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黄瓜;春季;大棚;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2.20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1-0096-01
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小城镇蔬菜专业化生产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农户自动形成连片生产,以寻求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规模效益。在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推动下,江苏邳州蔬菜专业化生产进展迅速,技术扩展快。由于原来在春大棚黄瓜生产中拥有较为成熟的技术,而且春大棚蔬菜生产,是寿光五代大棚生产等先进设施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因而近年来形成面积较大的春季大棚黄瓜生产,在面积和产量迅速扩大时,在实践生产中存在诸多问题,是理论和经验互相作用的结果,也是技术发展的必然阶段。本文以标准栽培技术为模板,结合实际,对邳州地区春大棚黄瓜生产存在的问题予以解读,以求栽培达到技术最大标准化。
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邳州市黄瓜品种多选用富华九号、黑油皮黄瓜。在品种选择上,重点选用黑油皮是由当地的市场习惯决定的,富华九号的口感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因此,该2个品种栽培面积最大,占黄瓜总栽培面积的60%以上,而刺瓜在当地的市场份额很少。当地采用温室嫁接育苗,技术成熟。砧木选择南瓜,宜选用2年的黑籽南瓜,且在清水中浸泡8h左右,然后催芽1.5d,温度范围在30~33℃,可以出齐芽播种;黄瓜种子浸泡4~6h,置25~30℃下催芽,1~2d可出芽。
2播种育苗
2.1播种
当地的春大棚黄瓜采用的钢架大棚里面竹木大棚的双层大棚设计,生长条件上可以满足春季黄瓜的生理需求[1]。营养土配制比例为腐熟有机肥∶无病原菌污染的田园土=4∶6。营养土中加入磷酸二铵1~2kg/m3混匀。播期为1月上旬。黄瓜播3~4d后,再播种南瓜,南瓜苗生长速度快,要适当控制水分,以便控制其株形大小。催过芽的种子直接播于苗床上,播后应保持白天25~30℃,夜间18~20℃;出苗后保持白天25~30℃,夜间12~16℃。
2.2嫁接
黄瓜苗达到13~15d,进行靠接嫁接,首先切掉南瓜苗生长点,在南瓜子叶下1.5cm处向下用刀片斜切1个口,倾斜度为30°,深浅为为茎粗的2/3;在黄瓜子叶下1.5cm处向上用刀片斜切1个口,倾斜度同上,深浅为茎粗的2/3。然后把黄瓜苗和黑籽南瓜苗两切面对齐,对正嵌合插好,注意切口内不能留有空隙,最后用塑料夹子固定好。
2.3嫁接后管理
通常将嫁接后黄瓜苗栽植在营养钵里,覆土时以南瓜根为准,摆放在苗床中。温湿度调控:白天保持在23~30℃,夜间在15~20℃,地温要达到23~28℃;空气湿度要控制在90%以上,每天中午要轻喷1次水,直到中午见光不萎蔫后可以不喷水。嫁接栽植后3d内要覆盖草苫,降低光见度,防止苗失水。然后逐步揭草苫、加长光照时间。嫁苗2叶1心时,一般是嫁接后12d左右,采取断根措施,一般是先用手轻捏黄瓜原根茎1次,第2天用剪子剪断。嫁接后16d左右轻轻摘掉夹子,促进伤愈[2]。
3定植
从播种至定植一般需要50~60d,当地一般是3月上旬。定植时壮苗标准:株高16cm左右,5~6片真叶,叶色浓绿,龙头舒展,茎粗1cm,节间短,顶花带蕾。定植期为3月上旬。定植密度:1.2m放线,分大小行。宽行80cm,窄行40cm,两穴间隔25cm,一般栽植5.7万株/hm2左右。选择晴头阴尾天气定植。定植方法:施用有机肥不低于75t/hm2、硫酸钾复合肥(15-15-15)1050~1200kg/hm2。定植前要提前扣棚20~25d。畦宽1.2m,采用膜下穴水定植。
4田间管理
4.1温度管理
