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扭秧歌作文 (优选(5篇)

时间: 2024-01-07 栏目:初中优秀作文

扭秧歌作文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是*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今年的元宵节我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奈曼度过的,我发现,奈曼的年味儿更足,每个人都沉侵在欢天喜地的节日氛围中。上午九点,在繁华的青龙山路上,一场别开生面的秧歌比赛开始了。这场比赛很特别,*时这类比赛都安排在大型的广场上,可这次却安排在了大街上,这样做既达到了比赛的目的,又让人们一饱眼福。我也有幸加入了观看秧歌的人流。只见街道两边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远远地,一个人潮向我们涌了过来,原来是秧歌队来了。一阵阵悦耳的秧歌调飞进了我的耳畔,秧歌队越来越近,不一会儿就到了我的眼前。一对身穿小红袄的老爷爷和老奶奶拄着拐棍晃晃悠悠、挤眉弄眼地扭了过来,他们的演技高超,表情夸张,举止幽默,逗得人们笑弯了腰。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划旱船了!一个阿姨身上挂着像小船一样的道具,双手抓着两边的船舷,一颠一摇地向我们扭来,就像划着船在水里走似的。“妈妈,这位阿姨在做什么呀?”“她在表演划旱船哩!”妈妈告诉我:“划旱船是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起源于山西,有的地区也叫跑旱船。用木头做成船形的架子,包上花花**的绸布,再用绸带挂在表演者的肩上。表演者戴着这个道具在陆地上做出划船的动作,因此得名划旱船。”我看到阿姨的头上沁出了汗珠,我想,道具一定不轻啊!因为阿姨表演得很认真,所以人群中传出一阵阵喝彩声,阿姨开心地笑着,表演得更起劲了。

浩浩荡荡的人流跟随着秧歌队沿街巡游,人们有的互相猜测这次比赛哪支秧歌队会胜出,有的兴奋地欢呼雀跃,有的干脆就加入了扭秧歌的队伍,手舞足蹈,好不快乐!其实,哪支秧歌队胜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表演给人们带来了节日的欢乐。如果我当这场比赛的评委,我会给每支队伍都打满分。

扭秧歌作文篇2

今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是*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今年的元宵节我是和爸爸妈妈一齐在奈曼度过的,我发现,奈曼的年味儿更足,每个人都沉侵在欢天喜地的节日氛围中。上午九点,在繁华的。青龙山路上,一场别开生面的秧歌比赛开始了。这场比赛很异常,*时这类比赛都安排在大型的广场上,可这次却安排在了大街上,这样做既到达了比赛的目的,又让人们一饱眼福。我也有幸加入了观看秧歌的人流。只见街道两边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远远地,一个人潮向我们涌了过来,原先是秧歌队来了。一阵阵悦耳的秧歌调飞进了我的耳畔,秧歌队越来越近,不一会儿就到了我的眼前。一对身穿小红袄的老爷爷和老奶奶拄着拐棍晃晃悠悠、挤眉弄眼地扭了过来,他们的演技高超,表情夸张,举止幽默,逗得人们笑弯了腰。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划旱船了!一个阿姨身上挂着像小船一样的道具,双手抓着两边的船舷,一颠一摇地向我们扭来,就像划着船在水里走似的。“妈妈,这位阿姨在做什么呀”“她在表演划旱船哩!”妈妈告诉我:“划旱船是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起源于山西,有的地区也叫跑旱船。用木头做成船形的架子,包上花花**的绸布,再用绸带挂在表演者的肩上。表演者戴着这个道具在陆地上做出划船的动作,所以得名划旱船。”我看到阿姨的头上沁出了汗珠,我想,道具必须不轻啊!因为阿姨表演得很认真,所以人群中传出一阵阵喝彩声,阿姨开心地笑着,表演得更起劲了。

