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日过去了,太阳公公不再火辣辣地烤着大地。天气渐渐变得凉爽起来,一片又一片枯黄的叶子轻轻地从树上飘落下来,小孩子也换上了毛衣。哦,秋天来啦!
瞧,;树林中唧唧的知了声被呼呼的风声取而代之了;树上枯萎的树叶纷纷落下,顿时,空中就像飞来许多黄蝴蝶,纷纷扬扬;树林中的林荫小道在寒风瑟瑟的金秋中,落叶慢慢地飘入草丛中。与金黄色的枯草汇为一体,大地如同扑上来一层层厚厚的“棉被”,静悄悄地沉睡下去。
秋风吹走了繁花似锦、百鸟争鸣的夏天,而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优美的秋景画,这时,你看到画中那缠绵的秋雨了吗?
早上醒来,听到一片叮叮咚咚的雨声,仿佛是一曲快乐、活泼的乐曲。绵绵秋雨不紧不慢地落到地上,在地面的落叶上溅起一个个圆圆的小水珠!阳台上的玻璃翠,那宽薄片状的叶子,,被缠绵的秋雨冲洗得干干净净,颜色翠绿翠绿的叶片上挂着晶莹的雨珠,显得那样娇美。这足以显出秋雨的娇艳与美丽,它凝聚了所有雨的美!有小雨的温柔,有大雨的坚韧,有春雨的温柔。有冬雨的缠绵……不知过了多久,秋雨渐渐地停了,洗得万物更有色彩了,所以我们就能说“秋雨润物细无声”了吧!要不,它怎么会让秋的色彩那般的明艳呢?
啊!那风!那雨!
今天的风确乎很大,但是,随着雨点渐而变密变大,风反而是逊色了许多,柔和下来,与那清爽的水汽混杂,扫尽了肉体的燥热,抚平了灵魂的不安。
虽说已是进入夏季,但这凉意袭袭的天气着实给人以一种享受。但,原本相对较为舒适的教室,现在却让人痛苦难耐,一层又一层细密的汗在不停的渗出皮肤,那粘粘的感觉实在是让人痛恨,这样反而更加让人渴盼那清雨的淋洒,于是,就在课间,干脆就在雨中站定,一点一点感受着大自然调皮轻快的吻。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幽香——似是炊烟的气味,不浓,所以并不呛人,反而可以令人寻得一丝儿时的气息——儿时,我最喜欢在外婆家的炊烟中乱窜,炊烟是淡蓝色的,犹如烟云寥寥,自己就恰似仙人。
夜色是迷蒙的,就像是月光化了一般,世界被笼上了一层细细的模糊的感觉——虽然并没有月——似有非有,膘渺梦幻,仿佛自己并不处于真实之中,倒像是游览仙境一般。想象着,要是就在这幻象一般的景色中有一株染井吉野,那该多棒!那鲜艳的色彩,妖媚的感觉,再与这夜雨之姿相称,一切可谓不言而喻之美好!若是山樱,也是相当不错的,它开得自然,融于自然,看着它更是一种静谧与淡然,并没有染井吉野的惹人,却另有一番淳朴的风姿,加之有清雨的淋洒,不知是否会平添一份娇滴滴的可爱呢?又念及樱花的狂谢,如飞雪一般,若又在这一片茫茫之景下,是否更显其悲哀与壮美呢?
这无疑是一副奢侈的画。
天下的景或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水,有的汹涌澎湃,有的水平如镜,有的流水潺潺,有的水波粼粼……那么,怎样写出景物的特点呢?关键的是要进行细致的观察。
传说宋代画家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冒着似火的骄阳,全神贯注地看着一片竹子,脸晒得通红,衣服被汗水湿透,但他好像是毫无知觉一样。不知何时乌云盖住了山头,随后狂风大作,文与可撩起袍襟,迎着咆哮的狂风,攀登到山顶,继续观察狂风吹乱的竹林。突然一声雷鸣顷刻大雨如注,竹叶子上晶莹的水珠又吸引了他。他不顾雨急路滑,向竹林跑去,心神完全溶于了竹的海洋。由于文与可彻底地了解了竹子,因而才能画出最出众、最富有特点的竹子。
一、要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从开始到最后,凡有变化的都要细致观察。比如植物,它的发芽、开花、结果等各个生长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如果细致观察了全过程,就容易抓住它的特征进行描述。
二、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自然界的颜色是七彩的,自然界的万物是各具形态的。我们在观察时,就要善于捕捉到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三、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有一则寓言:一天,五种器官相互争吵起来。“眼睛”瞪得圆圆地说:“没有我,你们什么也看不见!”“耳朵”不服气地说:“少了我,你们啥也听不见!”“鼻子”哼了一声:“要是没了我,你们能闻见花的芳香?”“舌头”伸得长长地说:“嘻!如果不是我,你们能尝到美味佳肴?”“身体”在一旁发起抖来。“眼睛”好奇地问:“你怎么啦?”“身体”说:“听你们这样争吵,我浑身冷飕飕的,――不知你们想过没有,要是我们互不相让,各自离散,那我们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这个寓言形象地表明一个道理:当人们观察景或物时,需要多种器官的配合。借助“五官”,往往能描绘出景物的特点。
我们家旁有一个美不胜收的涂山湖!那里万里无云,风光无限,山清水秀,柳暗花明,真是让人赞不绝口!
