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了一本名为《一路到夏天的尾声》的书,其中,主人公许暖迟因为自己的身世而遭遇了许多的不幸:背叛、陷害------细细品味这个人物,便发觉自己身上有一些她的影子……
“许暖迟,你这个笨蛋,你信任的人却背叛了你,可悲的是,你还甘之如饴!”在看到许暖迟的男友吼出了这句话时,我不得心底一颤,“可悲的是,你还甘之如饴”,我猛然间觉得这何尝不是自己的真实写照?过去的记忆又翻江大海重现了:一次外出旅游,一个朋友想要晚上到处逛逛,便拉我一起去,我本想推辞,可受不了她的软磨硬泡,只好跟着去了。结果晚上巡房的辅导员没有找到我们,第二天便开始询问,当时我不在场,只知道回去后我受到了处罚,正在受罚时,一个对我持以敌对态度的同学嘲讽地问我:“知道为什么只有你受罚吗?”我斜眼看了一下她,不以为然,她又接着说:“真是有意思啊,老好人习惯了吗?被人栽赃嫁祸了也不知道------”我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并不相信,在心里暗暗给她安了一个“挑拨离间”的'罪名。可是,事过以后,我总觉得朋友看我的眼神躲躲闪闪的,直到有一天,朋友红着一张脸给我道歉我才彻底明白。我勉强扬了扬嘴角,尽力不对她发火,只是后来,我再也没有与她并肩走过了。被信任的人“陷害”,却曾在心里为她辩解,真不是滋味。
我开始反思自己,有时候,面对自己愿意相信的人,即使他给你一包砒霜,我也会当作蜜糖一样吞下去,可是这样未必是件好事。从小大人们就教我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不要过分的相信别人,可见我这一课尚未学好,给予别人信任固然是件好事,但像书里的许暖迟一样被弄得伤痕累累就不好了。
“可悲的是,你还甘之如饴”,我会永远记得这句话,在人生的道路上,既要做一个信任别人的人,又要保护好自己,要知道甘之如饴未必会快乐。
最近,我们家来了两只小鸡,我用纸盒做了一个鸡窝,每天照顾它们是件辛苦的差事,我却苦中作乐,甘之如饴。
清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给一片狼籍的鸡窝换垫布,看见小鸡羽毛上粘着的排泄物,闻着刺鼻的气味,我不禁皱起了眉头。我用花洒给它们淋浴,却发现小鸡双眼闭着,瑟瑟发抖,互相靠着,缩成一团。心想:这下完蛋啦,小鸡给冻得快不行啦!可我还要赶时间上学呢!只能一狠心它们两个放在窝里,听之任之啦!
在学校,我度过了忐忑不安的一天,脑海里浮现他俩命悬一线的小身影,真的好担心小鸡会死掉。放学回家一推门,这两只小萌宠竟然不知啥时跳出了窝,在家里四处溜达玩耍,还和我玩起了躲猫猫,我好不容易在床底下把他俩抓回去,又忙着清理木地板上令人作呕的鸡粪,凌乱的鸡毛,累的汗流浃背。
回头看看小鸡,正在窝里斗着呢!打斗的方式十分奇怪,拼命往对方胯下钻,斗得人仰马翻。看见他们淘气的模样,我哈哈大笑,辛苦劳累一扫而空。
该喂食啦,我把一条虫子放到小碗里,它俩张开翅膀你争我抢,互不相让,啪的一声,小虫断成两半,2只小鸡都摔了个大跟头。我又把泡好的小米喂给它们,它们把头埋进碗里,只露双脚在外面,一边吃,一边还你推我搡的',太逗乐了
晚上我临睡前去看它们,总算安静啦!它俩依偎在一起睡着啦,活像两个粘在一起的黄色绒球,也许正做着好梦。如此场景,我的心仿佛融化了,再多的辛苦付出都变成了甘之如饴。
生活永远充满着辛苦困难,只要你努力的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烦恼中寻找快乐,你的生活就能甘之如饴。
诗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如此,不论学习什么,学的过程无疑是痛苦的,艰辛的,但学习古筝,我却甘之如饴。
大约七八岁时,我突然对古筝很感兴趣。不过,那时的我只是憧憬于那种端庄优雅、高贵大方的姿态。于是,父母把我送进少年宫学习古筝。
渐渐的,我爱上了古筝。我沉浸于它时而细雨绵绵,时而高亢激昂的'的韵律;流连于它时而宛若涓涓流水,时而好似沉沉战鼓的音色;折服于它时而如同江南佳丽,时而又似西北大汉的美妙意境……
享受美的同时,当然也是要付出代价的。细嫩的手指怎敌得过细而硬的琴弦?勒痕是小儿科,起泡、出血是家常便饭。关键是,我也不是“琴痴”,曾一度放弃学习,逃避练习,甚至还为此与一心盼望我博学多才的母亲吵过架。但当真让我放弃时,我却又毅然回到琴室,因为这里有我爱的古筝。
自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萌生过放弃的念头。难道不痛了吗?非也!甚至恰恰相反,随着级别的增长,一些更为困难、繁复的指法接踵而至。为了练好这些指法,我就得高频练习,因而伤上加伤,纤细的指尖泛着血丝,有些地方出了血泡,有的地方白了一片,一道道勒痕已然青紫,隐隐作痛……但我在意的并非这些,而是那从我指尖流泻而出的音符。弹着自己心爱的曲目,听着耳畔有染而舒畅的旋律,是一种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享受啊!
