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中国传统的节日,是中国最盛大的节日,代表新一年的节日,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可算是一年里最最冷的一天了,在这一天里,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不同类型的米,豆,干果等熬制而成的,这简直就是农产品博览会。
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用醋泡着,封起来,过年蘸着饺子吃,特香!到年底,把蒜取出来,蒜泡的色如翡翠,让人垂延欲滴。色味双美,让人忍不住多吃几个饺子。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就有了新年的味道,孩子们放鞭炮,吃糖瓜。不亦乐乎。
而大人们,则忙上加忙。
接着是大扫除,然后到除夕,是新年最热闹的一天啦,放鞭炮,吃年夜饭,鸡,鱼,年糕,饺子,青菜,预备充足。人们穿着新衣服,门外贴上春联,和倒着的福字,俗称:福倒(到)了。
接着要守岁,大家都要熬一宿,还要看春节联欢晚会,评价着,说笑着。
大年初一就不那么热闹了,街上很冷清,残留着放过的鞭炮纸。人们走街串巷的拜年,孩子们欢天喜地的领压岁钱。
一直熬到了正月十五,才热闹起来,大家吃团圆饭,圆圆的汤圆,甜甜的馅,饱和着团圆的寓意。
大家高高兴兴的赶到一起团圆。旧年这才算结束!
过年真好啊!
春节是中国最老、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在威海,也是一项重要的节日。春节的开头曲是元旦,元旦是阳历的一月一日,虽然那时人们都在上班,可是晚上全家也会在一起喜气洋洋的吃饭。
到了二十三过小年,大家都更热闹了。大家晚上在一起吃饭,有说有笑。在一起开开心心的过小年,心里也很舒畅。
过完小年,大家都更忙了,大人们努力工作,想回家与家人一起过年。老人们买点菜、买点肉,买几幅对联,几张福字。把对联和福字贴起来,红红火火。
转眼到除夕了。大家都放假了。大家在家里收拾家,小孩子也帮忙。老人们下午就开始包饺子、做菜。到了晚上,大家在一起吃团圆饭,看春节晚会。吃完饭去祭祖,回来就守岁,没有人睡觉,直到新年的到来,直到凌晨才休息一会儿。
大年初一后,大家都出去走亲戚了,有的人在家里接待来拜年的人。也有的人用这几天假期的时间出去游山玩水,和家人一起旅游,直到假期结束了才回来上班。人们的欢乐劲也没了,在家等待着春节的另一个高潮。
元宵节来了,大家又欢乐起来了,大家去超市卖汤圆。到了晚上,大家先把汤圆熬熟了吃了。再吃做的肉、菜,最后吃饺子。吃完饭,大家都看电视,和家人一起,享受节日的快乐,这快乐的一天也慢慢走了。
过完元宵节,春节也过去了,孩子们又开始上学,大人们都开始上班了,又努力挣钱,孩子们又努力学习了。虽然春节已经过去,可是春节的快乐他们会记在心里,永远也不会忘记。
放寒假了、我最期待的节日——春节就要来临了。
今年的春节与往年不同,我阳城县下发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知,这将是我度过的第一个没有鞭炮的春节,听到这个消息后,我想:这个春节太没意思了,听不到热闹的鞭炮声,也看不到绚丽的烟花,那它还有什么好玩的呢?这时,爸爸说:“你别急,到了晚上我们一起去看灯展,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晚上的县城如同披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时装,展现出妩媚的一面来。
我们全家来到街上,华丽的彩灯挂到了树上,把树木打扮的像个害羞的小孩子,穿着过年的新衣给大家看,整条街看上去如在天堂一般。很多高楼上都装上了射灯,五彩的光柱变换着各种造型,长长的光柱好像要射到月亮上去。今天的彩灯比往年的彩灯更加美丽,颜色更加丰富,更加艳丽,人们纷纷驻足观看,赞不决口,此刻,月亮上来了,和着炫丽的彩灯,把地面照得如同白昼,一阵风吹过,彩灯们翩翩起舞,向过路的人们炫耀它们的舞姿,真是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春节被彩灯装点的焕然一新。
以前,我觉得有鞭炮的春节很美,但现在我觉得没有鞭炮的春节也很美!