涂山湖最有趣的就数那此各种各样,千奇百怪,成千上万的雕像。有的是团结的象征,有的是乐于助人的象征,还有的是举世闻名的名人雕像。每一个雕像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我喜欢团结的雕像!团结的雕像上有四个人,一个人拉另一个人一个人抱你,团结一致过小河!这些雕像藏着一个道理!
不像我,还有五颜六色,千千万万,数不胜数的花。有的花还是花骨朵,有的花全开了,有的花只要两三片花瓣。那些花足够做成一个美丽的花环,大大的花环了。看这一朵,真美。看看那一朵,太可爱了。那些不同的花随风飘扬,给大自然带来了更多美丽。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花。风吹来了我就翩翩起舞,不光是我所有的花都和我一样。
涂山湖的亭子也很有趣呢。来来往往的人给亭子带来了更多乐趣,那些人的衣服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真美,真美!从亭子往外看,就可以看到深不见底的湖,绿如翡翠的湖,清澈见底的湖。从亭子往远处看,那些房子底下的花很美,有的是月季花,有的是海桃花树,有的是梨树。从亭子里可以看到许多个有趣的东西。
这就是美丽的涂山湖,这就是我的家乡。
月光洒满整个窗台的时候,我在窗前静静的坐着,仿佛这世界只有我和似冰的月光。思考,我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追求着什么。
如水的月光下,我静听星辰的私语,静听墙角间絮絮不止的心事,,静听落叶在时光流逝下缓缓飘落的满足,而我呢?亦可以在这月光之下,酝酿着自己的感情。
树叶如火热的安塞腰鼓,蹦跳着,细数阳光的音符。风拂着修长的蛛丝,几分怅然若失的心情便荡漾在这月光如水水如天的夜里了。
飘雨的清晨,雨点蹦跳着向后划去,挑逗起一个个如水晶般的圆柱,霎时又以弧线的形态荡漾在这天地之间。
落叶的秋夜,清凉的晚风迎面吹来,一片片黄叶如彩蝶,飘起而又跌落,跌出一份曼妙的叹息。
月光悄然弥散,夜,在风的指尖上跳舞。往事值得回忆:在这月光如水水如天的夜里,我在窗边深深叹息。去体验那一份不可名状的心情……快乐?无可名状。悲伤?我把悲伤埋没于心。但愿那不可测的未来,亦有一段令我深味的心情故事……
每一句苍老的诗,写在滴雨后。每一首绵长的歌,常在落叶的月夜。愿我在精神的小屋中,唱出一段属于自己的心情故事。
小屋绵绵如纱,月光如水水如天。
飘雪之晨,我倚窗而坐,柔荑托颚,静观雪景。雪零星落下,如窗花飘零,而天公并不作美,接之遂化无;似美人,伊着一袭素衣,袅娜身姿舞,款款而至;如无香之梨花,但雪因无香,平添了几分素净,安宁,淡雅,清新,似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娥。
至院,见雪洒满地,即止。不忍心踏之,如此美好之物,怎能忍心践踏或蹂躏?静静立着,雪也不间断地落着,雪与我,似是已化进这冬季里了。雪伴我,无孤独之感,倒是添了些许欢愉。悄悄地,我们谁也不言,生怕坏了这静。我们认为,只须这样久久凝视,足矣。
梅开之夜,我悄然走进阳台,刚跨了门槛,便闻见梅香袅袅,梅香淡然入鼻,浓烈却不失淡雅。香气在空气中久久萦绕,我跟着香气走进,原是梅花,虽望不见她,却能想象出她一人于丛中独芳自开的情境,那种不惧,不畏,不怕的深情,只淡然一笑而过。她的婀娜多姿的身影湮没在黑夜里。
正这样想着,疾步跑去开了灯,梅花的芳颜便尽现。不得不感叹她的美,动人,让人从心底里觉得她是极美的。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与梅,天公之佳作。墙隅之处,梅独开,雪伴她,黯然落下。氤氲香气于空气中酝酿,久久方才入鼻,却浓浓久不散去。再转眸望雪,洁白无瑕,至纯至真,若有玉与其同色,那必然是玉中极品。
雪与梅,互相伴之,相得益彰;雪配梅,无约定,却如已约定一般,每每冬季,一同出现,同为冬之佳品,皆于丛中笑;雪同梅,不离不弃,即使淡然消无,也定会在下一个冬季同时翩然而至,永远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