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三年级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收集20篇)

时间: 2024-12-16 栏目:实用范文

二年级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篇1

二年级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夜宿山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夜宿山寺》这首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2.《敕勒歌》描写了哪些景物?给我们呈现的是什么画面?

写了大草原、阴山、天空、草、牛羊等景物。给我们呈现了广阔壮美、空旷高远、草木茂盛、牛羊肥壮的美丽图画。

3.《敕勒歌》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

是按照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的顺序写的。山川是低处景物,天空是高处景物,草木牛羊是低处景物。

二年级上册第18课刘胡兰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篇2

二年级上册第18课刘胡兰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说说敌人用了哪些手段对付刘胡兰?

敌人用了收买、威胁、毒打、杀害的手段对付刘胡兰。

2.从哪几个地方看出刘胡兰在敌人面前毫不屈服?

面对敌人的收买,刘胡兰大声地回答说:我不知道;

面对敌人的威胁,刘胡兰愤怒地回答: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面对敌人的毒打,刘胡兰像钢铁铸成似的,一点儿也不动摇。

面对敌人的杀害,刘胡兰迎着呼呼的北风,踏着烈士的鲜血,走到铡刀前英勇就义了。

3.你如何理解生的伟大、死得光荣?

刘胡兰为革命奋斗的一生是伟大的,为党和人民而死是光荣的。

五年级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篇3

五年级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

2.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因为它收藏的文物珍宝的年代跨度大、种类多、数量多。

3.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圆明园汇集了各地名园的精华,所以称做万园之园。

4.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

课文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突出了它的宏伟壮观、美不胜收以及巨大的价值。而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能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化为灰烬。这种反衬的手法更能表达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以及对英法联军的痛恨,也更能激起读者同样的感情,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生字组词与近反义词篇4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生字组词与近反义词

本课叙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生字组词

柴(火柴、打柴、骨瘦如柴)

冷(寒冷、冷冻、冰冷)

旧(新旧、陈旧、旧衣服)

裙(裙子、围裙、连衣裙)

怜(可怜、怜惜、同病相怜)

饿(饥饿、饿鬼、忍饥挨饿)

乎(几乎、在乎、似乎)

焰(火焰、烈焰、焰火)

蜡(蜡烛、石蜡、蜡笔)

烛(烛光、烛芯、烛台)

富(富有、富饶、丰富多彩)

诉(告诉、诉说、诉苦)

离(离开、离别、分离)

卷(卷尺、卷烟、胶卷)

挣(挣钱、挣脱、挣扎)

几(几乎、几率、茶几)

燃(燃烧、点燃、自燃)

晃(晃动、摇晃、晃眼)

划(划船、划火柴、划桨)

喷(喷香、香喷喷、喷泉)

近义词

奇异一一奇特穷苦一一穷困慈爱一一慈祥

温暖暖和精致精巧温和和蔼

反义词

飞快缓慢温暖寒冷精致粗糙

慈爱冷酷明亮暗淡光明黑暗

快乐痛苦一向偶尔穷苦富裕

暖烘烘冷冰冰

三年级上册第11课一块奶酪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篇5

三年级上册第11课一块奶酪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叙述了蚁王在搬运食物时发现了诱人的的奶酪,它不搞特权把奶酪让给了最小的蚂蚁。

2.蚂蚁们为什么争先恐后的搬运粮食?

蚂蚁们听到蚂蚁队长说要和大家一起遵守规则,不搞特权,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3.蚂蚁队长为什么两次下了同样的命令?他想干什么?

蚂蚁队长第一次下命令是想让蚂蚁们离开,自己吃了这点儿奶酪渣,因为他实在抵制不了美食的诱惑。可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决定把这点儿奶酪渣留给年龄最小的蚂蚁吃。从这里可以看出蚂蚁队长具有抵制诱惑的勇气,能够以身作则,也反映了蚂蚁队长关爱弱小的品质。

4.联系全文,谈谈蚂蚊队长面对奶酷渣时的心理活动。

当奶酪渣掉在地上时,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违犯不许偷嘴的禁令。蚂蚁队长心中一时无法抉择,于是心烦地让蚂蚁们消失在草丛中。独自面对奶酪渣的蚂蚁队长此时偷偷吃掉便不会被发现,但是最后蚂蚁队长决定:让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它。

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篇6

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2.母亲的工作环境有什么特点?描写母亲的工作环境有什么作用?

