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快过年了!”一阵阵欢声笑语在我们耳边回荡。
过年,对小朋友来说是一件非常快乐开心的事情,而对大人来说是一件烦心的事情。因为每年过年时,我奶奶都要做豆腐。
去年寒假的一天,奶奶早早起了床,把事先泡好的大黄豆捞到了塑料桶中。奶奶把黄豆挑到了隔壁伯伯家,让伯伯帮忙把黄豆用机器绞碎。听隔壁伯伯说:“原来是用石磨把黄豆磨碎的,不像现在有机器,多方便啊!”过了几分钟,黄豆就变成了糊状的液体流进塑料桶中。我走过去,轻轻闻一下,一股豆香直扑入我的鼻子里,令人浩气长舒。我忍不住用手指沾了一点,用嘴吮吸,虽然没有什么味道,但十分有韵味。奶奶先把塑料桶中糊状的液体倒入大盆里,烧一锅开水,倒入大盆里搅拌均匀。然后,她在锅上放一个木头架子,将有孔的大塑料袋放在木头架子上,把盆里的液体用水勺舀起倒入大塑料袋里,用力挤压大塑料袋,一些的白色的'没有杂物的液体就流入锅中,用火烧开。你们猜猜,那是什么?那就是我们平时喝的豆浆。奶奶再将石膏粉倒入豆浆中,石膏粉主要是起凝固作用。过几分钟后,豆浆就变成了豆腐花。又她把豆腐花倒入木框中,压上木板,几个小时,把板掀开,这时豆腐便做好了。
没想到,我们平时吃的豆腐需要这么大的努力才能做出来,做豆腐是多么劳累呀,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劳动的成果。
今天,骄阳似火,烈日严烤这大地。
我幸运的被分配到了五年级六班,恰巧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去做豆腐,我的心情是如此的开心,如此的高兴。
我们坐着大巴来到老街。一下车,被眼前的一幕振住了,两边的建筑还是古色古香,充满韵味。
终于走到了一间小棚子,老师指着说:“我们到了!"随着一阵欢呼,我们争先恐后地进了屋子。
一进屋,一股豆浆的,浓香弥漫在鼻尖,想忍不住上去喝几口。老师说先要练习倒豆浆的`诀窍:杯壁,下流。不然豆浆和粘稠剂混合不均匀,就会导致做出来的豆花不会完全凝固。经过了漫长的练习,终于到了千钧一发之际,我胸有成竹地拿起杯子,豆浆从杯壁往下流,整套动作一气呵成。
等了十分钟,豆浆慢慢的凝固了,变成了豆花,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勺子在上面舀了一勺放在嘴里这个味道香极了,入口即化,淡淡的豆香在嘴中弥漫开来,吃完第一口还想吃第二口,我撒了点糖,在撒子点树果,这个味道搭配起来真是一道绝世美味。
下面我们又做了一盆豆花儿,先把它倒碎,再放入模具中,盖上一层纱布,再用砖头摆在上面,把钻砸在豆花里的水按出来,大约过了15分钟左右,我们脱了模,把豆腐切成小块,放入冷水中,这样就不会影响它的口感,这样一块新鲜的豆腐就做好了。
我们捧着自己做好的豆腐带回学校,真是满满的收获呀!