父母时常会怜惜地抚摸着我的手,看着上面斑斑的伤痕,心疼地问:“疼吗?”我轻轻一笑:“当然疼了,但我心中更多的是甜呢!”
兴趣啊,真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这位老师,再苦,也心甘情愿,再苦,也乐此不疲!
在我看来,努力和坚持是生活中的那片,甘之如饴。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光的春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林徽因的人,似诗一般,灵动优雅,充满浪漫和诗意,就是这样一位让人眼前一亮的女子,内心中充满了坚强。
盘坐在窗边,膝上放着一本张清平的《林徽因传》,眼神在那充满墨香的纸页上划过,品读着他的一生,高兴她在自己的坚持下学术有成,惊讶她对古建筑修复的痴迷,敬佩她的恶劣环境下坚持修复古建筑的决心。
闭上眼睛,静静思索,想着书中的文字,想着他的坚强,慢慢沉醉,思绪飘向了远方。
曾经的我是个很平凡的女孩儿,旁人眼中的'三不女孩——不漂亮、不自信、没成绩。简单地说是放在那种人堆里就找不出来的。所以从前的我在班里从来得不到重视,终有一日,会得到爆发。
果然自己说的话总能变成现实,我再也受不了老师的恶视,同学的无视,我开始进行了对成绩上的奋力冲击,从四十名到三十名,三十名到十六名,再从十六名到十名,我在别人惊讶的眼光中奋力前行,没人知道我经历了什么,他们只当我是爆发了,到处问我学习的秘诀。
从此之后,我再也没有后退靠着自己,那份坚持,抱着为自己争口气的念头,奋力前进,成为了我最想成为的人。
就是这份心中的坚持硬是让我在最懈怠的时光里,撑起了精神努力学习,站在了所有人都羡慕的领奖台上。
也许在很多人心中,成绩,可能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在我心里,成绩不单单代表了学习的好与坏,它更是代表了带份坚持与努力。不知何时,它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的全部动力,在漫漫的生命长河中与我融为一体,成为同一个我。
温暖的夕阳散漫着金光,撒洒在身上,更充满了我的心,让心温暖。明确了自己未来的航向。
也许吧,坚持就是我生活中的那片甘之如饴。
成长的道路漫长而充满未知的困难与艰辛,困难总是和机遇并存。当你从困境上迈过时总是海阔天空,苦尽甘来。面对困难,如果不去尝试,又如何可以登顶呢?
犹记得去年夏天我攀登三清山的经历,站在山脚下,我仰望着高耸入云的山峰,心中暗自下定决心,三清山既然是道家名山,自然有它的奇妙之处,我一定要爬到山顶看一看它神秘的仙家风采。
开始攀登的时候我只觉得悠闲惬意,和同学们走走停停,说说笑笑一点劳累也无,可是一个小时后,我的`自信心便在那些一阶一阶几乎垂直的,望不到边际的,“云梯”中被消磨殆尽了。身体的疲劳和干的冒烟儿的口腔无不在叫嚣着:你累了,快休息吧。望着那遥不可及的天梯,我心中虽有遗憾和不甘,但更多的念头却是要放弃,正当我陷入纠结的时候,后面赶上来一位中暑的同学。我看着她虚弱又倔强的身影,不由得一震。是啊,她即便在不舒服的情况下,却依然再坚持,我又怎么可以只是因为疲劳就放弃自己上山前的信念呢?不尝试克服困难,又何来的成功呢?思及此,我身上如同泰山压顶一般的沉重压力消失了。久违的动力又重新包围了我,我慢慢扶着栏杆站了起来,把深深盘踞在脑海中的乏累之感连根拔起,抛之脑后。奋力跃上台阶,追着前面的同学,一步爬上了山顶。当我站在顶峰的那一刻,我便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了,在碧蓝如洗的天空的映衬下,远处重峦叠嶂的群山仿佛镀上了一层湛蓝色的光辉,在漫山绿树中显得格外耀眼。
回来后,我便总是在想,那时我如果因为身体的疲劳就放弃攀登,会不会就少了一份登顶后的那份甜蜜又欣喜的成就感和从山顶“一览众山小”的神奇体验呢?
通过这次登山活动,让我明白了在生活中无论面对什么困难,我们都绝不可以轻言放弃。不去尝试一下,也许就错过最美好的景色。是的,甘与苦,虽是对立,但又何尝不是并存?甘之如饴,苦尽甘来,人生难得不也是这样的吗?