空间低矮、四壁潮湿、光线阴暗、酷热难耐、空气污浊、噪音震耳。母亲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工作条件极差、劳动高度紧张,说明母亲挣钱十分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给钱买书,更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是无条件的。

3.你从对母亲的外貌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对母亲的外貌描写刻画了其身体瘦弱的形象。极其瘦弱说明长期的贫困生活使母亲的身体瘦弱不堪,脊背弯曲写出了母亲工作的艰辛。母亲用瘦弱的身躯承担着家庭的重担,也为我很难张口要钱作铺垫。

4.你有过鼻子一酸这样的经历吗?说给大家听听。

东门车站慈善一日捐活动现场,大红色的募捐箱格外醒目,募捐的人却寥寥无几。10点钟左右出现了感人的一幕:一个乞丐拄着木拐杖,缓慢地走到募捐箱前,将碗里乞讨来的钱都倒进了募捐箱中,然后缓缓地走了。看到这一幕,我的鼻子一酸,快步走到募捐箱前,从口袋里掏出妈妈给我买书的一百元毫不犹豫地投了进去,我想妈妈是不会批评我的。

二年级上册第5课玲玲的画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篇7

二年级上册第5课玲玲的画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玲玲的画写了一件什么事?

玲玲明天要去参加评奖的画,一不小心弄脏了。在爸爸的帮助下,玲玲在原本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2.玲玲的心情先是得意,后来伤心,最后满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玲玲得意是因为对自己的画很满意;伤心是因为把画弄脏了,重新画有来不及;满意是因为在爸爸的启发下画了一只小花狗,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

3.你从爸爸的话中悟到了什么?

我从中感悟到坏事有可能会变成好事,所以我们遇到不好的事情时不能放弃,要动脑筋想办法。

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篇8

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1.想象九州不同时社会是什么样的?

想象到九州不同时土地荒芜,老百姓拖儿带女背井离乡,房屋倒塌,路边常常有饿死的人的尸骨;入侵者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随意挥动着鞭子抽向正在做苦力的人身上,可是他们不敢怒也不敢言

2.《示儿》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哪一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尽早收复中原统一祖国领土的迫切心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家祭无忘告乃翁。

3.由醉字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醉字我看到茶楼听曲的人入了迷,眯着眼睛,随着曲子摇着头,在桌子上用手敲着节拍,翘着的二郎腿一晃一晃的装点的精致的游船上飘出歌舞声、划拳声、嬉闹声,还有随风飘来的淡淡的香粉味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4.《示儿》《题临安邸》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相不同之处?

两首诗都有望南宋重振圳风,收复失地,恢复大好河的期待,立意相同,但表达的方式不同。《示儿》是以悲写情,诗人在临终时还在关心着国家的统一,希望儿子在家祭的时候把国家统一的消息告诉他。《题临安邸》以怒写情,通过对统治者沉迷于骄奢淫逸的生活,无所作为的讽刺,表达渴望国家统一的感情。

5.九州生气是怎样的?透过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国家安定,官员们挺胸抬头,兢兢业业,做事雷厉风行;老百姓居有定所,老有所养,少有所学;庄稼地里年轻人正在忙碌,庄稼长得茁壮,家里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6.《己亥杂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哪一句?

这句诗表达诗人对现实不满,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的情感。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7.怎样理解《已亥杂诗》中的风雷万马齐暗两个词语?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和尖锐猛烈的改革。万马齐暗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三年级上册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篇9

三年级上册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记叙了胡萝卜先生神奇的胡子帮助有困难的人解决问题的故事。

2.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结合上下文,我知道了它的胡子吸收了果酱的营养生长的速度非常快,以至于他都没有发现。

3.你喜欢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吗?为什么?

喜欢。因为胡萝卜先生用他神奇的胡子帮助别人解决了困难,帮助别人就是一种快乐。

4.一边读一边预测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样预测的依据是什么?

