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失去的世界作文(5篇)

时间: 2024-04-10 栏目:初中优秀作文

失去的世界作文篇1

关键词:交际语境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跨文化语用失误在英语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语法错误可能显示出说话人还未掌握一定语言能力,但如果没有按照社交准则来处理话语,就会说出不得体的话来,说话者就会被误解为表现不好”(托马斯,1983,引自何兆熊,2003:688)。因此,詹妮・托马斯在1983年首次提出了语用失误这个概念。从此以后,许多国内国外语言学家都对语用失误特别是对跨文化语用失误展开了研究。

一、交际语境的概念

维索尔伦认为(2000:69),交际语境的范围包括物理环境,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参与交谈双方的心理状态的各个方面。它包含下面的因素: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

没有说话人和听话人和他们的大脑发挥功能,就没有语言的使用。说话人和听话人是焦点,因为直到心理、社交和物理世界被他们的认知过程激活,它们才开始在语言使用中发挥作用。

维索尔伦认为(2000),说话人的心理世界、个性、情绪、信念、欲望或愿望,都会影响他作出语言选择的方式。社交世界指社交场合、社会环境、规范交际者言语行为的准则和原则。当语言使用者选择语言时,它们会影响语言使用者。物理世界主要包括时间和空间的指示关系。它们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语言使用者在使用和理解语言时做出的语言选择。

通过使用交际语境的概念,语用失误的起因在下一部分会得到具体的讨论。根据交际语境的各个要素(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语用失误的起因也相应地进一步分为下面三类。

二、交际语境的要素与语用失误

1.心理世界关系顺应

维索尔伦认为,语言的交流毫无疑问是心与心的交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说话人和听话人作为心理、社交和物理世界的基础。物理、社交和心理世界被说话人和听话人各自的语言选择激活,而且告诉我们它们是如何变成语言使用的一部分。语言选择应该和这些构成要素相互顺应(2000:87)。

维索尔伦认为,说话人的个性、情绪、信念、欲望或愿望,会影响他作出语言选择的方式。而且,当作出语言选择的时候,说话人必须评估听话人的心理世界。因此,听话人的个性特点,情绪的包含,信仰的模式,愿望和欲望,动机和意图都有可能影响说话人做出的语言选择(维索尔伦,2000:89)。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心理世界的方方面面在发出话语和阐释话语时发挥重要的作用。说话人和听话人应该顺应彼此的心理世界。如果其中的一方顺应失败了,那么语用失误就会发生。

美国人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独立的身份,这一点应该给予充分认识并加以强调。个体的自我被认为是脱离于其他人以外,脱离于这个世界以外的一个独立存在体。“从广义来看,个人主义的概念指的是个人的利益是或应该是至高无上的,所有的价值观,权利和职责都来源于个体”(Samovar&L.A.etal,1981:76)。它强调个人的主动权,独立,行为和利益。

中国文化属于集体主义的文化,首要强调的是集体和集体的利益而不是个人。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来自共产主义的信念。在这个信念下,个人的价值必须通过集体才能得到体现,集体为他提供生活的必需品,作为回报,个人要承担一些责任来支持和维护集体。

由上可见,中美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当来自这两个国家的人交流的时候,双方应该适应彼此的信念。为了保证交际的成功,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交际对方的信仰,特别是他的,相应地顺应对方的信念。否则,语用失误就会产生。

在中国,集体主义精神已经渗入到人们的感情生活中,因此很多人认为,夫妻甚至朋友之间应该分享彼此生活中的一切。但是在跨文化情景下,这点可能行不通。下面是一个语用失误的例子。这对夫妇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一个来自中国,一个来自美国。

情景:小欣和彼得是新婚夫妇。虽然结婚前他们相处了很长时间,但却没有真正一起生活过,所以婚后产生了一系列小问题。其中一件事在结婚后两个月,那天彼得一脸不高兴地回到家。

“怎么了?”小欣问。

“没怎么,有点累而已。”彼得说。

“我看不止累那么简单。”

彼得无声地看了小欣一眼,顾自走进房间,一头扎在床上。

小欣跟他走了进去,“你不想谈谈吗?”

“不想。”

“也许我可以帮你呢?”小欣试探道。

“小欣,有时候你得给我点个人空间,现在我需要的是自个儿待着!”

小欣吃惊了,“你不相信我?”

