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这些经典的古诗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精神文明最可贵的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这些祖国优秀文化精神,足以成为少年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对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无疑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学校将“古诗诵读活动”作为学校特色项目建设,列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标,落实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我们学校开展“诵读精典诗词,弘扬民族精神,”活动,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让中华灿烂文化走进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珍惜自己民族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拓展素质教育实施渠道,创学校之特色。
2、落实活动方案
在开展“诵读中华古诗,弘扬民族精神”活动中,我校努力做到思想上重视,制度上保证,行动上积极,工作上扎实,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把推进民族精神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收获和体会
1、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诵读中华古诗,弘扬民族精神”活动的开展,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后勤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正在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
中华古诗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热爱亲人、热爱朋友的健康情感。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中华古诗,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形成了诵读古诗的良好氛围。很多学生不满足老师指定背诵篇目,自己找来其它古诗背诵。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的故事”、“诗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背诵的古诗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古诗的方法,并能运用与课外自读古诗,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古诗运用于作文之中。
三、我们开展中华古诗文诵读活动,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一些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去寻民族文化之根,立民族精神之魂,在诵读古诗过程中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精神底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诵中华古诗,强学生素质,读千古经典,奠成才之基。这在我们回族小学特色教育中又筑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教学内容分析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因此,在整个政治课教学中都应始终贯穿这一内容,而且民族精神也在近几年中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重要作用及各时期的具体表现。
2.过程与方法:
能够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伟大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愿意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案例描述
课前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渲染气氛,
(一)创设情境,话题导入
1.播放歌曲《红旗飘飘》,配以视频“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瞬间,通过播放这激动人心的几分钟,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我们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师:看到这样的场景,听到这样的歌曲,大家有什么感想呢?
生1:心情很激动,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生2:中国真了不起,中国真棒,我爱中国。
生3:很激动,很兴奋,感到非常自豪。
师:我和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我为我是中国人感到骄傲、自豪,感到无比兴奋。其实,中国的伟大成远不止这些,请大家再举一些例子。
生1: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生2: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生3: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
师:成就使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大家可曾想过:中国是靠什么精神支撑才有今天的成绩呢?
学生齐回答:是靠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
(二)课堂情境,活动设置
合作学习,共同感悟民族精神
1.多媒体投影课件:主要从中国的服饰文化、戏剧艺术、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饮食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等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师:想一想,为什么中国文化能够源远流长,不中断?
生:中华文化中深深熔铸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并且在组内讨论“什么是民族精神的内涵?”
师:哪位同学可以回答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活动:填写下表,共同感悟民族精神
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学生讨论交流,补充下面表格:
学生交流完成后,各组派一名代表本组展示,由全班进行评选,选出3名做得最好的同学。
【教学思路:通过情境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民族精神的内涵理解的更深入,引导学生思考,认识民族精神的特点;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
2.交流讨论,共同感悟民族精神的作用
播放视频:2008年汶川地震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精神;抗日战争胜利的片段。让学生思考,而后提出问题。
师:抗震救灾的精神内涵是什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生:是因为有中华民族精神作支撑,中华民族精神是积极的、向上的,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师:既然民族精神对我们国家有很大的帮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呢?
(一分钟讨论时间)
生:培育民族精神,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我们要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等,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师:下面老师来总结一下如何弘扬民族精神: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只有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才能明确传统文化中哪些是应该抛弃的,哪些是应该继承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也在于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四、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导入达到了预期效果,播放了歌曲《爱我中华》,利用汶川地震救援视频,给人震撼的力量和振奋的精神,顺势导入课题,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境,明确学习主题。
2.对于本课的重点解读的到位,让学生收集名言警句,历史典故,通过收集和交流,对民族精神内涵的理解更加深刻到位。
3.材料的选择具有代表性,2008年“地震”、“抗日战争”、“神舟七号”无一不展现着民族的伟大精神,学生历历在目,恰恰能加深对民族精神内涵与作用的理解和掌握。
本节课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1.课前可安排学生搜集更多体现民族精神的事例;
2.引导学生思考民族精神作用时,语句欠斟酌;
关键词:弘扬雷锋精神高举创新旗帜
