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蓉,你从书架上取几本数学书看一下,再用你这个年级出的数学题,写20道题目!”
这声音我已经记不清听过多少遍了,只记得我的书架已不是从前的那个书架了。
以前,我的书架上摆满了一些童话、寓言和小笑话。每天,我写完了作业,就到书架前,取下一本书,坐在小椅子上一本正经地看起采。看完一个故事,我就到父母身边,坐在他(她)的大腿上,用老师的口吻说:“我要讲故事了,好好听!”
说着,我就有声有色地讲起来。讲完了,母亲就拿给我一个果冻吃,父亲则伸出大拇指,高兴地说:“蓉蓉真不错!讲得真棒!”我听了,就朝父母做一个鬼脸,又去看书了。我想,这时也许父母在望着我的背影笑呢。我觉得自己是全天下最幸福、最快乐的人,谁也比不上。
可是这种幸福、快乐只持续了三年……
四年级的一天,我回家后,写完作业,正想从书架上取一本童话书,却被妈妈制止了。妈妈严肃地对我说:“今天潘主任找我,说推荐你去参加‘数学家’数学比赛。这个名额非常难得,所以,从今天起,不准你再看这些乱七八糟玩意儿了!”说完,就把一堆数学换上了书架。
“不,我要看这些书!这些书里也有知识!”
妈妈毫不客气,一巴掌扇到我脸上。我捂着发烫的脸,哭了,眼泪流进我嘴里,那滋味又苦又咸……
第二天,我回家后,妈妈走过来,抛下一句话:“昨天的教训你也知道了,把作业写完,从书架上取一本数学书,看看人家的解题方法,然后自己再做20道题。”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从此,我和自由,被数学这道高墙隔开,大堆大堆的数学书像一座小山似地压在我单薄的身上,使我喘不过气来。仅仅一个星期,我就瘦了5斤,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同学们都关心地问我,是不是生病了?每到这时,我就苦笑了一下,说道:“都是书架惹的祸!”
书架啊书架,我多么希望你还是原来的那个书架呀!
文章所反映的生活真实,带有普遍性,所揭示的主题具有典型意义。
不孤立、静止地写书架,是本文的特色,见出小作者的艺术匠心。随着存放在书架上书籍内容的变化,“我”由主动自由发展,被逼踏上接受填鸭式应试教育的路,幼小稚嫩的心田,塞满苦、咸……结尾两段是“我”对变化后的书架的怨诉及对初始书架的怀念。其中的怨诉:“从此,我和自由,被数学这道高墙隔开,大堆大堆的数学书像一座小山似地压在我单薄的身上,使我喘不过气来。仅仅一个星期,我就瘦了5斤,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仿佛使读者听到了“救救孩子!”的呐喊声。
我的卧室里有一个小书架。这个书架是我的好朋友!
我的书架分三层,上面是课外书,中间是字典和漫画书,最下面是课内书。
每当我为老师的作文发愁的时候,课堂上下面的作文本就会“跑”到我手里,帮我解决问题,很快就会有作文从我的笔里出来。每当我不开心的时候,上面的课外童话就跳到我手里,看着看着就好像成了英雄,烦恼都没了。
我可爱的`书架,你让我的学习天天向上,我喜欢你!
周末,妈妈让我找个时间整理书架。
我并没有马上开始动手,而是站在书架前,细细的端详。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哪是个简单的书架,分明就是活生生的反映社会阶层的金字塔!
上面几层,摆放的是名著、文学杂志、小说、史书等等。这些都是我常翻阅的书。你瞧,他们一个个长得,油光焕发,光鲜亮丽,因为我常看,所以不容易沾上灰尘,看上去永远是那样的体面、整洁。这难道不像是社会上的领军人物吗?比如律师、医生、老板甚至当官的。他们从来都是人群中的焦点,从来都是受人瞻仰的,说得再通俗点就是被人看得大大个的。好像谁都梦寐以求去插一脚,阿谀奉承几句,好捞得些好处。
而下面几层的景象跟上面的一比,简直就是云泥之别。
他们是清一色的教科书,教辅材料,学完之后被我唾弃在角落。他们看上去肮脏而破败:有些因为长期没人打理而布满灰尘,书页早已开始泛黄和天天泡下水道皮肤晒得跟煤炭有的工人有的一拼;有些则破旧的连书皮都没了踪影,就像穷得连件像样衣服都买不起还要为了活命而不得不舍弃尊严跪在路边的乞丐;还有的因为藏在角落潮湿发霉,就像天天有环保衣可穿环保车可开却是要和垃圾桶里的病菌同呼吸,共命运的清洁工,三更半夜别人早已入梦他们却开始清理。
多么现实而又残酷的比喻!无疑,他们是卑微甚至被人们鄙夷,可是为什么呢?他们做错了什么吗?
如果是以前的我,只看事情的表面,我或许会一脸嫌弃地用两根手指头夹起这些书扔进垃圾桶。然而现在的我没有,幸好我没有。如果当初不是我对这些书不管不问,他们至于沦落到今天这番下场吗?我为曾经的自己感到愧疚。
在人们看完骆驼祥子的故事后为祥子或唏嘘或鄙视的时候,是否觉察到,在他们的身边,无数个祥子正在绝望的催促下疯狂的生长,而他们,并不是个人主义的末路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