浩浩荡荡的人流跟随着秧歌队沿街巡游,人们有的互相猜测这次比赛哪支秧歌队会胜出,有的兴奋地欢呼雀跃,有的干脆就加入了扭秧歌的队伍,手舞足蹈,好不欢乐!其实,哪支秧歌队胜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表演给人们带来了节日的欢乐。如果我当这场比赛的评委,我会给每支队伍都打满分。

扭秧歌作文篇3

星期四晚上,我和姥爷去广场散步。

来到广场,呵广场个真热闹呀!有的在跳团体舞,有的踢毽子,还有的在扭秧歌……我和老姥爷来到扭秧歌地方,呵扭秧歌人可真不少啊!足有100多人。他们大多都是老爷爷老奶奶,每个人拿着一把扇子,一条手帕,身上都穿着花花**的衣服,排成四排,高兴的扭着,他们扭的姿势不断变化,一会将扇子打开抬过头顶真有点像孔雀开屏一样,一会又把扇子摆到了左侧或右侧,好像蝴蝶飘飘起舞,好看极了!

在队伍的后面,有一伙人扭的异常欢,我问姥爷:“这是什么。”老爷说:“这是老汉推车。”只见一个漂亮的小媳妇,坐在里应对微笑扭的正起劲,一位老汉头戴着草帽,屁股一扭一扭的向前推着车,周围有几个穿着各种颜色衣服的****使劲的扇着扇子,还不时向小媳妇做鬼脸逗的观众哈哈大笑。

呵,广场可真热闹呀!

扭秧歌作文范文篇4

关键词:胶州秧歌;动律;角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9-0151-01

1胶州秧歌的来源

胶州秧歌是流传于胶州湾一带的民间广场歌舞的秧歌小戏,俗称“跑秧歌”,以胶县县城附近东小屯、南旺、后屯等村最为盛行。“相传清朝初期,马、赵二人由外地逃荒来胶州东小屯定居,依靠卖烟为生。后来,马、赵二人起家闯关东,在逃荒路上卖唱乞讨,后改为边舞边唱,逐渐形成了一些简单的舞蹈程式,他们重返家乡后,经过世世代代相传至清朝中期,形成了胶州秧歌舞蹈这种民间曲艺。”胶州秧歌距今为止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现今的胶州秧歌舞蹈是从传统的民族秧歌表演中提炼出来,再加以编排,成为了当今专业舞蹈学院中女生必修的民间舞课程,突出展现了女性舞蹈动作的独特魅力。

2胶州秧歌的动律特点

每种舞蹈形式都有着自己的独特动律、形态和神韵,胶州秧歌的动律特点体现在“拧、碾、抻、韧、扭”这五种,几乎在所有动作中都有集中统一的体现。只有把握住了动作中“拧、碾、抻、韧、扭”的动律特点,才能真正掌握胶州秧歌的神韵。

2.1胶州秧歌“拧”的动律特点

“拧”是以腰为轴,腰以上的部分与腰以下的部分形成一种对抗的力量,呈现出向外拧转的“三道弯”体态。如“丁字拧步”强调抬脚时大腿和膝部向内侧拧动,同时动力腿脚跟要有控制的提起,落脚时要有控制的先落脚跟再落脚外缘,同时膝部向外侧拧动,膝盖的一关一开、脚跟的拧动、腰部的反复拧转形成拧腰的动感和抬重落轻的力度感。

2.2胶州秧歌“碾”的动律特点

“碾”主要呈现在脚部,是在动作中和移动重心的过程中形成的动作,膝盖的拧动促使脚部碾转。在完成“丁字碾步”步伐时,大腿与膝盖向内侧拧动抬起时,主力腿的脚跟提起,由内侧带动向外侧碾转,同时膝部则以先开后关或先关后开的转动快速变化。从而使胶州秧歌舞蹈线条柔美、动作轻柔,但也不失刚健有力和奔放洒脱的风格。

2.3胶州秧歌“抻”的动律特点

“抻”在胶州秧歌的动作形态中呈现出它所独有的延伸美感,它是指在转动时或动作快做到位时,表现出的一种持续延伸感。按我们的俗语来理解就是“在某一个动作已经做到位置的情况下再继续延伸一下”。