鸟太太看到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在空中飘动,于是,它就剪了长长的一段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给小鸟晾尿布。

我这样想的依据:文中讲到了小男孩用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来当风筝线,知道了长胡子的用处,而鸟太太正好没绳晾尿布。于是我依据这些内容和生活常识作出了这个预测。

3、二年级上册第10课黄山奇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篇10

二年级上册第10课黄山奇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日月潭在哪里?它周围的环境怎样?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2.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

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3.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你觉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这篇文章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开头总写日月潭的位置及周围的环境。中间具体写了日月潭名字的由来和清晨,中午的晴天和雨天的美丽景色,结尾总结全文。

4.你去过台湾的日月潭吗?用几句话赞美一下吧!

日月潭就是一幅明丽的山水画,细雨蒙蒙中的日月潭就是童话中的仙境,我爱你日月潭。

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篇11

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燃烧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想;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街头,安徒生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人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第一段(1-4):在大年夜的风雪中,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上卖火柴,她一根也没卖出去。

第二段(5-9):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各种幻象。

第三段(10-11):写小女孩在大年夜悲惨地冻死在街头。

五年级上册第26课忆读书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篇12

五年级上册第26课忆读书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记叙了作者自己亲身的读书经历,表达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以及对读书的认识,希望我们少年儿童认识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的?文中表明顺序的词语有哪些?

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的。表明顺序的词语有:七岁时十二三岁时1980年。

3.作者说: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出来?

《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大哭了一场;《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4.结合冰心老人的选择和自己的阅读经验,说说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呢?

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是好书。

二年级上册第9课黄山奇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篇13

二年级上册第9课黄山奇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几种奇石?

课文写到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种奇石。

2.默读25自然段,并用画出描写奇石形态的句子,想一想石头的形状。

①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②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③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④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3.读第六自然段,想一想和第2、3、4、5自然段写石头有什么不同?

第2-5自然段详写,第6自然段略写。这样能突出表现几种奇石的特点,重点突出。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为什么把黄山的石头称为奇石了吗?

因为黄山的石头奇形怪状,有的像水果,有的像动物,有的像神,形状多样,惟妙惟肖,神奇有趣,所以作者把黄山的石头称为奇石。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笔记课文重难点探究篇14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笔记课文重难点探究

1.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小女孩擦燃了五次火柴。第一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一个烧得旺旺的大火炉,因为她太冷了,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喷香的烤鹅,因为她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擦燃火柴,她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她渴望在大年夜里得到节日的欢乐;第四次擦燃火柴,她看见了奶奶,说明她孤独、痛苦,她渴望得到亲人的疼爱;第五次,在整把火柴的亮光里,她看见奶奶把她带走了,带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我觉得这是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她的内心深处藏着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能够生活在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世界,这预示着小女孩即将死去。

2.小女孩为什么死了,嘴角还带着微笑呢?

因为小女孩在临死的时候出现了那么多美好的幻象,她是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的,特别是见到了最疼爱她的奶奶,所以她死了嘴上还带着微笑。

3.怎么理解课文中最后一句中的两个幸福?

第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临死时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从嘴上带着微笑可以看出;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这两个幸福的实际意义就是受罪和死亡。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悲愤心情,感受到他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深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的强烈不满,这正是这篇童话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篇15

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多么可亲可敬的乡亲们啊!他们还会把什么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呢?

一位孤寡老人家没有水,邻居帮忙往他家挑水,老人家的水缸总是满满的,大家把这种事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2.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指的是什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指的是他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1)摆搭石:①人们把精心挑选的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②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直到满意了才离去。(2)走搭石:①一行人紧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②如果有两人同时走到溪边,总会止步,招手礼让;③年轻人在溪边遇到老人,会背老人走搭石。

3.课文为什么以《搭石》作为题目?

课文以《搭石》为题,是因为:(1)作者以搭石为线素,按话搭石一摆搭石一走搭石一赞搭石的顺序叙述了所见所闻;(2)借任人走,任人踏的搭石,赞扬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4.秋凉以后,人们为什么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秋凉以后,如果人们来来去去还趟着水走,是很凉的)

5.为什么人们会谴责没有摆好搭石的村民懒惰?

(因为十里八村的乡亲都要在寒凉的水里走,所以这个村子的人会受到谴责)

6.那一排排搭石还仅仅是一排排联结故乡小路的石头吗?