由于育苗过程中存在差异性,对温度保持有一定差距,因而弱苗较多。应该加强保温措施,保证培育出合格壮苗,形成丰产架,确保结瓜早,前期产量大。嫁接苗定植后,白天保持30~32℃较高温度,晚间保持12~16℃,定植后1周内不放风,控制光照和湿度,促进缓苗。缓苗后:日间温度控制在26~30℃,晚上在14~16℃,选择中午温度较高时放风,根据实际情况,放风时放风口由小变大逐步放风,注意避免扫地风。结瓜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6~30℃,晚间保持在13~18℃,放风情况视温度变化和天气而定。天气晴朗时可以提前放风,逐步扩大放风时间和风口。5月上中旬后,可以揭膜,也可以不揭膜,但是需要全天放风[3]。
4.2水肥管理
水肥运筹要按照技术标准,前期适宜小水多浇,保证土壤温度不受浇水的影响,从而避免僵苗等不良苗情的发生。后期注意不要脱肥。整个生长期中注意叶面肥料的合理运用。浇水施肥应视苗情、天气及土壤状况灵活掌握。大棚墒情适当的情况下,浇足定植水,一般穴施。一般定植7~10d后浇1次缓苗水(水量不宜大),然后蹲苗,待叶色深绿,正常生长,坐住根瓜后,浇1次催瓜水(水量不宜大)。坐瓜后,一般隔10~15d浇1次水,盛瓜期5~6d浇1次水。前期浇水宜选择10:00之前,后期全通风后宜选择在16:00之后。追肥在苗期宜少不宜多,视苗情而定,也可不追肥。结瓜盛
(下转第99页)
(上接第96页)
期要多追施,每次浇水时追施尿素300~450kg/hm2,也可追施高氮速溶肥料。
4.3植株管理
在日常操作中,要及时绑蔓、搭架、摘除病老死叶[4]。部分农户使用嫁接苗时,为了保持黄瓜的高成活率,防止从嫁接处折断,未能及时断掉黄瓜根系,维持到结果期,使嫁接的作用大打折扣,进而感染黄瓜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病死率达到20%以上。因而,在嫁接后要及时去掉黄瓜主根,保证伤口愈合完整,这样既可以保证成活率,也可以有效防止病害的危害。
5病虫害防治
大棚黄瓜霜霉病以百菌清预防即可,可用市售专用治剂防治。细菌性角斑病通常用瑞毒霉、农用链霉素等杀灭细菌的杀菌剂防治。蚜虫、白粉虱可以用吡虫啉类药剂进行局部防治。一般害虫多出现在风口,注意用药防治。
6参考文献
[1]商晓芳.大棚黄瓜早春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4):167,172.
[2]陈海燕,王兴才.黄瓜嫁接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1989(4):22-23.
关键词黄皮金冠无籽;西瓜;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4-0068-01黄河金冠无籽西瓜是山西金鼎生物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培育的抗病优质礼品无籽西瓜新品种。该品种母本为黑皮四倍体自育系SBT-3,利用秋水仙素处理普通二倍体西瓜种子SB2获得。父本为黄皮二倍体自育系YS-5。2002年进行配组,2003—2004年进行品比试验,2004—2005年进行区域试验,2003—2005年进行生产试验和示范,2006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近年来,黄河金冠无籽在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四川、湖北等省大面积推广种植,累计推广面积达到310hm2。
1特征特性
黄河金冠无籽属中果型黄皮红瓤无籽西瓜品种,中熟,全生育期105~110d,果实发育期30~33d;种子易发芽,易成苗,易坐瓜;植株生长势中等偏强,蔓长2.6~3.0m,茎粗0.7~0.9cm;叶片中等大,浅裂,叶柄与叶脉为黄色,高抗枯萎病、耐病毒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第1雌花着生节位在第7~9节,以后每隔4~5节着生雌花;果实圆球形,果皮金黄色,外形美观,果型指数1.00~1.05,皮厚1.1cm,果皮硬度大,耐贮运;瓤色大红,质脆爽口,纤维极少,无着色瘪籽,白瘪籽小且极少,无籽性能好,风味极佳;中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左右,边部9.5%左右,单瓜重5~8kg,产量可达52.5~75.0t/hm2。
2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1整地施肥