不知不觉间,时间在指缝间悄然流逝,消失得无影无踪。进入初三,也意味着快乐时光的结束,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挑战,但也是美好未来的开始。我愿意接受这个挑战。
初三繁重的课业像座山,让我喘不过气来。每天,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有一种紧张而沉重的气氛,而我这个不善言辞的人,给自己增加了一种说不出的压力。老师的指点和家长的劝诫经常在我耳边响起,我的心脏蒙上了一层灰。尽管如此,我还是把这些精神压力变成了动力的来源,在心里一直激励自己勇敢前行。面对这种精神压力,我很开心。
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晚上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还要用自己的提升练习拼个你死我活。我沉浸在问题的海洋中,一路游到最后。就这样,日复一日,无休止的练习填补了我生活中的所有空白,一点也没有给我喘息的机会,但根据我的作文.我的内心充满了希望。然而,当我快速准确地完成一份试卷和一次练习时,成功的.喜悦就会在我心中蔓延,我知道我离我的梦想又近了一步。面对这个来之不易的惊喜。我很开心。
当我的成绩在上升和提高时,父母期待的目光和老师认真的话语温暖了我的心,照亮了我的方向。过去,心中的尘埃和阴影消失在光明中,取而代之的是努力、坚持,以及直面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随着中考的临近,我越来越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古人交谈,感受到了文言文的博大精深。当我用复杂的公式解压轴题时,我感受到了数学的曲径;当我在复杂的语法中摸索时,我感受到了英语的独特魅力。面对这个日益突出的成绩,我很开心。
人生如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这些磨难和磨难磨砺了我的内心,我已经能够战胜磨难,敲开理想高中的大门。面对中考,我很开心。
前些天,去了地广人稀的青海,感触颇深。
一路上,三家人其乐融融,相处融洽。开着两辆车,一路上欢声笑语。青海的高速与国道贯穿在群山万壑之中,草原的美景尽收眼底,像一层绿毯,覆盖在群山之上。牦牛们悠闲地散步,成群成群的,之中还夹杂着羊儿、健马,美景可谓如诗如画。
路途中,停下车来,小憩一会儿,路边有些许没有见过,接触少许的动物:驴、骆驼、奶牛。专门的商人牵着驴和骆驼,大声吆喝着:“驴车驴车!骑骆驼来啦!”由于好奇,便挤上前去,端详着骆驼的膜样:只见它们鼻孔朝前,嘴巴不断咀嚼着反复吐出来的鲜草,喘着粗气,给人的感觉很亲切、和蔼。
驴的体型比骆驼甚是小,从来只是低着头,不望向远方看,从来都在做着它的工作:给人类赚钱。
当驴在前面拉着比它重几倍的载人车时,大口喘着粗气,用尽毕生气力完成它的使命。一瞬间,欣赏油然升上一种同情与怜悯,这是我从所未有的感触。它们努力的为人类工作,为人类服务,换来的却只是一天天劳累,甚至加快了自己生命的.终结,一时刻,我真的深感同情!或许,这时候甘之如饴吧。
不过,它们能做的,又有什么呢?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来回重复。
青海山区中的孩子们,因条件无法上学,只能靠编花圈,买花圈赚钱来获取学费,或许,是父母指示他们,但他们艰苦的条件与物质的缺乏,真的是城里的孩子无法接受。他们身上的那种朴实无华,是我们没有具备的。
正如白杨老师所说:不读书的人非常可怕,可山区孩子们是因为不想读书而不读书吗?还是,我们有物质条件却不想读书?
这,或许就是青海地区特有的品质吧,甘之如饴。
“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翻遍了二十多篇文章,浏览了三百多页的稿纸,终于,惊鸿一瞥,最后找到了我急需要的最后一份材料……
为了研究一个问题,信息课老师让我写一篇论文,我迎难而上,极为自信地准备攻克那看似深不可测的命题。
我兴奋地打开电脑,熟练的双手如白鸟一般翻飞,“咔咔”的打字声听起来也十分悦耳,甚至一个个字符也似舞动的小精灵,飘散开来。
然而,四十分钟过去了,我却只查到几篇关联度不大的文章,我看了看表,已经晚上十点了,我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打字的速度也慢了下来……
突然,我眼前一亮,“网络流?最小费?”这不正是我要找的吗?我立即点开链接,睡意全无。在这个链接上,我看到这是某个人的博客,我立刻在他的记录中找了起来,我这只白鸟似乎一鸣惊人,逐渐找到了我需要的各种资料。我“取其精华,去其糟泊”,逐个甄选,随着参考文献的逐步丰富,我的`心里像蜜一样甜。
不对,还有一个版块——题目推荐。时间又过去半个小时,我却丝毫没有进展。命运跟我开了一个玩笑,我的心情又跌入了低谷,我把自己扔到床上,脑中散落出我的搜索记录,但却没有头绪,“新浪、博客、新浪、博客……”
“嗯?”我怔了一下,机械地坐了起来,为何我不到更广阔的地方去找?比如百度文库,比如微信公众号?
我一个箭步冲到电脑前,心中不知为何变得忐忑不安,终于,在一个“偏僻”的角落,我看到了在我脑中翻转了无数次的“题目”二字。此刻的我兴奋地跳了起来,发出了胜利的欢呼声!
奋斗了两个多小时的我,有些累了,趴在窗前,喃喃地说,“打一巴掌,给块糖吃,这是跟我开玩笑的吧?”
而我却甘之如饴,品尝到了那“糖”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