“天哪,这跟相不相信你没关系!跟你谈不是解决我的每一个问题的办法,难道你不明白这点吗?”彼得变得焦躁起来。

小欣掉泪了,丈夫在她眼里好像成了陌生人。(戴凡&Stephen,2003:232)

在中国文化这种环境下,如果一个人遇到麻烦,另一个人就会很关心地想了解情况并帮助对方解决问题,而对方也往往期待甚至欢迎这种做法。相反,如果其中一方像彼得那样拒绝让对方了解情况,那么另一方就会认为自己不受信任或不受重视。

但彼得的做法对辛苦了一天的北美男人来说是很常见的。对很多男人来说,要他们讲述,尤其是对妻子讲述自己的问题,是件很可怕的事,因为他们不想被看到自己懦弱的一面。在很糟的一天结束后,往往需要独处一阵,理清思路,恢复精力。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小欣是好意想帮助,但也应该尽量调整自己适应彼得的信念,尊重他的隐私,给他一段时间独处,不去打扰他的隐私。相应的,彼得如果不想谈工作上不开心的事,那么他回家该装得高兴,不该阴着脸,免得小欣问他问题。

2.社交世界关系顺应

维索尔伦认为:“语言选择要相互顺应的社会因素范围很广,没有原则上的界限。大多数和社交情景或制度有关。”(2000:91)有些时候语言选择必须依照制度来批准,比如只有法官才可以宣判结果,而且宣读这个人的权利也没有意义,除非他是嫌疑人。在这些条件下,我们可以认为他们是经许可的说话人和听话人。“在这些社交情景和制度中,许多语言选择取决于从属和权威的关系,或者权利和团结,不仅在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也在说话人和(或)听话人与第三方之间,该第三方是与谈话内容有关的其他人。除此以外,在某些特定的语言行为可以执行的方式上,或者谁有权利执行它们上,社交情景和制度强加了很多类型的原则和规定”(维索尔伦,2000:91)。在这里,由于篇幅有限,我们举一个由于没有顺应社交情景而发生的语用失误的真实例子。

交谈双方所属的阶级在交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语言选择受到他的阶级的影响。在交流中,双方都应该注意彼此的阶级并相应地顺应。如果没有顺应的话,就会发生语用失误。

情景:一名男士想打出租去机场,对司机说道。

男士:对不起,你介意带我去机场吗?(Excuseme,wouldyoumindtakingmetotheairport?)

出租车司机听到这句话,觉得很不舒服。出租车司机属于提供服务的一方,带乘客去他想去的地方是他的职责,作为回报相应地收取费用。因此,该男士应该注意出租车司机的身份并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其实,当向出租车叫停之后,只要说一声“Airport,please”就很恰当,既不失身份,又礼貌得体。

物理世界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时间和空间的指称关系。在现实世界中,时间和空间的指称关系是把语言选择和物理世界联系起来的最明显的方式。维索尔伦认为(2000:100),交际双方在物理世界的位置在决定某些语言选择和与之对应的意义上发挥重要作用。当人们作出语言选择时,他们必须注意影响听话人理解的空间指称关系。否则顺应就会失败,语用失误就会产生。众所周知,当时间与语言联系起来时,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以打招呼为例,“早上好”通常用在早上我们第一次见到某人时。如果我们第二次遇到这个人仍然对他说“早上好”,他会觉得你心不在焉。因此交流就会在某些方面受到负面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对于时间指称关系的无知,语用失误就会产生。

这里我们列举一个由于时间指称关系不明确而导致的语用失误。

情景:凡在美国学会了开车,她在买车的第一天把车停在离住处最近的街上。第二天早上她开车上学,在一次红灯时发现前车窗上有张什么东西。她第一时间去看那张纸条,原来是一张非法停车的罚单,为此她得付30美元。她突然想到是自己理解错了那条街上不能停车的时间,其实她知道每周二早上12点至7点不能在那里停车(Parkingisnotallowedfrom12∶00a.m.to7∶30a.m.onTuesday),早上12点对她来说是中午12点,对美国人则是半夜12点,她之所以把车停在那里,是因为想着中午12点前她已经把车开走了。

在交罚款之前,凡向负责人解释了中国人对早上12点的理解,说明如果她知道那在美国指的是半夜12点的话,自己是不会把车停在那里的,负责人想了想说:“既然这是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误会,我就不罚你30美元了,只罚15美元吧!”(戴凡&Stephen,2003:174)

