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原色、对比色以及色彩的三要素等知识,观察色彩在作品中的效果,感受艺术家利用色彩传递出的自然之美和主观情感,并运用色彩搭配的方法创作出一幅表达情感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观察色彩的三要素变化实验和色彩图片,了解色彩基础知识,学会搭配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体会不同色彩搭配产生的心理感受,运用不同的色彩,通过组合表达主观感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色彩搭配的魅力,用色彩美化和装饰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色彩知识和搭配的方法。
难点:合理运用色彩搭配,表达主观感受。
三、教学过程
(一)趣味情境导入
分别播放音乐《蓝色多瑙河》和《西班牙斗牛曲》,提出问题:
①这两首音乐带给你们怎样的感受呢?(舒缓的音乐感觉平静、激昂的乐曲感受到了兴奋)
②什么样的颜色能表达这种感受?(蓝色、红色)
教师总结:音乐可以触动我们的心灵,其实色彩也可以表达我们的情感。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色彩不仅能愉悦我们的视觉,更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一起走进色彩的世界,一起感受它的魅力吧!引出课题《色彩的魅力》。
(二)作品图像识读
1.了解色彩基础知识
①展示色相环提问学生:哪些是三原色?为什么称之为“原色”?(红、黄、蓝,三者不可被其他色彩混合得出,但可混合得出其他色彩)
②演示三原色颜料互相调和的实验,提问:三原色发生了什么变化?(色彩改变,颜色明暗程度改变,纯净度改变)
教师总结:色彩三要素包括色相、纯度和明度。色相是每一种色彩的“相貌”,明度是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而纯度则是色彩的饱和度。
2.色彩搭配方法
①展示图片《树枝上的'樱桃》和《蓝天下的麦苗》,提问:图片中都有什么颜色?它们在色相环的什么位置?(红色和绿色,色相环对应180°;蓝色和绿色,色相环相邻90°以内)
②继续展示火焰和冰山图片提问:图片中主要有什么颜色?给人什么感觉?(火焰以红色和黄色给人温暖的感觉;白色和蓝色的冰山让人感觉寒冷)
教师总结:对比色带给人强烈的感受,类似色带给人和谐的感受;带有红色、橙色色调的色彩,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一般称为暖色,而以蓝色、青色为主色调的色彩,给人寒冷的感受,一般称为冷色。
③对号入座:出示三幅色彩搭配图片和词语卡片(欢快、压抑、休养),请学生参与图与词的对应游戏,提问:三幅作品中面积最大的分别是什么颜色?用什么词语形容?(左图主色为红色,代表欢快;中图主色为黑色,代表压抑;右图主色为绿色,代表休养)
教师总结:色彩除了以上感受,还能给人前进、后退等诸多感受。色彩之间通过互相搭配,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只要把握好搭配原理和方法,色彩就能变幻出无穷的魅力。
(三)技法表现探究
教师以四季为主题,分析色彩,为学生演示搭配方法:
1.选取相同的造型和构图,形成一个系列;
2.根据季节选取合适的主色调,进行色彩搭配。
(四)美术创意实践
1.布置活动练习:制定主题,绘制能表达主观感受的色彩画面。
2.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色彩搭配除了考虑三要素的变化,调节色调也可以丰富画面。
(五)多元展示评价
设置“魔幻色彩碰撞大赛”的情境,请学生将作品贴在展示板上,并从色相对比和冷暖对比等多方面评价作业。
(《多彩玩具世界》,两幅相同的构图,采用造型简括的玩具娃娃形象,将娃娃分别放置在绚丽温暖的阳光下和幽静清凉的树林中,突出冷暖色调的对比,色彩之间运用明度变化进行调和,强烈对比中又不失协调。)
(六)小结升华作业
1.总结色彩的相关知识。
2.升华情感:色彩装点和美化着我们的生活,也传达着我们的情绪感受,合理利用色彩,让我们的每一天就像色彩一样绚丽多姿。
3.课后尝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功能来记录自己每一天的心情。
四、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设计的概念,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熟知设计形态、功能等相关基本知识,并利用所学掌握设计的技能。
2、在欣赏、分析、讨论中熟知相关设计基础知识,了解设计的形态、功能和原则。
3、体验美术活动乐趣的过程中,提高对设计艺术的关注度,感受设计为生活服务的精神,培养创新意识,进而提高对世界多元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熟知设计形态、功能等相关基本知识,并掌握设计步骤。
【难点】
分析设计在形态与功能上的特点,独立完成创新型设计作品。
三、教学用具
形式各样的铅笔、设计家作品图片、多媒体演示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播放各种造型各异的椅子组成的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这些椅子和我们平时坐的椅子有什么不同?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设计感强、造型新奇、制作材料各式各样、能满足不同人的需要。设计充满着我们生活,每天享受着设计提供给我们的舒适便捷、优美愉悦的生活,今天让我们一起变身设计师,踏上设计的旅程吧!引出课题《设计与生活》。
活动二:直观感知