选择地势高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砂壤土作种植地。瓜地在头年冬季翻坯,进行冬冻风化,使土壤疏松,以利于增温,减少病虫害[2]。第2年春天耙平、整细,做到上松下实。北方可采用龟背畦或浅沟斜畦栽培,南方因西瓜生长季节多雨潮湿,宜采用深沟高畦栽培。整地时施入基肥,一般施用优质厩肥67.5t/hm2、硝酸铵450kg/hm2、过磷酸钙1200kg/hm2,或施用磷酸二铵450kg/hm2、硫酸钾450kg/hm2,定植前15d左右混匀沟施[3]。
2.2适期播种
山西省春季露地栽培一般于3月上中旬选择晴天播种,浸种破壳催芽,营养钵温床或冷床育苗,人工辅助去壳,带土移栽。加强苗期管理,防止幼苗受冻,提高幼苗的抗逆性。
2.3适时移栽
当瓜苗3叶1心时,选晴天带土移栽。移栽密度9000~10500株/hm2,密度不宜过高或过低,密度过低不利于管理、影响效益,密度过高易导致瓜蔓生长繁茂、日照不充分[4]。深沟高畦栽培,行距为1.7~2.0m,株距为0.5~0.8m。一般采用单畦两边各栽1行或中央栽单行的栽植方式。瓜苗定植后,立即浇定植水。定植后2~3d,如果瓜苗出现萎蔫现象,必须浇水保湿,以确保全苗。
2.4田间管理
出蔓后应适时翻瓜引蔓,确保西瓜生长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可将每条瓜蔓引向畦的另一边,排列整齐。选择晴天的下午整枝,双蔓或3蔓整枝。为防止发生病虫害,应避免扭伤蔓叶[5]。
加强肥水管理,苗期和果实膨大期,为促进幼苗生长和果实膨大,应合理增施肥水;开花授粉期,为促进结果,应合理控施肥水[6]。一般追施尿素150kg/hm2、腐熟的饼肥450~750kg/hm2、硫酸钾150kg/hm2,穴施或对水浇施。为避免瓜皮出现绿斑,应注意不偏施氮肥,不施未经堆沤腐熟的有机肥。
2.5人工授粉
授粉对西瓜生长至关重要,为便于昆虫传粉和人工辅助授粉,一般栽5~6行无籽西瓜,间栽1行有籽西瓜。注意掌握好无籽西瓜与有籽西瓜的播种期,保证二者花期相遇。授粉品种集中种植时株数可以适当减少,但需严格进行人工授粉,要求于6:00—10:00进行。用有籽西瓜的雄花按1∶1~2将花粉授到无籽西瓜的雌花柱头上,阴雨天在授粉后要套纸帽挡雨。若出现植株徒长,可采取扭尖等措施,提高坐果率。
2.6选瓜,留瓜
无籽西瓜低节位坐果易出现畸形、皮厚、空心、白瘪籽大和着色瘪籽多的现象,第4雌花以后的高节位雌花所结果实易出现三棱形果和空心果,此时应注意选瓜、留瓜。一般选留主蔓第3、4雌花果和侧蔓第2、3雌花果,在幼果鸡蛋大小时,选留位置好、外形美观的幼果。一旦幼果出现绿斑,应及时摘除,再授粉坐瓜[7]。坐果后5~7d果皮开始转色,应确保幼果有充足的光照条件。当瓜长到1kg左右时,每隔3~5d将瓜轻轻转动1次,使果实表面均匀着色。有条件的地方也可采用套袋栽培。
2.7病虫害防治
黄河金冠无籽高抗枯萎病,耐病毒病。苗期注意猝倒病、立枯病的发生,在幼苗2叶1心后,可用72.2%普力克水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可与施肥同时
(下转第72页)
(上接第68页)
进行,以减轻苗床内湿度[8]。西瓜定植后,注意防治蚜虫,以
防后期发生病毒病而造成果皮绿斑。防治蚜虫可用20%吡虫啉1500倍液,每7d喷1次,连续2~3次。防治炭疽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400倍液,5~7d喷1次,连续喷3~5次。防治疫病,用25%瑞毒霉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7d喷1次,连续3次。
2.8适时采收,提高果实品质
西瓜的商品质量,特别是感官质量与果实的成熟度关系很大。采收适度成熟的瓜能充分体现其品种的特征特性,不仅瓜皮薄,汁多味甜,瓤色鲜红,而且质地风味好。该品种从开花到成熟需33d左右。果实成熟时植株形态表现为果实所在节位及其前后节的卷须干枯,果皮变黄,蜡粉减少,果柄和脐部稍凹陷;用手指敲弹果实,发出“砰砰”的低浊音。
3参考文献
[1]陶抵辉,张树青.湘育黄玫瑰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02(6):14-15.
[2]刘,阎志红,何楠,等.优质抗病无籽西瓜新品种郑抗2008的选育[J].中国瓜菜,2008(6):23-25.
[3]刘,阎志红,何楠,等.高番茄红素含量西瓜新品种绿野无籽的选育[J].中国瓜菜,2012(1):23-26.
