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有许多传统节日,例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都是我喜欢的节日。唯有春节是我最最喜欢的节日。
每逢春节,是我最开心的日子,因为我们都要回老家。在老家,家家张灯结彩,在街上许多人在置办年货,南来北往的人川流不息,人声鼎沸,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热闹极了。我最期盼春节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春节有好吃的,好看的新衣服穿,长辈还会给我们晚辈发红包。
过春节时,人们燃放五颜六色的烟花,仿佛像一朵朵美丽的鲜花在空中绽放。对了,爷爷还给说了关于燃放烟花还有一个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每逢过年就会有年怪会出来吃人。有一年,要过年了,大家为了躲避年怪都躲进了深山老林里,当他们经过一位老爷爷家门口时,看那位老爷爷还没有要走的意思,有一位好心的人便停了下来对他说:“老爷爷,你快进山吧,大家现在都在争先恐后的跑,马上年怪就要出来了,小心它把你吃了。”老爷爷说:“我不怕,谢谢你小伙子。”小伙子没有劝走老爷爷,独自走了,老爷爷关上门睡到了傍晚,穿上红色的衣服,用打火石点燃竹子。就这样,年怪一来,就吓跑了,原来年怪怕响声,于是,到了过年大家都会贴红色门对,燃放炮竹来驱赶年怪。
中午,爸爸帮爷爷贴年画,那年画画的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美丽极了;奶奶和妈妈忙着包饺子,急得我在厨房转来转去。到了吃饭的时候,奶奶张罗了一桌子好菜都是我最喜欢吃的菜,热气腾腾的,终于可以开吃啦!我狼吞虎咽吃了起来,饭后爷爷、奶奶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红包,我开心得不得了。
春节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但那春节热闹喜气的场景还在我的脑海荡漾。春节快快来吧!我期盼……
春节,是对春耕秋收的期许,是对神灵祖宗的敬重,是对亲朋好友感情的重温。
一个简单的“年”字,包含了华夏子孙最朴素、最原始、最本质的希冀。而这些朴素的希冀,往往以食物为题表现出来。
关于春节的美好回忆,其实更多的是驻留在舌尖上,是关于这场朴素的饕餮盛宴的味觉记忆。
老家农村的新年食物还是很讲究的,一道道菜,一个个碗,看似复杂,实则简单,实际上还是那些平时里吃过用过的东西,只是在过年时花样多了,做起来更精心了,饱含了对生活的`期许,对家人的情意,对天地的感恩。
这些精心制作的食品,浸润着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寄托着美好的寓意。大饽饽,又大又圆,预示着生活的圆满,“鱼卡子”象征着年年有余,而蒸年糕则有“年年高”之谐音和寓意。
而最让我难忘的是年除夕中午的白菜肉包子,脆鲜的白菜加上切成肉丁的鲜肉,出锅即食,既香又鲜,怎么吃也吃不够。在老家,除夕中午吃这顿包子是很有寓意的,意思即包福吃福。
而年夜饭的饺子是最讲究的,馅一定是素的,以豆腐为主,加入切碎的粉条,还有的也加入红萝卜、油条的,豆腐一定要在油锅中翻炒。还要准备硬币、大枣、年糕、红糖各六个,和素馅子一起包上,寓意为六六大顺。
吃到硬币,则预示着他今年会发大财;枣与糕则寓意为“过年过得好,过得高”;糖则为“过年过得强”,都是利用谐音。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是那么具有文艺范儿。
文化在群众中间,是那么具有生命力和活力,以及有生生不息的创造力。
年是民间文化最丰富的展示平台。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在春节期间,人们都尽可能的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其次,春节还有许多习俗,例如:包饺子、扫尘、守岁、拜年、贴春联、贴窗花和福字。
