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父亲从厂里辞职回来。进门的一瞬间,我看到他的皮肤又黑了好几个度,他对我微笑着,露出两排雪白的牙齿。
记忆中,因为父亲厂子离家远,他极少回来,就算回来也只是吃个晚饭,第二天我没醒来他就又走了,那天是我记事起第一次认认真真地看他。我端详了好一会儿,看不出他脸上的悲喜。
父亲会的并不多,在厂里做电焊工。即使有护目镜,但长时间地干这行,眼睛是真的受不了。每次回家,我递给他的是毛巾、冰块,他给我的是特意买的小零食和饮料。我俩的性格都较内向,加上见面待的时间不多,所以我们待在一起总很尴尬,聊的话题很少。不过,自从他辞职后,我们的距离近了,关系自然也亲近多了。他从妈妈那里接过家里的大权,每天早上起来给我做饭,送我上学;晚上买菜,接我回家,准备晚饭。
学习上,父亲从不批评我,也不会夸赞我。他小时候成绩并不是很好,却不妨碍他对我的教育。我总能从他的口中听到很多道理,虽然朴实却倾注了他对我的期望。每次成绩出来后,考得好,他就会提醒我,别骄傲,骄兵必败。考得不好,就鼓励我,不要灰心,下次一定可以。
父亲性格很温和,从来不会发脾气。迄今为止,他唯一一次对我大声的责备还是在前不久。那天,我走在前面,父亲跟在后面,正横穿马路,突然一只有力的手猛地将我拽了回去,与此同时,一辆电瓶车在我面前飞驰而过。我没反应过来,一下子呆在了原地,等回过神来,吓出了一身冷汗,还好虚惊一场。而父亲的脸却变得严肃起来:过马路总要看着点,路上车这么多,怎么能顾自己走?父亲涨红了脸,我知道他这是急的,也没怪他。父亲的话不多,但总能让我记在心里。
父亲很节俭,平时舍不得给自己花钱,但为我,却常常大手笔。上中学后,为了我方便掌握时间,家里人给我买了一只手表。因为买的是便宜货,质量不大好,没多久就不转了,就又买了一只新的,没想过了一段时间又坏了。父亲知道后,一下班立即去了商场,在卡西欧专卖店里买了一只七百多的表,这是我拥有的最贵的私有财产。我感觉我戴在手上的不单单是一块表,更是父亲沉甸甸的爱!
父亲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给了我一份不平凡的爱。如果世间的爱与暖,是一束火苗,那么父亲给子女的爱,好像只有一寸长了吧,但就是这一寸长的爱,才更具有温暖人心的力量。
轻启时光的闸门,记忆中的父亲身姿挺拔,仪表堂堂,他宽厚的肩膀便是我小小的一片天。尽管不知从何时起,父亲的身影逐渐佝偻,银丝也悄悄地爬上了父亲的鬓角,但永恒不变的便是父亲对我的爱。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可我看来,我的父亲对我的爱,却并非完全如山般严峻,有时却似水的温柔。
尽管常常天公不作美,可父亲的接送却永不会缺席。父亲不会因为生病或刮风下雨就不来接我,相反,父亲比报时器还要准时。一上车,就会听见父亲一如既往的问候:今天学校有没有什么开心的事啊?老师讲的内容都听懂了没有?如果觉察到我有一丝闷闷不乐,也不会再继续问下去,只是点开我最喜欢的音乐,然后单曲循环。父亲的爱就如这流水音乐,汇成一条潺潺的小溪,带走我的忧愁。
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记忆中,我总是理直气壮的享受父亲的关怀,回馈父亲温暖的地方却屈指可数。父亲把我看成他捧在手心怕掉,含在嘴里又怕化的宝。父亲因为早年当过武警,所以特别重视培养我的安全意识,经常抽时间教我防身术,而我却天真的以为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坏人,便一直敷衍了事。直到父亲给我看了一个短视频,讲的是一个女生,没有什么安全意识,被一名男子尾随都没有发现,最终发生悲剧的事件,我才心服口服的练习。父亲还经常让我拿他练手,即使打疼了他,也不会怪我,而是惊喜的对我说:闺女,这次不错,如果遇到坏人,就要像这样反抗!