弘扬“三大精神”(雷锋精神、北京精神、中关村大中企业创业精神),发挥“三大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科技优势),实现“三大服务”(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服务社会)是体现中关村大中企业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全面落实海淀园工委提出“三个结合”的具体表现,是鼓励中关村大中企业全体员工继续发扬“四种精神”,高举科技创新旗帜,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前提,是适应当前日益强劲、生产具有“四大目标”(目标竞争力、目标绿色、目标安全、目标和谐)的农业生产资料的重要保证。
1弘扬雷锋精神的目的与意义
从伦理学角度分析,所谓“雷锋精神”,是对雷锋事迹所表现出来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和崇高品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已经成为雷锋和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崇高思想和优秀品德的结晶,成为“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发展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的象征。雷锋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50年来,雷锋精神历久弥新,深远地影响着广大群众的人生理想、人生态度和人生道路,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成功、成才。
1.1弘扬雷锋精神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与《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之精神,全面落实海淀园工委提出的“三个结合”(弘扬雷锋精神与北京精神相合、科技优势与智力优势相结合、服务群众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为了鼓励中关村大中企业全体员工继续发扬“四种精神”(能促进中关村大中企业全体员工弘扬一种服务人民,乐于助人之雷锋精神;培育一种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培养一种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科技创新精神;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使中关村大中企业广大员工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并把这一活动贯彻始终。
1.2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意义
弘扬雷锋精神,不仅有着永远都不过时的时代意义,而且对于当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是十分必要的。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有利于让人与人之间增加信任感、亲近感。只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发扬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人们才能对人生的目的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要做到“三不”(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
2中关村大中企业弘扬雷锋精神的主要经验与做法
2.1在总结和继承“三好”“三新”的基础上,切实做到“五个大力弘扬”
(1)在总结和继承“三好”(好做法、好经验、好成效)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三新”(新时代、新特点、新要求),进一步挖掘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使学雷锋活动常学常新。(2)做到“六个大力弘扬”:一是大力弘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关村大中企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的崇高思想和坚定信念;二是大力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三是大力弘扬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四是大力弘扬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五是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2.2创新“学雷锋”形式,实现“两大追求”
开展学雷锋活动,一是要避免“三个走向”(走向形式化、走向表面化、走向雷锋精神的反面)的不良现象;避免“雷锋同志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的错误认识,要让雷锋精神真正成为时代的精神追求。二是要创新“学雷锋”的形式,把雷锋精神贯彻到中关村大中企业广大员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使之成为中关村大中企业人的精神修养和自觉的道德追求。
2.3建立和完善协同创新机制,为农业企业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协同创新已经成为整合科技资源、提高创新效率、增强创新效果、传播创新成果的重要途径。作为全球第一村――中关村的大中企业要积极推动高校、科研和企业的协同创新,让不同的创新主体在协同创新链条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4弘扬雷锋精神,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作为中关村大中企业的一名共产党员,在学习雷锋活动中,不但自己要学,还要带动和影响身边广大员工去学,共同弘扬雷锋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雷锋是一面镜子,我们每个人都应在思想、工作、作风上找差距,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弘扬雷锋精神,高举科技创新旗帜
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即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内部的技术突破,摆脱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其本质就是牢牢把握创新核心环节的主动权,掌握核心技术的所有权。
中关村是创新的热土,早在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侯,中关村一批企业家发自内心喊出一个口号:“自主产业报国”。此后,中关村各大中企业自发高举科技创新的旗帜,自觉投入自主创新活动,自此进入科技新的新时代。
雷锋”,在中国已经不只是一个名字,而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成了中华儿女最崇高品质的结晶。我们应把弘扬雷锋精神同新世纪校园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在建设新世纪校园环境的实际工作中,大力弘扬雷锋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弘扬螺丝钉”精神和刻苦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
希望我们壶滨初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弘扬雷锋精神,从现在做起、从小做起、从自我做起,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当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为学校、为家乡、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校团委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
一、以集体利益为先、以社会需要为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保护校园环境,不乱丢垃圾,不在教学楼吃零食。
三、在校园内不吃口香糖,不乱吐痰,主动清理地面和墙壁的污垢;教师不在公共场所抽烟。
四、不践踏草坪,不毁坏校园绿化。
五、主动捡去地上的垃圾,养成文明卫生”的习惯,共同创建一个美丽的校园。
就学雷锋活动月”活动安排,特做出以下要求:
1、每个人至少做一件好事;
2、各支部、中队组织一个主题活动,制定活动月计划;
3、各支部、中队进行一次学雷锋活动,并做好详细记录(最好能够有照片资料);
4、活动时间:三月底前结束。
学校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对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起着奠基石的作用。结合教育实践,笔者试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几点认识:
一、一个中心凝铸民族精神
学校德育工作要以培育民族精神为中心,构筑培育民族精神的同心圆,即始终把培育民族精神做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目标不变,而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层出不穷,不断深化学生从小弘扬民族精神暨长大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信心和决心。