2.4胶州秧歌“韧”的动律特点

“韧”是在动作流动的过程中呈现出的不间断的力度延伸感,它带给人一种韧劲很强、富有弹性的视觉美感。我们所能体现的“抻”、“韧”是通过小臂的绕八字,手腕的配合,来训练身体的上下身协调和控制能力。它是一种“力”的运用和控制,体现在动作的幅度、速度、强度上,从而形成“快发力、慢延伸”的动律特点。

2.5胶州秧歌“扭”的动律特点

“扭”在汉族舞蹈中到处都有,一个“扭”字便把汉族民间舞蹈的舞姿形象的勾勒出来。“扭”更是胶州秧歌动律的核心部分,胶州秧歌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在一个扭字上,它突出了腰部的扭动形态,肩部的辅助推动,臂部的适度夸张,同时由脚、膝、腰的拧碾扭动形成了流动的“三道弯”体态,再配着双臂交替的八字绕扇,便呈现出全身“扭”动的形态,我们所说的“扭断腰”就是胶州秧歌“扭”的动律特征。

3胶州秧歌的音乐特点

胶州秧歌选用的音乐具有典型的“山东味儿”,但并不是随手拿来一首有“山东味儿”的音乐就可以用于胶州秧歌的舞蹈中,选用的音乐应该具有亲切、朴实、优美、委婉等特点。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胶州秧歌的音乐特点。

(1)旋律特点:旋律起伏跌宕,曲调婉转细腻,亲切自然,洋溢着内在、朴实之美。

(2)节奏特点:多采用四二拍,有慢板、快板之分,慢板节奏舒展延长、慢而不拖沓,快板时节奏明快、活泼而无急躁感。在音乐中符点和切分用的比较多,往往通过音乐节拍的强弱变化,强调快收与慢放、流动与戛然静止的对比。使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

(3)音乐表达的思想情感:胶州秧歌的音乐大多是通过对家乡的赞美来表现人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憧憬未来的思想感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着一种民间艺术。舞蹈就是我们的语言、思维和感受,动作的动态是我们的躯体,内在的动律是我们的血液,而其内涵就是我们跳动的心脏。舞蹈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跳好一个舞蹈不难,跳活一个舞蹈不易。胶州秧歌已从村头广场登上舞台,走进课堂,并成为高校民间舞课的重要部分,以丰富质朴的舞蹈语汇和多姿多彩的舞蹈形式,日益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胶州秧歌的“拧、碾、抻、韧、扭”五种动律的独有特征为代表,表现出了挺拔、舒展、细腻、刚柔相济的动作质感和齐鲁女性温柔妩媚、贤淑含蓄、质朴憨厚、坚忍不拔的文化质感,它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我认为跳好胶州秧歌不仅要强化动作的训练,更应该注重胶州秧歌的内心体验,舞动出胶州秧歌的动律神韵,这样才能使胶州秧歌的独特风格更加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罗雄严。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扭秧歌作文范文篇5

【关键词】陕北秧歌;风格特征;文化价值

一、前言

陕北秧歌是以舞蹈和音乐为载体,融诗歌、话剧和戏曲为一体的在陕北流传的舞蹈艺术总称。通常以祭神、祭祖、祈福、驱邪、娱乐为目的在节日、祭日、庆典时进行表演,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它和山东秧歌、东北秧歌、河北秧歌并列为我国秧歌四大流派,主要流传在陕北高原区域(包括榆林和延安两市及广大农村)民间俗称“闹秧歌、闹社火、闹红火”,2006年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陕北秧歌。