就要过年了,我们一家也开始准备起了各种食材。
今天,我们要做豆腐,我刚刚喂妹妹吃好鸡蛋,就看见奶奶拎着一桶大黄豆走了进来,说要去打黄豆,充满好奇心的我很想跟着去看看是怎样打黄豆的,奶奶说可以,我们便出发了。
到了打磨的地方,并不见磨台,只见一台很大很大的机器。然后奶奶把黄豆往机器里一倒,这我还真没见过,于是就问奶奶:“这儿为什么没有磨台?这个机器又是干什么的?”奶奶笑了笑说:“别急,你等会儿就知道了。”十分钟后,奶奶把机器的`口子打开,只见一边是黄豆渣,一边是白白的豆浆,我们把豆浆用桶装起来带走,拿回家做豆腐。
到了家,奶奶搬出老家里的“移动灶台”,捧来了一堆柴火,再用打火机把柴火点着,火烧起来后,奶奶把磨好的豆浆倒进了锅里,小火慢煮。半个小时就这样过去了,原来棉花似的豆浆变成了血多凹凸不平的豆腐块,奶奶叫我把楼梯下的豆腐板拿来,那时,我心里正疑惑着呢:怎么做出来的豆腐是这么小,这么碎的,难道没做成功?听到奶奶这句话时,我便知道下面还有工程,于是赶快拿来豆腐板。这时,奶奶已经拿好了纱布,她麻利地把豆腐板组装成豆腐台,把纱布盖在台上,再把煮好的豆腐块倒进去,叫我打一桶水来,我把水给她后,她把水压在豆腐台上,从台下面流出了豆腐水,过了一会,打开台盖,一块完完整整雪白的豆腐就呈现在我的眼前了。
做豆腐真有趣。
今天妈妈不在家,我打算做一盘麻辣豆腐。
我现在从冰箱取出豆腐,我怕豆腐不干净,于是又把豆腐洗了一下,放在切菜板上,我拿出刀开始切豆腐,这刀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平时妈妈切的时候很听话,等到我都不听话了,左右扭来扭去,我小心翼翼地把豆腐切成了小豆腐丁,把小豆腐放到碗中,于是我打开锅,放点水,把豆腐放在锅里,煮了五分钟后,控水捞出,这是让豆腐吃的软软的,我起锅烧油,我又把油烧热,放入花椒,大料,豆瓣酱,再加些葱姜,爆出香味,放适量的.水,加入生抽、盐、鸡精、味精、少量的糖,然后把豆腐放进去,炖五分钟后打开,把炒好的豆腐放入碟中,妈妈爱吃辣椒,我把甜椒切成片,又切了些葱花和香菜,我把它们放入碟中,然后又滴些香油,一盘麻辣豆腐就大功告成了,绿绿的甜椒,白白嫩嫩的豆腐包着一层红色的豆瓣酱,再加上绿绿的香菜,看着真是让人垂涎三尺啊,我很想吃,但是我想这是做给妈妈吃的,我立马收住了嘴,妈妈回来了,她尝了一口我做的豆腐,说我真是一位大厨。
妈妈,以后我一定会多做些好吃的给你吃,报答你的养育之恩。
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萌!”我到花桥婆婆那儿拜年,居然看到了豆腐是怎么做的!
“快来,婆婆在做豆腐!”妈妈一句话就把我吸引了过来。只见婆婆把事先加工好的碾得碎碎的豆渣用漏网袋包起来。她在大大的木桶上挤出豆浆,然后在大土锅中把豆浆煮开。煮开的豆浆香喷喷的.,我尝了一口,嗯,豆浆本身还带点甜呢!婆婆笑眯眯地问:“好不好喝?”“好喝!”我也笑眯眯地回答她。
接着,婆婆往豆浆里倒了些食用石膏,捧起装豆浆的大桶摇一摇,晃一晃,然后盖上桶盖。过了一会儿,她把筷子投进木桶,筷子立了起来。“噢,这说明豆浆已经变成半固的了”。婆婆又请我们吃豆腐花,味道还不错!她又用木板搭成的四四方方的木框,垫上了一层白帆布,给豆腐搭了一个“窝”。把豆腐倒进“窝”,再用布包住豆腐,盖上木板,压上重物,水就被一点一点的挤出来。“滴答、滴答……”清黄的水珠不时往下滴。过了几个小时,豆腐做好了,婆婆拆掉木板,打开布,白白的豆腐展现在眼前,婆婆又把它们切成块,给我们带回家。
原来,豆腐是这样做的!
在农历的年二十六晚上,舅舅把一些黄豆泡水里,神神秘秘的问:“瑜,你知道豆子泡过了之后干嘛用吗?”“煮着吃?不对啊,这么多豆怎么煮?”我惊讶的看着舅舅。此时舅舅笑呵呵的说:“不知道了吧!我们明天做豆腐好不好?”自己做,我有点不干相信,以往我见的.都是菜场现场的豆腐,好期待明天早点到来!