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每个单位都放假了,当然除了我们的守护者。今年我过的春节真是喜忧半参!
在看春节晚会时就我和姥姥把手机真正的放下,一起看了春节晚会。瞧瞧!三舅舅正在拿着手机下围棋,二妈和二爸拿着手机斗地主,妈妈拿着手机打王者荣耀,爸爸看电子书,剩下的就不说了说了都是气。
春节晚会上有一首﹤明年我一定回家过年﹥这首歌唱完后,台上忽然走上来了100多人。听完介绍后,我才知道他们每个人在不同的岗位上站岗,因为特殊的职位而不能回家过年,所以他们的心理愿望是‘明年我一定回家过年’
所谓入乡随俗,大年三十。告诉我们要去祭拜祖先,我们要烧纸钱,放炮仗。在在挨着磕三个头,前两个的坟我不知道是谁,但第三个没人比我更清楚了。那是我的姥爷在去年过年时去世了。
在初三的晚上姨夫没有来。来送祖先的鞭炮便由我来放我十分激动,因为炮鞭炮我三年级就会放了,而且我也不害怕。所以姥姥让我来放。以前送祖先是姥爷放,姥爷走了本应该由姨夫,但姨夫在他们家过年了。所以这个重担就交给了我。
初四上午我们炸了花馍馍和麻花,炸的过程中爸爸把没有上色的麻花就捞了出来,虽然熟了,但他们定西必须得有上色,要不然就会让人嚼口舌。
今年的新年就没有去年那么热闹了,因为姥爷走了,基本上都在哭,就只有那么几件高兴的事情,到最后还有寒假作业,真是让我把所有开心事都忘了。
除夕夜,是全家人的团聚把寒冷、孤独和黑暗带走的夜晚,但是还有一些让我既害怕又喜爱的东西也能被它带走,想知道是什么呢?嘻嘻,那就继续往下看吧!
在吃过欢笑与幸福并驾齐驱的年夜饭后,我们便开始了一场精心策划的“快乐一家人”烟花表演之家庭专场。爸爸把礼花笔直地放在地上,我把爷爷奶奶的眼睛蒙上,神秘地说:“我数到三时,就会把布拿掉,你们猜猜会看到什么?”“一个大蛋糕!”“一棵巨无霸白菜!”我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你们怎么尽想些吃的?”这时,爸爸已经准备好了,我开始数“一、二……”,随着一声“三”,爸爸拿着打火机点燃了引爆线,我也把爷爷奶奶眼睛上的布拿开了。第一发礼花“嗖”地飞了出去,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又“嘭”地一声炸开了,紧接着,一发发跟火箭一样都紧跟着飞上了天,在空中尽情地绽放着它们的美丽,有华丽的牡丹,温暖的笑脸,还有可爱的小脚丫,它们五彩斑斓,好像一个调皮的精灵给礼花上了美丽的色彩。爷爷奶奶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欣赏完壮丽的高空礼花,我们开始玩仙女棒。起先我不敢玩,害怕火花会溅在手上。但看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玩得很开心,像回到了童年,我也跃跃欲试了。我鼓足勇气,拿出一根仙女棒,点燃后,那火花不停地闪烁、窜出来,像一颗颗金星。爸爸抱着我,我们画出了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圈,瞬间,我变成了童话故事里的那个会使用魔法的小仙女了,只要手轻轻一挥,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都会实现。我非常开心,原本还有些害怕的我现在完全沉浸在欢乐、幸福中了。
这次的烟花乐晚会让我回味无穷!现在,你知道我说的能把寒冷、黑暗和孤独带走的是什么了吧!