[4]刘,阎志红,何楠,等.黄皮无籽西瓜——金太阳无籽1号[J].长江蔬菜,2005(12):10.
[5]张虎.西瓜新品种——美国巨龙[J].长江蔬菜,2010(11):9.
[6]仲卫华,孙亚军,徐月华,等.小型西瓜"特小凤"大棚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9(6):90-91.
关键词冬季温室黄瓜;高产;栽培技术
目前谯城区设施蔬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日光温室黄瓜的栽培面积发展更为迅速。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谯城区温室黄瓜栽培的产量和效益,已是谯城区设施蔬菜生产中的重要问题,现将冬季温室黄瓜的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精选品种
根据谯城区的气候条件选择抗病、耐低温的品种;根据当地的消费习惯或生产的黄瓜销往城市居民的消费习惯选择黄瓜是否密刺、颜色深浅、把柄的长短等特征,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根据茬口选择品种的属性,一般越冬茬栽培应选择耐寒性强、早熟、早中后期产量均高的品种,冬春茬栽培应选择苗期耐寒性强、早熟前期产量高的品种,秋冬茬栽培应选择苗期耐热、结瓜期耐低温的中晚熟品种等。谯城区目前种植比较多的是冬美-2、冬棚巨峰、冬冠等品种。
2施肥整地
施足肥料是高产的基础,正常情况下施尿素1500kg/hm2、硫酸钾4500kg/hm2、标准磷肥2500kg/hm2、钙肥2700kg/hm2、镁肥500kg/hm2、有机肥150t/hm2,以上肥料除磷、镁、钙肥全部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外,氮、钾肥留1/2在黄瓜结瓜期进行追施。整地一定要精细,一般黏土或两合土整地做垄时,垄高15cm左右即可;如果是沙土地,做垄时一定要做高垄,一般垄高25cm以上,以利于排水降低土壤湿度,促进黄瓜根系的生长[1,2]。有条件的利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栽培更好,在黄瓜定植行上按行距开沟,沟深25cm,宽60cm,在沟内填入25cm厚的作物秸秆,可以是新鲜的玉米秸秆、麦秸等,然后踏实,这样不仅节省肥料、改良土壤,而且增产效果明显。
3田间管理
在正常苗期管理的基础上,在营养土中适量加入氮、磷、钾速效肥,能促进壮苗,增加雌花的形成。根据多年的实践,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4份、肥沃的非菜园土6份配成的营养土中,添加尿素300g/m3、磷酸二铵1.5kg/m3、草木灰5kg/m3,能促进壮苗,促进雌花的形成。在黄瓜苗期,温室内增施CO2气肥,使白天棚内CO2的含量达到800~1500mg/kg的浓度,可增加黄瓜前期和中期的雌花数,增加产量。黄瓜苗期在防治病虫害时使用烟雾剂,能有效地增加CO2的浓度,也具有促进雌花增多、减少雄花的作用。利用揭盖草帘的早晚来控制日照时间的长短,创造短日照,一般日照时间每天8~10h,有利于雌花的形成。一般上午温度23~26℃,午后22~30℃,前半夜16~18℃,早晨8~10℃,昼夜温差为8~15℃,有利于雌花的形成[3,4]。
4水分管理
土壤湿度70%~80%时,有利于花芽的分化和雌花的形成,比土壤湿度90%以上时雌花多1倍以上,比土壤湿度40%以下的条件下雌花多2~3倍。因此,在育苗时土壤湿度要控制在80%左右,定植后土壤湿度要控制在70%~80%,以促进花芽的分化和雌花的形成。一般根据黄瓜的生长情况,当卷须呈弧状下垂,叶柄和茎之间的夹角超过45°,中午叶片有下垂现象,此时应该浇水,宜安排在连续晴天的初期。浇水要考虑水温,一般地温与水温的差要小于4~5℃,大于此温差对根系生长不利。因此,应选择上午10时左右进行浇水。采取膜下浇水,在宽行里覆秸秆,以减少水分蒸发面积,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早上揭帘后,棚内温度在10℃以上时,进行短时通风,然后关闭通风口,温度升到20℃时,继续通风降湿,到棚内没有雾气时,关闭通风口进行升温,进行温度正常管理。
5植株管理
在植株缓苗进入正常生长期后,要及时整枝打杈、摘除瓜须,正常情况下,叶片的功能期为70d左右,之后开始老化、黄化,不但失去光合功能,还要消耗许多能量。因此,对于功能期超过70d的叶片,要及时摘掉,以减少不必要的营养消耗,并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害的发生。在黄瓜4叶前喷施50~80mg/kg的乙烯利,能有效控制徒长,促进花芽的分化,增加雌花的比例。
6病害防治
温室黄瓜的主要病害为霜霉病、细菌性病害、灰霉病,这几种病有时单发、有时混发[5],防治时应注意区分,防治霜霉病可选择霜霉威、甲霜灵、冠菌清等防治;灰霉病可选灰霉净等防治;细菌性病害可选冠菌清、DT、细菌灵、农用链霉素等防治,在阴雨、雾、雪天气或晴天浇水后,采取烟熏或喷粉防治效果更佳。
7参考文献
[1]马长云.冬季日光温室黄瓜超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08(1):35.
