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午,我偷偷玩了妈妈的手机,还花掉了不少钱,妈妈上来时发现手机不再原来的位置,就问我是不是动过她的手机了,我一口否认,说“我没有。”妈妈也没在意。第二天中午,妈妈又问我有没有动她的手机,难道被发现了?我心虚地回答道:“没……没有啊,怎么啦?”“没有吗?”妈妈直视我的眼睛向看出点什么,并没有看出点什么。我躲避着妈妈的目光,故作镇定地回答:“没有就是没有,你不相信我吗?”可妈妈却一口咬定是我玩了手机,我闪烁着泪花,心想:妈妈果然不信我,我开始胡思乱想,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自己错了。
最后,我想说,不要为了一点小事而撒谎、欺骗别人,当然除了善意的谎言以外,不要让自己的人生留下一点遗憾,撒谎是要付出代价的。
星期二的早晨,我上学迟到了,老师问我怎么迟到了,我不敢回答,只是默默地呆着不说话,这时爱撒谎的老爸发话了,他的理由让我伤心到了极点。
爸爸告诉老师说:“家瑞这孩子,昨天晚上看电视看到很晚,今天早晨叫了好几遍才起床。起床吃饭都很慢,磨磨蹭蹭的。”听了爸爸的解释,我很恼火。哪是我看电视看到很晚、叫不起来、吃饭慢呀。事情的真相是我老爸每天晚上玩手机玩到夜里十二点多,他自己早晨起不来,才导致我上学迟到的。
明明是老爸的错,他不但不敢承认,还把这些“罪责”推到我身上,我真是咽不下这口气。我决定把事情的真相告诉老师。下课后,我去办公室把迟到的原因告诉了老师,老师不但原谅了我,而且还夸我是个勇敢、诚实的好孩子。
人无完人,世界上每个人都说过谎,就算是再伟大的人,一生中也难免说过谎。
小孩子都是天性聪明的,但淘气会使他们犯一些错,大人们责问多,小孩子便会说谎。为什么呢?说了实话便要挨打。相比之下,说谎免挨打会好一些。但有些孩子的谎言会被大人们揭穿,于是这个说了谎的孩子便会被大人斥责甚至于动手打。吸取了经验和教训后,孩子们不但不会改正,反而会想怎样来“圆谎”,直至他们说谎面不改色心不跳,这样,说谎便成了孩子的“家常便饭。”
小孩说谎是罪过,大人说谎是应付。一个领导打电话来找他有事,他却让妻子说自己不在,外出有事。女儿大叫着说:“爸爸说谎。”他只是笑道:“这叫应付。”这叫应付么?与其说是应付,还不如说是推卸,他们所犯的错比小孩子大得多,却编造了“应付”这个理由。不仅向领导说了谎,还向孩子说了谎。这种双向性的谎言,其实更加可恶。
孩子的谎言大多数是为了自己不受惩罚而编造的。比如一个孩子打碎了花瓶,妈妈便问:“这个花瓶是你打碎的么?”如果回答“是我不小心……”屁股便难免遭到一顿打。但如果回答:“是小猫碰的。”便会平安无事。相比于两种回答,我想聪明的人都会选第二种,这也不怪孩子们,毕竟他们还小,不想被打,出于不想被打的想法之下,说谎便是唯一的选择。毕竟花瓶已经打破了,孩子被不被打也挽救不回来,如果为了让孩记住这个教训,那也难免太牵强了点,正常点的孩子都不会热衷于打碎花瓶吧!因此孩子在这种情况下说谎也算是正常的。再者这些孩子说一些小谎也不会影响到他人的利益,既不损人也不损己,就不算是大错了。而说谎为“应付”的那些大人们却不同了。他们之间是可以相互包庇的,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管他撒什么弥天大谎,都与我无关。正所谓“不关我,莫闲管。”在他们眼中,利益是最重要的,随便找一个借口说谎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甚至谋取更多的利益。他们不管是否损害他人的利益,毕竟自己才是中心,才是最重要的,往往不顾及他人,只为自己着想,将“应付作为保护伞,还具有一点诚信吗?
孩子说谎,罪过?大人说谎,应付?
已都快7点了,怎么办呢?我和同学约好了,晚饭后一起出去玩,可是没有钱怎么去?只有一个办法了,就说拿钱去买练习本吧;我也知道撒谎不好,可事到如今,也只有这个办法了。总不能叫我失约吧?!
“妈,老师叫···叫我们买几个练习本,要···要5元钱。”妈妈正在洗碗,没说什么,就给了我5元钱。我高兴的跳了起来,二话不说,便跑出了屋子。
拿着这5元钱,我心里似乎有一种失落感,本来想去潇洒快活一番的我,两脚像灌了铅,拿钱买东西的时候,手业不停的微微发抖。这时我才明白,撒谎得来的钱,花着也不舒服。
我恨自己当时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妈妈,没等朋友们反应过来,我已经跑出很远了,耳边还听见她们叫我的声音。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把钱还给妈妈,向她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