如果问北美人中午是上午12点还是下午12点,他们也会说不准。但讲到禁止停车的时间却不会搞错,因为半夜至清晨往往是禁止停车时间,这是为清理街道和积雪,有时是为安全而制定的。而中国人习惯用早上12点指午饭前后的时间,下午12点就成了半夜。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时间表达方式,因此来自另外一个国家的应该人意识到这些区别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凡不得不通过接受罚款来了解这个差异。

三、结语

说话人选择语言的过程正是顺应自己的和听话人交际语境的一个动态过程。这里的交际者不是抽象化和理想化的语言使用者,他们的言语行为受到交际语境的制约。为维系某种社交关系,交际者就要选择说话的内容、说话的场合、说话的方式,如哪些话该说、那些话不该说,哪些话要明说、哪些话有暗含,等等。人们应该选择合适的话语,顺应交际语境,以达到不同的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Samovar,L.A.etal.Understanding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Belmont:Wadsworth,1981.

[2]Thomas,J.Cross-culturalpragmaticfailure.AppliedLinguistics4,1983:91-112.

[3]戴凡,StephenL.J.Smith.文化碰撞――中国北美人际交往误解剖析。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失去的世界作文

将古诗词谱曲演唱,这在声乐作品创作中并不少见,把文学转化成音乐再通过声音语汇传达给听者,那么从诗人到作曲家再到歌者,怎样才能做到贴切而又无误的传达和理解呢?作为一个声乐学习者和教授者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当然这都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作品,下面就古曲《枫桥夜泊》浅谈一下我个人的理解。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唐)

全诗虽只有短短四句,但却暗含了极为深刻的哲学观以及层层相扣、从出境到入境再到出境的场景描绘和心理变化,若要了解和演绎作品就要先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知道了作者一生际遇才会了解他的诗的内涵。张继,唐朝人,不第书生,生平所著不丰,惟有此诗流传深广,所谓“一言动天下”大概就是这样,这首诗作于作者科场失利返乡途中,因此诗中自然而然流露出凄凉悲苦的情绪。本诗作者以其画面疏密有至的合理结构安排和行文节奏如音乐般的韵律美,以及诗的内在意蕴的悲剧性格而为世人称道。诗人主体的感觉世界、情绪世界与自然世界和纷繁的人世以及超然的宗教世界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即写出了诗人自己的生活况味,又描述了自然和现实的实存世界并将它们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画面。

琴声起,由远及近,空灵而哀怨,琴声即是钟声,待落定,歌者弱声吟唱,恰似内心的自语。“月落乌啼”,有声有色有情。在古诗词中,凡用“月”“乌”者不外乎“凄愁悲苦”四字,太阳西坠,乌鹊哀鸣,张继的哀怨之气与郁闷之气贯注其中,不解人意的霜气偏偏充盈天地,为这浓秋之夜和张继心中洒下丝丝凉意。“月落”是视觉;“乌啼”是听觉;“霜满天”是感觉。“霜”的意象是此诗的重点,一个“霜”字奠定了诗的基调,因此霜字也是此句的重音所在,可以气先发于声以突出“寒”气,且要小心,不能让字失去控制,字要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行走,神秘中透出一丝寒意,此为声音的精妙所在。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由感觉世界到诗人情绪世界的转变,是诗的第一个起伏。同样的景色在不同心境的人心中有不同的感觉。此句重在“愁”字,因此,作者在第二句中用一个“愁”字点出全诗主旨,一切描述都是为了突出这个“愁”字。较第一句的霜字相比,愁亦为重音但却更多突出作者内心感情的变化,所以从咬字到气息都要更深沉内敛一些。寒水微波粼粼,江中渔火点点,再加上秋风的低吟,一片片枯败枫叶划过张继心头落在水面,恰恰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对前途的迷茫,他的心中仅剩下一种感情――愁。

失去的世界作文篇3

我,14岁。诗一般的年纪,诗一般的我。14年来我有梦想,有收获,也有失去。我好像失去了一个对我来说很重要很重要的东西,我现在还不知道,但失去它使我陷入了苦恼。现在我努力的寻找我失去的世界。

失去的世界是快乐,自信,勇气结为一体的。我曾经的世界,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会以最灿烂的微笑去面对。因为我相信世界没有什么困难能打倒我,我很自信,有自信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所以我快乐。我有一个坚定不变的信念—傲视群雄。更有一个梦想,因此我奋斗,进取。现在的世界,没有目标,没有自信,没有勇气。因此我常常想,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现在的我,碰到困难能做的只有逃避而已。直到有一天我听了一个故事,一个千万富翁的公司倒闭了,因此他失去了所有,什么都没有。但是他说:“我还有我的生命,我还有我的梦想,我还有微笑。我还可以回到以前。”我现在很乐观,我知道我失去了什么。我更知道我要向前进!

