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TOPCARES-CDIO;教学设计;项目教学;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0-0100-02
TOPCARES-CDIO模式简介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由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瑞典查尔摩斯工业大学和瑞典林雪平大学共同创立。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该教育模式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以CDIO教学大纲和标准为基础,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和获取工程能力。
TOPCARES-CDIO模式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继承CDIO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创新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TOPCARES”的每一个字母都代表着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具体包括:T——技术知识与推理(TechnicalKnowledgeandReasoning);O——开放式思维与创新(OpenMindedandInnovation);P——个人职业技能(PersonalandProfessionalSkills);C——沟通表达与团队工作(CommunicationandTeamwork);A——态度与习惯(AttitudeandManner);R——责任感(Responsibility);E——价值观(EthicalValues);S——实践应用创造社会价值(SocialValueCreatedbyApplicationPractice)。
TOPCARES-CDIO模式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通过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系统地、循序渐进地掌握核心能力。
《商务策划与演示》课程简介
《商务策划与演示》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课之一,主要讲授商务策划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相关案例,使学生掌握商务策划书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商务策划PPT演示文稿。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商务策划基本概念,理解策划的原理及古代策划思想在现代商务策划中的运用,掌握创新思维模型、产生创意的方法、策划书写作方法及商务PPT制作的理念和技巧,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案例、运用策划主题确定方法确定策划主题、运用创新思维模型进行策划、运用商务策划的技巧和创意方法进行创新策划及写作策划书和制作商务PPT等专业技能。
TOPCARES-CDIO模式与《商务策划与演示》课程改革
我们基于TOPCARES-CDIO模式进行《商务策划与演示》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改革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一体化教学内容
TOPCARES-CDIO模式的核心是一体化教学,要求以具体的实践项目贯穿课程教学,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系统地、循序渐进地掌握核心能力。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12条标准来衡量教育是否达到CDIO的要求,其中第3条标准为一体化教学的设计指明了方向,该标准具体内容如下:
标准3一体化教学计划:个人能力、人际能力和对产品、过程和系统的构建能力是如何反映在培养计划中的;培养计划的设计在什么程度上做到了各学科之间相互支撑,并明确地将基本个人能力、人际能力和对产品、过程和系统构建能力的培养融于其中。
这一标准的提出使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就知识点而讲解知识点,而是需要对课程的全部知识点进行分解与重构,按照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逻辑顺序重新安排知识点。因此,本课程根据实际商务策划活动的运行顺序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条件,将课堂教学内容划分为理论基础、策划主题、策划创意、策划书写作和商务PPT制作五个知识单元。同时,基于TOPCARES-CDIO模式倡导的“学中做、做中学”思想,本课程在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选取并设计“××私房菜馆”商务策划案例串联整个课程知识点,通过案例引导,使学生完成相应的策划项目。本课程知识单元的具体内容如下:
知识单元一:理论基础。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策划思想和策划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商务策划的原理及相关案例的介绍,使学生理解策划原理,并能运用这些原理分析现实商务案例。
知识单元二:策划主题。本单元主要讲授发现并确定策划主题的步骤、方法和技巧,通过案例教学法,向学生演示如何确定“××私房菜馆”的策划主题,让学生理解策划主题的含义,掌握确定策划主题的方法。
知识单元三:策划创意。本单元主要分为策划思维模型和策划创意方法两大模块。学生通过参与“头脑风暴”活动理解策划的常用方法,通过对四维策划模型、OK模型等策划思维模型的学习培养系统地进行策划的能力,通过大量案例理解产生创意的方法,并根据上一单元中已确定的“××私房菜馆”策划主题,运用OK模型和策划创意方法就该主题进行策划实践。
追溯“摇篮计划”的得名,亚杰商会秘书长郭基梅的回忆满是喜悦。
2005年11月的一天,亚杰商会董事会正在东方广场德勤中国会议室进行。时任亚杰商会董事、德勤中国首席战略官颜漏有突然提出一个想法。他说,德勤有一个文化,凡是进入德勤公司的新员工,都会有一位老师来带领他们工作,亚杰商会能否也让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当导师来辅导创业家?而且创业家相对于大企业家就是一个“婴儿”,所以亚杰商会堪称创业家的“摇篮”。
颜漏有的想法得到了与会董事李汉生、曾之杰、熊焰、宋军、何庆源的热烈赞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诞生了一个名字——“摇篮计划”。随即,亚杰商会成立了“摇篮计划工作组”。原IT经理人总编辑郭晋华、启迪创投董事总经理薛军、清华紫光副总裁彭志强以及亚杰商会秘书长郭基梅,组成了第一任执委。
“摇篮计划”架构设计的最大难题,正是控制决策风险,同时平衡执行效率。因此,一项介于决策和执行之间的执行委员会制度,开始在摇篮计划内部运行。执委会将执行权分为两层。在秘书长领衔的执行团队之外,执行委员会被称为“最高执行机构”,其执委由董事会提名选举产生。每一任执委由4到5人组成,内设一名会议秘书,可以直接就“摇篮计划”的日常事务作出决策。
事实证明,第一任执委会,是一个快速决策的组织。“摇篮计划”在他们的手中快速推进。2006年3月,“摇篮计划”启动仪式暨新闻会在京举行。北京市各科技园、以及园区孵化器的领导悉数到场祝贺,亚杰商会由此开启培育未来企业家的神圣旅程。
谁会入选
“摇篮计划”从诞生那一刻起,就确定是公益项目。为此,工作组特别邀请中国科技界、金融界、管理咨询界的资深人士担任导师,并选择具有潜力的科技企业创业家,通过培训、每月面谈辅导、商业计划互动研讨等方式,共享创业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和智慧。
然而,这毕竟是中国创投发展史上第一次创新试验,能否成功还将面临严峻的挑战:首先,能否招募到具有潜力和远见的创业家;其次,能否邀请到具有热诚和承诺的导师;第三,能否实现导师与创业家之间的有效互动。
大量的人力资源整合、超高难度的制度设计、名不见经传的创业家筛选、必需夯实的项目经费保障,每一件工作都在考验着“摇篮计划”工作组的能力。
亚杰商会如果想干好这件事,唯一的办法就是首先选到理想的学员。据此,“摇篮计划”中创业家的筛选要求很快确定年龄:25到40岁;职务:高科技公司CEO;业务:早期、创新。
“摇篮计划”的选拔程序是首先由创业家提交个人简历及公司介绍或商业计划书、个人创业经历及事业规划、参加“摇篮计划”的目的等资料,然后由“摇篮计划”工作小组对创业家的个人质素与潜力、公司业务未来的潜力做初步筛选,之后,筛选出的创业家与导师分组面谈,由导师投票和讨论决定是否最终进入“摇篮计划”创业家人选。
“摇篮计划”是中国首个免费为“未来科技商业界领袖”度身定制的高端辅导项目,所以,在亚杰商会郭基梅秘书长的眼中,选的创业家至少要具备如下素质:
创业者本人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有意愿与导师就创业与管理问题进行较长时间深入交流与对话,而非单纯寻求实务帮助;创业者本人认同“摇篮计划”及亚杰商会的理念,并乐于投入时间与精力学习;创业者所领导的企业处于企业初创期和成长期。
一旦达不到上述要求,亚杰商会及其捐资人投入无数资本、资源和时间精确制导的“摇篮计划”就有可能打了水漂。为此,对学员的商业能力和潜质、价值观和人品都要进行评估和考察。
据郭基梅介绍,曾经有一位候选人能力很强,非常有潜质,但是了解到他有一些违背商业道德的行为,导师们经过激烈争论,最终还是决定放弃录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创业家要想入选“摇篮计划”,必须经过“三关”:第一,“摇篮计划”工作组的初选关,即从数百人中将一些极不靠谱的创业者过滤掉;第二关,执委团队的筛选关,以高度专业化的眼光优中选优,选出前50位优秀创业家;第三关,导师团队的面试关,由导师当面考核创业家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最后确定进入计划的20位杰出创业家。