父亲一直都很尊重我,尊重我的生活,尊重我的选择,更尊重我的梦想。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去医院看病人,我所一直梦寐以求的第四军医大学恰巧就在附近,但是回程的路一个在东面,四医大却在西面,父亲知道我那个小小的梦想,便毫不犹豫的往西边开车,让我一睹四医大的风采。我知道,父亲让我一饱眼福,却多走了近40分钟的路程。回程的路上,我不禁问父亲:您累吗?要不休息会儿吧。父亲笑着说:不累不累,让我女儿对四医大多几分向往,值得!即使父亲嘴上说着不累,可还是不住地揉着脖子。我记得,那天风很轻,云很柔,阳光洒下缕缕温暖,为父亲镀上了一层金色的薄辉。
在我的世界里,他就是我的天使,给予我关心,给予我疼爱,更会尊重我。因为有了父亲,才有了我广阔的天地;因为有了父亲,我的生活才更加灿烂;因为有了父亲,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才能走的更稳更矫健。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一个人:每天,他不辞辛劳的上下班,勤勤恳恳;回家后,他承包所有的重活儿……无论在内在外,他都是不可缺少的一员。他就是父亲。如果你有,那你是幸运的,你将会幸福一生,因为你有一个好父亲;如果你没有,也不要难过,因为你的父亲一定是在另一个地方默默的关注着你。
我的父亲是一个质朴的人。对工作,他勤勤恳恳;对同事,他真诚相待;对家人,他关心入微……而对我,则更是无微不至,特别是在学习上。记得有一次,父亲要出去,叮嘱我要做作业,我心想:朋友邀我一起玩,这下有着落了。于是我连连答应。随着“砰”一声,门关了。我飞快的跑到电话旁,抄起就拨响了朋友家的号码,说完后,便兴冲冲地去了朋友家,将作业的事抛之脑后。
我玩的很高兴,回来后才想起爸爸叮嘱我做作业的事,这如晴天霹雳朝我劈来。“完了,爸爸一旦说了作业就一定会检查的,谁来救救我啊……”我叫道。“哒哒”,门开了,说曹操曹操到,爸爸回来了。现实与我想象的一样,他径直走到书桌前,拿起一本作业就看。我站在一旁,想着阻止却为时已晚,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
就在我幻想着各式各样的惩罚时,父亲发话了:“今天作业没做,补一下,今晚补好。”说完便去享受他的“电视大餐”了,房间里只剩下埋头苦补的我和书写的“沙沙”声,钟表时不时传来“嘀嘀"的声音,一分钟,两分钟……两个小时过去了,作业终于做好了,转身看看钟,已经十一点了,爸爸应该已经睡了。出乎意料的是,爸爸突然出现在门外,走到我身边,看了看,说:“好了就去睡吧,下次别这样了。”他撂下这句话后又走了。望着爸爸的背影,觉得父亲似乎老了许多,却依旧坚硬挺拔,我不禁潸然泪下。
此后,我才发现父亲原来一直都在默默的关心我,只是我不知道——父爱是默默无闻的!
才发现,父爱是一座大山,高大挺拔;父爱是一棵大树,为我遮风挡雨;父爱是指路明灯,指引我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我和老爸之间的称呼已经变过很多次了。小的时候我叫他“爸爸”,五六年级简化为“爸”,上了初中便赶时髦唤作“老爸”或“老爹”了。至于“父亲”一词,我仅在填表时用过。我称他为老爸,并没有刻意突出他慢慢变老的这一事实,但在他听来,似乎总以为是在暗示他的“老”,进而有些淡淡的惆怅与忧伤。老爸对我的称呼是视情况而定的。高兴时唤我“小子”,此乃爱称;发短信时多用“儿子”,此为书面用语;至于我的名字,一般他只会在生气时直呼。
从小到大,跟老爸独处的时间还是比较短的,一是因为他忙,二是因为跟着老妈可以坐车,而跟着他是会被要求走路的。说到走路,这是老爸的习惯,也是他的最爱,更是我从小到大所深恶痛绝的事情。他走路是有异于常人的,不论是速度还是路程。从北大到我们家,其间近十公里,他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走完,并且全程面不更色。老爸的这一技能,来源于其儿时的经历,这也是他所津津乐道的——他的家乡,甘肃陇东漆家山的故事。当孩童时期的我懒得走路时,老爸便会讲起同是孩童时期的他曾背着几十斤柴草翻山越岭的故事;当身为学生的我不努力学习时,便会听到当年他冒着寒风暴雪去求学的故事;当走在路上闲谈的时候,又会听到他去生产队田里偷玉米等一系列“英雄事迹”……
在老爸小时候的诸多逸闻趣事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在中国的传统理念中,招待亲朋好友,是要拿出家中最好的。一是照顾人情,二是挣些面子,在那吃穿短缺的穷苦村子也不例外。那一日家中来了个亲戚,论辈分是奶奶的舅舅,我老爸的舅爷。奶奶忙从柜子里掏出家中仅存的一些白面,给我那未曾谋面的舅太爷做了三大碗热腾腾的白面条,当时看得老爸口水直流。奶奶怕脸上挂不住,便索性将老爸哄出大门,并将门闩上。按规矩,串门来的长辈是要给孩子留下一碗解馋的,可惜我那舅太爷大抵是饿极了,或者是好久没吃白面面条了,全然忘记了“规矩”,将那三碗面全吃了个精光。不开眼的舅太爷吃饱喝足后,告辞离去,等候多时的老爸便急忙冲进屋子,找寻那碗让他憧憬许久的、香喷喷的白面拉条子。可当他看到灶台上的碗全是空的時,深受打击,旋即坐在地上对着奶奶哭号起来:“你那个舅舅走到半路上就撑死啦!他就吃得撑死啦!呜呜……就撑死啦!……”刚刚走出院子的舅太爷自然是听了个真切,他老人家脸上的表情,我想一想也是醉了。
老爸的下场自不用说,被奶奶摁在地上揍了个结实。小时候听这个故事时笑得很开心,原因自然是那句“撑死了”和最后的一顿胖揍。如今想来,这些引人入胜的故事,不正是我们之间最大的隔阂吗?他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受尽了饥苦,所以即便生活在这熙攘繁华的大都市,也会自觉地、分外地节约;而我从小生在丰衣足食的环境,自然不懂得一碗白面条何以如此诱人,以至于经常会做出一些让老爸无法容忍的事情来。这种因为时代和经历造成的隔阂怕是在每个家庭中都有所展露的吧。
不过这层隔阂着实是微不足道的。因为我的老爸很爱我,我也很爱我的老爸,我们都在为了对方而做出各自的改变。从这个角度说来,我们是合格的父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