它还联结着什么呢?(联结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篇16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小女孩擦燃了五次火柴。第一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一个烧得旺旺的大火炉,因为她太冷了,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喷香的烤鹅,因为她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擦燃火柴,她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她渴望在大年夜里得到节日的欢乐;第四次擦燃火柴,她看见了奶奶,说明她孤独、痛苦,她渴望得到亲人的疼爱;第五次,在整把火柴的亮光里,她看见奶奶把她带走了,带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我觉得这是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她的内心深处藏着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能够生活在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世界,这预示着小女孩即将死去。

五年级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篇17

五年级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文章主要讲述了牛郎从小生活孤苦,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后来在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相识、结婚的故事。

2.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

牛郎每天放牛,和老牛很亲密,他把老牛照看得很细致、周到,还会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老牛也好像全了解牛郎的话。牛郎被哥嫂赶出家后,就和老牛相依为命。

3.牛郎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

牛郎和织女是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的。织女与其他仙女偷偷下凡,来到湖里洗澡。牛郎按老牛的指示来到湖边,拿走了织女的衣服,等织女上岸,借机认识了织女。

4.织女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决心嫁给牛郎?

因为牛郎心眼好,织女被他能吃苦的精神感动了,所以决心嫁给牛郎。

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篇18

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白日、山、黄河等景象。上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的尽头、黄河向海的方向流去。

2.作者在楼上想到了什么?

想到要想看得更远,只有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3.《望庐山瀑布》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景物?

采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联想、想象的方法来写瀑布的磅礴气势。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8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篇19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8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1.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烘托了小女孩的孤独、可怜。对一般人而言,大年夜意味着快乐幸福、团圆美满。文章接下来写的却是一个小女孩的悲惨故事,快乐的节日氛围更衬托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2.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去描写那双鞋?作者着力描写那双大鞋是为了凸显小女孩家境贫寒。天冷极了,下着雪,小女孩连一双自己的鞋都没有,只能穿着妈妈的大拖鞋在路上走。她如此可怜还受到男孩子的嘲弄,让读者感受到小女孩的绝望和无助。

3.为什么小女孩没有注意到自己美丽的金发,却忘不了大年夜?她没有注意自己美丽的金发,是因为此刻她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无暇顾及这些;她忘不了大年夜是因为她对美味的食物和幸福的生活的渴望。这样的对比描写突出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使文章更具震撼力。

4.女孩又冷又饿,为什么不回家?卖不掉火柴,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可见爸爸对她十分冷酷,没有父爱。家里跟街上一样冷,写出了她家的贫穷,也进一步突出她的可怜。

5.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指什么?指的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好的幻象中死去了。三个没有构成排比,写出了小女孩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对于她来讲,摆脱寒冷、饥饿和痛苦的唯一方法只有死亡,多么残酷!

6.课文中为什么几次提到大年夜?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有什么作用?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开头,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第二次是写小女孩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着别人家窗户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心里忘不了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

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这是给故事安排的特定时间、特定环境,大年夜本应是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却在大年夜走在街头,在大年夜看着别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在大年夜冻饿而死。这就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更引起人们对她的同情、怜悯,体现了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二年级上册第22课雪孩子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篇20

二年级上册第22课雪孩子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小白兔为雪孩子做了什么?

小白兔跳舞给雪孩子看,唱歌给雪孩子听。

2.小白兔家为什么会着火?

小白兔往火堆里添了许多柴,他睡着了,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

3.雪孩子看到小白兔家着火后,是怎样做的?

雪孩子一边喊,一边向小白兔家奔去,他冲进屋里,把小白兔抱起来,跑到屋外。

4.雪孩子是怎样变成白云的?

雪孩子遇热后先化成了水,太阳一晒,他就变成了水汽,飞到天空中,变成了白云。

5.从雪孩子救小白兔这件事上,你发现雪孩子有什么特点和品质?

我发现雪孩子不怕冷,遇热会融化,他不怕牺牲、舍己救人。

    【实用范文】栏目
  • 上一篇:我的蚕宝宝小学作文(收集3篇)
  • 下一篇:小班教案《小车开动了》反思(收集29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