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花鸟市场买了一只大蜗牛,因为我想在理科课上用蜗牛。
我用卷心菜喂它。他刚咬了几口,就开始排便。通过排便,我第一次发现了它的肛门。然后我发现了头,嘴,触角,眼睛和壳。我问爸爸:蜗牛的脚在哪里?爸爸说:“蜗牛没有脚,它身上爬着无数个小吸盘。这部分叫腹足。”蜗牛感觉很敏感。如果我用铅笔碰它,它会很快缩回到壳里。我查了一下百科全书,发现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虽然它的嘴有针尖大小,但它有25600颗牙齿,这很神奇。蜗牛有很多粘液,可以打湿地面,帮助爬行。我又想:蜗牛的鼻子会在哪里?老师告诉我:“蜗牛没有鼻子。”“没有鼻子怎么呼吸?”“别担心,听我说。它背上有个小洞,叫呼吸孔。”老师说。
在喂养小蜗牛的过程中,我意识到知识无处不在。仔细观察就会发现。
上个星期的科学课上,老师叫我们有时间观察一下蜗牛。我和爸爸专门抓了两只大蜗牛和三只小蜗牛,把它们放进透明的盒子里。当我在盒子里铺上一层嫩嫩的菜叶子时,蜗牛们就立刻爬了过来,那速度慢极了!
小蜗牛的身体软软的,背上驮着一个硬硬的壳。它的头顶上长着两对触角。在两条长长的触角上,长着一双又小又圆的眼睛,像两颗小小的黑宝石。小巧玲珑的嘴巴里,听说长了两万五千六百颗小牙齿呢!
小蜗牛总喜欢在晚上活动。有一次,我坐在椅子上看书。等我看完了,都十点多了。顺便我起身看了一眼小蜗牛,发现它们活跃在菜叶上、盖子上……爬来爬去。我打了一哈欠,心里想:小蜗牛难道不睡觉吗?我仔细观察,终于知道了:小蜗牛白天睡觉,到了晚上才活动。
我要再仔细观察小蜗牛,说不定还会发现更多的秘密呢?
下午,在放学的路上,我发现两只小蜗牛在墙壁上挥着触角缓慢的爬动,我很惊讶,走上前把它们从墙壁上拿下来放在手上,它们立刻把头缩进壳里,保护自己柔软的身体。我把它们带回了家,放在一个罐子里,其中一只很快从壳里探出头来,紧接着就爬来爬去,另一只则在壳里怎么不也不出来,可能是因为它胆子更小一些。
我时不时的跑去把罐子里的水换一换,有时发现两只小蜗牛都从壳里钻出来了,像比赛一样,你追我赶往罐子盖上爬。这让我想起了那首儿歌: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哈哈,真有趣!我想,大自然才是它们的家,我应该放了它们,于是我把它们带到树下,让它们回到大自然妈妈的怀抱里,它们跟我挥挥触角,好像在说:“谢谢,再见!”
一场大雨后,我在草丛中抓到了二十只小蜗牛。小蜗牛的壳很薄,柔软的身体在动,触手可以来回伸展。一旦发现“敌人”,小蜗牛会立刻缩成薄薄的壳,总让人看着迟钝生硬,反应迟钝。我发现一个盒子是小蜗牛的“家”。盒子里的叶子是小蜗牛的“晚餐”。我专注地看着小蜗牛,看它是否吃了我为它们准备的叶子。结果他们碰了一下树叶就走了。我又气又失望,走开了。过了一会儿,我忍不住想看一看。小蜗牛,我一看,叶子少了一个大洞。很快,这些叶子都被二十只左右的小蜗牛吃光了。吃完饭,他们开始散步。他们走了一段时间后,我在他们走过的路上发现了一个水印。我好奇了一下,忍不住查了一下《儿童百科全书》。原来这些水印是蜗牛屎,那些屎还能帮助蜗牛爬行。同学们,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有无穷无尽的秘密!
“门前一棵葡萄树,嫩绿的它才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向上爬……”每当我听到这首歌,就会想起那两只可爱的小蜗牛。
以前,我有幸见到过两只小蜗牛。蜗牛长着白白胖胖的身子,头上还长着两对触角,触角上长着小小的眼睛。
当我用手去触摸蜗牛的触角时,它的触角就立刻缩回去。据说蜗牛嘴里头有两千多颗牙齿,太不可思议了!
小蜗牛的壳是棕色的,还有黑色的条纹,小蜗牛的外衣真好看!这两只小蜗牛的身体牢牢地吸在瓶壁上,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其中的一只从瓶壁上拽了下来,它立刻把身体蜷成一团,像一个小婴儿一样。
小蜗牛真可爱!
我饲养了一只小蜗牛。蜗牛的身体可以分成:头部、腹部、尾部、壳、口触角等几个部分。你看: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两个黑宝石一样的眼睛长在触角上,它那张小的不能再小的“迷你嘴巴”就长在下面。它行路或蠕动就靠腹足。在蜗牛爬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长长的黏液,可证明曾“到此一游”!蜗牛有左右旋分,而我的蜗牛是右旋的。它的生命周期一般在5—6年,在软体爬行动物中可算上长寿了!蜗牛有医生特异功能,身体里爬出来以后,身体能长大变小,拉长缩短,能横躺竖直,能圆能扁,最擅长攀岩。它喜欢在夜间活动,像一个“间谍”一样。
我的蜗牛很淘气,我把他放在一个塑料盒里,他老是要爬出来。不过还好,每次都在我的视线里,没有逃掉。可是,我正在认真写作业的时候,没看住它,让它给逃了!
小蜗牛虽然淘气,但我很喜欢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