1、教师展示丹麦设计师克里斯汀﹒维德尔作品图片《可调节儿童椅》,引导学生观看并提问:什么是设计?这个儿童椅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设计是人类创造性的活动,是把某种计划、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语言传达出来的过程。图片中可调节儿童椅构造简单,符合人体结构特点,半圆形椅身的两侧有五个缝隙可以调节高度;这样设计可以避免对幼儿的磕碰,而且节省材料,体现出“经济、简单、实用”的`设计理念。
活动三:具体分析
1、教师播放一组形态各异的铅笔图片,提问:相信大家都用过这些铅笔,谁能试着分析铅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圆形——出棱——加橡皮——自动——笔头扁平——橡胶铅笔;可以看出铅笔在发展过程中,从形态、功能、材料、色彩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2、教师继续以铅笔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铅笔为什么要发生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铅笔的棱面可以防止手握时打滑;铅笔头添加橡皮,方便涂改;自动笔的特点是方便,还能避免铅芯折断;扁平的笔头方便考试时填涂机读卡;橡胶铅笔中装有软笔芯,可以卷折,非常时尚有趣。铅笔的发展给使用者带来了更多的方便。
3、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大屏幕中这款旅行用品组合套装,是怎么解决旅行中携带洗漱用品问题的?这样的设计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造型和结构设计上,将分装不同洗漱用品的小瓶组装成一个圆柱体,这样的设计方便携带,同时还节省了空间;这个是来自我们生活随处可见的设计,恰好反映出设计是通过设计功能来满足人们需求的。这样的设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方便实用、美观大方、操作简单。
4、教师讲解:通过学习,我们发现设计就来源于生活,人们为了生存与生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需求。需求是设计的源泉,设计正是通过设计功能来满足人们的需求。接着提出问题:那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一个好的设计,它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生活服务,为人服务的,人类通过设计活动创造或改变事物,实现为其所用的价值和目标。
一个好的设计主要从两方面判断: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只有将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高度统一,才能成就好的设计作品。
活动四:拓展阶段
1、课堂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书包发展历程的视频及设计步骤,并提出要求:以“灯”为主题,进行设计创作。
2、展示讲评
交流想法,师生共同评述赏析作品的优缺点,总结出存在的共性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评价方式以学生自评与教师总结评价为主,评价标准以下列为准:
①是否运用课上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②设计上是否兼顾实用性和美观性
③形式是否多样、美观大方、新颖独特。
3、布置课后作业:
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生活设计作品图片,并附上简要的创意说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铅笔淡彩画法的特点,初步掌握铅笔淡彩画的技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与铅笔淡彩画的接触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实践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艺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铅笔淡彩的特点,学习铅笔淡彩的技法。难点:铅笔淡彩中色彩的调和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生)铅笔、水彩笔、水彩颜料等工具。(师)课件、水彩作画工具、静物等。
【教学方法】
讨论法、示范法、实践练习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提问:同学们平时画动漫画时,通常用什么工具画的?2、学生回答,教师导入课题。
手绘动漫画的常用表现形式就是水彩或铅笔淡彩。日本漫画大师宫崎峻的作品就常用水彩和铅笔淡彩来表现。铅笔淡彩画是帮助我们从素描的造型向色彩的表现过渡的重要技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尝试一下神奇的铅笔淡彩画。二、深入感知
1、欣赏名家作品:《蔬果》和《瓶花》。、(1)小组讨论:这几件作品有什么异同点?
(2)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
不同:《蔬果》《植物图鉴》描绘精细,注重物体轮廓线的`描绘,《圣维克多山》不求具体的形象轮廓,表现的更加自由,注重线条的表现,色彩更加的轻薄。
相同:在素描的基础上进行色彩的描绘。2、师生共同感受铅笔淡彩画的艺术魅力。(1)什么是铅笔淡彩?