我们国家有许多传统的节日,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春节,因为春节是一个全家团圆的日子,由于我们国家地域辽阔,所以过年的习俗也有很大的不同。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
我的家乡在山东烟台紧邻大海的一个美丽的渔村—大辛家。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经常给我讲一些家乡的趣事,使我对家乡充满了期待。就在去年过年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就回了一趟老家,亲身见证了那里的乡亲是怎样度过一个幸福祥和的春节的。
在每年进入腊月的时候,人们就开始置办年货了,大街上人们提着大包小包,脸上都挂着幸福的微笑。到了腊月十八人们就开始打扫房屋和院落,俗称“扫灰”,看着大家卖力的样子好像要把过去的一年的所有不愉快都扫出门。到了腊月二十五以后过年的气氛就更浓了,家家户户要蒸过年的供品“饽饽”,蒸“饽饽”也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活,把经过发酵的面团做成不同的形状,有元宝、盘龙、刺猬等一些代表吉祥的物件,再放在农村特有的大锅里蒸熟,热气腾腾的“饽饽”就出锅了,但是作为过年的供品还有一项最关键的,就是要在每个“饽饽”的上面点上两个红点,这样过年的供品就算完成了。
过年最热闹的就数大年三十和年初一了。年三十一大早,上了年纪的人家都要在堂屋里挂上家谱并摆上供品,同时还要摆上五碗八成熟的米饭,因为供品和米饭都要一直放到正月十五的,所以米饭要做成八成熟的。挂完家谱就要贴春联挂灯笼了,红红的春联更加衬托出新年的喜庆。到了中午,人们就要开始准备午饭了,在吃饭前还要给自家的祖先上香放鞭炮,告诉祖先过年了。到了下午最重要的年夜饭就要开始做了,除了有很丰盛的菜肴以外,还要蒸芋头、南瓜、年糕、和鱼,芋头和南瓜预示着来年财运滚滚,年糕预示着来年步步高升,鱼,那肯定是年年有余了。吃着丰盛的菜肴,听着窗外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我心里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度过了热闹的年三十,大年初一一大早,大家就要出门拜年了,走东家串西家给每一个人送去新年的祝福。拜完了年就要看具有浓郁的胶东特色的大秧歌了人们披红挂彩尽情的扭着跳着,那震天的锣鼓声和欢快的秧歌唱,感染着每个人,也预示着来年又是一个幸福年。
我在心里衷心的祝福家乡的人们生活吉祥、如意。
春节,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今年的春节,我过得特别有意思。直到今天,我还记忆犹新。
早晨,我们一家人忙开了。妈妈在大门上贴春联。映入我眼帘的是“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则帮妈妈贴“福”字,正要贴在门上。妈妈连忙阻止我,说道:“‘福’字应该倒贴,就是‘福’到的谐音,福光临我们家了。春节帖春联有喜庆、财气、吉祥之意。”我一听,赶紧把“福”字倒贴了。爸爸也在精心准备,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我想:这红灯笼难道不就代表着我们祖国的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吗?