导师承诺
随着“学员”筛选工作的推进,“摇篮计划”工作组逐渐意识到,要猎得足够优秀的创业家,先得有足够优秀的“导师”和足够优秀的辅导计划,否则,创业家们不会拿出半点时间来接受别人的“挑拣”。
为此,执委会紧急召开会议,集中商定“摇篮计划”承诺将给入选创业家提供以下价值:第一,由中国成功企业家或投资家做导师,与创业家进行一对一的面谈,即亚杰商会为每一位创业家配备一名精英导师,每名导师与自己的学员进行一对一深度辅导;第二,开展一对多沙龙,即由知名导师拟定话题,以沙龙的方式与所有创业家进行专题交流;第三,多对一研讨,即在每届创业家中筛选出3~4家创业企业,多位导师共同参与该创业家及其团队的问题探讨;第四,多对多交流,即多位导师和多位创业家互动交流。
郭基梅介绍,一直以来,“摇篮计划”免费为中小型创业企业提供的服务是非常多元化的。从公司的商业模式到公司的产业规划,到市场营销,到公司融资,摇篮计划提供全方位系统化培训。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目前,“摇篮计划”已经扩大到了与国际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比如,“摇篮计划”每年会组织入选的创业家去美国硅谷访问,跟当地一些创新型公司和创业家交流,并与VC对接。
“实际上亚杰商会的摇篮计划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整合,包括上下游之间的合作。董事会、执委会、甚至我个人以及所有学员的任何需求,都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帮助。”郭基梅说。
郭基梅透露,“摇篮计划”内部还有一个“校友会”,在亚杰内部被称为“杰友会”。“杰友会”每年定期组织“读书会”、“高尔夫球赛”以及组织创业者家属郊游,为家属之间交流、为先生们一起讨论创业当中遇到的问题而创造机会。
郭基梅回忆,一次,亚杰商会组织“摇篮计划”学员去郊外旅游,创新工厂董事长李开复导师、智基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陈永忠导师也受邀一起出游。游玩间隙,大家重点讨论起了团购的商业模式。当时,正值2010年初,团购在中国还没有大范围兴起,但是讨论完这个话题后,雷军导师所辅导的学员陈欧,回来就迅速转型做化妆品的团购。2011年,陈欧所创建的“聚美优品”成为中国最大的化妆品电子商务公司,用户超过五百万、月销售额达数亿元人民币。
“这,就是摇篮计划带给学员的改变。”郭基梅的脸上满是笑意。
“精神家园”
“亚杰商会的文化确实是一个很温暖的家庭式的文化。”郭基梅告诉记者,很多创业家在了解到这个项目时,第一句话就是:这要花多少钱?而“摇篮计划”给他们的答案是:整个运作对学员完全免费。当对方听说所有导师全部是免费义务为创业家进行辅导时,他们感到非常惊讶和惊喜。
事实上,“摇篮计划”的导师在无偿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了收获:首先,参与一件极有意义的公益事业,内心获得了深深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其次,与其他导师和学员建立起了难得的珍贵的友谊;更重要的是,通过与这些年轻创业家们的交流,也能了解和把握产业一线的最新信息,可以“与时俱进”。
新任会长曾之杰告诉记者,从亚杰商会“董事会”到“摇篮计划”,每一届执委到全体导师和各位学员,大家都在为中国创新崛起于世界,贡献着自己的价值。
据他介绍,从第二期开始,“摇篮计划”就建立起“辅导员制度”,专门从第一期学员中挑选4位优秀学员为第二期的学员充当“辅导员”。同时,除了导师带学员外,学员们还自发结对形成了4~5个小组,展开互相辅导。目前,“摇篮计划”已形成了导师带学员、辅导员带学员、学员之间传帮带的“立体帮学”模式。
曾之杰感叹,实际上这些创业家们在工作中是非常孤独的,他们面对的困惑不能跟家人讲,也不便跟同事讲,而“摇篮计划”创造了这样一个环境,让所有入选的CEO可以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同时还可以向自己的导师请教,不断丰富自己的认识,快速提升自己的管理决策水平,将企业带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所以,在这方面,“摇篮计划”确实可以帮助创业家解决现实问题。
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对此深有体会。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创业者在整个创业过程中会经历大量的选择和挑战,没有人能够指导你,不像在学校时,有问题可以找老师,在家里可以去问父母,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是非常独孤的。我一直非常希望能够向一些真正成功的企业家去请教。2006年年初时,启迪创投总经理薛军告诉了我摇篮计划,我特别地高兴,当时还问他,会有一些什么样的企业家做导师,他说会有像杨镭这样的。杨镭那时候是掌上灵通的CEO,当时被评为中国10大CEO之一。有这样的企业家做导师非常好,因为杨镭是真正把一个企业从小做到大,而且实现了上市,当时在中国无线领域是第一家上市公司。所以,我当时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当然非常开心。薛军问我亚杰商会要做这么一件事情,你有没有兴趣报名?我说你赶快把报名表发给我。”
