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和爸爸去捉知了。
我们先到了一片海棠树林。那里的树可真多,高矮、大小不一,粗细也截然不同。这里以海棠为主,里面还夹杂着几棵大家说不上来的小树。这里的昆虫极其多,蝉更是一群群的。我们围着树下转了半天,可是知了们都躲在高处,并潜匿在十分隐蔽的地方。我们好不容易发现一只小知了,它却喊叫一声:“知!”然后飞走了。
我们只能放弃海棠树林,去了一片杂树丛。那里有冬青、槐树、榆树、海棠树、黄杨树,以及其他树。你一进去,就能看见满眼的绿,听见满耳的知了叫。我忽然发现了一只知了,在不算高的树枝上叫。爸爸赶紧过来,可惜它早就飞走了。我们又找啊找,找了半天,也没发现一只低低的知了。这里的'知了都太聪明了,全部都在树尖上,根本找不到什么知了。于是我们准备回家。
我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儿:我们光看大树的正面了,如果看看反面,换个角度,会怎样呢?我马上走到一棵树下,发现背面有两只很低的小知了!我马上抓了一只,爸爸又抓了一只,然后开心的回家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捉知了时,换个角度思考可以发现知了;做事时,换个角度思考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
夏天来临时,在大街小巷中听到熟悉的声音“知了——知了——知了……”你就知道这是知了在歌唱了。
知了把卵产在地下,它的宝宝在那里孵化成长。夏初的傍晚,如果你在树林里看见地上有个小洞,把手指悄悄地伸进这个洞里,便会觉得痒痒的,那就是这个小吃货抓住了“好吃的”手指。这时,你一拎,就能把知了的幼虫——知了龟拉出它的卧室,让它乖乖的成为你的战利品。
知了龟爬到地面上后,需要蜕皮,蜕皮后才能变成“美丽”的知了。知了龟的蜕皮表演在晚上举行。半夜,知了龟的背上会慢慢地裂开,一个又白又嫩的肥知了费力的爬了出来。刚爬出来的知了好像在生病,身体十分虚弱,翅膀也软软的.,别说飞了,我估计,连拍一下都不行。但是这场病好的很快,没过几分钟,知了的翅膀就硬了,只听“哗啦”一声,知了就飞的没隐了。
变身过后的知了是褐色的,它有一双玲珑剔透的小眼睛;还有一对透明的,闪闪发光的翅膀,两个翅膀像一对双胞胎,样子一模一样。
夏天姐姐回家休息了,秋姑娘来接班了,这一任的知了妈妈把卵产好,便在未出生的孩子身旁,静静地死去了。来年夏天,知了龟又爬出地面蜕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