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心里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迷茫。整个一学期,整个初中生活的六分之一就这么匆匆过去了。而我的收获又是怎样的?刚开学时的喜悦渐渐消失,而更多的是无穷的烦恼与忙碌。可是学习不是一个苦恼的过程,而是苦乐交织的。之所以是“苦乐交织”的,因为一般都是先品尝到学习的苦,然后再散发出学习的乐的清香。总体上来说,我对这一学期不是很满意。下头来分别总结一下上、下两半学期里的事情。
上半学期:首先刚开学时好像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好像仍沉浸在暑假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当中,所以在学习上也没有下功夫,成绩也所以不是很梦想。直到期中考试的复习阶段我才刚开始下点工夫,看看书,做做题,但那时候晚矣,数学里的'各类题型还没搞明白,语文需要背诵的东西还没有背熟,所以期中考试也把我这一阶段的学习情景尽情地表现出来了。
下半学期:虽然期中考试考得是十分不梦想,可是我还是无忧无虑的,天天玩电脑,上网,看电视,语文该背的没背,该看的数学题没看,造成知识没有落实到位,最终在教师的督促下我才“进入状态”,开始为期末考试复习,在期末复习中我才开始努力学习,语文比以前多背了些,数学的卷子我都自我认真地做了,并且掌握了要掌握的资料,不知期末考试能考怎样,但肯定能比期中考试高出许多,可是有一些拿不准的题,可是还是祝福自我能取得好成绩,期待ing……作文
这一学期不仅仅学习出现了问题,纪律方面也出现了些问题,比如有过上自习课说话等等一系列问题,可是我会尽我最大努力改正这些不良习惯的,我也坚信我会化缺点为优点,不再出现任何纪律问题。
我这一学期最大的收获就是懂得了要努力学习才能换会好成绩,正如“先品尝到学习的苦,才能散发出学习的乐的清香”并且也适应了初中的新生活,我也会改正我上述所有的缺点。回首这短暂的一学期,感觉其实也蛮充裕的。此刻回忆了这么多,总结了这么多,我也不再感到迷茫了,而过多的是对未来的完美憧憬。让我以崭新的自我,更强的自我,去迎接新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吧!
一、自觉预习习惯1、了解所要学习的新知识2、准备好上课所需的书、本、文具及资料3、运用工具书帮助预习4、把遇到的`不懂之处和难点标记下来
二、仔细观察习惯1、有意识地运用视、听、味、嗅、触等感觉器官来观察事物2、观察全面、清楚、找出特点及特征
三、认真听讲习惯1、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2、听清楚所讲内容3、边听边想、理解内容4、能记下有关要点
四、乐于交流习惯1、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2、耐心地听完别人的话再发言3、说话清楚、完整、简洁明了4、吸引他人发言的长处,补充和纠正自己的观点
五、勤于阅读习惯1、集中注意力认真阅读2、边读边思考,理解阅读内容3、反复阅读,并使用圈划等方法理解题意,正确解题。
六、独立作业习惯1、先复习后作业2、做作业时一心一意,不兼做其它的事情3、独立作业不抄袭4、作业字迹工整、格式规范5、做完作业及时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七、乐于动手习惯1、经常使用学具帮助学习2、通过作图、演示等来帮助自己学习3、敢于动手进行小发明、小创造的尝试4、借助课外作业进行学习,如:有些同学口算能力不是很好,通过类似于“小数保卫战”“余数战争”“分数练习游戏“等(各大应用市场搜索下载)进行口算练习。
八、及时笔记习惯1、听课时把听到的内容及时记下来2、经常归纳、比较运算方法
九、及时积累习惯1、意识的积累2、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
十、善用时间习惯1、有制定作息时间的习惯2、遵守作息时间表附部分儿歌乐于交流好朋友,拉拉手课内课外爱交流。别人发言耐心听,取长补短排忧愁。说话简明有完整,大家听了点点头。
根据上级教育领导部门的统一安排,并结合工作实际,我校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学习教育活动,修订后的《中小学生守则》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时代性和针对性,认真贯彻《中小学生守则》是新时期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对良好校风、班风、学风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此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制定和实施活动方案,多措并举,现特将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立《中小学生守则》学习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政教处牵头,明确责任,分管到人,集体合作,共同完成此次学习活动。
二、活动开展阶段:
(一)、宣传发动,通过班主任例会布置相关任务,要求每个班认真学习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使学生加深对其的了解,并结合时代特点转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政教处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张贴在一楼大厅,并提前印制《中小学生守则》,做到人手一份。
(二)、具体实施
1、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学生统一学习新版守则,并在班级内部进行学习交流,让学生谈感悟谈收获,理解其深刻内涵。
2、开展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围绕对《中小学生守则》主题的理解,班级之间开展黑板报比赛,学校开展征文活动,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
3、利用升国旗时间进行教育,让优秀学生代表畅谈学习新版守则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享,了解如何根据时代变迁,进行学生角色的转化和应对。