作画时,在铅笔塑造(也可以用钢笔、圆珠笔、记号笔代替铅笔)的形体结构与大体明暗关系的基础上,用薄而透明的水彩去表现物象基本色调的一种表现方法。
(2)铅笔淡彩的技法特点:
铅笔素描为主:线条简练、形体明确、中间灰层次少。
色彩为辅:轻松、明快、湿润、淡雅,具有一种清新、透明之感。3、铅笔淡彩的用途。
(1)提问:铅笔淡彩除了用于绘画,还有哪些用途?
(2)学生讨论回答,师总结:铅笔淡彩画不仅具有欣赏价值,也是色彩画学习的辅助练习。还在服装设计、考察笔记、植物图鉴、建筑设计、动画制作等方面都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三、技法体验
1、老师讲解示范用各种颜色相互调和或叠加的效果。
提示:水彩画用水来调和颜色,基本不用白色,通过水量控制、颜色叠加体现色彩深浅,从而产生丰富的变化。
教材分析:
通形象计
卡设
虽然卡通艺术的发展历史并不是很长,但它以亲近自然,可爱夸张的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甚至很多成年人也是对卡通情有独钟。“卡通文化”已经伸向全世界各个角落。无数的儿童书,画册、作业本、书包、铅笔盒、衣帽服饰、贴纸等等到处都是卡通形象。卡通正逐步成为青少年喜爱的一种绘画形式。卡通综合了漫画,连环画的一些特点,形成了他特有的表现手法,具有造型夸张幽默,色彩鲜艳、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一些卡通片寓教于乐,寓教于美,有善恶、有美丑、有现实与想象、有历史与未来生动有趣,学习卡通画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本课知识内容丰富,包括了漫画、卡通画两方面知识。通过对卡通作品的欣赏,来提高对卡通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认识,并尝试用卡通形式设计一个卡通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思路:
通过播放卡通片,引导学生欣赏卡通作品,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探究卡通画的'特点和形式,以编一个有趣的卡通故事为题启发同学们的思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卡通造型的方法特点及表现的语言,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尝试卡通形象的设计。
情感目标:通过卡通形象的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卡通画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教学难点:尝试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设计卡通想象课时:1课(转载于:初中美术教学设计案例)时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VCD卡通片图片若干张动物人物表情场景
图片等等
学具准备:铅笔卡通图片颜色等
教学过程:
指导思想
本课为“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应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欣赏和评述的能力,能够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从齐白石的人生经历、绘画题材、表现方法、艺术特色四个方面,认识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及人格魅力,感悟中国文化的特色和精神。
理论依据
1、接受理论认为,一部作品创作完成后,不能把读者(观众)的艺术接受过程看成是消极受教过程,让艺术的接受者都只能等待着艺术家的摆布。因此,不该过份地强调审美接受中的思想灌输功能,应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审美情感大胆表达自己对齐白石及他作品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
2、美国艺术评论家沃尔夫曾说过:“鼓励他们获得批评能力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用最明白无误的语言把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写出来”,因此,本课我让学生以谈感受的形式,表达自己对齐白石的认识、作品的理解等。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以齐白石最受人称道的绘画题材——花、鸟、虫、鱼;最令人折服的艺术修养一诗、书、画、印;最使人着迷的气韵品格——画简意深、笔墨率真为切入点,展现了齐白石一生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单就中国画一项而言,齐白石山水、人物、花鸟,样样精通,兼工带写,无所不能。但是,我认为齐白石所涉及到的艺术类别中,面目最多、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还是他的花鸟画。所以,在短短的四十分钟课堂上,我把重点放在了对他花鸟画的欣赏,其他也有涉猎,如蜻蜓点水。
从这套教材中涉及到的美术欣赏·评述课来看,大约能分为这么三类:一类为以画家为主专题欣赏;一类为主题性欣赏,如建筑欣赏、自然景观欣赏、雕塑欣赏、肖像艺术欣赏等;第三类为每课的随堂欣赏。就《人民艺术家一齐白石》这一课,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它在这套教材体系中的位置。
(一)从以一名画家为专题的欣赏来看。第二学段的《画家凡高》,第三学段的《人民艺术家——齐白石》、《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都是以一名画家为主的专题欣赏。从第二学段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到第三学段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欣赏·评述的阶段目标由易到难。
通过学习《画家凡高》,学生已经初次对一位画家,进行了专题欣赏,了解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在此基础上,本课通过对画家齐白石的专题欣赏,引导学生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从齐白石作品在不同学段的随堂欣赏来看。齐白石的作品《百世多吉》、《和平鸽》、《荔枝蜜蜂》、《柳桥独步》分别在第一、二、三学段中的“造型·表现”领域中出现,通过随堂欣赏,让学生逐步感受中国画的形与色,齐白石作品的笔墨情趣,为五年级“欣赏·评述”课《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欣赏评述能力,但他们对运用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还有待提高。
(二)学生在课上随堂欣赏过齐白石的作品,但对他的认识很粗浅,大部分学生只知道齐白石擅长画虾。他们在领悟、理解、文化艺术积累上,还不足以对齐白石这位艺术大师进行全面的解读。
(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鼓励,并传授给学生如何全面地认识一位画家及他的艺术作品,有目的的进行欣赏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美术语言的表达运用能力及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