因为我明白,那个世界里的我才是真实的我!

失去的世界作文篇4

关键词:胡塞尔;生存危机;生活世界

一、科学危机与哲学危机

“生活世界”问题是胡塞尔晚年探讨的核心问题,他对“生活世界”问题的探讨源于欧洲深刻的科学危机、哲学危机和人性的危机。胡塞尔指出,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欧洲正面临着深刻的危机,这种危机归根到底是由实证主义、非理性主义、怀疑论等错误的哲学思潮引起的,这些思潮排挤了欧洲传统的理性主义,造成了科学和哲学的危机,进而造成了欧洲的人性危机。

胡塞尔认为,作为欧洲人的根本的生活危机的表现就是科学的危机和哲学的危机。科学危机就是指“包括纯数学和精确地自然科学在内的实证科学的危机”,即科学的观念被实证地简化为“纯粹事实的科学”,科学危机的后果就是其丧失了“生活意义”。这场危机对于哲学来说就是“哲学……有屈从于怀疑论、非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危险”。这种危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特别是到了19世纪后半叶,实证科学支配了现代人的整个世界观,并开始受实证科学所造成的虚假繁荣所迷惑。胡塞尔指出:“这种独特现象意味着,现代人漫不经心的抹去了那些对于真正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只见事实的科学造成了只见事实的人……我们常听到有人说在人生的根本问题上,实证科学对我们什么也没说。实证科学正是在原则上排斥了一个在我们的不幸的时代中,人面对命运攸关的根本变革所必须立即作出回答的问题:探讨整个人生有无意义。”胡塞尔认为,这种实证科学归根到底涉及的就是“人在与非人的周围世界的相处中能否自由地自我决定的问题,涉及人能否自由地在他的众多的可能性中理性的塑造自己和他的周围世界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在人的历史性领域中研究人的精神科学,由于受严格的实证科学的支配,其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排出了一切价值判断的因素,排除了对于作为精神科学研究对象的人及其文化构造是理性或非理性的追问。如果世界变成这样,那么整个世界及其生活在其中的人的存在将变得没有任何的意义。人只能生活在“其历史无非为虚幻的繁荣和苦涩的失望的不尽锁链的世界中”。总而言之,在胡塞尔看来,科学的危机造成直接的后果就是其把人的意义问题排除在外。他认为,人无论是在伦理方面、整个周围世界以及政治和社会方面都需要从理性、从普遍的哲学观点出发加以重新的塑造。

在胡塞尔的观念里,哲学和科学本应是统一的、连接在一起的。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概念包含着具有重大意义的关于存有的问题。对于作为具有最高和最终问题的形而上学而言,它应享有的荣耀是作为科学皇后的地位,因为,形而上学的哲学和科学的结合可以解决一切可以设想的问题,包括事实合理性的问题、暂时和永恒的问题。然而,近代以来,科学逐渐失去了对人生意义的主导的地位,实证主义对科学思想的限制导致了这一点。实证主义作为一个“残缺不全的概念”,它丢弃了包括最高和最终问题的形而上学概念中的问题,同时,实证科学也排除了与科学具有不可分割统一性的理性,其中包括价值、伦理、意义和自由问题等哲学问题。在胡塞尔看来,实证主义科学扼杀了哲学,它的胜利使人们丧失了对哲学的信仰,造成了形而上学的一再失败,科学的这种危机在胡塞尔看来不仅仅是哲学本身、科学本身的危机,而且更是一种文化的危机和人性本身的危机,是人在文化生活的总体意义上的危机,是理性的危机。