通过此次学习活动,学生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日常行为习惯进行的新的总结反思,很多学生积极参与宣传《中小学生守则》,全校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语文自学能力是小学生的基本自学能力之一。良好的自学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今后学习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小学生的自学要求,能理解语文课本内容,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具有良好学习的习惯,独立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小学教师密切关注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去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这样才会使学生乐于学习,自发探究学习。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有多种多样,贵在教师组织、引导得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开展竞赛、大胆创新等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学习
1.构建空间,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一定的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积极进行问题情境之中,自觉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这一内容时,首先,安排了一个由学生全员参与的数学活动--“你最喜欢吃的早餐是什么”。活动中,涉及到的信息只是学生们平时最最普通的生活经验,是发生在自己身边最司空见惯的事情,所以要学生们说出自己最喜欢吃什么早餐,并不是件难事。很多学生都能脱口而出:“我最喜欢吃的是方便面、牛奶、豆浆、油条、杂格、粥……”(板书)。就这样,在学生们主动参与的激情中,毫不费劲地就把游离在学生们脑海的零散信息收集起来了,同时也诱发了学生们进一步探究的情绪。
2.重组教材,构建探索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现代教育思想提倡轻结论,重过程,要让学生由听众变成“演员”,自己主宰学习的认识过程,通过自己亲自实践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去发现和归纳、总结出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实践、比较、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一课,出示一组长方体,让学生观察哪个体积大,有的学生会说第一个,有的会说第二个,还有的学生会在二者之间徘徊,争议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也使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能准确地作出判断进而引出本节的教学内容--《长方体的体积》(边说边板书)并引领学生循题而问,教师适时梳理出两个关键问题即:1.长方体的体积如何计算?2.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于一引一问之中不仅培养了质疑精神,明确了课堂探究的重点,把握了知识探索的关键。更点燃了学生心中探究的火种。教师通过适时引导,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从数字的意义中抽象出体积公式即: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样,就让学生参与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获得的表象顺利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操作、表达、探索和概括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主动学习
1.课堂上创造竞争的环境,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励学生产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激情,调动学生身心的巨大潜能去克服困难,去积极思维,去大胆实践。如在计算教学中经常设计“争当速算标兵”、“夺红旗”、“开火车”、“数学接力赛”等游戏活动,学生对这些游戏特别感兴趣,并且在竞争中把个人与集体融合起来,形成了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道德品质。在应用题教学中设计一些“解题能手”、“争当智慧星”、“评选优胜组”等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更鼓励了那些肯动脑筋、勤于思考、勇于攀登的奋斗精神。
2.设置合理科学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沿着健康轨道开展竞争。在学习上不仅赛知识、技能,还要赛习惯、意志力,赛学习方法,赛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独创性,赛语言的表达是否流利、简洁、完整、准确。不把考试的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如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经历了艰苦努力,取得了进步,与考试分数第一名的同学同样得到肯定和赞扬。对取得同样高的分数的同学,还要评比谁的方法更优越、谁的解题思路更简捷。从而让学生朝着更高的标准努力。
三、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创新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纪民族之林。”创新能力的培养得从小学教学开始抓起,在教学中对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是指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创新意识,形成有利于创造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和获取尝试创造的初步方法,主动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过程是主动学习的真实体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需要营造创新氛围,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树立自信心,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不怕说错。大胆放手,展开思维空间,培养创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总之,在自主教学中,必须把握好一个宗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者。诚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中还有待不断探索、尝试。