中国的节日色彩纷呈,春节是其中最闪亮的存在。春节,预示着一年的开始,总是热闹非凡。
“噼里啪啦”几声炮响唤回了孩子们的热情。每当窗外炮声隆隆,人们便恍然:春节到了。犹如那爆竹一般,春节的气氛越发浓郁。窜出星星火花,看到冉冉明火,最终,迸发出绚丽夺目的烟花,于夜空中绽放。
对于春节的习俗,我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但对小孩子而言,春节的意义便是吃与玩,笑与乐。
腊月初八,便要吃腊八粥。平日里吃惯了山珍海味,油腻不堪,便也觉得索然无味。突然换了清淡的食物,那么甜糯香甜,可谓“香传百里”,令人啧啧称赞,回味无穷。不知何时起,年货渐渐准备齐全,饭菜香飘满屋子。平日里难觅踪迹的佳肴与老妈的拿手菜一一出炉,看得人口水哗啦哗啦往下流,却只能眼巴巴的瞅着——这些可得留到大年三十再度亮相。
临近大年三十,便要进行大扫除。拖、擦、扫、抠,无事不做,家具乾坤大挪移,物品散落满屋,累得我是哭爹喊娘却无人应。
大年三十到了!我家四口,二大爷家三口,爷爷奶奶老俩齐聚一堂,虽比不上四世同堂的盛况,但九个人的“大”家庭也是热火朝天。山珍海味,美味佳肴接连亮相,看得众人目瞪口呆——看来老妈还留了一手。全家伴着窗外轰隆的礼炮,举杯欢庆,慰问祝福,大吃大喝。撑得众人肚子滚圆,饱嗝连天。大人们聊着天,侃着大山,而我们几个小孩子“滋溜”一下窜到电视机前,吃着干果聊着天,准备收看春晚。时不时有大人穿梭来往,陪伴我们,总会听到我们捧腹大笑时“惊天动地”的声音。一家人其乐融融,热闹非凡,毫无睡意。眼看着时间转瞬即逝,十一点半,全家倾巢出动,八十二岁的爷爷穿着新买的大红袄,已近耄耋之年的奶奶此时也戴上了新织的红绒帽。爆竹声中一岁除,绚丽烟火带去了初春的寒意,轰隆绽放的烟花中夹杂着人们的欢笑。几个孩子玩的不亦乐乎,用滋滋冒着火光的“仙女棒”写下一行“烫金”大字:祝奶奶鼠年大吉!岁逢本命年的奶奶更是开心得合不拢嘴,直把红包往我们手里塞。
回到家,我们几个小孩子嚷嚷着非要守岁,一人端一壶茶水,困倦时便抿上一小口,望望窗外的烟火,看看重播的春晚,却依旧打起了瞌睡……
大年初一,家家走朋友串亲戚,互相拜年祝贺,腰包鼓鼓囊囊满满都是红包。便在这问候声中,新的一年开始了。
回忆起当年的春节,不禁感慨万千,回味无穷。
今年的春节一定是不一样的节日,因为这回的春节是我们家里面的人聚在一块最齐的一起,原来的春节不是因为工作上的原因就是其它方面的问题,总是聚不到一起,这回的春节会是最热闹的一次。
我们今天每一个人都穿上了自己的新衣服,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心里面也是特别的高兴,主要高兴的就是我了,因为相对于我来说,既可以享受愉快的假期,有可以每天都有美味可口的食物,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我可以收压岁钱,这一点是极其的重要的,虽然现在的年味有点淡漠了,可是在我们的家里面,还是比较的热闹,过节的那天我们一块坐在一个大桌子上,一起吃着一年最美味的食物,大家一桌子人一起聊聊一年的情况,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人生就是五味聚杂,不管遇到了什么事情,只要尽力而为了就没有什么遗憾的,像我们老师说的,人生的拼搏阶段就这几年,才是不拼待何时,生活也是这样的,等我们的饭菜吃完后,就是我最喜欢的环节,压岁钱的到来,拿到手的那一刻,心里十分的高兴,每年一家人喜气洋洋的在一块吃一顿饭就是美好的春节。
春节就是这样的,有可能家里面的饭菜没有外面饭店里的好吃,但是家是你最后的港湾,不管到什么,年味都是在家里面体现的。
春节,是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你喜欢什么节日呢?端午节?元宵节?....