[2]薛世库,张胜菊.冬季日光温室黄瓜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8(3):17,26.
[3]钟松林.日光温室黄瓜高产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2(4):44-45.
关键词蔬菜;品种特征;栽培技术;辽宁东港
中图分类号S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3-0104-01
1黄瓜新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1.1津旺88-2
特征:中熟,植株长势强,以主蔓结瓜为主。瓜条生长速度快,在最低棚温10℃以上时生长表现不歇秧,膨瓜快。瓜把短,粗把型,密刺,腰瓜长32~35cm,果肉淡绿色,腔小肉厚,质密清香,耐低温弱光能力强,产量高。
栽培要点:适时播种,苗龄30d左右,采用促控结合方法培育壮苗,在苗期要保证有12~15℃的温差及7~8h的短日照,有利于雌花形成,以便取得丰产。为增加前期产量,在2叶1心时喷1遍增瓜灵。高畦栽培,保苗4.5万株/hm2左右,定植前施足底肥,定植后及时供应肥水,根瓜坐住后及时追肥。定植后及结瓜期棚温不低于10℃,以保证黄瓜正常生长,采收中后期加大肥水量,以提高中后期产量,减少畸形瓜的产生,并进行叶面喷肥,根瓜应及时采收,以避免坠秧,影响上部生长,及时喷药预防病虫害,冬季严格控制浇水,提高地温,增加根系量,提高抗寒能力[1]。
1.2605-1
特征:早熟,瓜条美观,瓜长35cm左右,主蔓结瓜为主,回头瓜较多,瓜把短,密刺,瓜刺硬,有光泽,无棱无黄头,瓜膨大速度快,前期产量比其他品种高,连续结瓜能力强,瓜条顺直,基本无畸形瓜,容易管理。
栽培要点:适时播种,苗龄35d左右,保苗4.5万株/hm2左右,注意控制苗床温度,培育壮苗,温室栽培建议采用嫁接。采用高畦栽培,定植前施足底肥,定植后不宜蹲苗,定植缓苗后及时供应肥水,根瓜坐住后及时追肥,商品瓜要及时采收,以促秧促瓜,温室栽培为促秧8节以下小瓜要及时打掉。
2辣椒新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主要品种有朝研15号F1和朝研18号F1。
特征:这2个品种都是1代,朝研15号中早熟,朝研18号早熟,果实大牛角形,浅绿色,果顺直光滑,肉厚,味辣,耐贮运,果长22~30cm,果径4~5cm,单果重122~150g,最大果可达200g,植株生长势强,坐果率高,上部果实与下部果实差异小,商品性好,丰产性强。
栽培要点:朝研15号,苗龄75d左右为宜,单株定植,保苗4.5万~9.0万株/hm2,定植前施足基肥,在采收的同时应分批进行追肥,以氮、磷、钾肥混合施用为宜。为了提高前期产量,可比早熟辣椒提早7~10d育苗,严防田间积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朝研18号,苗龄以75~85d为宜,单株定植,保苗6.0万~9.0万株/hm2,定植前施足底肥,及时追肥并进行叶面喷肥,追肥以氮、磷、钾肥混合施用为宜,生长期间注意水分供应,既不能旱也不能涝,避免土壤忽干忽湿,田间严防积水,及时防治蚜虫、菜青虫、茶蟥螨,红蜘蛛等病虫害[2]。