今年的春节,我过的很开心。因为爸爸在腊月二十九就带我一起回到了老家西乡,妈妈也在初一回到老家一起团聚。一回到西乡,我便见到了爷爷、奶奶、姑姑、姑父和表哥等等好多亲戚。我们兴奋极了,大家一会抱抱这个,一会儿抱抱那个,场面温馨热闹。当迎接仪式结束之后,爷爷将热乎乎、香喷喷的饭菜端了上来,有爷爷做的腊汁肉、奶奶炖的鸡汤……都是我最喜欢吃的,我们见到这些美食,立刻像饿狼一样扑了上去,一通猛吃,看的爷爷奶奶直乐呵。
填饱了肚子,我们祖孙三代一起包饺子,这是每年的保留节目,奶奶告诉我,三十包的饺子,要留到初一吃,今年包的饺子,明年吃,象征年年有余。今年的年夜饭,我们是在舅爷爷家里吃的,这样亲人更多,气氛更热闹,舅爷爷家里的`年夜饭可谓是“满汉全席”,除了一定有的8样腊汁肉,拼盘做的凉菜,还有每年的主菜:熬菜,也是一年比一年好吃。我们一大家子人,团坐在一起,谈天说地,热闹非凡。吃完了饭,就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环节,长辈们一个接一个给我们发红包,我们也笑嘻嘻的给长辈们磕头,对长辈们说吉祥话,这样一个个丰厚红包才能顺利到手。
春节作为一年里最重要的节日,的意义就是家人的团聚,正因为团聚,才让我们的年过的充实、美满,我希望每一个春节都这样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比如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各地有不同的过法:如北京的春节,上海的春节等。今天,我就要介绍与众不同的义乌的春节。
义乌的春节在除夕便开始了。这一天下午,父母们去接祖先的雕像,放在祠堂的大厅内的正墙上,供桌上摆上肥大的猪头,上好五谷等祭祀用品,点燃两支红烛,一把香。然后宗族老少坐定,主持人斟酒,肃穆的立在边上,无论大人小孩,这时桌椅都不能碰,否则将视为大不孝。
和别的城市一样,家家都要贴上新的春联,要全家团圆,吃团圆饭。全城的老少都要守岁,不到夜12时不能睡觉。这一天是要放鞭炮的,不少人家都买好了爆竹燃放,尤其在夜里12点,是一个喜庆的热潮:一束束烟花飞向天空,有各种颜色,爆竹声震耳欲聋,这正是观景的`好时候。
正月初一却甚是清平的景象:人们早早去上坟。每户人家早早地起床,准备好供品,向先祖的墓地出发了,到了墓地,要给那些故去的亲人、先祖说话、拜年。回家后,要吃特别的早饭“羹”是用野菜、米粉之类的和起来,全家都要吃这种早餐,代表“忆苦思甜”,不过,这种饭也是很好吃的,小孩子们很喜欢。
过了初一,到十四,就基本和各地一样,要去亲朋好友家拜年,交流感情。
元宵来临,春节的热潮又到了。夜晚每个村庄都会迎龙灯。这龙灯的龙头一般都是结婚的小伙子,因为这样可以托到福,篇
今天,我们全家去姥姥家拜年。我们带上妈妈买的大包小包出发了。半个小时就到了,阿婆还是前来嘘寒问暖,一下子问我:“饭吃了没?”一下子又问我:“冷不冷呀?”……看着阿婆高兴的笑容,听着阿婆和蔼的声音,我忍不住扑到阿婆怀里,并仔细的`打量着阿婆的脸,发现阿婆额头上的皱纹比去年明显加深了,白发也多了几丝,不知怎么的我心里翻过一丝酸意,同时也让我想起一个词:岁月不饶人。
我赶紧跑进屋去看阿公,阿公还挺好的,他依然保持着满头乌发,炒起菜来兴致勃勃,越好输于年轻人。我高兴地喊了一声“阿公!”阿公说:“先去玩一会儿,菜马上就可以吃了。”我就去和表哥玩了。
没过多久,菜就上桌了,看着满满一桌的菜,我和表哥都忍不住开始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妈妈边吃边招待其他的客人,我和表哥边吃边闹,无意中听到妈妈说了一句话:“平时大家各自都很忙,钱越挣越多了,条件也越来好了,现在的拜年不是为了吃多好,就是为了让大家相聚一下,这是一年里很难得的……”
听到这儿,我想起妈妈平常在我耳边唠叨的的一句话:“老人们年纪大了,他们不图儿女们送多大的礼,只盼望儿女们经常能去看望他们,他们就很满足了。”
今天,我深有体会妈妈说的那句话,阿公阿婆虽然忙,但他们忙的不易乐乎、乐在其中。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等我长大了,无论工作有多忙,也要时常回来看一看家中的老人。
肚子吃饱了,今天玩的也很开心,压岁钱也拿了好多,天晚了,我们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