童之磊记得,2006年下半年,中文在线正处于扬帆大发展的时候。此时,公司遇到了一个融资机会,童之磊就和身边的导师沟通、想听听几位导师的意见。当时,正在中文在线实地指导的曾之杰导师就觉得,选择投资机构最重要的不是看它的钱,最重要的是看它能够给你什么样的支持。“这个建议非常重要,尽管那家投资机构给了一个很好的价格,但我认为,在理念方面双方未必能达成一致,所以最后放弃了这笔投资,”现在回想起来童之磊仍心存感激,“导师帮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有些人希望直接和风险投资商面谈,除非你个人很有背景、有经验,有成功记录,或者有人推荐,否则的话风险投资商还是希望先看到文字资料。既然想拿到风险投资商的钱,遵守投资商的规则就成为一个前提。一份好的投资计划书,不仅有助于将创业者头脑中的创意、想法逻辑化、结构化,而且在很多时候,它还是争取与投资商面谈机会的“敲门砖”。不超过10页ppt的投资计划书投资计划书是使投资商了解创业计划的工具,也是创业者在策划一个新创事业时应有的思维逻辑,进一步,它应被落实为创业者的行动纲领。在面对投资人的时候,好的投资计划书并不需要很长,但是要写到“点儿”上。在我看来,一份10页以内的ppt足够了,它应该包括下面几部分——产品描绘这部分是最重要的,用来开宗明义:你做了一个什么产品,它解决什么问题?很多产品都只解决一个问题。在投资计划书中,只需选择产品的核心特点和优势,把它写清楚。其中的具体内容可以包括:产品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如何使用,其客户价值如何。其中关键在于产品的客户价值。比如,网络搜索工具的社会意义是很大的,但是对于用户来说,就是通过它能方便地搜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用户将从产品中获得什么价值才是产品存在的基础。商业前景也许创业者在定义一个产品的时候,还不知道这个产品将如何挣钱,不过这没关系。你只需证明这个产品“有用”,每个人都有可能使用就好了。投资商的想法是这样的,对于一个“有用”的产品来说,即便今天无法挣钱,未来可以找更多有商业经验的人来策划如何挣钱,这个并不难。在投资决策阶段,对于产品的商业前景所需要考虑的,是产品的客户价值是否足以拉动更大规模的人群去使用的问题。竞争对手描述你总会遇到竞争对手,直接的或间接的。他们和你的业务模式比较接近,你是不是研究过他们?是否分析过相互之间的优势、劣势?这决定了创业的环境和成长的可能性,是预测创业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指标。团队介绍你的团队,证明为什么你能把这个事情做成。在投资计划书中不要只描绘一个很大的蓝图,更关键的在于去证明创业者可以把事情做成功。以上四点是一份投资计划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框架。投资计划书常犯的错误创业者出于迫切争取到投资的心情,往往希望自己的计划十全十美、占尽优势,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反而会引发投资人的置疑。产品成灵丹妙药有人总担心自己的产品不够有说服力,于是写出很多个特点,把产品包装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这样反而弱化了产品的核心特点和优势,使人印象不深。不谈产品谈意义复杂、笼统和虚幻是不少计划书具有的普遍性问题。其中大量的篇幅不是在定量、有逻辑地描述想法,而是在堆砌对这些想法的美誉之词。有的人上来就谈自己产品的社会意义,谈产业发展,谈国际国内形势,谈了几十页纸过去,投资商还不明白你到底要推荐一个什么东西。对于投资商来说,这不仅是无用的而且是让人反感的。创业者只要把自己的东西说清楚,有无价值是由投资人来判断的。惟我独尊坐井观天在展现产品的优势和前景时,对于“首创”、“独创”一类的说法一定要非常谨慎。创业者必须让投资人树立一种看法,就是让对方知道,这个创业者对这个产业、对其想要进入的行业有所了解。毕竟在互联网领域,创业者和聪明人太多了,投资人听说过的、面谈过的也太多了。轻易就说自己的产品将是全世界独一份,投资人要么怀疑你在撒谎,要么认为你对这个行业太孤陋寡闻,你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让人无法信任你。创业者可以放心的是,产品是否首创或独创,这并不是投资商决定投资与否的最重要原因。会贯穿整个创业过程的计划书一份好的投资计划书,当然并不只是吸引风险投资商关注的工具。这将是整理自己思路一个必经的过程。在规划企业战略的时候,实际上还要写一份商业计划书,以帮助你想清楚怎么样进一步规划产品。除了在投资计划阶段已经考虑过的如“这个产品解决什么问题”、“给用户创造什么价值”而外,商业计划书还将进一步考虑和规划:会有什么样的用户会去用这个产品,会有什么样的细分市场,如何操作最能发挥优势,如何与竞争对手竞争。你会发现,写商业计划书是贯穿在整个企业生命周期里面的一个概念。