多年来,我校高昂民族精神这面旗帜,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了一个个主题教育活动。这些设计精巧、蕴意深刻、富有时代特色的主题活动既有时间上的延续性、内容上的连续性,又都具有其自身的完整性和独立性,每个主题又涵覆若干个系列活动,步步深入,贯穿学年德育工作的始终……
2001年开展了“盛世中国赤子情”活动,2002年开展了“颂歌赞美党凯歌献祖国”活动,2003年开展了“众志成城胜非典冲天梦圆话理想”活动,2004年开展了“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了不起的中国人”活动,2005年开展了“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2006年开展了“我爱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2007年举行了“共享和谐快乐成长”活动,2008年开展“祖国发展我成长”活动,2009年开展了“争做四好少年―我的成长宣言”活动,2010年开展了“我和海宝话世博”活动,2011年开展了“红领巾心向党”活动,……
弘扬民族精神的中华赤子情,时时升腾在我校每名师生的心间……
二、两个并举创设教育佳境
培育民族精神要讲究实效。教师要注重使自己设计开展的每一项活动都能取得比较理想的即时效果和长期效果,至少在学生的思想深处留下印记。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短于抽象思维,主题班(队)会与校园环境教育并举,创设教育情境是条佳径。
主题班(队)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我校教师每每精心创设教育情境。
每逢重大纪念日,我校均挖掘其教育内涵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学校德育资料库中的一组组照片,记录着形式各异的教育活动。学生们忘不了他们在“闪光的历史辉煌的未来”中的飒爽英姿,忘不了他们“颂盛会抒壮志”的豪情,忘不了他们“争做四好少年”的铮铮誓言……
培育民族精神进程中,我校还注重创设某些经常化、规范化的仪式,让学生在浓厚的教育氛围中受到心灵的震撼、情感的陶冶,升旗仪式是有益的尝试之一。升旗手一身戎装、神采飞扬,国旗下的演讲内容新颖、情感激越,有的讴歌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有的歌颂祖国家乡的巨变,有的赞美时代大潮中的英模风采,有的抒发对祖国的赤子之情……升旗手将自己的名字书写在鲜艳的国旗上,学校每学年收藏。
校园环境教育功能主要隐含在它所创设的良好精神氛围和与之相适应的物质文化环境之中,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我校一方面注重校园绿化美化等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一张张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画像砥砺着学生的志向,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使学生敛容沉思,美丽的风景画、祖国成就图片展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另一方面我校注重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文明崇德勤奋健美是我们的校风,爱生敬业艺臻创新是我们的师风。良好的环境在无声之中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三、三个结合开掘教育资源
即培育民族精神要与中华文明史、与改革开放、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
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演进,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旺、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然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自古以来,这些传统美德就深深溶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这些都是培育民族精神取之不尽的素材。教师要不断汲取营养,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理解民族文化的特征和民族精神的内涵,培养他们强烈的民族情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感。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新时期的英模事迹,为培育民族精神开辟了广阔的舞台。我校开展的“小主人的承诺”、“情系汶川祝福祖国”、“我为祖国喝彩”、“阳光少年心向党”等紧贴时代脉搏的活动使学生心中时时充盈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活动设计要遵循“立意高创意实”的原则。小学阶段重点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坚强勇敢、勤奋好学、勤俭节约、爱集体、爱家乡的良好品质。这样,学生的民族精神才有牢固的塔基,而不是空中楼阁。
四、四个建立构筑教育体系
关键词:幼儿民族教育文化教育
作者:领小(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蒙古族幼儿园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一、创造良好的民族文化教育氛围
在民族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环境是第三位老师。因此,必须要为幼儿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把民族文化的精品渗透进去,形成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围,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首先,装饰具有民族性的教室环境。学校可以采集关于民族文化方面的装饰材料或者字画,可以把一些民族工艺品摆到窗台等位置,对幼儿园教室进行布置,唤起幼儿的民族情感,从而让幼儿在无声无息中提升对民族的情感。其次,引导学生搜集各种民族素材。可以加强老师、家长、学生的相互沟通,一起搜集少数民族的各种素材,为幼儿提供多彩的民族材料。比如,可以组织举办“民族手工作品展”,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营造良好的民族氛围。再次,创设多样化的少数民族环境。幼儿老师应该大胆创新,创设多样化的少数民族活动,争取对幼儿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发挥具有民族特色的育人作用。[1]
二、探寻多样化的民族文化教育资源
要对一个民族进行深入的了解,首先应该对这个民族的各种风俗习惯进行认识,通过风俗的学习和引入,真正探寻多样化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民族文化资源的引导下,幼儿就能够更好、更全面的对民族文化、民族特点进行认识,强化对民族的认可。首先,以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教育资源。比如,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围绕少数民族节日开展主体教育活动,可以采取班会的形式,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开展教育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强化对民族的认可。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活动。比如,可以进行体现民族特色的活动,泼水节、溜冰比赛等,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身体健康,同时也能够让幼儿对民族文化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再次,开展民族文化艺术活动,比如,引导幼儿进行民族歌曲表演、民族舞蹈表演,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民族引导。[2]
三、优化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整合
在幼儿民族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整理、筛选具有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具体的幼儿工作中,我们应该仔细研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文件,细细领会文件精神,综合考虑社会和时代对幼儿的成长,因材施教。首先,不断积累课程资源。幼儿园老师应该以搜集民族材料为基础,通过报纸、书籍、网络等途径,丰富民族资料,为课程资源的整合奠定重要的基础。其次,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民族文化的内容。在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幼儿园老师应该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程内容,尤其是PPT,可以采用视频、音频、图片的形式展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让幼儿在课堂中真正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再次,加强老师之间的课程资源交流。老师们之间应该加强沟通和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尽量让课堂的内容富有更加深厚的民族特色,真正做到以主题内容为基准,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点丰富民族传统文化,这样不仅对民族教育内容进行了丰富,同时也保证了传统文化的学习质量。[3]
四、强化对民族教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