从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入手,加大对学生规范化书写的力度。现总结如下:
许多学生写不好字,往往是因为没有专心写而造成的。从孩子平日里的作业和练习我们可以看到,多数学生的字写的潦草、凌乱、无形。从字里我们便可以感觉到他们在写字的时候心是杂乱的,不能做到静心静气。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不规范的写字习惯,写字态度不端正,起笔便潦潦草草。对于今后字体的形成具有极坏的影响。在指导孩子写字方面,我们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我们首先帮助学生端正写字态度。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我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不轻易地打扰他们,就连巡视时都要放轻脚步,使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养成一心一意写字的好习惯,这对学生将来的学习来说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并能够把这种好习惯迁移到学习其他方面。
“说”英语与“读”英语有相通之处,关系密切,两者相辅相成。学生朗读英语好与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示范。这是给学生"先入为主"的朗读音调印象。因此,我在教课的时候十分注重范读和领读。授课前,我都是先自身整音,尽量与标准音带取得一致。以后还可指导学生在课文上标音调符号。一般来说,新课的时候,我从不找学生领读课文,以免一个错,错一片,给纠正增添麻烦。在朗读语言材料时,我要求学生切勿操之过急,拿来便朗读,要先通阅,了解内容,理解含义,揣摩音调,然后再朗读。这样,朗读效果好。
有些学生在朗读时漫不经心,不是看着一句句朗读,而是滑句,一古脑儿读完,存在"假读"现象。有的朗读时语速、节奏掌握不好,过慢、拖沓,一字字顿着读,或是过快,发音不到位,无停顿,混着读。特在集体朗读时,伴有拖音明显,奏较差,语速偏慢等现象。为此,教师要对症下药,变换教法,随时纠正学生朗读的不良倾向,刻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的习惯。
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作业量明显增多,有些学生的书写速度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作为老师也十分伤神。五年级的学生也出现这样的`情况:每天做作业写得最慢的总是学困生那几个人,做作业写得最快的也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那些人,慢的和快的书写速度竟相差两三倍,一次课堂作业快的学生仅需要大半节课,而慢的学生要用两节课,甚至还多,大大影响了学习的效率与质量。究竟原因何在?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学生在书写作业时会有四种不同的表现:
1、有的一眼看一句话或半句话,这些同学往往是班上写字最快的同学;
2、有的一眼看一个词;
3、有的一眼看一个字;
4、有的一个字看几眼。
5、有的边写边玩。后面三种情况通常就是那些写得最慢的。当然,孩子们的书写习惯也不尽相同。书写快的同学拿本子的速度也快,书写时一鼓作气,没有半点多余动作;反之,那些书写慢的同学半天找不到本子和铅笔,人家写了几行了,他还在东瞧瞧、西望望,手这里摸摸、那里摸摸,做些与书写无关的动作。
书写速度慢,看起来是个小问题,其实不可小视。书写速度慢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由于书写速度慢,原本半个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他却要用两三个小时去完成,从早到晚忙于课业,负担重,休息少,影响身心发展;由于书写速度慢,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知识面的扩展受到限制;书写慢的人抄写时关注的是字词怎么写,而不是句子的意义,不能一边抄一边思考,影响了思维的发展。一个字、一个词要观看几遍才能抄下来,生字、生词就不能变成熟字、熟词,语言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解决这个棘手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1、课内外重视学生的书写速度
学生往往有些贪玩,我们要有意识地进行书写速度训练。要想提高书写速度,熟练是基础。首先要做到常练,也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练写的时间,中年级力争每节课都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写字,并提出适当的速度要求。其次是巧练,教给学生一些提高书写速度的方法。比如: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字与字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认识和掌握同一类字的共同点,做到指导一个字,带动一类字,在有规律指导下练习,在练习中体验规律,再用规律更好地指导练习;训练学生抄写时由一眼看一个词到一眼看半句话、一句话;规定时间抄写一段话,加快抄写速度,提高书写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写字速度。
2、争取家长支持,提高学生的书写速度
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必须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教学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它与学生、家长、教师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提高学生的书写速度更需要争取家长的支持。
参加工作近十年了一直在农村小学教学的第一线上,直接接触的孩子多数都是家长不够重视,学生学习困难,教师的教育行为不够严谨,因此导致这样的孩子在农村小学尤为的多。