胡塞尔指出,哲学和科学的危机“不只关系到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的问题……哲学的危机意味着作为哲学总体的分支的一切新时代的科学的危机,它是一种开始隐藏着,然后日渐显露出来的欧洲人性本身的危机,这表现在欧洲人的文化生活的总体意义上,表现在他们的总体的‘存在’(‘Existenz’)上”。如果人失去了对哲学的信仰,实际上则意味着失去了对理性的信仰,理性赋予“存有者”以意义,如果人们失去了对理性的信仰,则意味着失去了对历史的意义、人的意义、自由以及赋予理性意义的个别的和一般的人的能力的信仰,同时也失去了对自己和自己真正存有的信仰。

二、生活世界问题

胡塞尔指出,欧洲科学危机、哲学危机或称人性危机与文化危机的根源就在于科学的世界遗忘了作为其基础的生活世界,因此,要摆脱这场文化危机,哲学的反思必须自觉的回归生活世界,重建人与世界的统一,重塑人的目的、意义与价值。近代哲学的根本任务和命运就是“完全从头开始探索哲学的根本理想、哲学的真正课题、哲学的真正方法,从头去发现这个真正的世界之谜,并把它引上最终解决的轨道上去”。这个问题在胡塞尔看来就是从现在的科学世界返回到前科学的生活世界。前科学的生活世界是超验的世界,是科学的客观世界的基础,它同时也是一种主体性的世界,是一种超验形式的主观主义。这种超验主义认为“现有生活世界的存有意义是主体的构造,是经验的、前科学的生活的成果。世界的意义和世界存有的认定就在这种生活中自我形成的……科学的世界,是在较高层次上的构成物,是用前科学的经验和思想为基础的,或者说,是以它的对意义和存有的认定的成果为基础的”。任何科学的和哲学的问题都应该在这种超验的世界观中得到解决,即超验主义一直都,试图解决哲学和科学之间的矛盾。在胡塞尔看来,这种矛盾的解决就是朝着现象学的方向前进,是生活世界朝着现象学的方向前进。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生活世界即日常生活世界,它是“唯一实在的,通过知觉实际被给予的,被经验到并能被经验到的世界”,换句话说,这种生活世界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其次,生活世界同时也是一个超验的世界,是一个意义域,这种超验的生活世界是不证自明的,它是不需要逻辑和反思而仅靠直观就能够发现的世界,一切真理性的东西都必须回归到这个生活世界当中才能获得意义,从而被理解,科学真理亦是如此,脱离和背叛了生活世界,必然变得残缺不全;再次,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和哲学世界的前提和基础,对于科学世界和哲学世界来说,生活世界具有奠基性。生活世界是哲学观念和科学方法统一的世界。哲学若对科学进行反思和批判,必然要追溯科学的起源和开端,这种开端在胡塞尔看来就是“作为源泉和滋养技术意义形成的、前于科学的和外于科学的生活世界”。

可见,在胡塞尔看来,生活世界并不单纯意义上的主观的世界,还是具有一种客观性的世界,所以,他指出:“如果我们的直观的生活世界完全是主观的,那么整个前科学的和科学以外的涉及日常存有的真理的意义就被贬低了。”在胡塞尔看来,生活世界是一个包含多维度的世界,生活世界本身并不排斥经验的世界,它是包含经验世界的,但是生活世界却是不能被经验的世界所证明的。在生活世界当中包含着人的目的、意义与价值,在生活世界当中,人获得自身的意义。因而,生活世界体现的是人的生存方式,是人和世界的统一。

三、如何回归生活世界

前面指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是其为摆脱人的生存危机提出的救世方案,是为摆脱科学危机从而为科学寻找前提,回归生活世界意味着重新确立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重新确立人的目的、意义、自由与价值。然而,应如何才能重新确立科学的基础,重新找回被科学遗忘了的前提和可靠的开端,换句话说如何才能够回归生活世界呢?胡塞尔认为,要通过终止判断的方式。终止判断是一种哲学的反思活动,它只是在寻求科学的开端问题过程中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只剩下纯粹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种悬置的过程,即对“通常意义上的经验、感性的经验,以及它的相关的世界本身”加以质疑,“把一切形式上的、包括在直接的世界经验的形式上的、关于世界的知识悬置起来”。“不让它在我们的哲学思考中发生作用。因此我的经验的活动、思想的活动、估价的活动等的整个活动的生活被保留下来,并且继续发挥作用,作为世界、作为对于我来说存有的和有效的东西,现在仅仅被当作‘现象’”。因此,通过终止判断,“我深入这样一个存有的领域中去,这个存有的领域在原则上先于一切认为对于我来说存有的东西和它们的存有的领域,因为它是它们的绝对必真的前提”,而且通过把经验的东西“回溯到那种唯一绝对根本的自明性(如果统一的哲学是可能的话,一切科学的知识必须从这种自明性中导出)中去,这些东西的虚假的可能性才能被排除,它们对必真性的要求才得以兑现”。