乐哉!春节。春节能吃到许多可口的饭菜。看!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爷爷在煲鱼汤,妈妈在炒菜,爸爸在切菜,奶奶在忙着盛饭。看着他们忙得不亦乐乎的样子,我也情不自禁参与其中,帮忙抹桌子、摆碗筷……哇!桌上好多香喷喷的饭菜啊!糖醋排骨、红烧肉、清蒸狮子头、鱼汤.......乐得我口水直流。
乐哉!春节。每逢春节,我还能收到许多压岁钱。爷爷奶奶给了我五百元,我送了他们一句“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舅舅和舅妈给了我两百元,我送了他们一句“事业有成,新年发大财”;就这样,吃完团年饭后,欢声笑语弥漫整个小家。
乐哉!春节。嘿嘿,春节还有个重头戏呢!我们小孩拿压岁钱去买鞭炮,男孩子们去买鞭炮。女孩们就去买一种叫“仙女棒”的东西玩。男孩们拿个甩炮炸我们女孩,但我们不怕,把那一包里的全部扔出去了,吓得他们嗷嗷叫,我和女生们笑得脚肚子都抽筋了。我们女生玩的仙女棒可真漂亮啊!真像仙女的魔法,一闪一闪的,时而变绿、时而变红、时而变粉......
乐哉!春节。我爱你!我爱的并不是能得到压岁钱和可口的饭菜,而是爱在这难得一次的团圆和欢乐。
春节虽已渐渐远去,但留下的是亲情、爱心的传递。——题记
人人都有很多记忆,这些记忆有的让人开怀大笑,有的让人百感交加;有的很温馨、有的很郁闷……而令我铭记在心的是今年春节发生的事。
年二十九的晚上,我们一家因为在哪里过年而开会表决。一开始我和母亲都表示反对,可是经过父亲的一番软磨硬泡我和母亲最终都同意回老爸的老家过年。大年三十凌晨五点动身一路平安到家。
令人激动的大年初一终于来了!随着电视里传出“当———当———”的钟声,外面立刻射出七彩的烟花;又有阵阵的欢呼声“新的一年到了!”没错,除旧迎新,过——年——了!
大年初一来得也快,走得更快,不知不觉渐渐到了下午。“建国(父亲的小名),菜地里长了不少荠荠菜,”一家之长的姥爷说道:“你们小时候很喜欢吃荠菜,去挖点荠菜包饺子吧。”老爸当即答道:“可以,正好吃吃这纯天然的野菜。”我们都跃跃欲试,结果令我们很失望。“你们小孩子就在家看家吧。”老爸又补上一句“让你二婶留在家里,省的让你们四个在家翻坛揭瓦。”
大人走后,我在屋里乐呵呵的清点着压岁钱。忽然从乐乐堂哥口中听到:“姥爷给我们发压岁钱,那我们怎么能孝敬孝敬姥爷姥姥呢?”佳佳哥哥忙说:“你小声点别让丁丁听到了。”“哈哈,哥哥们做好事怎么能不带上老弟我呀?”我赶紧从屋子里跑出来说:“咱们用压岁钱AA制给姥爷姥姥买个礼物吧?表达表达我们的孝心,这样姥爷姥姥肯定高兴。”“嗯!就这么定了,干!”两位堂哥异口同声的说。
我叫上乐乐堂哥,在他的指引下我顺利的找到了便利店。经过一阵挑选我们最终买了一箱银鹭花生牛奶,给姥爷姥姥喝有利身体健康。回到家后,我们把这箱牛奶摆在小桌子上,专等着姥爷他们回来。不大一会他们回来进门就看见了那箱牛奶“家里来客人了吗?”姥爷开口问道。“没有。”乐乐哥抢先说道。“姥爷这箱牛奶是我们几个孙子买给您和姥姥的,祝您们身体健康、寿比南山。”我说道。
接下来,先是一阵短暂的沉默后,突然间二婶先开口了:“丁丁这孩子,可真知道疼人有孝心。”其他的人也纷纷称赞,夸得我都不好意思,赶紧跑到屋子里关上门去休息。
我这才知道,我们带回来的并不是一箱牛奶那么简单,而是一份心,一份天真纯洁的孝心。