记得刚上班的第一年所教的毕业年级中有两名学生是上一年留级的学生,这两名学生从没有学过英语,但是经过一年的学习,在小考中,这两个孩子的英语成绩都在70分以上。在这个班级有30多个孩子,期中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学习英语有五年之久,到小考时竟然英语成绩是不及格。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孩子不及格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当时针对这种情况,我做了如下反思: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开始接触英语,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孩子,对英语陌生,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制作多种形式的教具,如卡片、挂图、多媒体等,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学段的提高,教师没有过分关注孩子心里年龄的增长。因此,在教学中没有深思如何让孩子持续保持学习兴趣的问题。久而久之,导致孩子学习兴趣递减。针对如何保持学习学习兴趣的问题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探讨交流。
很多农村的孩子,对学习语文数学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学生家长也认为语文数学是生活技能学习的基础,但是英语学科在生活中运用的很少。所以家长持有学不学都行的态度,这样的氛围下,孩子对于学习英语产生懈怠情绪,长此以往,孩子对学习英语产生厌学情绪。
很多孩子在学习英语时,记忆单词、句子、短文时有一定的障碍,即使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这样或那样的方法,但是学生学法不得当也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甚至是无效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关注度不持久,也会导致学生厌学。
在学困生成因中家庭,教师,学生三者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在面对学困生时耐心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心理咨询疏导不够及时,面对学生成绩测评而施加给学生更多的作业,让学生有一种暗无天日的感觉。久而久之,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针对以上所反思到的内容,从那以后在我的教学中尽量避免犯以上提出的错误,让自己在教学中,真正能俯下身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多与孩子交流,与学生做朋友,消除学生对教师产生的惧怕心理咨询,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学习,多与家长沟通,多表扬孩子,向家长提出合理性建议,赢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可,便于开展工作。
以上是我国培第二模块学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的心得体会,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提出建议,谢谢!
本学期,在“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课题研究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现将一学期来的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在平常的教学中自己有这样的体会,好习惯的培养需要给学生设立小的台阶,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特别在以“细节决定成败”的数学学科,每一个细小的失误可能都会导致最终的失败。所以,我把本学期研究的重点定位在学生的准备习惯、作业习惯、检查习惯: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知道上数学课前需要准备那些学习用具、准备到什么程度,为顺利完成课堂任务做好准备。
(2)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知道作业前要如何准备,该怎样书写,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学会检查的方法,做到注意细节。
1、充分准备,为有效学习作保障
35分钟的上课时间对每一位教师都是考验,而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课堂上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上课我观察到,经常有学生忘记带课本、练习本、笔、尺子等数学课上必不可少的学习用具,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还经常耽误大家的时间;还有的孩子下了课不管自己的课桌上有多乱,先跑出去玩,等上课铃响后再满头大汗的跑进教室,然后才慢吞吞的收拾、准备自己的上课用品;还有的孩子物品也带全了,杂乱的堆放在自己的课桌上,找什么东西的时候需要翻个遍,还时不时的有东西掉下去。
确定了以上三个问题,针对计划当中提出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在开始的第一周,我先就数学课上需要准备什么物品,怎样摆放提出了如下要求:练习本要用哪一页就翻开到哪一页;要用的文具比如笔、橡皮、尺子之类的要提前从文具盒里拿出来,上课不允许铅笔盒再发出声音;练习本在下、课本在上,然后用铅笔盒压好,摆出文具。课桌上的东西按要求摆好,收拾利落。在提出要求时,给同学们做了示范,让不会摆放的.同学仿照别人的放好。针对孩子下课不收拾、不整理,下了课就跑出去玩这一问题也提出了要求:必须先准备出上课用的学具,让同桌检查后才能出教室,课前两分钟预备铃响的必须快速返回教室,如果正式上课铃响还没有坐到自己的座位上要接受相应的惩罚。
学生明白了数学课应该怎样准备后,以后每节课的开始都先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表现好的同学发放表扬卡。
2、评比展览,培养良好作业习惯
学生在作业方面表现出的突出问题是:作业本不够整洁,不垫垫板、作业本封面脏乱、卷角现象比较严重;写作业之前没有很好的规划,作业本的使用格局不理想;不想好就写,涂改的情况比较严重;作业习惯不够安静,边说边做。
针对这些情况,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要求学生写作业先整理本子角,垫好垫板,选好用什么颜色的笔,准备出打草本。
