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芜湖市的各所小学“潜伏”着一批热爱写作,热爱生活的小学生,经常有组织的参加公益活动,采访写稿,体验校园以外的社会,用童眼观察城市文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芜湖大江晚报小记者。清清楚楚地记得,一年级时,我荣幸地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当我拿到小记者证,记者帽等采访装备时,如获至宝,下决心多多参加活动,踊跃投稿,争做一名优秀小记者。
这四年里每一次活动都让我印象深刻。第一次理财,第一次采访,第一次进军营......小记者活动带给我太多“第一次”的体验,也成为我们童年里一串串珍珠,在记忆深处闪烁异彩。小记者工作室开展了一系列新颖,独特的活动:小记者进军营,让我学擒拿,体验武警生活;360行职业体验,让我们感受火热的社会生活,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小小义卖员,让我从胆怯到自如地向爱心人士推销义卖的商品;走进电影院,探索影片背后的奥秘......参加活动,开阔了眼界,锻炼了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我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每一次活动结束后,我都努力用自己的笔触记录下精彩的活动和个人感受。从第一次我的拙作变成“豆腐块”,到现在我已经向小记者专刊投稿近五十篇,有十余篇刊登在周六的小记者专刊上。还记得我第一次投稿时的情形。恰逢教师节,好像大人们第一次买房那样精挑细选,确定了内容以后,我就动笔了,初稿完成的第二天,我如古董鉴定师一般,寻找着这篇文章的不足和瑕疵,然后再以瑞士手表匠的耐心,认认真真地裁剪修改。在经过几次修改后,一篇集智慧与汗水的文章终于火热出炉。我极其认真地把它投向小记者网站。在按下“发送”键的那一刹那,我的心不由地抽动了一下,好似也随着那篇文章寄向远方。随后多么急切地盼望着周六,因为小记者们都知道,周六是小记者专刊发行的日子。终于,我的习作《陈老师,我想对您说》如愿登在专刊上。看着这张泛着油墨香的报纸,百感交集,它承载着被认可的喜悦,和第一次投稿的满足和欣慰。这次投稿让我获得自信心,小记者专刊里刊登的优秀佳作更是让我欣赏,赞叹。这给了我写作的动力。
在当小记者这些年里,蓦然回首,我发现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改变:性格越来越开朗,写作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团队合作观念越来越重......这些改变需要归功于小记者这个团队,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平台。“小记者”是一个照亮成长的光荣身份,是一段不可复制的成长印记。
圆圆的脸,不算很高的身子,微微发福的肚腩,以及,在黑发中翻卷的白发――题记
他穿着雨衣,扶着车,站在雨中。雨丝顺着额,一滴一滴的滑落到脸庞上。
我颇为吃力的撑着伞,推着车,想起中午父亲说过的话:下午要下雨,记得带雨披啊!那时,我含糊的应了。每天都说下雨,却往往晴空万里。如今,大雨倾盆,不禁咒骂起这乱七八糟的天气来了。我飞快的上车,希冀能够快些回家。然后,便看见了他。
我在人群中一眼便看见了他,不知是因为他太过醒目,还是他的样子我已太过熟悉。总之,当我看见他摇摇招手,顾不得擦一擦额上的潮湿的乱发时,我的眼中便酝酿起了泪珠。我奔到父亲面前,脸上湿湿的液体已弥漫了整张容颜,分不清是泪水还是雨水,就像我和他之间欲说还休的'血缘一样。他抚上我的发,略为担忧的说:怎么也不记得带上雨衣我看着他,又道:你怎么不开车过来他微有些孩子气地说:你不是骑车嘛。
一路无言。
回家的途中有一座桥。上桥的时候,父亲的腿十分用力的蹬着踏板,又冒出细细密密的汗,不等他拭去,雨水又冲刷下来。我便道:爸爸,下来走吧。他却抬头看了看距离,执拗的说:不行,待会雨下大了,不洗澡你会感冒的。你会感冒的,你会感冒的好像谁按了循环播放一样,不停地在我耳边旋转。心便微微颤了一下,他竟没有顾虑他自己么他乐呵呵的说:我身体好,你还要上课呐。
回家卸下雨衣,父亲露出那件铁灰色的工作服,便更不是滋味起来。每年放假,总是我和母亲出来游玩,去采购时,他总是笑着从货架上拿下一袋方便面。我知道的,这是我们出去时,他的早饭、午饭,甚至晚饭。而他唯一的给自己的特权,仅仅是尝试不同口味的方便面。父亲是不挑剔的,可他的不挑剔却让我总觉得难过。他不肯购置新衣,给我与妈妈买却毫不含糊。我也知道的,我们偷偷买好给他时,他面对合适的尺码,喜爱的款式所表现出的喜爱。
扯远的思绪拉回。脱下湿的衣服,受潮面积明显多于我的他,却毫不在意的说:你先洗吧,发烧了不好。一时哽咽无语。
父亲从幼年起就像一座山矗立在我的心间,却从未想过山也会被岁月腐蚀。他默默地做着一切我想不到的,忘却的事;他无言的做着一切对我有利,对他无利的事。
这便是我的父亲,一个不可动摇的存在!
父亲,在朱自清的眼中,高大、可敬、亲切;父亲,在朱自清的心中,永远排在第一位;父亲,在朱自清的笔下,是一个高大的背影。《背影》这一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父亲那浓浓的爱。
你或许会问:朱自清写父亲的背影,能衬托出父亲对他的爱吗?你也许会疑惑:每个父亲都有背影啊,他的背影有什么特别的。你可就大错特错了,现在,让我们走进背影,一起感受那浓浓的父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这一段描写写出了在特定场合下,使朱自清极为感动、终生难忘的那个背影。父亲是如何弯下腰,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攀上爬下,移脚倾身,都细细地如实写下,仿佛我们当时也在场,也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体贴的情景。父亲为了在儿子走前多看儿子一眼,多体贴儿子一次,他撑起了那一把老骨头,为儿子买来桔子。尽管父亲走得很艰难,却丝毫不敢停下。正是因为这样,儿子感动了,立刻走上前去,搀扶父亲。
散放,抱起,这两个词语,刻画出了桔子之多。攀、缩,让我们看到了他那蹒跚的脚步。然而,父亲仍然努力着,希望能在火车开走之前把桔子放在儿子的手中。父亲用几番辛苦买来的.橘子,连一个也不品尝,全部留给儿子受用,并因此感到很轻松。在父亲的心目中,儿子就是一切了!父亲为什么如此轻松?是因为这一种心情就是爱心,就是父亲对儿子的爱。朱自清只需用淡淡的笔墨,使我的泪水悄然落下。
人间并不缺乏父爱,父亲的一个弯腰,一个点头,都是他对我真挚的爱。希望你读完这一篇文章后,能够对父亲说一声:“爸爸,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