三、结果与分析

1、陕北秧歌的风格特征

(1)陕北秧歌的表演程式:陕北秧歌的基本表演程式是:一般正月初二开始起秧歌(近十几年也有村落提前或者推后)组织成立秧歌队,授予伞头。秧歌队成立后伞头带领大家到谒庙烧香拜佛敬神,由伞头挥伞秧歌队开始起舞歌唱这个程序又称谒庙秧歌。谒庙结束后伞头带领秧歌队在村子里挨家挨户上门拜访表演,又称排门子秧歌,也叫沿门子秧歌。结束本村内部活动之后邻里村子之间开始进行互相拜访称为彩门秧歌。最后正月十五元宵节闹秧歌到了最高潮,开始扭大秧歌叫大场秧歌。大场秧歌是秧歌表演场面最大的一种表演形式。大场秧歌结束后,其它舞蹈节目一一登场表演最后大场秧歌再起开始转九曲。秧歌活动一般在元宵节结束。

(2)陕北秧歌的技术特点。陕北秧歌节奏欢快基本动作简单。陕北各地民间扭法略有不同,但其基本动作体现了“扭,摆,走”的特点。也被总结为“扭的活泛,摆的花哨,走的轻巧。”扭的活泛是指扭动时用力要适度,扭动要灵活自然。摆的花哨主要指手臂动作要特别“花”,多体现在表演的道具运用方面(例:彩绢,扇子)。扭和摆的动作是在走的基础上升华发展起来的,因此走是陕北秧歌的基础动作,走的轻巧主要是指脚步的灵活,轻巧,千变万化。

(3)陕北秧歌的角色扮演。陕北秧歌的角色主要由伞头、文武身子、丑角等构成:伞头是秧歌队的核心角色,是整个表演的指挥者。秧歌队所有队员均由他指挥,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演唱、场图变换、表演也要在他的指挥下进行。伞头在表演过程中可以指挥队员表演同时也可以进入表演活动与队员一起表演。文身子和武身子分别指扮演的女角和男角。在秧歌表演中文身子和武身子要根据伞头的指挥做到曲直配合、对称呼应,要充分体现“和谐和均衡”。丑角一般在队尾独自进行即兴表演。丑角装扮要滑稽,让观众一看就能乐,其舞蹈动作也是个人化的和即兴的,目的是达到哗众取宠的效果。

(4)陕北秧歌的队形、音乐与唱词。秧歌队形图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一般分为以下几种:反映民间祭祀活动的祭祀类图案、展示陕北地区兵家争战的守阵类图案、反映陕北劳动人民生活的民俗类图案和体现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憧憬及对艺术美追求的灯彩类和花卉类图案。

陕北秧歌的音乐伴奏是整个表演的灵魂。主要以鼓吹乐为主。包括唢呐和打击乐器。唢呐一般配两只,分别为上手和下手。上手吹高音,下手吹中低音。打击乐器主要有大鼓、小镲、小锣、大镲、乳锣等。

唱词是陕北秧歌的组成部分主要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秧歌唱词由伞头演唱。一般分为伞头之间的回答与伞头领唱两种。内容主要以天文地理,政治经济为题材。还有小场子秧歌表演者的演唱主要以风趣幽默风格为主。

(5)陕北秧歌服饰道具。陕北秧歌中不同角色有不同的装饰和道具。在此简单介绍新秧歌中伞头和文武身子的服饰。伞头头扎白羊肚毛巾于额前打结,穿对襟上衣中式裤,扎红腰带,黑布鞋。武身子(新秧歌中的男角)服饰基本和伞头相似不同的地方是武身子要在上衣内套红裹肚,腰带要系于腰右侧系打成蝴蝶结。文身子(新秧歌中的女角)要头扎长辫插小绒花,大襟上衣中式裤,腰系长裙扎围腰,穿红花鞋。