对于作业本的保护和使用,采用评比展览的办法,不管是学生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还是作业时所用的打草纸,统统拿来展评,不仅注意作业的书写质量,还要看看谁的作业格局安排的更合理,评选出优秀的榜样进行表彰。平常上课渗透一种理念:必须独立完成作业,允许出错,但不允许“抄袭”,通过家长会与家长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达成了共识,作业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不能依赖父母、严禁拖拉。通过课堂上学生也树立了“把每次作业当成考试”,只要作业就要保证绝对的安静,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有效检查,促进学习的实效性
每当学生做完作业时,有的孩子就东张西望,不知道该做什么,等提醒他们检查了,多数孩子的反应是“双手拿起试卷来看”,他们仅仅有检查的意识是不够的,我发现多数是没有掌握检查的习惯。
为此,我教给孩子检查的方法,尤其是计算题,应该把题目抄下来,在打草纸上再计算一遍或者是验算。在计算课时我放慢做题的速度,注意观察孩子们做完题目后的反映,然后反馈,并及时表扬,告诉他们,做完后不说话安静的做好是不够的,只是用眼睛检查也找不出错误,更好的方法是用笔再算一遍,如果有时间可以多算几遍,这样才能提高正确率。平常课堂注意多表扬,通过两个平行班进行比赛的方式,激励大家充分的利用时间,学会检查。
课前,坚持堂堂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作业时,坚持先安排版面、再书写;计算结束,坚持提醒学生用笔检查,把错误降到最低。在坚持严格要求的过程中,我自己设计、印制了“表扬卡”,学生不管哪一方面表现好,课前准备还是发言还是作业书写还是检查习惯等,都可以获得一张“表扬卡”,集满10张“表扬卡”便可在教室后面的板报上贴上一朵红花,得到红花的同学可以向家长申请一份小奖品。这种办法的实施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对老师提出的各种数学学习要求也格外重视。
从一个学期孩子们学习数学的情况来看,在学期初提出的“良好的准备习惯、作业习惯、检查习惯”的培养目标已经初步完成,相信在下学期更为坚持和努力下,孩子们一定会形成一种“下意识”的行为,让好习惯伴随孩子学习的一生。
为加强行为规范教育,提高学生守法、守规、守纪意识,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20xx年x月全校各班开展了学习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主题班会教育活动。
班会课上,为了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理解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把《守则》要求内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做一个文明守纪、诚实守信、勤奋向上的学生,各班采用朗诵、背诵、讨论、知识有奖问答、辩论、观看视频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带领学生认真学习新版《中小学生守则》,识记《守则》的每一项要求,熟知学习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哪些是必须遵守的,哪些是要坚决抵制的,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同时,学生们还联系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畅谈自己的不足之处,确定努力方向,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我班结合学校开展的“整顿校风严肃校纪”教育活动组织了学习活动,同学们对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学习新版《中小学生守则》
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师生一致认为,《守则》是引领和规范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的重要指南,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环节,对于培育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课题实验是我校承担的一项市级课题,经过课题小组历时半年多的研究,研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下面就将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在确立本课题前,对二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范围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三个大方面进行了30小项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校低、中、高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对自我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主动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和批判意识均有一定的发展。但相对于自主意识而言,学生的自主能力比较弱。学生自主学习中也的确存在这一问题,而且不同的性别和年级也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在实践中督促学生将自己的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的言行,教会学生一些实现自主学习的技能、技巧。
目前在教学中的确存在着许多不适合学生发展的地方,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待于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待于改进。因此,研究《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在开展此课题研究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更是切实可行的。