这就是我的春节记忆,一个永久不忘的春节记忆。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也是我们中华的一种风俗节日,每到一定的时间,人们都会放烟花炮竹,贴对联,可热闹了。人们都说春节有个来历,你们想不想知道?如果想知道,就请往下看看吧!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魔鬼想害死人们,霸占天下,人们很有智慧,发现了魔鬼怕红颜色,所以人们就每到魔鬼来之前定了一个日子,在这个日子里,人们都会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对联,放红炮。因此12月30被人们定为——春节。这个来历只不过是个传说,实际上人们挂那些红灯笼啊,贴红对联啊,放炮啊等都是为了春节过得喜庆。
除夕夜晚12:00,一阵阵鞭炮声迎来了新的一年。我和爸爸回到家就开始放炮,先是放“天上人间”,就是一个小包装上面有个导火线,点燃后扔出去,会发出连环的爆炸声,但小心炸到手!第二个是“旋花”,是个圆柱体的东西,只要点了火后扔出去,“旋花”外壳就掉了变成了美丽的陀螺,直到最后爆炸。非常好玩。第三个是“火箭”,先把火箭的杆子插入雪里再点火火箭便“嗖”飞上天,但不爆炸,爸爸非常胆大直接拿着“火箭”点上火就扔了出去真好玩。
放完后就1:00了,我们就回家睡觉了,今天真开心。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在我的家乡石泉更是如此。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所以过的分外热闹。一大早,人们就早早的起来,在门窗上贴上红红的对联和年画。街道上早已是人山人海,有卖灯笼的,卖春联的,还有买各种烟花爆竹的。街道成了大卖场。许多店铺都关门了,只有少数几家还在营业。中午,人们开始准备晚饭,好在晚上做出一桌满汉全席。从下午开始,你的耳边就会不断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一直到凌晨左右,从不间断。晚上,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喝酒谈笑,鞭炮声、谈笑声汇聚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动听的交响乐。
除夕过后,就是初一了。初一这一天,大多数人都会走亲访友,去亲戚朋友家拜年。
最热闹的莫过于元宵节了。这一天,家家户户吃汤圆。汤圆有各种馅儿:芝麻馅儿、核桃馅儿、豆沙馅儿。口味丰富多彩、不一而足。这一天,还要猜灯谜。猜灯谜从宋代起源,一直流传至今。每年县城都会举行猜灯谜活动,无论男女老少均可参加。举办活动时,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的谈论声、广播声汇成了一股声音的流,这股流为春节增添了几分别样的色彩。晚上,人们还会在空旷的场地燃放孔明灯,当一盏盏寄托着美好心愿的孔明灯飞上天空时,每个人的心愿仿佛都得到了满足。
春节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节日,它蕴含了我们中国特有的文化习俗。我爱家乡的春节,更爱我美丽富饶的家乡!