3茄子新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特征:新济杂黑金刚长茄A型为早熟杂交1代茄子品种,生长势强,复花率高,坐果力强,果实粗直棒状,果长25~30cm,果茎6cm左右,平均单果重300g,萼片紫色,果色黑亮,无青头顶,无阴阳面,品质佳,果实紧密度好,耐贮运,无畸形果,商品性好,抗病,高产。
栽培要点:定植前,育出适龄壮苗(叶片肥厚浓绿,节间短,茎杆粗壮,根系发达完整,株高20cm,显蕾而不开花的幼苗),施充分腐熟的鸡粪37.5~60.0t/hm2、圈肥37.5~60.0t/hm2、磷酸二铵1.5t/hm2、适量钾肥,栽植3.30万~3.75万株/hm2,采用双干整枝,预防病虫害的发生[3-4]。
4番茄新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4.1秀色-219F1
特征:无限生长型,生长速度快,不易徒长,一般6~8节着生第1花序,第序4~6朵,早熟性强,比402、408、粉王等早熟5~7d,叶色深绿,茎杆粗壮,叶片中等,果实商品性好,高圆带桃形,色泽艳丽,有绿果肩(春种3~4穗),果脐小,风味酸甜适口,果肉厚,无青皮现象,耐运输,果实大,平均单果重350g,最大可达1300g,坐果率高,丰产性好,采收期集中,一般产量可达187.5t/hm2左右,适应性强,抗重茬,耐盐碱,耐低温弱光,高温高湿,高抗叶霉病、花叶病霉、斑点病、枯萎病、早疫病和晚疫病,适宜我国北方喜食粉红果番茄地区温室、塑料大棚、露地栽培。
栽培要点:单干定植行株距为50cm×33cm,保苗4.5万株/hm2左右,每穗留4~5个,留4~6穗果。
4.2千盛319-A
特征:果实圆形,粉红色,有绿果肩,果脐小,色泽艳丽,果皮厚,耐贮运,单果重300~350g,无限生长型,早熟品种,叶片中等,植株生长势强,耐低温弱光,丰产性好,不易早衰,抗病性强,高抗叶霉病,抗灰霉病、病毒病、早疫病和晚疫病。
栽培要点:苗期适宜温度12~28℃,适于日光温室冬春茬、早春茬及大棚,露地栽培,定植5.7万株/hm2左右,低温弱光下坐果力强,宜低浓度蘸花坐果,时间以下午为宜,增施钾肥,以促为主。
5白菜新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5.1旺势黄心春秋白菜
特征:早熟杂交1代大白菜,产量高,生长期60d,长势强,结球紧实,抽薹晚,抗病及耐寒性强,球高25~28cm,球径17~19cm,单球重3~4kg,品质优良,产量高。
栽培要点:苗期温度保持在13℃以上,夏季可在冷凉地栽培,行距50cm,株距40cm。
5.2程氏铁根
特征:中晚熟,生育期80d左右,植株长势强,株高45cm,开展幅60cm,外叶13片,外叶绿色,倒卵形,叶片圆形,叶面微皱,绿白帮,叶球叠抱紧实,浅绿色,叶球高33cm,中桩,近圆筒形,球顶圆,内叶黄绿色,单株重7~8kg,高抗霜霉病、病毒病、软腐病。
栽培要点:7月中下旬播种,用种量3.75kg/hm2,行株距60cm×40cm。苗期注意防治害虫,结球期注意重施水肥。
6参考文献
[1]陈立新,侯晓华.日光温室春茬黄瓜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2(11):79.
[2]孙振荣,滕汉玮.设施辣椒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12(10):52-53.