胡塞尔指出,这种终止判断的哲学反思活动还有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意向性活动。意向性活动是排除意识的具体内容只保留意识的基本结构的活动。意向性活动是指向某种对象的,它赋予对象意义,从而建立一个意义的世界。胡塞尔也正是通过这种终止判断回归生活世界,从而建立起一种超验的哲学,这是他理论的最终目的,而且这种超验哲学是不证自明的。这就是胡塞尔的超验现象学。

失去的世界作文篇5

【关键词】母爱;父权制;女性主义;和谐世界

一、前言

哈泼李的《杀死一只反舌鸟》中主要描述了几个孩子对于一个所谓的“怪人”的大孩子阿瑟的好奇及他们之间的游戏和律师阿提克斯为一黑人汤姆辩护的故事,该小说中的成长主题是哈泼李的写作目的之一,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一个中心论题。而小说中几个孩子的成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泡面作文★)母亲形象的缺失,正是这种母爱的缺失才造成了小说中几个孩子的悲剧生活,对孩子们的成长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缺失的母爱同时也体现了欧洲人的父权制世界观,在“欧洲人父权制世界观中‘阳性’与理性、精神、文化、自主性、自信和公众领域相联系,而‘阴性’与情绪、身体、相关性、被动性和个人领域相联系;这种二元对立贬低‘阴性’而推崇‘阳性’,认为阳性是相对于隐形的更高的存在物,阴性只能依附于阳性而存在”。在该小说中并没有二者之间激烈的对立,但母爱的缺失恰恰凸显了阳性的地位。缺失的母爱,必然造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某个方面的畸形发展。

在哈泼李的这部小说中,一共有四位缺席的母亲和她们的孩子们,她们虽然都没有出现(除了拉德利太太之外),但却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她们分别是尤厄尔一家的孩子们的妈妈、斯库特和吉姆的妈妈、迪尔的妈妈、怪人阿瑟的妈妈。这四位母亲都没有给予她们的孩子真正的母爱,她们或是早已不在人世,如斯库特和吉姆的妈妈在斯库特两岁的时候就死了,而尤厄尔家孩子们的妈妈连最大的孩子马耶拉都记不清她死了有多久了;或是再婚后四处游荡地生活着,如迪尔的妈妈;或是整日呆在房子里诵读《圣经》,却对丈夫对儿子的残酷囚禁而不闻不问,这位就是怪人阿瑟的妈妈――拉德利夫人。这些母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都是缺失的,她们给予孩子的母爱也是缺失的,而“缺乏母爱的天空是低沉的,不能让子女自由地翱翔;缺少母爱的世界是阴森的,缺乏人性健康生长的土壤”。在父权制的世界里,缺失了母爱,必然出现失衡与不和谐发展,必然影响孩子的成长。

二、从四对母子关系中论述缺失的母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拉德利太太,怪人阿瑟的妈妈,是本文要论述的几个妈妈形象中唯一真正现身的一个角色,“邻居们很少看见她,除了偶尔见她出来给美人蕉浇水”,从这一段描述中得知,拉德利太太很少或者几乎不出门,大部分的时间都呆在房子里,只是偶尔会出来照顾美人蕉,并且在那个古老又阴森的房子里,终老一生。拉德利一家是行了洗脚礼的浸信会基督徒,这样的宗教信徒“因为太担心来世,以至于没有学会怎样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他们花费大部分的时间在房间里诵读圣经,排斥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享乐,而浸信会教徒认为女人本身就是罪恶,这样看来,拉德利太太首先必须每天用大部分时间诵读圣经,另外在这样背景的家庭里,应该没有话语权,所以才对丈夫对儿子的残酷囚禁不闻不问,而阿瑟就这样,虽然有母亲却缺少了应有的母爱,被残酷的父权制囚禁着,一呆就是整整十六年,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失去了健康的成长,缺失了母爱的阿瑟成了小镇上可怕的怪人,被囚禁的魔鬼,要不是几个孩子的好奇心,阿瑟善良勇敢的“人”的一面永远不会被人们所知。

