,我盯着天花板,跟着夜色无眠。
忽然,门被打开了,客厅的灯光倏地扫了进来,我连忙闭上了眼。
是他进来了,他的脚步很轻,无声无息地悄悄挪动着。“刷”地响起了窗帘被拉动的声音。“嘶——”我听见他刻意压低的惊呼声,肯定是又把伤口碰到了。他一步一步地走到我身边,
小心翼翼地替我掖好了被子,他有些粗糙的手不小心刮过我的脸颊,我感受到那一层被岁月堆砌的厚茧,心中产生一丝温暖的悸动——感动。
多少个日日夜夜我都沉浸在这样小心而温和的爱中,却直到现在才真实的感受到。眼眶不知为何,忽的一热。原来父爱就是这样,在我们熟睡之时,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像一张网将我们团团围住,它不经意的流入我的四肢百骸,我仍浑然不觉。
我很想坐起来对他说爸爸我爱你,但我没有,因为我始终坚信,大爱无言。
看经典、读经典、悟经典,是我目前人生的最大乐趣。我与经典有约,经典伴我成长!经典中最令我着迷的就是吴承恩的《西游记》。《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书中讲述了唐三藏收徒、三个徒弟(主要是孙悟空)降妖除魔、取得真经的过程。书中叙述了一个顽皮可爱、勇敢正直的“人民”英雄形象,对于孙悟空,我们有仰慕、有崇敬、有喜欢。
我们从英雄悟空的身上不仅学到了勇敢无畏、正直坚强,最重要的是那种不畏强权、勇于反抗(神权、君权)、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他瘦小却高大的形象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鼓励,我相信我也会渐渐变得像悟空一样正直、无畏!除此,吴承恩还隐晦地为当时受到自然界与帝制压迫的劳动人民传达了一种“人定胜天”的信念与勇气及反抗帝制的愿望。悟空的“大闹天宫”等行为、当今社会的科技发展使人类"上天入地"、甚至登上了月球。不正是这个信念与愿望的鲜明印证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的精神让我折服。“身残志坚”映入我的脑海。
他那坚强的意志的坚定的毅力让我自愧。他像一颗不能结果的大树,期盼自己能够有意义地活着,于是为人们遮阴,于是奉献着自己的躯体。他虽然不是富家子弟,虽亲朋寥寥,但他在人生战场上那份豪情与方刚的血性,是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也使我明白了生存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生活的方向。我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获得了成长的精华。经典是我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方向。与经典做伴,与古今圣贤为友;读中华经典,做龙的传人。
读经典就是读人生哲理,读真善美、假丑恶,就是读人间真情。经典与我有约,经典是我成长的好伙伴。每天读经典、每日学经典,会不断被经典净化心灵,激励着自己的成长!
中华经典美,字字响当当。传承中华五千年,支撑我们硬脊梁。祖辈金玉言,切记不可忘。敞开胸膛读经典,要做华夏好儿郎!对!别说我们年龄尚小,做人的道理是要知道,必须“修身明德日日新”,四书五经是我们不二的选择。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世间何物贵,无价是诗书。”“好书是良友,终身不可离。”……这些有关书的名句自古就有之读书使人思考,读书使人成熟,读书能使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喧嚣社会的人们,静下心来远离浮躁。
其中,让我铭记得最清楚的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句话的意思是: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是啊,生活中正是如此。我很喜欢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因此同学也很爱帮助我。
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话对我的教育也很深刻。时间是人间最宝贵的东西,若小的时候不珍惜时间,轻易虚度了时光,等到时白了头发,老了的时候在来悲伤感叹也来不及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许多人,而每个人都有许多长处,值得学习,可以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比如说雄伟绵延的高山!再比如壮丽无边的大海!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们的点滴长处。
如果说拜能者为师是理所当然的话,那么“不耻下问”就不容易做到了。首先,你得放下架子,虚下心来,真心实意地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试想一下,如果白居易不愿意向老婆婆请教哪能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深受人民喜爱的诗句?如果司马迁不从人民群众中采访史实,怎能写出杰出的历史著作——《史记》呢?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我希望更多的人来读经典诗文,这样的话,我们的世界将会更美好!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犹记得,小时候,只会念叨这首诗,它好像有什么神奇的感染力,一经我念出来,爷爷奶奶就鼓掌欢笑,叔叔阿姨直夸我厉害,爸爸妈妈也在一旁扬起了嘴角,我不知读出了什么意思来,只明白这二十个字能够为我赚得夸奖。
渐渐地,我在小学里学到了,这首诗叫《春晓》,作者是孟浩然,讲的是作者对春晨的赞叹,那是,我差不多明白了为什么亲人总是在我念这首诗时拍手叫好:他们是被这首诗的意境感染了。
儿时的我便好奇了,挂着红扑扑的脸蛋,翻开注满拼音的语文书,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春晓》,好不容易结合书本的图画,才看懂了诗文的意蕴,我眼前一亮,这才发现,时正初春,万物发芽,护城河畔,垂柳依依,朝阳之下,落英缤纷。
从此我便爱上了诗文,简短的文字背后,好像有无数人在诉说着自我的.见闻,时光偷偷地溜走,转眼六年已过,升入初中,时间带走了许多人,却带不走我对经典的热爱,仍是那句“春眠不觉晓”,陪伴着我来到儿时来过的护城河畔:樱花笑了,杨柳青了,手捧书卷,闻听筝琴,仿佛就置身于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意境中了。我喜欢诗文对我的熏陶,能够感染我的心灵:被李白的“桃花潭水”浸润,能够学习到他慷慨豪放的胸襟;流下杜甫的“花溅泪”,仿佛也被那炽热的爱国心,深沉的忧国情所触动;赏玩苏轼的“桃花三两枝”,乐观进取,热爱生活的心态就扎根在我的心底了……
我和春天,诗文仿佛有着莫名的不解之缘,诗文是我与春天的联结点,可是时代在发展,“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茅庐早已被城市覆盖,当今紧张忙碌的社会中,又有谁会放慢脚步,抬起头,感受春日之美呢
我愿留在学校,因为这能够让我学习经典;我愿坐在田中,因为这能使我被春日拥抱;我更爱静坐在僻静的绿树下,享受经典与春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