关键词黄瓜;反季节;栽培技术
黄瓜是喜温蔬菜,既不耐寒,又不耐高温。黄瓜生长的适宜温度一般为15~32℃,不同生长发育期的适宜温度不同,种子发芽期适宜温度为25~30℃,幼苗期适宜的温度为10~30℃。气温低于12℃时黄瓜生长发育缓慢,低于5℃停止生长受到冷害,在栽培中把8℃作为黄瓜生产的最低温度限。气温高于35℃,黄瓜的生长发育受阻,植株早衰,畸形瓜增多。黄瓜生长适宜的相对空气湿度为60%~90%,生育过程中最适宜的相对湿度是苗期低、成株高,夜间低、白天高。黄瓜根系的适温范围基本上与地上部分植株相同,但最适宜的温度为20~25℃,比地上部分的最适温度低,地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黄瓜的生长[1,2]。为了解决人们在春季能吃上新鲜的黄瓜,笔者在七台河地区进行了试验性栽培,栽培成功并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说明在春季采用保护地栽培方法,营造小气候形成适应黄瓜生长的气候条件,可达到高产的目的。现将黄瓜反季节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春季气温较低,宜选用早熟、耐寒性较强的品种,如白丝条、湘黄瓜2号、渝早黄瓜2号等。黄瓜育苗播种前,要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可采用温汤浸种和药剂消毒。温汤浸种即用55℃温水浸种5min后,冷却到30℃左右,继续浸种3~4h;药剂消毒一般是采用甲醛100倍液消毒30min,洗后浸种3~4h。消毒后的种子在28~30℃的温度下催芽,露白后即可播种。
2播种育苗
早春栽培在1月中下旬播种育苗。播种时直接播在营养钵中,定植时带土移栽。播种至出苗,温度应控制为25~30℃,促使快出苗。一般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2d左右就开始出苗。从部分出苗至第1片真叶显露(即破心)要及时降温,控制较低的温度,一般白天20℃左右,夜间12~15℃。从破心至移栽定植前7~10d,白天可保持20~25℃,夜间15~18℃。定植前7~10d,应进行低温锻炼,育苗床的温度条件尽量与定植田块相近,以提高黄瓜秧苗的适应能力和成活率。一般白天控制在15~20℃,夜间12~14℃。
3定植
黄瓜栽培宜选择土层深厚、排水性能好、保水、保肥力强的地块建大棚生产。黄瓜定植前先将土按1.3m开厢,定植前10~15d施足底肥。底肥以迟效肥料为主,供地和养地相结合,特别是磷元素在土壤中移动性差,作为底肥要一次施足。行窝距(65~75)cm×(40~50)cm,每窝2株,约栽3.75万窝/hm2。黄瓜根系浅,不宜深栽,定植后浇足定根水。
4田间管理
定植后要控制肥水的施用,促进幼苗的成活,开花前少施轻施氮肥防止徒长,坐果后施1次追肥,促进瓜的生长。施tbs复合肥1050~1125kg/hm2,其中,60%作基肥,40%作追肥。黄瓜喜光,春季光照不足时,适当增加棚温,增加光合作用,注意保持棚膜清洁,减少灰尘污染,以增加透光度。大棚内气温随外界气温变化而变化。幼苗定植后至缓苗前一般不通风,以提高棚内的地温和气温,根据黄瓜各生长发育阶段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可以采用加地膜、小拱棚等措施达到增温保温效果,促进幼苗的成活和生长[3,4]。大棚内湿度比露地高,根据黄瓜对空气相对湿度的要求,幼苗定植至开花,一般不施肥水,阴天、晴天中午要适当通风排湿;坚持经常刮去棚膜内侧的水珠或在棚内放置一些石灰等吸潮物质,降低棚内湿度。黄瓜幼苗2~3叶1心时,喷施乙烯利诱导雌花的形成。乙烯利15.0~22.5g/hm2对水150kg喷施。每隔7d左右喷1次,一般喷2~3次。
5病虫害防治
黄瓜的主要病害是霜霉病、枯萎病、白粉病,主要虫害是黄守瓜。在防治上,不用种过瓜类的土壤作苗床土;选抗病品种;进行种子消毒,降低床内湿度。必须选择使用无公害蔬菜生产可以使用的农药,严禁施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并且严格注意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在果实采收前的7d,严禁喷施化学农药。可用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8%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1.5kg/hm2防治霜霉病;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h或用种子重量0.3%的50%多菌灵500倍液拌种,发病初期用2%农抗120150倍液、50%消菌灵水溶性粉剂600g/hm2、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15%恶霉灵水剂3000倍液防治枯萎病[5];发病初期用粉锈灵1000~2000倍液,甲基托布津、多菌灵800倍液防治白粉病;用辛硫磷1500倍液或菊酯类药2000~3000倍液防治黄守瓜。
6参考文献
[1]杨创源.黄瓜反季节大棚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08(6):30-31.
[2]蒲运锋.黄瓜反季节高产栽培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5(4):89-90.
[3]黄志权.无公害黄瓜保护地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10):46-47.