目的通过课题的研究,可以改进课堂教学,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培养的研究”作为学校课题,旨在以培育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为中心,不断完善新课程改革实验机制,积极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为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办学内涵,实现学校个性化发展,筑就一个新的历史平台。
(一)学习理论,转变观念,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
根据实验方案内容要求,该课题以侯校长为课题负责人,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在不同班级同时进行实验。教科室对每一位教师进行了课题研究的理论培训。让实验教师明确进行此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因此,我们针对课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及《新课程标准解读》等进行了学习,并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材料、理论专著,外出观摩学习,观看名家名师讲座和课堂教学录像等活动,把教师的理性和感性认识集中到“自主学习策略的探究”上。通过学习,课题组每位教师真正确立了素质教育的观念、全面发展的观念、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从而进一步深化了课题思想,丰富了课题内涵,让教师把握“自主学习”具有以下优点:1.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主体人格;2.让学生自主掌握观察、认识自然事物现象的一般方
法,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知识;3.能培养学生从事学习的必要的探究能力;4.能培养学生探究求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二)以点带面,突出重点,加快课题研究的进程。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我们在数学组进行研究。选出课题负责人,采用的形式是:一是教师之间结成研究伙伴,边学习、边研究、边总结;二是请有关专家来指导,把教师与专家结合起来协同攻关。
半年来,我们针对课题研究,围绕“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进行思考和研讨,并通过“校内每周研究课”、“我的教学反思”“写教学案例”“学生个案”等这些活动的扎实开展,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更加有声有色,学校教科研气氛十分浓郁。
在课题的推进过程中,注重提高教师对实验课题的思想认识,利用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和交流,结合自己的实验情况,逐步提高自己的实验水平,确保实验课题能够科学规范的正常进行。在教科室和学年组组织的公开课和交流课中,积极学习其他教师成功的`课题经验,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实验方法,使课题的实验效果在总结中提高,在提高中不断地完善。
(三)以人为本,创新方法,探究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思路
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以小学生的身心接受能力为立足点,不断地改进自己的试验思路。要以小学生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即“以小学生为本”。对小学生来说,知识和经验都处于较低水平,教学中的情景设置,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初始知识经验。要注意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集体讨论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收获。
在实验中,本课题采用以下三种基本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2.文献研究法。3.准实验研究法。整个研究过程采用行动研究。初步探出一套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思路。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教师往往在课堂中采用的方法也不同。通过这样的课堂实验,课堂教学活动过程要进行自主探究教学,首先教师要构造问题情景,从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贴近学生经验,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然后通过教师引导和启发,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最后获得和形成教学方法,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的气氛要有利于发挥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应成为调整课堂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实验中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在实验中切不可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多增加自主探究的任务和内容。
1.首先,培养学生在研讨中将观察实验中对各种现象的精确感觉表述出来,使学生的感觉变得更加敏锐,发展其观察能力。
2.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有利于使学生发现更多的事实,找出更多的关系,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更丰富,更减化和优化探究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甚至能够弥补教师知识的不足。
3.本课题实施的这半年多来,教师们勤于反思和总结,根据自己的研究所得撰写了论文,编写了典型案例。
总之,通过半年多的实验研究,实验班的学生已初步形成了自主的学习方式,有了探究的意识,学习效率也大大的提高了。课题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教学的有利开展提供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