第二天中午舅舅把泡好的豆子从水里捞出来,放进水桶里带到镇上去先加工成豆腐渣。到家后第一步:先往加工好的豆腐渣里加水,搅拌稀之后再把水过滤出来,此时的水就相当于我们平时喝的豆浆。第二步:用过滤出来的豆浆烧开后放在一个桶里等它变温,再往水里倒一种液体,等它慢慢成形,(时就已变成了我爱喝的豆腐脑)。成形后把它放在一个封闭的木板上,里面铺上一层纱布,把所有成形的豆腐脑都一勺一勺舀进去,再把里面的水过滤出去。最后,用重物把它挤压成一个正方体,又经过2个小时,白白嫩嫩的豆腐终于出炉了!
同学们,怎么样,我们平时在菜场看着普通的豆腐,原来也是那样的来之不易啊!经过这次的经验,我决定以后再也不挑食了。
妈妈从朋友那儿听说可以到一家豆制品厂免费尝试做豆腐,便让爸爸冒着一天的大雨送我们到这家厂里报名。我们好不容易到找到了那里,但厂里的负责人说名额已满了,不能让我们参加。看着我失望的表情,妈妈便再三央求人家,最终,那个负责人架不住妈妈的纠缠,只好同意了增加名额,让我们参加。太好了,看来,美女的魅力就是大呀!
第二天下午,我和妈妈早早地来到了厂里,发现来做豆腐的同学和家长真不少。厂里的人先向我们介绍了做豆腐的过程,便让我们亲手操作了。
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事先浸泡好的黄豆三两、清水一盆、磨具、成型器和盐卤等等。
先把黄豆一点点放进磨具里,按左两圈、右三圈的顺序慢慢地转,转的同时,还要不停地倒进清水。看着豆浆一点点地流出来,闻着淡淡的豆香味,感觉真是神奇。过了一段时间,豆浆磨好了,我们再用网滤出豆渣,用勺子轻轻地去掉上面的一层沫。
接下来,便开始煮豆浆了。豆浆在锅里煮的时候,香味越来越浓。大约20分钟后,我迫不及待地揭开锅盖,浓浓的香味和着雾气便扑面而来。
我把盐卤一点点地倒进锅里,用勺子搅匀,然后把豆浆倒进成型器中,再经过挤压,拿掉成型器,一块方方正正、白白嫩嫩的'豆腐便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小心翼翼地将这块豆腐捧在手里,感觉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豆腐。
晚上,我们全家吃火锅,我做的豆腐大部分被爸爸抢着吃了。爸爸说,这是他吃过的最美味的豆腐。
看姥姥做豆腐
五莲县实验学校
三年级六班解培然
指导老师:王培文
大家都吃过豆腐,可大家知道豆腐是怎样做出来的吗?星期天,妈妈带我去姥姥家,姥姥做豆腐给我们吃。姥姥先把泡好的豆子和水一起放进机器里,过了一会,机器里流出雪白雪白的豆汁,把磨好的豆汁倒进锅里,然后开始烧火。火不能太大,要用小火,火大了就糊了。等豆汁上面的泡泡没有了,豆汁就熟了。把熟豆汁倒进缸里,把卤水和盐放在勺子里,在豆汁里轻轻地来回搅拌,豆汁慢慢地就成了豆花,然后盖上盖子闷二十分钟左右把锅打开。哇!一阵阵豆香气扑鼻而来,姥姥说这就是豆脑了,我便迫不及待的让姥姥给我盛了满满的一大碗,吃在嘴里好香啊,滑滑的,嫩嫩的,爱不释口……
吃完了豆脑下一步就是把豆脑压成豆腐,姥姥把早先准备好的筐子放在锅上,然后把筐子里面放上一层纱布,然后把豆脑一勺一勺的舀进筐子里,等到筐子满了用纱布把豆脑全都盖住然后放上竹盖,再在竹盖上放上菜板使劲压住它,这样会使豆脑里面的'豆汁均匀的挤压出来,再等上几分钟把还残留的豆汁控干净了白白嫩嫩的豆腐就做成了。姥姥把豆腐切成小四方形,端上桌,沾点酱油或者蒜泥,那滋
味简直就是人间最好的美味!我们都吃得津津有味,就觉得比大鱼大肉还香。
如果有机会,欢迎大家来我姥姥家做客来尝一下我姥姥做的豆腐,保证让你们还想来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