关键词:东北地区;黄瓜;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Q943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230090
近年来,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东北地区设施黄瓜栽培技术不断完善,使得黄瓜生产种植面积不断上升。东北地区由于其地理条件的特殊性,影响黄瓜种植产量,因此现阶段,对于东北地区设施黄瓜高产栽培技术的探究便显得尤为重要。
1黄瓜特性
黄瓜为葫芦科属1a生草本植物,富含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产量较高需水性较强,土壤湿度需保持60%以上,黄瓜喜湿润但不耐涝,喜肥,宜于有机土壤种植,不耐严寒,其适宜生长温度为10~30℃左右,昼夜温差宜保持于10~15℃,若黄瓜生长温度低于10℃则会停止生长,若低于0℃则会被冻死,因此设施黄瓜栽种可保证黄瓜生长温度及湿度,有利于生长。
2黑龙江黑河地区设施黄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黑河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年平均气温为-1.3~
0.4℃,1月最冷,最低温度平均可达-25.4℃。设施黄瓜种植可有效调节棚内温度,保持土壤水分,抵御寒流。
2.1品种选择
黑河地区设施黄瓜种植可选择早熟、耐病虫害、生长力旺盛且节瓜性好、前期与中期产量高品种,如绿剑、龙园绿春等。
2.2幼苗培育
黄瓜育苗可于温室大棚内操作,温汤浸种,于50~
55℃温水搅拌15min,水温降至25℃则停止搅拌静置2h,取种,纱布包裹,置于30℃区域12h可发芽播种,播种量为130g/667m2。或于种子发芽后置于营养钵,配置营养土成分:草炭土3份、腐熟鸡粪1份、草木灰1份、酸磷二铵0.5kg/m3、葱蒜茬土5份,苗盘施EM肥0.3%/20ml,增强土肥。
黑河地区温差大,影响黄瓜生产,可于苗床铺设电热线,出苗前温度可控制于28~30℃之间,夜间可控制于20~22℃之间即可;出苗后分苗前日间可控温度于25~28℃,上半夜温度为13~15℃,下半夜可控于10~13℃即可,定植前白天可控温度于15~20℃,夜间温度可逐渐降低接近种植温度。
2.3种植
幼苗真叶长至5~6片,育苗30d即可种植。定植前:清园、消毒、起垄、幼苗间距为33×65cm,地膜覆盖前施农家肥(5kg/0.667m2)于土壤搅拌,定植土层温度10cm/10℃即可,寒尾暖头,浇水、栽苗,沟旁土覆盖,保持地温。
2.4定植管理
2.4.1保持温度、水分
定植7d左右,施行棚内无缝管理,闭棚,保温保湿。棚内温度过低则可在大棚外部加草毡子增温保温。温度控制于32℃之下即可,黄瓜幼苗可随温度增长及自身成长白天若温度高于25℃则可适量放风,但不可放底风。夜间温度若高于15℃则需放风,保持温度。
苗木种植2d后及时中耕,深度距离土表12cm左右,保温,促使侧根生长,若定植水适宜,则减少灌水量。
2.4.2植株修剪
植株约长为6~7片叶时,瓜苗抽蔓需借助外力进行藤蔓固定,可搭建竹竿,1株为1根竹竿,竹竿高度约为2.0m左右,4根竹竿为一整体捆绑,植株蔓达33cm时可进行节绑,使苗木拉直或弯曲,瓜苗顶部尽可能保持同一高度。下部侧枝可适时修剪,于中上部侧枝保留1~2片叶摘心,促结瓜。
2.4.3采收
早采前期瓜,生长及采摘盛期则1~2d次,若生长现黄瓜畸形则及时清除施肥调整。
2.5病虫害防治
大棚种植黄瓜病虫害主要包含灰霉病、霜霉病及细菌性病害等,一般而言,对于该类病虫害采用药剂防治具有高效性及快速性,但过多使用农药可造成农药用量过频,致苗木抗药性增长,后期难以防治,因此可对其采用多种防治措施结合方法。
农业防治,可对大棚予以清洁、闷棚熏蒸及种子、苗木消毒处理,降低病毒数,减少病虫发生几率,有效预防病虫害。
生态防治,根据病虫害特性,对室内温度及湿度进行及时有效调节,创造不适宜其繁殖生长自然环境,有效控制其发生。如霜霉病:则可于7:00~13:00闭棚升温,温度升至32℃,超35℃则小缝放风,室温保持于25℃左右即可,湿度可降至70%左右,13:00~18:00大缝放风,室温控制于25℃,相对湿度降至60%。
药剂防治,若苗木现零星枯萎病可对其实施连根拔除,后采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对周围土壤实施局部消毒。若清晨结露植株叶片现水浸状则喷药防治白粉病,一般内吸杀菌剂及保护剂交替使用。
虫害可为蚜虫、白粉虱等,可采取喷雾,生长点浸泡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