陕北秧歌不同角色使用道具不同。主要有:日照伞、灯笼伞、虎撑和演员扭秧歌的彩扇红绸、丑角的擀面杖、算盘、烟斗、拐杖等。

2、陕北秧歌的文化价值研究

(1)陕北秧歌的文化特征。①地域风情的浓郁性。陕北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是边关要地。虽受秦汉、西汉、大唐、宋朝等文化熏陶但一直处于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流地带。明代以后受长期封闭与半封闭社会影响完整地保存了其它地区流失的古老民族传统文化。后经发展演变培育出了具有西北地区黄土高原特色的民间艺术――陕北秧歌。②动作队形的艺术性。陕北秧歌在大场表演时要求整体节奏统一,舞蹈动作与队形变化强调“对称性”表现出了民族传统审美的特点。大场秧歌表演时场面宏大、气势磅R、鼓乐激昂、舞姿优美。小场表演时动作与队形讲究“对比性”将节奏、速度、强弱和情绪的变化以动静结合、虚实变换、快慢有致和疏密多变的形式体现出来。舞蹈与体育的融合性

陕北秧歌俗称“闹秧歌”归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舞蹈类。秧歌许多动作与体育相融合,要求自然大方,欢快流畅,队形变化多样。在发展演变过程中融入了舞蹈、体操、民歌等,在丰富了自身内容形式的同时更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

(2)陕北秧歌的体育文化价值。①增强人身心健康发展。陕北秧歌是集舞蹈、体操、音乐为一体的一项体育运动。动作基本来源于生活简单易学,长期进行秧歌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运动能力,使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得到提高。同时也能愉悦身心,在锻炼过程中喜庆的场面可使参与者释放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身心得到放松。因此参加秧歌锻炼可以增强人身心健康发展。②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自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各级政府部门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人民大众参加体育锻炼。秧歌凭借自身动作简单,优美,易学易记和老少皆宜的优点深受广大群众的喜欢。因此国家体育总局组织专家编排了一套以陕北秧歌为主要题材的健身秧歌,组织大家学习比赛将秧歌锻炼推向了全民健身的高潮。③促进地域旅游发展。陕北秧歌以其特有的民俗风情进入第一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随着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陕北这块文化气息深厚的热土吸引了很多国内外游客。陕北秧歌不仅满足了游客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又具有娱乐性、健身性和可参与性。让游客亲身体验到了民族传统活动带来的乐趣。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的民间艺术发展,促进旅游经济持续上升。④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陕北秧歌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发展与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密不可分。当今,国家和民族越来越重视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形成鲜明的民族个性。陕北秧歌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亮点,通过这个亮点我国更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会被发现和发掘,让国内外更多的人民能够真正的了解和欣赏中国民族文化。

3、陕北秧歌的传承保护

(1)陕北秧歌的发展推广与开发。随着社会的发展,陕北秧歌大致经历了:旧秧歌、新秧歌、秧歌剧三个阶段的发展演变。不仅吸取了多元文化传承基因,而且富有地域特色的独特艺术魅力,它的发展演进充分体现了人类文明与进步的发展过程。陕北秧歌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后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一个健身项目。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组织专家将陕北秧歌进行整理创编了健身秧歌第一套,在全国进行推广。2006年,陕北秧歌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秧歌来源于人民的生活因此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推广情况良好,但秧歌作为教学内容进入学校课堂较少,仍需加大力度推广发展。

(2)陕北秧歌与现代体育共生同荣。全民健身计划是现代体育发展战略规划,整个规划倡导和推广适应我国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康复和娱乐等内容。陕北秧歌既是一种群众娱乐活动,又是一项体育运动。动作的形成遵循人体自然运动规律,能够充分活动身体各个部位。并且舞姿优美、热情欢畅、易学易懂可参与性高。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身心健康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持续上升。陕北秧歌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深受大家喜爱。在全民健身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推动全民健身发展,助力于现代体育发展。

综上所述:陕北秧歌具有粗犷豪放,欢快洒脱的风格,体现了陕北人民乐观顽强的精神面貌。陕北秧歌是黄土地上保留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也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助力于现代体育发展。

【参考文献】

[1]海海。陕北秧歌实录[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2]海海。陕北民俗舞蹈史话[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5.

[3]邵月。论健身秧歌的产生、发展及健身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

    【初中优秀作文】栏目
  • 上一篇:篮球之梦作文(4篇)
  • 下一篇:考研英语作文(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