现在过春节,觉得没有一点意思。
而儿时的春节留在记忆里却永远忘不了的。
我对过春节有印象大概是六、七岁时吧,记得过了腊八,妈妈就开始忙活了,先要蒸很多的馒头,当然和现在城里买的或圆或方的馒头不一样了。家乡的馒头其实不叫馒头,而且平时是不这样做的,只有在重大节日和走亲戚的时候才会这样做。妈妈蒸的叫枣花,另一种叫糕。每到蒸糕的时候,妈妈早早就忙起来了,先天晚上发上面,第二天起的很早,还要和几个关系好的邻居一起蒸。在邻居家被灶火熏的黢黑的灶间里,男人们压面,女人们捏枣花,我和一帮年龄差不多的孩子一会到屋里看看,一会又跑的没有了踪影,总之这一天家长是不管孩子的,也许是顾不上管吧。妈妈蒸的糕主要是用来祭祖的,记得我小的时候,每逢遇到重大的升学考试,妈妈都要蒸个糕祭奠一下,而且故意不把糕蒸熟了,妈妈说是为了让儿子“高升”啊。
枣花和糕,妈妈现在还是年年蒸,但是有一种东西现在已经没有了,家乡人叫“黄蒸”,具体是哪两个字我也说不准,姑且就用这两个字吧。它其实就是用玉米面做的,只是在里面包了点陷,有白菜,也有白萝卜什么的,但是我小时候特别不喜欢吃,在我离开家到县城上学以前,我们家平时的主食就是玉米面窝头和玉米面粥,吃的我经常胃酸。在天津工作的那些年,有时候和朋友一起到饭店吃饭,有人特别爱点贴饽饽熬小鱼,我看着玉米面做的饽饽从来也不吃一口。天津的杨村镇有一家贴饽饽熬小鱼特别有名,市里有人开车跑到那儿去吃,有一年我和朋友从承德回天津,他们要去吃杨村的贴饽饽熬小鱼,那个饽饽贴的真好,但是我也没有吃一口。童年的记忆里对玉米面特别的抵触,这种抵触持续了很多年。
到了大年三十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候,我小的时候没有电视看,更没有春节晚会了,只是等着三十晚上的饺子熟了,就该我放炮了。但是头锅煮熟的饺子是不让吃的,要先祭奠神仙和祖先,妈妈在每个碗里盛两个饺子和一点汤,我和弟弟妹妹端着放在妈妈烧香的地方,有的在门口,有的在院子里,也有的在堂屋的正中,然后就该放炮了,我是家里的老大,又是男孩,放炮的事当然由我来,小我七岁的弟弟一直想接替我放炮重担,但是我从来没有让过,直到我对放炮没有了兴趣。小时候祭奠的事情我一直记得,但又不知道祭奠的是谁,很多年以后我问妈妈,她笑笑说,其实她也不清楚祭奠的都是谁,只是从老人哪儿学来的,为了祈求来年一家人平安幸福才这样做的。只到现在妈妈每年还在重复着这样的活动,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觉得心理安生。
三十晚上还有一件事情是我期待的,那就是穿新衣服,小的时候家里穷,小孩子过年的时候才能做件新衣服,而且不让年前穿,要等到三十晚上才给拿出来。睡觉前,妈妈把新衣服给拿出来,把旧的衣服换下来,我闻着新衣服那淡淡的棉布的香味才入睡的。
儿时的大年初一起的特别早,听到炮声就起来了,穿着妈妈换好的新衣服跑了出去,和几个同龄的孩子去给长辈们拜年了。小时候拜年我们叫磕头,那是真的跪在地上磕头的,大人有时候故意逗我们,不把头磕响了不给礼物的,说是礼物,其实就是一颗糖或者一把花生什么的,但是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很特别的礼物了。农村拜年很讲究的,先给自己最近的亲属拜年,然后是一姓的其他亲属,最后的外姓的邻居,但是不给辈分比自己低的人拜年。我小的时候对邻居的辈分老是分不太明白,经常和同伴们去比自己辈分低的邻居家拜年,惹得大人们笑话。初一这一天孩子们都是解放的,几乎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人不干涉的,我经常是和同伴们去做我们之间的游戏了。
初二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姥姥家离的很近,我又是姥姥带大的,所以一早就去老老家了,在那里又是无拘无束的一天,一直到过了初五,大人们该上班了,我们也快开学了,年才渐渐离我们远去了。
再过两天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啦!