三、参考资料:
1、《齐白石一从木匠到巨匠》屡立新著—一北京出版社。
2、《大画家齐白石》余耀康著—一上海辞书出版社。
3、《齐白石虾蟹》《齐白石草虫》《齐白石山水人物》等系列画册——湖南美术出版社。
4、《怎样上好欣赏·评述课》刘世彬蔡琳华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5、音像资料:
百家讲坛《水墨齐白石》系列讲座——主讲屡立新。
《中国绘画欣赏——齐白石》讲座——主讲杨琪。
教学目标、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了解齐白石的生平,知道他是一位诗、书、画、印全能型的艺术家。能够用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讲授,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更多的信息。并以问题、对话、小组探究、对比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欣赏。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励学生学习齐白石老人热爱生活、大自然,一生勤奋,对艺术的不懈追求精神,培养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4、教学重点:了解齐白石作品“兼工带写’’的表现方法和“似与不似的艺术特色。
5、教学难点:用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对齐白石作品及个人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1、抽读课文中的词语。
二、学习生字。
1、自己读生字,哪些生字是我们学过的?哪些生字比较难写?
2、学过的生字自己组词说一说。响农历虾姓物
3、比较难写的生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4、教师相机讲解,范写生字。口头扩词。
①著下面的者第四笔撇从上到下。上下结构的字,上短下长,注意中线上的横。
②经右边的第二笔点,不要写出头。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③富上中下结构,注意中间的一短横,上宽下窄。
④欣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右边的欠,与反文旁区别。
⑤取左右结构的字,与欣相区别,右边是反文旁。
5、学生描写生字,生字各写一个。
6、教师,学生共同讲评生字。
7、学生继续练习写生字。
教材分析
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人的发展,美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欣赏和评述这一领域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基于此,本课将通过学习齐的作品及其人其事,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体验画家的人格魅力,从而提高对中国画的艺术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学生分析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意识薄弱,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美术作品,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识更是单纯。所以除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外,选择接受性学习也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情感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体会画家的人格及艺术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
2、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欣赏齐白石绘画艺术特点,并对作品作出简要评述。理解似与不似之间的'含义。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观察、体验、讨论、阐述齐白石的绘画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欣赏齐白石绘画艺术特点,并对作品作出简要评述。
难点:体验不拘形式的绘画创作,三则间的评价。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范画实物虾若干。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材料(国画,黑白画)
一、设计思路
(1)本课从选择学生熟悉的板报为切入口,把板报的设计、制作、欣赏、评说等知识元素和能力培养综合起来,激发学生对设计艺术的兴趣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此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材第14页介绍《钱江晚报》,通过观察它的作用、结构、比例、编排方式、色彩,可以了解平面设计,认识设计中体现的形式和规律。第15-16页介绍了四种常见的字体、书写方法、各种不同的变形美术字体。第16-17页介绍了刊头设计的范例、六种标题编排的方法。第17-18页介绍了两种不同的版面编排方法。第19页介绍了编排设计在板报中的重要性以及提供四种编排的样式给学生作业时参考。
(2)本单元分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美术字以及刊头设计和标题编排,为第二、三课时的练习铺垫;第二课时,完成版面编排,以及铅笔底稿;第三课时,完成色彩稿。
注重直观性教学,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通过学生的设计练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处理综合信息的能力,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位于浙教版初中一年级美术13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设计课,了解字体的书写方法、标题编排、版面编排以及其重要性。也为第五单元《迎接新的一年》的设计与编排打下必要的基础。“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活,有生活的地方就有美”,“艺术源于生活”。因此,本单元主要使学生通过体验生活的.细节,了解板报的特点与设计方法。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