迪尔的妈妈没有出现在小说里,只是从迪尔每次的不完整的描述中可知她是带着迪尔改嫁他人的一个女人,自私地过着享乐的生活,因此迪尔过着寄宿不同家庭的“流浪儿”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迪尔的妈妈虽然活着,对于迪尔而言也属于缺失的母亲形象,――迪尔的声音在黑暗中持续着:“其实,――他们就是对我不感兴趣”。因此迪尔才选择了离家出走,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平时表现的夸夸其谈,大话没边,是因为母爱的缺失,才使得迪尔始终都想努力赢得别人的注意和关心,精神上的母爱才是他真正所需要的。缺失的母爱,影响了迪尔的生活方式,使其成为了寄宿儿童,同时缺失的母爱也影响了迪尔的性格。

梅耶拉尤厄尔的妈妈去世的很早,早的甚至连年龄最大的孩子梅耶拉都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梅耶拉和她的弟弟妹妹们生活在“垃圾堆”里,而尤厄尔爸爸是个十足的白人人渣,每天靠领取救济金喝酒,从来不顾及孩子们的死活。因为梅耶拉妈妈的缺失,使得梅耶拉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负责照顾孩子,早早就失去了上学的机会,不得不生活在暴力的酒鬼父亲身边,她渴望和人平等,所以她总能始终保持卫生,还在墙角种植了那些红色的花,每天都悉心地照顾它们,她渴望被爱,渴望与异性接触,哪怕和一个结了婚的黑人也可以,可是却招来父亲的咒骂和毒打,并以此而害了黑人汤姆的性命,而从此梅耶拉本人也将因此而更加地被人看不起,永远生活在她的“垃圾堆”里,无法翻身。专制的父权制抑制着梅耶拉的发展,遏制着她追求幸福的欲望,将梅耶拉永久囚禁在这个贫民窟里,从某种意义上讲,梅耶拉比被囚禁的阿瑟还要可怜。母爱的缺失,改变了梅耶拉的生活方式,使其失去了追求自我的权利,同时这也充分体现出欧洲的父权制对女性的伤害。

小说中的另一个母亲就是杰姆和斯库特的母亲,阿蒂克斯的妻子,她在斯库特两岁的时候就死了,这样成为了小说中又一个缺失的母亲形象。“我们的母亲在我两岁的时候就死了,所以我从来也没有感觉到失去过她”。在传统的南方女人看来,正是因为斯库特没有母亲的照顾和约束,才成为小镇上“没有教养的”整日穿背带裤的假小子,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像是淑女,但芬奇一家有一个特殊的家庭成员,就是他们的黑人女佣卡波尼,她代替了孩子们的妈妈,行驶了对孩子们的照顾、抚养和教育的义务,并且做得非常出色,下面是阿蒂克斯在反驳亚历山大姑姑对卡波尼的偏见时的一段辩护:“卡波尼是在按照自己的主意努力把他们抚养成人,而她的主意相当好――还有,孩子们也很爱她”。那么虽然杰姆和斯库特失去了真正的母亲,却并没有从此失去母爱,再加上正直的阿蒂克斯的影响和独特的教育方式,使得两个孩子能够持续健康地生长着,并没有受到伤害。

三、结语

缺失的母爱,影响了孩子的生活方式,使其不能按照正常的方式合理发展;缺失的母爱,影响了孩子的性格发展,使孩子们或孤僻,或顽劣,或敏感脆弱;缺失的母爱,凸显了父权制的统治地位及其危害,专制的世界使孩子们不能自由的发展,成为男权的附属物;缺失的母爱,在另一方面也反衬出和谐的重要性,批判了父权制体制下的二元对立,提倡男性与女性的和谐,才能构建健康和谐的世界,才能实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斯普瑞特奈克・C(秦喜清译).生态女权主义建设性的重大贡献[J].国外社会科学,1997,6.

[2]郭红。缺失的母爱低沉的天空――张爱玲小说中母亲与子女性格分析[J].文学长廊,2009,13.

[3]HarperLee著,高红梅译。杀死一只反舌鸟[M].江苏:译林出版社,2009,2.

    【初中优秀作文】栏目
  • 上一篇:我的天堂,我的水作文(整理4篇)
  • 下一篇:团结作文(7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