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去商场、超市采办各种年货;有的在家里忙着清洁各种食品;有的在门上贴春联、窗花,还有的贴上了今年的吉祥物——兔子,广场空地上一些调皮的男孩子会冷不丁地扔鞭炮,把人吓一大跳,他们便会躲在一旁哈哈大笑,空气里到处洋溢着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对了,今年我还写了不少春联,三个姑妈我一人送了一副,让她们贴在大门上,她们都夸我写得好呢。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春节有着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其中除夕的守岁和大年初一的拜年是最重要的两个。在外地工作的儿女无论有多远、有多忙,都要团聚在父母身边,等着年三十晚上的守岁,我们就是从南京回到姜堰奶奶家的。现在的人们一般都是吃完团圆饭后,一家子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晚守岁的。接近午夜十二点时,只见外面焰火齐放、鞭炮齐鸣。说起这个风俗的来历,还有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传说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吃飞禽走兽,一天换一种口味,从虫子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熬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躲在屋里吃“年夜饭”,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年初一早上,也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时刻,起床后就急火火地奔到大人面前说一些拜年的吉祥话,这时大人们就会笑嘻嘻地掏出红包,一圈年拜下来,能收不少红包呢。当然春节还有其它不少风俗,比如除尘、祭祖、接财神等等,小朋友最喜欢的还是元宵节,那天不仅能吃到好吃的元宵,还能提着形态各异的花灯相互炫耀,别提有多高兴啦。今年我的小姑妈给我买了一个漂亮的兔子灯,我可等不到那么久,早早地就拖着它到处跑了。
小朋友们,你们喜爱春节吗?
扫舍是新年的首幕也就是说新年从扫舍就悄悄开始了。
这几天大家都急着备年货走到大街小巷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在屋子里贴满了大大小小,五彩缤纷的年画有“连年有余”“一帆风顺”等大家都期盼着来年能有个好收成。
“除夕啦,除夕啦”。听,隔壁的小孩叫了起来拿着玩具跑来跑去他高兴的是因为今晚可以吃一顿好的了有时还会领到几张压岁钱,天刚擦黑,五彩缤纷的礼炮登上了天空到处是酒肉的甜香到处是灯火一片,该祭神了虔诚的人们在神像前大开酒席供上了许多美味佳肴连神吃的笑起来比原先的更灿烂了可怜的小孩只能在远处呆呆的看着嘴角不停的流着口水。
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忙完了大家坐在一起一边唠嗑一边看电视守岁,小孩子禁不住长熬也就早早的睡了。
正月初一来了,孩子们穿上了新衣服在街上互相炫耀着大人们忙的更不可开交了女人们在家里急着招待客人男人们都出去拜年访友去了大多孩子们也都随父亲去了因为可以得到丰厚的压岁钱并占为己有。
春节的又一高潮元宵节到来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不论城内还是城外都摆满了小摊,货贩子在不停的吆喝着。
百年老店也会趁此时机在店内店上了许多平时见不到的灯有走马灯,红灯,宫灯……等到夜幕降临时便会吸引许多的人进去赏灯购物为店里增添了不少利润。
小孩子骑着毛驴由父亲带着逛庙会,如白云观东岳庙等老道观都会开设庙会,在庙会上有唱戏的唱戏的人凭借矫健的身姿和动听的嗓门赢得了观众一次又一次的掌声。
听,悠长的钟声从白云观里传了出来,在白云观门前人山人海大家都争先恐后的进去给三清天尊上香顿时三清殿内青烟袅袅许多道教徒虔诚的在神像前前三跪后三拜并去祈福道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财源滚滚。
庙会上还有赛马赛骆驼的而赛手不是为了一比雌雄只是想用自己熟练的身姿为观众提一乐罢了。
不觉中,天又擦黑了北京城顿时成了灯的海洋路上赏灯的人更是一波赛过一波在路上走起来真是挥汗如雨接踵而至。
工艺高超的花灯演绎了一个有一个动听的故事使人目不暇接,这是元宵节最后一项重要的事宜了人们络绎不绝的走进了白云观在德高望重的道长前求了一道灵符并去大殿内球了一只开了光的祈福灯,在观中心以符火为引点燃了祈福灯当祈福灯缓缓上升时人们便握手闭眼虔诚的祈祷着。
元宵节过后也意味着春节大舞台落下了帷幕过后大家都坐在一起畅谈着今年所要做的事等春风一吹大人和孩子便都各干各的一份二事情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