三、学情分析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才可能结合实际,有的方矢。本次教学设计针对的是某农村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地处偏僻,因此他们的学习基础较弱,对报纸与板报的设计了解甚少,但是他们的学习兴趣浓厚且求知欲强。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他们没有学习过类似的设计课,对于本节课存在陌生感。并且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仍以感性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都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的引导。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板报设计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字体设计、版面编排的基础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资源、独立思考、抓住关键、创造性表达的能力,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字体的设计与版面编排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一种版面编排的形式,确立主题,收集相关素材,设计一幅有创意、有美感、有思想板报。
六、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探究研讨法、多媒体辅助法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表达感受
教师:展示一张常见的报纸,提问:报纸设计包含哪些内容?你认为在编排中应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板报设计包含的内容:字体、刊头和标题的设计、编排等。
板书:板书设计
(二)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教师提问:写美术字时应注意什么?如何进行刊头设计?标题编排怎样才能做得漂亮?结合课本的范
例,学生讨论。
(2)教师总结:隶书体:平整美观,活泼大方,蚕头燕尾。楷体:从字势看,隶书是向外扩散的,而楷书则是向内集中的。宋体:与楷书笔形相似,结构方正匀称,后来人们把它刻成书版印成书籍,成为一种规范的印刷体,横细竖粗。黑体:粗壮醒目、简洁明快。总体看,黑体所有笔画粗细均等。
(3)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各种字体的书写方法。
学生练习
(4)刊头设计与标题编排。
①刊头与标题在板报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的位置、字体、大小、形状、方向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整个版面的视觉效果。
学生思考:如果标题的位置、字体、大小、形状、方向改变,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②刊头和标题的内容要和板报的主题思想一致,可以采用纯文字或文字与装饰纹样相结合构成的形式。③出示多种图片,开拓学生视野。
(三)布置作业,尝试设计
(1)提出作业的主题:以“我最喜爱的卡通形象”为内容,设计一个板报刊头,要求具有个性、活泼、色
彩明快、简洁。
(2)提供创作的建议:注重与自己的实际经验相结合,独立思考,结合板报刊头设计的知识,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尽量做到与众不同。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欣赏评述,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①作品是否大胆、自由地表现出自己的感受;②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的造型与色彩的表现是否和谐统一等。
一、教学目标:
1、以画家齐白石为突破口,学习欣赏现代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及特点,初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
2、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增长知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齐白石的生平事迹,欣赏齐白石的作品,讨论、评述其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
三、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作画工具
(教师)中国画作画工具、包含齐白石及同时代画家作品的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1)教师出题《虾》,请学生根据自己日常所见,进行不拘形式的绘画创作。
(2)教师出示齐白石的作品《虾》,分析齐白石绘画艺术的特点。教师提问:作者是谁?说说你对这幅作品的印象。
师生讨论:与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齐白石的作品巧妙在哪里?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齐白石画的虾与
真虾有什么不同?你为什么喜欢他的作品?作品表现了什么样的美感?师生讨论上述问题。
(2)齐白石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艺术忠于现实,绘画重抒情达意。
(3)讲解齐白石的生平:出生穷苦,自学成才。
(4)出示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等作品以及徐悲鸿等画家的作品。
(5)师生讨论对作品的感受,加强对齐白石作品的理解,深刻理解大师人格与艺术的魅力。
3、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请学生利用所掌握的中国画绘画知识,想一想、说一说如何进行《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创作。
4、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互相评价。
(2)提供评价建议:
①作品是否表现自己的感受;
②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
③作品造型语言的表现是否统一等。
5、提供课题,研究拓展。
请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上有关齐白石的资料及作品,进一步理解他的艺术风格。
教学摘录:
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
台湾学者王秀雄把欣赏大体分为: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四个过程,并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1)简单描述。
感官可感受到的层面作为描述的开始。对题材、主题、造型要素(色彩、线条、形状、肌理)与形式等作简单粗浅的描述。
(2)形式分析。
探讨作品制作中所运用的材料、技法及其特性。探讨作品中的色彩、形状、线条、肌理及个物描写之特色。分析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间之关系。探讨运用何种构成的原理(或美的原理),把艺术要素组织为一整体。探讨作品之风格。
(3)意义解释。
探讨环境、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背景要素与此作品的关系。探讨作家的个性、性格、思想、艺术观与此作品的关系。探讨作品里所传达的内涵,即所含有的气氛、感情、心情、主题意义、观念、思想等。
(4)价值判断。
以上述所学到的知识、概念为基础,对作品的优劣与价值作合理的判断,并述其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